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曾經有個熱門話題:「如果你的女兒要嫁給黑人,你會同意嗎?」
網友們的評論各式各樣,不過大多數人的態度都是:堅決反對!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黑人男性的家庭責任感較低,黑人家庭的單親率也很高。美國的一項統計顯示,美國黑人家庭的單親率超過了60%。
在大多數中國人,尤其是老一輩人的觀念裡,穩定的家庭和婚姻都是人生價值的重要體現。
別說是嫁到文化差異巨大的非洲了,不少家長就連女兒遠嫁到外地都會反對。誰願意自己的女兒選擇這種人生的「困難模式」呢?
然而,在24年前,有一位中國女生,不顧父母的阻攔,執意決定:為了愛情,遠嫁非洲!
這個女生就是王麗紅。
王麗紅和丈夫蘇瑪
王麗紅生在北京,父母工作穩定。她自己更是「別人家的孩子」——從小成績優異,高中畢業後,一舉考上了清華大學,本科畢業後,還繼續留在清華攻讀研究生。
很多人都認為她瘋了,堂堂清華「學霸」、「北京大妞兒」,幹嘛非要跑到非洲那麼窮的地方,嫁給一個黑人?萬一黑人老公拋棄了她,在異國他鄉,她會經歷怎樣的絕望。
如今,王麗紅到非洲,已經過去了整整24年,她現在過得怎麼樣?
結局,令人深思。
在清華就讀時,王麗紅遇見了蘇瑪。這也是整個故事的開始。
蘇瑪是一個來自烏幹達的黑人留學生。他風趣幽默,性格也很開朗。
一次偶然的邂逅,讓蘇瑪和王麗紅成為了好友。相識後,兩人無話不談,經常在清華校園裡一同散步。兩個人的心,也漸漸越貼越近。
王麗紅和老公蘇瑪
王麗紅堅信,蘇瑪是一個正直善良的人。這是因為蘇瑪不像人們印象中的黑人,喜歡吹牛、濫情。
在王麗紅眼中,蘇瑪很誠實。他不但沒有編造什麼自己是非洲王子、富二代之類的童話故事,還坦誠地告訴王麗紅,自己是農民的兒子,他的家鄉在非洲一個落後貧窮的村莊。
90年代,黑人在大家的刻板印象裡,是貧窮、落後的代表。即使身在高等學府,這種偏見也依然普遍。
因此,他們的愛情沒有得到大家的祝福。就是因為蘇瑪是個黑人。
風言風語很快就傳遍了清華校園。王麗紅身邊的人都認為,和黑人約會的她,是一個隨便的女孩。
不過,王麗紅沒有在意外界的言論,她相信蘇瑪是個誠實、善良的人,並且願意去幫助他人。
兩人愛情最大的阻力,還是來自於王麗紅的父母。
對於她的父母來說,蘇瑪出現在王麗紅的生命裡,並不是「美麗的意外」,而是一件糟糕透頂的事情。
女兒嫁給一個非洲黑人,自己的臉面往哪放?而且非洲那麼貧窮、生活困難,大多數黑人又不負責任,女兒的後半輩子怎麼辦?
於是,父親堅持把王麗紅送到日本留學。
本想藉此機會拆散二人,然而,蘇瑪毫不猶豫,追隨王麗紅去了日本。在日本,兩人共同生活,感情反而比以前更深了。
王麗紅和蘇瑪
事已至此,王麗紅的父母只能咬牙定了這門親事。
畢業之後,蘇瑪眷戀祖國,想要回到老家烏幹達。王麗紅也決定追隨丈夫,移居烏幹達。
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是到了烏幹達以後,當地的現實狀況還是給王麗紅潑了一大盆冷水。
烏幹達的習俗和中國差異巨大。除了飲食不合胃口、語言不通之外,在烏幹達,依舊實行著「一夫多妻」制。
蘇瑪的父親有一個龐大的「後宮團」,王麗紅一共有一二十個「婆婆」。光是蘇瑪的兄弟姐妹,就有40多個。
不過,事實證明,王麗紅沒有看錯蘇瑪。他堅持一夫一妻制,除了王麗紅之外,不再娶妻。
而且,蘇瑪耐心教授王麗紅說烏幹達語。漸漸的,掌握了當地語言的王麗紅,開始積極融入社會。她開始找到新的使命——教當地孩子學習中文。
王麗紅買下了一座學校,命名為魯揚子中學。她一個人包攬課程設計、招生宣傳、講授課程的一系列工作。在她開辦的這所漢語學校裡,黑人孩子領略到了漢字的美妙。
隨著王麗紅教學事業的蒸蒸日上,她有了更大膽的想法——把漢語傳播到整個烏幹達。
為此,她把培訓對象從青少年轉移到教師群體。她決定為烏幹達各地的教師進行培訓,然後讓他們回去教給自己的學生。這種模式,能讓烏幹達接受漢語學習的孩子數量呈指數增長。
王麗紅和蘇瑪
在精心宣傳之後,王麗紅的漢語學校迎來了幾十名教師,來學習中文和中國文化。
都說中文是「世界上最難學習的語言」,但王麗紅髮揮自己的「學霸」優勢,將課程設計得十分精巧。從對漢語一竅不通,到熟練使用,在王麗紅的學校裡,只需要學習9個月。
王麗紅的學生們
很快,烏幹達的很多地方都開始講起「中國話」。
不少烏幹達平民也對這個以往概念裡「東方的大國」加深了了解。他們說漢語,接觸中國老師,甚至學習儒家思想。
當地越來越多的學校教授中文
在烏幹達,遙遠的中國,不再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這,就是王麗紅遠嫁非洲之後,創造出的獨特價值。
王麗紅和蘇瑪
在今天,一個中國女性決定嫁給黑人,依然會面臨巨大的壓力。
不可否認,由於巨大的文化差異,跨國婚姻的確存在較高的不穩定因素。
(警惕跨國婚戀騙子,可以回顧文章:)
出於「關心」,人們會勸告那些女孩:「再想一想,不要衝動。」
但是,不要忘記,她們是獨立的個體。最終的決定權,掌握在她們自己的手中。
君子和而不同。
每一個選擇都值得尊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