同樣始於擺地攤,這裡卻成為了倫敦創意街區的名片

2020-12-20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TheFutureLab」(ID:futurelabstudio),作者:創變客,36氪經授權發布。

隨著疫情的退燒,產業也開始復甦。為了刺激消費與市場活力,一場「全民擺攤」的復古風席捲而來。從社區居民到大廠CEO也都紛紛加入擺攤隊列。然而,在大家紛紛議論擺地攤時卻很少有人關注地攤經濟的潛力與未來。到2030,「地攤」是否有可能成為城市更新的工具?「地攤經濟」是否有可能演變為「創意經濟」?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從具有近百年歷史的倫敦Brick Lane街區出發,探索「地攤經濟」背後所蘊涵的創意潛力與裂變基因。

1、始於地攤,不止於地攤

位於東倫敦的Brick Lane曾經是一個聚集酒廠、製造商的地方,這裡很早就因頻繁的商業交流匯聚了來自中東、印度等異域文化。相對於富足的西倫敦,這裡曾被當地人視為貧窮與落後的代名詞。早在90世紀末,也因為犯罪事件的頻發變成倫敦人避而遠之的地方。特別是1888年的「開膛手傑克」(Jack the Ripper)事件之後,這裡幾乎淪為倫敦的「黑暗地帶」。為了解決當地出現的一系列社會問題,當地政府也開始嘗試通過一系列政策引導區域轉型與升級,而這卻成為了Brick Lane創意轉型的開始…

17-18世紀的Brick Lane曾是一個」交易」與「動亂」頻發的鬧市,圖源 | Google

早在17-18世紀時,Brick Lane聚集著各式各樣的小商小販,他們有的販賣異域綾羅珠寶,有的販賣自家生產的酒釀和織物。各式各樣的「攤位」使得這裡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與遊客。

在剛開始時,這裡並沒有一套完整的市場機制,而大多是以「自發性」(Spontaneity)擺攤為主,落魄的藝術家以賣畫為生,被貶的宮廷樂師演奏名曲牟些小利,紡織工人將自家編織的短靴擺出吸引顧客。各式各樣的地攤讓這裡有著十足的煙火氣,也讓地攤經濟得以繁榮發展。然而,「全民擺攤」也給當地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如秩序混亂、環境破壞和貪汙腐敗等。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運營機制,藉助「地攤」促進地區轉型升級成為了當地政府的命題。

2、當「地攤經濟」演變為「創意經濟」

接下來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將地攤升級了,對此當地管理部門不乏有妙招。政府藉助這些自發形成的攤位據點,順勢而為將其推演成「創意市集」。概念聽上去十分美好,但在項目進行中也遇到了各式各樣的阻力,主要是如何協調來自政府、攤販個體以及區域管理部門的利益關係。

最終,經過不同利益相關者的探討與協商,一個基於「地攤」的嶄新概念油然而生:既然人們擺攤的時間、地點均無法控制,那麼不如劃定一個時間和區域,在這個時間內大家可根據販賣商品的種類進行有序擺攤。由此一個創意市集逐漸形成,也就是今天的Brick Lane周末市集(Sunday Market),不僅如此,當地「攤主」又自發形成了一個社區管理組織(Brick Lane Organisation),以保證周末市集得以有序進行。

曾經廢棄的酒廠如今變成了多元的創意社區,圖源 | Wander in Two

隨著管理機制的引進,顆粒化的地攤被有效組織起來,並根據販賣商品的種類進行區域劃分,如飲食、服裝、繪畫、音樂、書籍等等。隨著Brick Lane Market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定位也在逐漸發生著改變— 從曾經的雜貨市場逐漸轉型為文化與創意社區。

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甚至開始將「市集」當作成「秀場」,有的在這裡擺攤賣手藝,有的賣積攢多年的黑膠碟片,有的賣二戰時期的紀念品…這裡逐漸變成了年輕人「淘貨」、「掃街」、和「血拼」的必去之地,也被貼上了「嬉皮」、「波普」等一系列區域標籤。如今的周末市集已是一個多元化的潮流市集,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就連倫敦人也改變了曾經對這裡的的刻板印象,「如果沒有來過Brick Lane市集,那麼你的東倫敦之旅一定不完整」。

