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法律經濟學思維來補充或創新法律分析方法,幫助破解疑難案件

2021-01-08 中金網

隨著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學科之間交叉融合的趨勢日益明顯,在相互借鑑和碰撞中產生學術創新的火花已成為常態。近年來,作為交叉學科的法律經濟學受到學者的關注。它在法學研究中借鑑經濟學的理論和分析方法,試圖從不同於傳統法學的角度解釋一些法律現象。在司法實踐中,也可以運用法律經濟學思維來補充或創新法律分析方法,幫助破解疑難案件。

假設一個人參與工程建設時受傷,傷者可能是被僱用的,也可能是主動無償提供善意幫助的。不同情況下,雙方當事人的法律關係不同,承擔的責任也不同。但如果當事人事先沒有訂立合同來明確雙方法律關係,處理糾紛時就會依據不足。法律經濟學有一種「較低成本負責原則」。按照這一原則,可以比較雙方當事人預防事故的成本,能以較低成本預防事故的一方應當承擔較大責任。推而廣之,誰能以較低成本預防某個事故、披露某個信息、糾正某個錯誤或為某個意外事件提供保險,誰就承擔相應責任。

支撐這一原則的是經濟學的效率和激勵理論。以更高價格或支出才能解決的問題相對缺乏效率,讓享受低價格、低成本者承擔解決問題的責任,則意味著更優的責任配置效率。這可以激勵享受低價格、低成本者主動作為,避免發生風險。在具體適用中,比較成本的方法並不需要對雙方當事人的成本進行精確評估,通常只需分出成本大小即可。該原則與市場經濟邏輯吻合,通過確立基於價格、成本考量的規則創造某種價格機制,以此來控制風險、協調關係。

經濟學思維還可以幫助解釋侵權責任法中的過錯責任原則。依據過錯責任原則,加害人主動作出侵害行為,具有過錯,因此通常承擔賠償責任。依據「較低成本負責原則」,加害人之所以通常承擔賠償責任,是因為加害人預防事故的成本通常低於受害人。受害人預防其他人的可能侵害,要投入的注意成本遠遠高於加害人主動放棄加害故意、不作出加害行為的成本。對此,法律經濟學理解為不鼓勵當事人以不合理的成本預防事故。

「較低成本負責原則」還可以幫助確定法律上的因果關係。任何一個事件的發生,其因果鏈條都是可以無限延長的,但法律只會截取其中一個或幾個環節確認為法律上的因果關係。比如,當事人因駕駛機動車時接聽電話而遭遇車禍,儘管打電話一方和車禍之間存在事實上的因果關係,但這是否構成法律上的因果關係,以至於打電話的人應當向當事人賠償損失?對此,成本比較可以作為確定法律上因果關係的參考。雖然當事人因為接聽電話遭遇車禍,但當事人選擇不接聽電話或關機就可以避免事故,而打電話的人則無法確定什麼時候不可以打電話。如果要求打電話的人承擔責任,就可能導致其因缺乏信息而不敢給任何人打電話。

法律經濟學以經濟學的原理、方法、邏輯來分析法律問題,促進經濟學與法學互動,為我們理解法律規則、創製和適用法律規則提供經濟學思維方法。目前,學者對我國的法律經濟學案例做了大量整理、歸納和分析工作。深化法律經濟學研究,需要在運用文字闡述與規範分析等傳統方法基礎上,加快對數理化、實證化等新研究方法的借鑑與吸收,加強數理模型、博弈論、計量分析等經濟學分析工具的運用,推動研究更深入、更細緻、更可驗證,使法律經濟學研究更加科學、更加規範。

(作者為中國海洋大學法學院教授)

