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從出生起
到會笑、會哭、會走路…
看到寶寶會做一些列動作
是最讓寶媽們自豪的事情
若是自家娃發育得稍微晚
如三個月不會翻身
六個月不會獨坐
……
則會讓寶媽們焦慮、不安
其實
寶媽們可能是白擔心了
孩子的運動發育是有規律的
家長們不要袖手旁觀
但也不能揠苗助長
我們都知道,寶寶在娘胎時,會有很多動作:翻身、打滾、踢人,那叫一個折騰。出生以後,這些「運動」會因重力的出現而被限制,如新生兒無法邁步、翻跟鬥、滾動,甚至不能控制頭的擺動。
但是,在隨後的12個月內,運動形式發生改變,寶寶將逐漸掌握在新的生存環境中所需要的基本運動技能。
寶寶的大運動,主要指身體和四肢的運動能力,包括抬頭、翻身、坐、爬、站、走、跳等。
出生第一年,寶寶大動作的發育可大致概括為:三抬(頭)、四翻(身)、六會坐、七滾、八爬、九扶立、1周歲會走。
有研究表明
寶寶的大運動能力
與情商有著直接的關係,
優秀的大運動能力是
優秀情商建立的基礎。
讓我們來看看1周歲前的寶寶,要get的「技能」吧
0~1個月的寶寶
新生兒一般不會抬頭,但能將頭轉向一側片刻,1個月後逐漸俯臥位可瞬間抬頭,持續時間很短。扶寶寶站立時,他的下肢能支撐,並有邁步的動作。
家長可以豎抱寶寶,使其頭部靠在大人肩上,平拍幾下背部,然後不要扶頭部,讓頭部立直片刻。每日4~5次,讓寶寶俯臥,撫摸背部,用撥浪鼓引他抬頭並左右轉動。
仰臥位抬頭訓練
目的:鍛鍊寶寶頸部和背部肌肉力量,增加肺活量。
方法:寶寶俯臥位,用前臂支撐身體,家長用顏色鮮豔、可帶響聲的玩具在前面逗引,如果寶寶不自主抬頭,可用手指叩擊Ta的後頸,誘導抬頭。
2~3個月的寶寶
這個時期的寶寶,逐漸從瞬間的抬頭動作,變為可長時間抬頭至90°,並逐漸可用前臂和肘關節支撐胸部體重,可左右迴旋頭部。
家長應多給寶寶訓練俯臥位抬頭的機會,可幫助他用前臂和肘關節進行支撐,堅持給寶寶做被動操的訓練。
仰臥位抬頭訓練
目的:完成頭與頸的中間位控制,為翻身運動完成與軀幹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礎。
方法:寶寶取仰臥位,家長雙手握住他腕部,緩慢將寶寶拉至體軸與水平面成45°時停止片刻,誘導寶寶主動保持頭立直位。
4~5個月的寶寶
4~5個月的寶寶,頭部的活動靈活自如,可以較快速地完成翻身,可逐漸用雙手支撐上半身,並抬頭、挺胸,逐漸可以仰臥位抓摸自己的腳。
寶爸寶媽可以繼續鼓勵寶寶翻身;訓練他手支撐抬頭挺胸的能力。
由仰臥至俯臥位翻身訓練
目的:通過訓練寶寶翻身,可擴大寶寶的活動範圍,為爬行做好準備。
方法:寶寶仰臥位,家長位於寶寶的頭頂上方,誘使他頭轉向要翻轉的一側,手握住寶寶腕關節,輔助寶寶用上肢帶動其身體轉為俯臥位。
6~7個月的寶寶
這個月份的寶寶,可以逐漸保持穩定的坐姿,坐位下可靈活抓取玩具,可以連續翻滾;扶站時喜歡跳躍,可拉著雙手站片刻;俯臥位下可以以腹部為中心做旋轉動作,逐漸可以匍匐前進。
寶爸寶媽可以繼續訓練寶寶穩定的坐姿,重點訓練坐位下兩側及後方的上肢支撐能力;鼓勵寶寶腹爬,剛開始寶寶可能先倒退爬,然後在向前爬,家長可用手交替頂住寶寶的雙腳,輔助寶寶爬行。
獨坐位訓練
目的:促進軀幹立直及平衡反射的發育,為站立位打基礎。
方法:讓孩子坐在角椅上,或靠坐在椅背上,減少扶坐,慢慢成獨坐。
腹爬訓練
目的:促進寶寶眼、手和腳的協調運動,從而促進大腦發育。
方法:寶寶用手和腹部支持上身,家長用手扶住寶寶一側上臂和小腿,用玩具逗引,一人扶寶寶的右手向前,另一人扶寶寶的左腿向前移動。
8~9個月的寶寶
這時,寶寶可以在座位下靈活地轉身,並可向四點跪位的姿勢轉換,可以靈活的匍匐前進,並逐漸學會用手膝爬行,9個月後可扶著欄杆從坐位站立起來。
這個階段的大動作訓練,仍以爬行為主,重點訓練手膝爬行;鼓勵並訓練寶寶從仰臥位轉換到側臥位,再用手掌撐起來坐穩,並從坐位向橫坐位再向四點跪位轉換;如果寶寶喜歡站立,可讓寶寶自己扶著欄杆站立,但不需要刻意去訓練。
手膝爬行訓練
目的:手膝爬行能夠更大地擴大寶寶的活動範圍,能夠提高寶寶空間活動範圍、提高身體平衡協調功能。
方法:以雙手、兩膝、小腿前部著地支撐,上肢與大腿垂直於地面,家長站在寶寶右側扶住寶寶的右前臂和右腳,另外一個家長扶住寶寶的左前臂和左腳,按照右手——左腳和左手——右腳前進的次序連續手膝爬行。
10~12個月的寶寶
這時寶寶的下肢力量逐漸增強,可以爬上爬下,可以扶著茶几等家具靈活移動。慢慢地能夠獨自站立一會,有些能向前衝幾步,部分寶寶可以獨立行走了。
這個階段可繼續讓寶寶爬行,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勵他向高處爬行。扶站較穩的寶寶在站位下向前衝幾步,慢慢地寶寶就可以掌握好步行的平衡能力。
扶站訓練
目的:讓寶寶學習立位下重心的前後移動,為步行做準備。
方法:寶寶取立位,家長在寶寶身後站立,兩手張開,手指伸展放於寶寶的肩、胸部給予支撐,使寶寶能得到確實的姿勢控制。寶寶立位的基底面中必須有重心,即儘可能在稍稍扶站下獨站。
獨行訓練
目的:提高雙下肢肌力及交替屈伸運動的協調性。
方法:1、寶寶還未能放開手自己走,可以讓他推小車或在兩個大人之間學走。2、寶寶靠牆站著,家長蹲在寶寶前面1~2米距離,鼓勵寶寶獨走2~3步。
專家提醒:
寶寶能獲得獨立行走能力的時間也是因人而異,一般來說在1歲半之前能夠獨走都屬正常發育時間範圍,不必強求1周歲一定能夠獨立行走。如果寶寶下肢力量不夠,或伴有佝僂病,訓練走路,有時會造成下肢關節或骨骼變形。
本微信公眾號若有文字、圖片、視頻設計侵權或違規,請及時告知刪除。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燕嶺路130-136號(燕塘地鐵站C出口正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