黑膠主題地攤,圖源 | Wander in Two

咖喱主題地攤,圖源 | Wander in Two

街頭主題地攤,圖源 | Wander in Two

之後,Brick Lane開始吸引不同企業的關注,通過和企業的跨界創新催化出一系列新興業態。從展覽、論壇到辦公Soho,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搬到附近居住,也開始有更多的設計師、藝術家和自由職業者選擇了在Brick Lane附近辦公。

越來越多創意產業的聚集,讓這裡的業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市集到展覽、街頭音樂會和演出等,Brick Lane早已不僅僅是喧鬧的市集,而轉變成為了匯聚創意產業的社區。就連每年知名的倫敦設計大展(London Design Fair)、倫敦百分百設計(100% Design London)和倫敦科技論壇(London Canna Tech Forum)等一系列國際性展覽也都在這裡相繼開展分會場。另人難以相信的是,今天如此國際化的創意市集曾經卻始於「擺地攤」。

倫敦藝匠展 The London Artisan,圖源 | Roman Road LDN

倫敦設計大展 London Design Fair,圖源 | SeenPr

加納科技論壇 Canna Tech Forum,圖源 | UKTN

曾經犯罪頻發、市場混亂的街區通過一系列創新策略成功轉型為創意街區,其中一個重要策略就是對「地攤」的整合與利用。面對曾經混亂的地攤現象,當地管理者並也沒有選擇碾壓,而是藉助一系列創新策略將其推演成創意市集,在滿足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同時也為倫敦打造了一張充滿特色的區域名片。如今,在Brick Lane街區依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攤位,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些商販已經從簡單的販賣商品走上傳達雅趣與生活方式,成為了街區燦爛的文化煙火。

思辨未來 Speculate Futures 

如今,隨著擺地攤現象的逐漸發酵。在未來,我們是否有可能設計出一套有效的管理機制,讓未來城市更加彈性包容,同時也讓地攤不僅是販賣小商品,而是升格為塑造區域創意氛圍、提升公眾審美志趣的工具?擺地攤既是一種現象,更是一個開始。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擺攤大軍,「地攤經濟」將演變為「創意經濟」還是「混亂經濟」,取決於我對未來的探索與思辨。

