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爽又上熱搜了。
這次是因為她在快手的帶貨直播首秀上,直接在直播間情緒崩潰,當場發脾氣,接連轟走了兩位助場直播,並對著鏡頭說了一些語無倫次的話,大意就是:
「這是我的直播間,我不想有別的人進來。而且我不喜歡這種目的性太強的銷售方式,業績跟我有什麼關係。」
說著說著鄭爽就用手擋住了臉,似乎是哭了起來,最終直播不得不臨時暫停。
這次風波之後,網友分成了兩派。一部分人覺得鄭爽真性情。
另一部分認為在事先約定好的商業合作活動中「情緒失控」,是毫無契約精神的表現。
拋開這些評價,鄭爽的「情緒不穩定」這一行為讓我看到的是:
一個蜷縮在牆角,不知所措,想要獲得肯定但又不肯承認不足,想要改變卻又很無助,用假裝不在乎的姿態來自我保護的,受傷害的小孩。
這是一個心理學上典型的「內在小孩」的表徵。在情緒失控的表象之下,那個愛作的「小女孩」,就是鄭爽心裡的「內在小孩」。
其實,她的情緒只是被在屏幕前放大而已,我們這些普通人有比她更為崩潰失控的時候。
每個人的心裡
都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小孩
每當你出現一些糾結或痛苦,那是內在小孩向你呼救:
情緒總在一瞬間爆發,集理性和天真於一身的成年人,痛苦不堪,仿佛心裡住著一個不受控制的孩子,在拼命拉扯自己。
你想向前,它要向後;你想挑戰自己,它要畏懼退縮;你想心平氣和,它要哭鬧崩潰。
你責怪它不成熟,它卻哭得更兇了。
其實,這些內心的糾結、掙扎都是你內心的小孩在作祟,心理學稱它為:內在小孩。它正在向你呼救,渴求被你看到和疼愛。
內在小孩不長大,
我們再努力也無法成長
不管在童年,還是成年後,當它沒有得到足夠的關心和愛護,它就會一直蹲在角落哭泣,成了一個陰晴不定的孩子。
◎它會霸佔你的大腦:
讓你思維不清晰,容易情緒化,讓你憤怒、悲傷、恐慌,甚至發展為抑鬱症、焦慮症等身心疾病;
◎它會加劇你的原生家庭矛盾:
把你在童年時缺失的那份愛,以叛逆、冷漠、抗拒溝通等形式加倍得「償還」給你的父母;
◎它會破壞你的親密關係:
讓你缺乏安全感,愛得小心翼翼,害怕失去,經常用作、討好來換取伴侶的關心;
◎它會攪亂你的工作:
讓你在工作中沒自信,總害怕做錯事,不敢拒絕,不敢爭取,關鍵時刻「拖你後腿」;
◎它還會遺傳給你的孩子:
時間久了,它會將情緒化、脆弱敏感、拖延、自卑等注入進你的性格,同時,在你跟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得「遺傳」給你的孩子……
而且,我們越是無視它,越是壓抑它,內在小孩會更沮喪和抗爭,仿佛一個死循環,讓你喪失好的性格、好的關係、好的生活。
因為,內在小孩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情緒得不到釋放、價值觀得不到肯定,她就會一直蹲在那裡哭泣,停止成長,偶爾還要搗一下亂,就像鄭爽一樣,她的內在小孩時不時會出來「作」一下 。
內在小孩就如同我們人生木桶的最短板。它不長大,我們再努力也無法成長。
所以榮格說:「內在小孩是一切光之上的光,是治癒的引領者。」
只有內在小孩被看見、被療愈,並且與我們一同快樂健康地成長,我們的內心才會真正成長,真正感到快樂。
一直在向外尋求和解
不如陪內在小孩長大
在自我療愈的路上,我們總說要「與原生家庭和解」、「接納殘酷的世界」、「擁抱不完美的自己」……但表面的和解與接納,更多是緣木求魚,隔靴搔癢。
最最有效的治癒,是養育那個脆弱的內在小孩,溫柔地滋養它跟它一起成長,才是對自己最深度的療愈。
一位長期堅持療愈內在小孩的媽媽說: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即使內心一鍋沸水,表面也要故作鎮定。而我已經不會了。
以前,我很容易崩潰,感情冷淡、孩子哭鬧……工作家庭一地雞毛,平靜下來後又不得不在廢墟上一次次重建。
現在,我終於為自己搭好了牢固的地基,足以應對生活中的狂風暴雨。
因為我有一個法寶——跟我心裡的小孩對話。
我每周返回一次童年,去照看一下那個哭泣的、孤獨的小女孩,給她足夠的支持、關注、讚許和愛。而今她終於長大了,強大到足以成為一個好妻子、好媽媽。
當我學會愛自己,照顧好自己,自然而然地,我就能把這份愛潛移默化地傳遞給我的孩子,而不需要刻意努力或模仿他人。
你的內在小孩也正在等著你,她在等你抱抱她,跟她說:「我在,別怕~」
但這個過程是深度且漫長的,需要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帶領,或者和其他的內在小孩一起「抱團取暖」,才可以抵達內心深處,看見並療愈那個受傷的內在小孩。
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不敢表達自我、從未被重視過的內在小孩,這次21天《重新養育內在小孩》訓練營,就是針對不同的內在小孩類型,用專業和實操練習療愈它們。
1. 滿足內在小孩的需求,補足缺失的愛與陪伴
2. 釋放內在小孩的情緒,告別恐懼、羞恥和不安
3. 重建內在小孩的信念,擺脫「我不行」、「我不好」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