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不給自己打上什麼「強迫症」「焦慮症」之類的標籤,感覺都要趕不上時代的步伐。
桌面上有一堆雜亂不堪的文件,你一看到便感覺渾身難受,遏制不住自己的衝動,花費了大量時間把文件擺放整齊,甚至連每個文件邊緣都要對齊才罷休。
當這一切做完後,你望向乾淨整潔的桌面,頓感舒適放鬆,不禁長長舒了一口氣。你身邊的同事看到這一幕,忍不住揶揄道:「你是不是有強迫症啊?」,你也笑著回應:「我強迫症可嚴重呢!」
強迫症?No!你這只是愛整潔,是你完美主義性格的體現而已。
完美主義不是強迫症。你喜歡布置整齊,撰寫規範,那不叫強迫症。
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強迫症的習慣,在大部分情況下並無大礙,只是個人的小癖好而已,不至於到疾病的程度。
強迫症是一種疾病。最常見的強迫症就是數窗戶。你會在上課的時候不由自主地去數教室的窗戶有多少個格子。
這時候的你已經不受自己的控制。你開始會疑惑自己怎麼會這個樣子,然後會開始強迫自己不要數窗戶,在發現無效之後又開始小心地勸說自己別數了,每天自己和自己講道理,告訴自己數窗戶沒有任何意義。最終發現一切都無效之後,你會陷入崩潰,發現你自己的身體已經不受自己的控制了。
強迫症與原生家庭的控制程度有很大聯繫
在一個家庭中,如果父母一方或者雙方對孩子管理嚴苛,對孩子什麼時間睡覺、什麼時間吃飯、飯桌上有什麼禮儀等一些細小環節都有精確、嚴厲的要求,那麼這個孩子在長大後很有可能會有強迫症或強迫性人格特質。
他們不想這樣,卻又總是忍不住要去這樣做,因而感到非常矛盾和焦慮。在實施反覆行為之後,心理上會得到安慰,但這也只是片刻的輕鬆,他們很快又會陷入無盡的自責和後悔之中。
但具有強迫性人格的人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有強迫症的人在工作中往往做事追求完美、注重細節。如果對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和認知,可以發揮自己性格上的長處,轉劣為優,這類人更能在工作中有出色表現。
對於強迫症人群,我在這裡給大家提個意見:當你那些可怕的念頭來的時候,你要接受它們的存在,不要試圖用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去驅趕和消滅這些可怕的念頭。
有時候,不是強迫症不願意放過你,而是你不願意放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