文稿 | 創變客

排版 | 十日

相關焦點

  • 全球最火創意街區的前世今生 紐約蘇荷排行「老大」(組圖)
    國外知名創意街區蘇荷區地方不大卻以它獨特的藝術風格及時尚著稱,成為到紐約旅遊的遊客必到之處。作為世界聞名的藝術區,蘇荷區原是紐約19世紀最集中的工廠與工業倉庫區,上世紀中葉,美國率先進入後工業時代,舊廠倒閉,商業蕭條,倉庫空間閒置廢棄。五六十年代,美國藝術新銳群起,各地藝術家以低廉租金入住該區,眼光敏銳的畫商在該區先後設立畫廊,原在上城高級街區的不少老字號畫廊也相繼移來。
  • 1月1日百益·上河城創意街區開街嘉年華圓滿落幕
    廣西新聞網記者黃佳君 攝  北京有798、天津有企鵝公社、上海有M50、成都有寬窄巷子、廈門有鼓浪嶼……這些都是文藝青年所嚮往的地方,在這裡可以釋放他們十足而文藝的天性。文藝是一種情懷,更是一種天性!  在南寧,並不缺少購物的地方,可缺一個充滿文藝氣息、吃喝玩樂購的地方。百益·上河城,一個以文化創意為主旨的創意街區。
  • 探訪江西贛州:文化創意產業打造城市新名片
    結合城市歷史和工業遺存,當地正致力通過文化創意產業打造城市新名片,例如當地旅遊發展規劃中「宋城文化」核心區域——鬱孤台歷史文化街區形成了文化創意、旅遊體驗、商業休閒功能互融的文旅商綜合體,而曾經的工業遺產——原贛南紡織廠老舊廠區已升級改造成為一座文化創意產業園。
  • Snap用AR塗鴉倫敦街區,變成七彩斑斕的數字世界
    整個倫敦卡納比大街已然成為七彩斑斕的數字世界。幸運的是,這種塗鴉易於清潔,而且對一般人不可見。Snapchat日前正式為旗下增強現實產品帶來了首個持久共享式AR用例:Local Lenses。這項承諾把整個街區變成數字畫布的技術於今年6月首次發布,並在日前正式登陸倫敦卡納比街區。
  • 文創街區設計|國外著名藝術街區,老城區的華麗轉身——萬維設計
    廢棄的工廠、破舊的街區、閒置的倉庫、荒無人煙的碼頭,這些被人們遺忘的地方正在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失去他們的價值。但是,一旦有了藝術家的進駐,一切便都不一樣了。藝術家們創造性的思維和靈巧的雙手,會賦予街區不一樣的魅力——抓人眼球的文創街區設計、色彩明麗的塗鴉、讓人大開眼界的雕塑,為街區注入新的生命力。今天萬維商業空間設計與大家一起分享幾個國外的文創街區設計案例。
  • 圖文;倫敦小學生流行交換妓女名片
    中新網倫敦7月10日消息:據路透報導,倫敦的小學生收集「袋魔」和足球明星的卡片感到膩了,現在轉向交換妓女的色情名片,使市政當局大為震驚。  倫敦各處的公共電話亭非法張貼了妓女的色情照片、以及註明提供瑞典式「按摩」或和胴體豐滿的變性人共度春宵等服務的名片。這些色情名片目前成為倫敦校園炙手可熱的收藏品。
  • 上海市法學會智庫特稿:允許擺地攤,應當是城市的一份家國責任
    正如紐約、倫敦與巴黎都有地攤,但都不影響它們成為著名的全球城市。•事易時移,變法宜矣。啟用「調整法律實施」規制,在一定期限內停擺「禁止佔道經營」規則,併合理規劃攤點;同時調整執法政策,戒急用忍,輕緩執法,在確實不宜擺攤的地段,以勸離為主,慎用乃至不用罰沒措施。
  • 南風古灶欲造世界級陶文化特色步行街區
    、「為何此地的商業街區路段如此短?」徜徉在禪城大街小巷,不少遊客都會不禁發出如此感嘆,「在這裡我們看不到有名的商業街,找不到可以逛街的地方。」    事實上,每天從祖廟路進出的旅遊大巴絡繹不絕,但遊客們的旅程多為一日遊,「適合逛街的地方很少」成為他們來去匆匆的原因。
  • 雙清灣水街 | 阜陽特色美食街區 品味舌尖上的潁州
    在這裡,老字號餐飲、傳統皖北小吃、全國特色餐飲、明星餐廳……特色美食一應俱全,一張光芒四射的美食新名片,讓全城盡情品味舌尖上的潁州記憶!置地黎陽in巷實景圖一陣陣鮮香撲鼻的美味,成為黃山特色鮮明的文旅打卡地。
  • Ben Eine為倫敦東區做了一張巨型的字母名片
    色彩明亮的字母是街頭塗鴉常見的要素,而當他們出現在倫敦東區17500平方米的地面上,且只有利用無人機在高空中航拍才能一睹全貌時,帶來了新層次的震撼。這是Zippo攜手英國街頭藝術家Ben Eine創作的巨幅畫作「CREATE」。Eine與6名藝術家和30位志願者共同完成了這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最有挑戰性的作品。
  • 創意貨櫃也時髦,商業街區消費空間就是靠它們撐大的!
