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陳煜波:數字經濟與中國市場的數位化轉型(附PPT)

2020-12-11 數位電視中文網

數字經濟正逐漸成為全球經濟增長重要驅動力,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基礎戰略資源,大數據正在發揮其巨大能量。本場清華大數據「應用·創新」系列講座,我們榮幸地邀請到了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陳煜波。陳煜波老師基於領英和百度的海量數據,討論了數字經濟和中國市場數位化轉型的重要特點等話題。

陳煜波,現任數據科學研究院管理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網際網路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管理學博士,東南大學系統工程碩士、工業管理工程學士。加入清華大學前曾任美國亞利桑那大學艾勒管理學院副教授、終身教職。主要研究領域為:大數據與全球互聯時代的商業創新;移動網際網路環境下的市場變革與商務分析;中國經濟的數位化轉型;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戰略。

陳煜波:今天分享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

  • 數字經濟

  • 中國數字經濟與發展的現狀

  • 中國人工智慧的社會認知與應用需求

2016年杭州G20峰會,我們國家作為東道主提出數字經濟這一重要概念。其中有兩個最核心的因素:

數字經濟實際上是在人類歷史上針對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的第三層次經濟。如果要以數據作為最關鍵的生產要素,基於數據對經濟配置最優資源,提高全要素生產力,我們現在很多基礎的經濟學,或者從商業模式的創新到經濟活動的組織大多會發生變化。

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跟西方最大差異是什麼?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最基本前提條件是什麼?我們是工業化、城鎮化、現代農業化和信息化等四化疊加,而西方是先有工業化、城鎮化、現代農業化,然後才有信息化。根據我們中國信息化百人會的測算, 2016年中國數字經濟佔GDP的比重達到了30.2%。    

我們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17年數字經濟報告指出我們現在正經歷一個數字經濟的拐點,首先面臨的就是體系重構:數據驅動、軟體定義、平臺支撐、服務增值、智能主導。

在動力變革的新階段,數據作為新的經濟引擎動力。在物理世界和決策意識世界裡,我們可以通過數字孿生空間,把物理空間數據化,通過對數據最優的分析幫助我們做預測決策。

 

然後是範式遷移的新階段。與之前的工業經濟相比,數字經濟時代的決策範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與世界各國的數字經濟比較,美、中總量處於全世界前兩位,但我國的相對量只佔30%,落後於一些主要發達國家。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中國的數位化潛力還很大。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顯著特點是什麼?我認為一個重要特點是從需求端或者消費端向供給端或者生產端轉移。中國發展數字經濟有一個巨大的優勢和特點是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數字用戶的紅利。我們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數據資源大國,擁有龐大的數據資源,但是這個資源是沒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的資源。

我國數位化的轉型或者數字經濟發展已經開始向深水區或者傳統產業滲透。數字經濟分為兩大類:

據相關報告,實際上2016年基礎型數字經濟的比重佔兩成左右。而融合型的經濟增長高達25.7%,促進數字經濟增長貢獻將近九成。

下一階段中國數字經濟驅動力是什麼?是數字人才。現在經濟已經跟傳統產業融合,所以我們不僅僅要強調ICT的專業技能的人才,更要強調和那些ICT專業技能互補的相關領域的人才,讓他們來促進數字經濟轉型傳統經濟。    

通過價值鏈的數位化轉型,我們可以把數字人才分成六大類。最上遊的是數字戰略管理者,包括數位化轉型的領導者、數字戰略顧問、諮詢師、數位化商業模型的倡議倡導者,解決方案規劃師等等。再下一步是做產品研發,軟體、硬體系統分析師。再往前端是運營和運營維護。最前端是數字營銷,社會化媒體經營,精準營銷,電子商務。

我們基於領英專業人才用戶來估計一下中國數字人才的分布情況。在領英的用戶裡面大概有多少數字人才呢?在領英的3600萬中國用戶裡面,我們按上面的條件找出72萬數字人才。其中位於中國前十位城市的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杭州、成都、蘇州、南京、武漢、西安。我們可以發現數字人才分布南強北弱,而可喜的是中西部開始崛起,說明中國數位化確實開始全面滲透。

另外我們發現數字人才已經向傳統行業滲透,將近一半數字人才仍然在ICT的基礎產業,但是製造業佔到20.9%,金融業、消費品、醫療行業都有相當比例的數字人才,說明中國在大量傳統行業已經開始有很多的數字人才的儲備。

在前十名的城市中,數字人才分布在ICT基礎型產業,還是融合型產業?我們發現杭州、北京ICT基礎產業數字人才最多,上海、廣州、蘇州是ICT的融合產業數字人才最多,在製造、金融,所謂的「傳統」行業的數字人才最多。

 

但是中國數字人才結構性問題非常突出:不均衡、不充分。我們將近90%的數字人才在產品研發、數位化的運營上,而深度分析不到4%,數字戰略管理0.8%,先進位造0.84%,數字營銷0.35%。

 

從數字人才流動看出來,數字人才依然是向一線城市聚集,如上海、深圳、杭州、北京、蘇州,而淨流出的是成都、西安、武漢、廣州、南京,這些城市高校相對發達,但產業相對滯後。

如果數據是數字經濟最關鍵的生產力,那人工智慧就是去挖掘我們最核心的生產力。深入洞察中國人工智慧的社會認知和應用需求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可以幫助個人、企業、投資者和政府,對我國總體和各地的人工智慧的發展及社會需求有更清晰的了解和定位。

數位化轉型,從ICT驅動、網際網路驅動到大數據人工智慧驅動都經歷社會認知、應用需求,技術供給這三個階段。應用需求有兩種,一種是技術應用需求,另一種是行業應用需求。技術應用需求從人工智慧的核心技術如計算機視覺、語音語義識別、深度學習出發找應用場景,行業應用需求聚焦在智能駕駛、安防、金融、商務零售、醫療、製造業等人工智慧當前最相關的行業。