相關焦點

  • 桑本謙:借用經濟學思維研究法律現象
    隨著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學科之間交叉融合的趨勢日益明顯,在相互借鑑和碰撞中產生學術創新的火花已成為常態。近年來,作為交叉學科的法律經濟學受到學者的關注。它在法學研究中借鑑經濟學的理論和分析方法,試圖從不同於傳統法學的角度解釋一些法律現象。在司法實踐中,也可以運用法律經濟學思維來補充或創新法律分析方法,幫助破解疑難案件。
  • 借用經濟學思維研究法律現象(新知新覺)
    隨著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學科之間交叉融合的趨勢日益明顯,在相互借鑑和碰撞中產生學術創新的火花已成為常態。近年來,作為交叉學科的法律經濟學受到學者的關注。它在法學研究中借鑑經濟學的理論和分析方法,試圖從不同於傳統法學的角度解釋一些法律現象。
  • 後果取向法律解釋的運用及其方法
    就實踐運用與作用場景而言,後果取向的法律解釋常被運用於多種情形的問題解決及其論證過程上。從具體根據和操作形式上看,後果取向法律解釋的運用方法可以釐定為基於禁止性後果而為的解釋、基於積極後果而為的解釋和基於優勢後果而為的解釋三種路徑。對這種解釋思維和方法的運用關鍵是要秉持法律人應有的法治立場。
  • 法律解釋方法應用的實證研究
    雖然法律解釋學說碩果纍纍,但法學家「關於法律」與司法人員「根據法律」的不同思維,使得法律解釋方法應用的理想狀態和司法實踐存在較大差距。目前,法律解釋方法的實踐應用存在諸多失範問題。本文在實證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案例基礎上,探尋法律解釋方法發展規律,結合司法改革舉措,對提升法律解釋方法應用水平提出建議。
  • 法律經濟學:深化對公平價值的理解
    將實證科學思維引入法律分析  西方法律經濟學集大成者波斯納認為,法律經濟學「將經濟學的理論和經驗主義方法全面運用於法律制度分析」,「使法律制度原則更清楚地顯現出來」。一是主流學派的「法律的經濟分析」,這一學派主要使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在法律經濟學研究中得到進一步擴展和加深運用,隨著研究技術的創新可能會有較大突破;二是非主流學派的「法律的經濟哲學分析」,這一學派將新制度主義的研究方法擴展並運用於法律經濟學研究,其更注重案例分析。  「目前法律經濟學出現了不同的方向分野。」
  • 法律經濟學的理論困境和挑戰
    因此,對於社會財富最大化這個標準,法律經濟學是否應該劃定範圍、或提供標準以供適用者來判定哪些案件適用財富最大化標準以及哪些案件不適用此標準。儘管波斯納承認財富之外的幸福來源以及其與追求財富最大化可能產生的衝突,但他並沒有提供標準來供我們判斷何種情況屬於此情形,也沒有提出解決之道。正如臺灣學者熊秉元教授所說:「波斯納自己也認為『財富極大化』是一種退而求其次、不得已的做法。
  • 法律方法與法律統一適用
    法律方法是法律共同體的職業性思維與技術,運用於個案法律適用場合,所要處理的是事實與規範之間的難題,旨在尋求個案中合法、正當的法律決定或判斷。法律方法的內在方面即法律思維。後者是指在長期的法律職業實踐中形成的,通過專門的法律語言來進行分析、推理、解釋、判斷和論證等活動的一種主觀過程。近年來,法律統一適用問題備受理論界與實務界的關注。學界圍繞這一主題,迄今已推出不少作品。
  • 法律解釋方法在指導性案例中的運用
    法律解釋方法的核心是法律思維,是法律適用過程中經常用到的重要方法。筆者以法律解釋方法在指導性案例中的運用為視角,探討案例背後的思維和技巧,以期為有效識別和準確應用指導性案例提供一種思路。  指導性案例的本質是「以案釋法」,即通過運用文理解釋或論理解釋的方法,就事實認定、證據運用、法律適用、政策把握以及辦案方法等方面進行釋法說理、答疑解惑、教育引導。  法律解釋方法的核心是法律思維,是法律適用過程中必然運用到的重要技巧,這是因為作為法律條文的語言本身既有準確性又有模糊性,既有中心涵義又有邊緣涵義,並且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
  • 法律經濟學經典讀物推薦
    作者把語義分析哲學的方法、社會學的方法以及其他研究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從批評以奧斯丁為代表的早期分析法學的法律定義入手,對法律的概念以相關的其他概念,如規則、權利、義務、主權、法律的效力和實效,進行了全新的「具有初始意義的解析;比較適當地評價了自然法學、概念法學、現實主義法學等近代來有代表性的法學思潮。
  • 銘瑄簡報:我網開展疑難案件討論活動