    ——米索尼(Francesco Messori)荷蘭環境設計和建築大師貨櫃建築源起於英國倫敦,是一種較新式的概念。2016年,曾被美國《商業周刊》列舉為「最有可能改變我們未來10年生活方式的20項重要發明」之一。
  • 引世界好奇的倫敦傳奇河濱生活城格林威治半島將完成設計區一期建設
    作為歐洲最大的獨資城市改造項目之一,格林威治半島項目自獲批之日起就持續吸引英國和全球主流媒體,以及世界各地投資精英的關注,並且毫無懸念成為當地政府寄予厚望的「寵兒」。以創意理念為建設核心的格林威治半島,將在2020年秋季完成其心臟街區 -- 設計區(Design District)的第一期建設,並於2021年上半年迎來第一批進駐的創意工作者。
  • 鹿城「黎明92」入選省級文化創意街區
    來自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直相關職能部門以及全省各高校、市縣區委宣傳部、文創街區負責人約150人,現場參觀考察了鹿城區黎明92文化創意街區等,並就文化創意街區工作交流經驗。文化創意街區創建是推動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載體。在浙江省委宣傳部公布的《2017年度浙江省文化創意街區名單》中,黎明92文化創意街區成功入選。
  • 聚人氣、冒熱氣,創意街區這樣建
    【一線講述】講述人:天津棉三創意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 強在天津海河東路國泰橋南側,有一片民國建築群,當地人稱它為「棉三」,這就是天津第三棉紡廠舊址,也是我所工作的地方——棉3創意街區。棉3創意街區的源頭,要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的天津裕大紗廠和寶成紗廠。當時紡織工業發達,這些民族企業的存在就是集中寫照。1925年至1936年,兩家紗廠逐步合併,之後更名為天津市第三棉紡織廠,2007年整體搬遷。2013年以前,這裡一直處於廢棄待開發狀態。著手開發前,設計團隊成員們一直在思考,如何將歷史遺產與時代發展訴求結合起來?
  • 購物中心特色街區 創意市集 IP打造 新商業場景營銷
    無論是新開業的購物中心,還是存量商業進行新一輪的升級改造,做一個有明確主題、鮮明特色的強體驗式空間,基本已成為「標配」。   購物中心幾乎「人手一個」主題街區,其中以手作、生活方式店為主的文創類主題街區的數量最多,特別是處於城市核心商圈或者商圈核心位置、面向城市級廣客群的項目。
  • 蘇州工業園區-李公堤創意文化街區啟動,第五屆蘇州·金雞湖雙年展
    近日-上午,第五屆蘇州·金雞湖雙年展(以下簡稱「雙年展」)在蘇州工業園區李公堤創意文化街區啟動,金雞湖畔一場藝術盛宴正式拉開序幕。蘇州市委常委、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吳慶文,蘇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金潔,蘇州市副市長王颺等出席開幕活動。
  • 可以玩的名片 40張創意名片設計欣賞
    名片是公司或個人的聯繫標識之一,世界上每天都有許多人在使用,名片雖然是很簡單的一張卡片,但對於注重形象的企業或個人,他們對名片的設計要求是相當高的,因為一張有創意的名片除了提升形象外還能吸引用戶的眼球或娛悅用戶。
  • 「邂逅·天津」創意城市藝術計劃啟動 打造天津藝術新名片
    央廣網天津12月20日消息(記者夏震宇)記者從天津市文化和旅遊局了解到:為不斷增強天津文化軟實力,建設文化強市,同時進一步激發文藝市場內在活力,天津市文化和旅遊局創新推出「邂逅·天津」創意城市藝術計劃。
  • 綺麗次元創意文化街區,開啟地下次元萌力!
    (原標題:綺麗次元創意文化街區,開啟地下次元萌力!)而在抖音盛行的現代,一波波漢服、Lolita等販次元服飾成為了新一代年輕人追崇的潮流。
  • ...創意街區|棉紡廠|harvey|義大利風情|天津|文藝青年|文化廣場
    文化君偷偷告訴你天津有很多不錯的創意文化街區讓你在閒逛之餘還能吃吃喝喝拍拍照做朋友圈中的時尚達人圖源:AI車時代趕緊收好這份不踩雷街區玩樂地圖趁著出伏後天氣晴好走起呀!3創意街區是由第三棉紡廠舊廠房改造而成存了酷酷個性的文藝街區圖源:見小紅書水印坐在棉裡咖啡廳看著窗外來往的風景仿佛自己也融入了這藝術的氛圍當中舉手投足之間充滿了文藝氣息廢舊汽車零件、電腦配件等「垃圾」在這裡被藝術家們改成了各種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