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作為本站立場
顏值高、能賣萌、會溝通,每月就能得到5000-8000元的工資……據說如今一個新興職業程式設計師鼓勵師正受到眾多網絡公司的青睞。
記者實地探訪重慶一家知名網絡公司,一探程式設計師鼓勵師的日常工作生活。三位女鼓勵師帶動大家參與文體活動,還要負責打早午餐、叫外賣、幫忙跑腿和一部分文案工作。談到設立這一職位的初衷,該公司HR表示,「單純的男性團體因缺乏異性存在而降低表現欲,而男女性別以一定比例搭配,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男女搭配,幹活不累,也是我們設立鼓勵師的初衷。」
媒體鼓譟,「程式設計師的春天來了」,其實這一切源於愚人節的一個玩笑。後來不想某知名網站竟付諸實施,在官方網站上公開招聘,文案中甚至出現「希望你如蒼(井空)老師般德藝雙馨,胸懷天下,進可欺身壓海棠,退可提臂迎蛟龍」這樣的措辭,涉嫌性別歧視引發抗議,最後該網站不得不向公眾致歉。現在倒好,程式設計師鼓勵師堂而皇之正當化、職業化,甚至將來有可能成為IT企業標配,這些網站的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
鼓勵師這門活計,假如放到國外,我能想到的對應職位是cheerleader,也就是女子拉拉隊。熟悉NBA的朋友都知道,類似於場邊雜耍,競賽過程中加油打氣,中場休息時負責活躍氣氛。這個一直是女子專利,但近年來在美國事情正在起變化。紐約州一所高中女籃球隊向美國教育部提起訴訟,稱她們打球沒有拉拉隊,男隊則有,說明男女不平等。這違反了美國的「第九條款」,該條款規定接受聯邦資助的學校不得在任何領域性別歧視。
當然,IT企業大多是私人公司,員工性別比懸殊,這是實情。但聘請女性擔任鼓勵師,真能刺激男員工的戰鬥力嗎?有男性程式設計師就說,一旦開始寫代碼,一點點打擾都不想有,不論男的女的,雌的雄的,最好都別在眼前晃。本來想的差不多了,誰過來扯一句,結果全忘了。不打擾,是最好的支持,真的想安慰就幫著寫代碼,別扯那些沒用的。而且現實中程式設計師的老婆、女朋友漂亮的多了去了,搞這個鼓勵師,簡直就是在黑程式設計師群體———宅、饑渴、交往無能,入職不過是奔著這些年輕貌美的鼓勵師而去。
報導採訪的企業HR,甚至將三位鼓勵師分別命名為女神、萌妹、女王,認為這三種類型基本覆蓋了男同胞喜歡的類型。問題是這些都是AV分類,不是需要職業門檻的工種或技術職稱。只不過過去叫文員或者辦公室阿姨,現在倒好,又要勤勞又要美貌,滿足老總的男性意淫之餘,將大齡女性排除在了勞動市場外。
企業沒有能力通過正常的方式來安撫員工,不招收更多的女性程式設計師,不投放資源培養、資助和鼓勵女性學生涉足高科技領域,盡搞些奇技淫巧,寧願花8000元請什麼鼓勵師,不願意給程式設計師加2000元的工資,真是情何以堪。程式設計師需要的是少加班,有更多時間交往同性異性,發展私人感情,而不是無關痛癢的精神按摩。企業不增加員工福利、減少加班,反而陶醉在打情罵俏、男女搭配幹活不累的想像中,不儘早「心靈斷乳」,就永無正常的企業文化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