    為進一步濃厚我網法治宣傳理論氛圍,推進疑難案件法律服務的路徑橫向拓寬。近日,我網統籌在京組織開展了多起疑難、複雜等多項案件討論。本次活動匯聚了法官、檢察官、律師、媒體人,以專家點評、互動交流、諮詢解答等方式,共同針對中心矛盾尖銳、法律適用存疑、涉不穩定因素眾多等重大疑難複雜案件,分別從難點問題、圍繞事實認定、判斷標準、法律適用等方面積極探索創新,構建了重大疑難複雜案件研討活動處置機制,有效地化解了一批疑難案件,切實提升服務質效。
  • 銘瑄簡報 | 我網開展疑難案件討論活動
    為進一步濃厚我網法治宣傳理論氛圍,推進疑難案件法律服務的路徑橫向拓寬。近日,我網統籌在京組織開展了多起疑難、複雜等多項案件討論。本次活動匯聚了法官、檢察官、律師、媒體人,以專家點評、互動交流、諮詢解答等方式,共同針對中心矛盾尖銳、法律適用存疑、涉不穩定因素眾多等重大疑難複雜案件,分別從難點問題、圍繞事實認定、判斷標準、法律適用等方面積極探索創新,構建了重大疑難複雜案件研討活動處置機制,有效地化解了一批疑難案件,切實提升服務質效。
  • 法律推理在法官解釋法律過程中的運用
    我們應當更加關注的是法官如何運用法律方法來正確發現和解釋法律,這對其正確行使釋法權是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本文涉足的就是這樣一個話題,具體說就是討論法律推理方法在法官解釋法律過程中的具體運用。  應該說,法律推理和法律解釋分屬於兩種不同的法律方法。前者是從已知的前提(通常是規則和法律事實)得出某種法律結論的思維過程;後者簡單地說就是澄清法律規範的意義內容,使其變得清晰明了。
  • 法律經濟學實證研究的兩條路徑
    與此同時,我國的法律經濟學「實證研究」或法律經濟學「經驗研究」所指向的研究路徑並非一條,而是兩類存在本質差別的研究類型。因此,要對這一領域的發展現狀和面臨的挑戰進行評述,廓清兩者本來的面貌和差別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   在我國,白建軍較早地對法律的實證分析方法進行了全面介紹和應用解釋。
  • 《社會成本問題》——法律經濟學的誕生
    法律經濟學是法律和經濟的交叉學科,通過法律制度來研究經濟學,讓正義的行使更有效率,讓經濟運行的保障更高。
  • 法律經濟學流派思考
    法經濟學的別名有很多,「法律經濟學」、「法律的經濟分析」、「法和經濟學」等等,在某種意義上都是指向同一個領域或者學科的,在中國一般用法經濟學或法律經濟學命名的專業為最多。        談論法經濟學的「流派」,Panda君之所以打上引號,就是不想純粹從理論上去對法經濟學進行分類,而是想結合法經濟學在中國的發展以及其基本的理論來進行界定。
  • 何謂法律定量研究方法 | 掌握高深分析工具方法的法律人必讀
    所謂的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對,是指通過一定方法收集數據資料,運用統計工具對數據資料進行分析、檢驗,並據此推斷事物背後的因果律的研究,也稱量化研究。它是20世紀社會科學領域成熟使用的一種基本研究方法,也是自然科學領域數百年來一直使用的核心方法。
  • 論法律學說的司法運用
    從實踐層面看,實證研究發現,我國存在較多運用法律學說的案例,其功能是進行法律解釋、補充法律漏洞、創製法律規則以及創新法律學說;但法律學說運用中問題較多,如法律地位較低、運用條件模糊、運用程序缺位以及運用方法欠缺等。要通過立法構造法律學說的司法運用制度,確定立法原則,明確法律學說的界定標準,規範前提條件,遵循正當程序,講究方法運用。
  • 當法律經濟學「遭遇」中國問題
    當法律經濟學「遭遇」中國問題 2016年11月09日 16:47 來源:《當法律經濟學「遭遇」中國問題》 作者:艾佳慧 字號 內容摘要:作為法律經濟學奠基人和開拓者的科斯和波斯納當然也不例外,由於生活在市場經濟體制早已確立
  • 孫笑俠:法律人思維的二元論(下)
    作為英美法重要傳統的判例法區別技術,它不是法律人的思維方法,那又是什麼呢?兩大法系的法律思維方法在風格上有差異,不等於說它們之間沒有共同點。比如,概念分析就具有共同的特點,兩大法系都需要進行概念解釋,都需要為了概念的擴大或縮小而運用各種法律思維的方法。因此,不能用美國的情況作論據來否定法律職業的思維的存在。儘管如此,英美法系判例中的區別技術,就是一種職業思維方法。
  • 法律經濟學?聽聽波斯納怎麼說
    或者,在聽到關於演講者輝煌成就的介紹後,聽眾會先入為主地預想「根據這番介紹,這將是一次成功的演講」。總之,非常高興能夠來到這裡,面對如此多的聽眾—來自中國的高校教師、律師和學者們,我感到十分激動。那可能確實是佩帶槍枝權利導致的一個後果,與政府壟斷槍枝所有權相比會有更多人被殺害,但這是無關緊要的。因為他認定效果並不是與司法決策,至少是大部分司法決策應當考慮的相關因素。因而,任何參與到法律具體實施過程當中的律師、教師或者法官不能僅僅考慮什麼是經濟學意義上有效率的決策,還要考慮他所在的法律文化氛圍以及在該種法律文化中,有何運用實用主義或者經濟分析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