我們發現無論是最深層次的技術認知還是最廣範圍的行業需求應用,都在2017年3月開始進入一個拐點。基於此,我們提出從2017年3月起,中國真正進入了人工智慧驅動的經濟數位化轉型階段。

各地的人工智慧的發展及社會需求有所不同。我們將排名前五十位的城市進行了分析,前十位作為第一梯隊,第十一到第三十位作為第二梯隊,第三十一到五十位作為第三梯隊。在人工智慧社會認知和應用需求方面,南強北弱,長三角尤為突出。除了北上廣深杭、天津、南京、蘇州等沿海發達城市外,成都、武漢、西安、鄭州、重慶五個中西部城市排名非常突出。南京和西安在社會認知的排名超過其應用需求的排名,為「社會認知驅動型」城市;鄭州、蘇州、重慶應用需求的排名超過社會認知排名,為「應用需求驅動型」城市;其他城市在這兩個方面都比較均衡。

 

從技術需求角度來看,西安和南京是「單技術需求驅動型」城市,由深度學習需求來驅動;鄭州和武漢是「雙技術需求驅動型」城市,鄭州由計算機視覺和語音語義技術需求驅動,武漢則由深度學習和計算機視覺需求驅動;北上廣深、廣州、成都、杭州、天津、重慶和蘇州為「全技術需求驅動型」城市。

從行業需求角度來看,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和成都行業應用需求均衡。南京對零售和金融行業應用需求較高,蘇州對安防和製造業的行業應用需求高,西安對智能駕駛行業應用需求高。

 

總的來說,在全國層面,無論從社會認知還是應用需求角度,中國從2017年3月開始正式進入人工智慧驅動的經濟數位化轉型階段。人工智慧的社會認知從基本認知程度發展到深層次專業和技術認知;技術應用需求整體上一直呈上升趨勢,行業應用需求在2017 年3月進入躍升期。在區域層面,無論是人工智慧社會認知還是應用需求方面,南方城市在排名上都比北方城市具有優勢,長三角地區尤為突出。同時,排名靠前的城市集中在北上廣深和各省會城市。從技術應用需求角度看,不同城市可分為全技術需求驅動、雙技術需求驅動和單技術需求驅動三類。從行業應用需求角度,不同城市可分為全行業需求驅動和部分行業需求驅動兩類。

編輯丨眾視媒體 王超奇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陳煜波:用學術語言講好中國...
    作為國際上最早研究社會化網際網路的管理學學者之一,他認為「中國是當前全世界研究數字經濟最理想的地方之一」。網際網路和數字經濟,是陳煜波過去20年學術研究中最重要的兩個關鍵詞。復盤自己的2019年,陳煜波自我評價分量最重的一塊內容,就是用學者最擅長的「武器」講清講好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故事。
  • 清華經管學院黨委書記陳煜波:疫情是人類社會最大的數位化轉型推手
    「展望下一個階段,如果中國經濟數位化轉型要繼續往前走的話,我們要克服什麼樣的困難?」11月27日,清華經管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網際網路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陳煜波在「《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大會上提出了他這次發言的重點。
  • 清華經管學院副院長陳煜波:為什麼矽谷巨頭來中國大都失敗了?
    數字經濟時代在以超越人們想像的速度快速到來,或者已經到來。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經濟社會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演變正向縱深推進,智能製造、智能醫療、智能交通等一些新業態也在不斷湧現。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黨委書記兼副院長陳煜波,長期關注中國經濟發展。
  • 中國數字經濟規模世界第二,下一個轉型重點是什麼
    數字人才成為下一階段中國經濟全面數位化轉型的第一資源和核心驅動力 隨著中央和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數字經濟和數位化轉型已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名詞。數字經濟的內涵究竟是什麼,與信息經濟的差異何在?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與經濟數位化轉型的內在邏輯是什麼,與西方發達國家有何不同? 下一階段我國數位化轉型的重點在哪裡?
  • 清華大學周源:數位化賦能的三種「境界」|數字經濟100人談
    【編者按】立於百年機遇變革潮頭,數字經濟已成中國經濟高質量躍遷新引擎。加速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是當下發展數字經濟及數位化轉型的重要命題。到底什麼是數字經濟?數字經濟現處何種階段?數字經濟的發展方向在哪裡?如何實現數位化轉型?
  • 清華五道口與華為共建「數字中國」課程,聚焦企業數位化轉型
    2020年5月16日晚,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助理劉碧波與華為雲副總裁、華為雲首席數位化轉型官蘇立清,代表雙方籤署了《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備忘錄》,並正式發布「數字中國」企業家課程項目。
  • 清華大學廖理:數位化智能化已勢不可擋
    華為雲與計算首席營銷官鄧濤也表示,代表華為雲熱烈祝賀清華大學-華為數字中國企業家課程計劃的正式啟動。    附全文:  廖理:過去40年中國的高速增長奇蹟,造就了無數伴隨著經濟發展而崛起的企業。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席捲全球,數位化智能化已勢不可擋,中國更將新基建與數字經濟上升為國家戰略,最先洞察先機的企業家們用最敏銳的嗅覺開始布局數位化戰略。
  • 全球數字人才發展趨勢出爐!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吸引力加強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12日訊 (記者 郭靜原)隨著數位化轉型的不斷深入,各行各業對數字人才的需求也在急劇增長,人才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為幫助政策制定者、企業和個人及時了解全球數字人才的基本態勢、技能水平和流動趨勢,並推動數字人才和數字技能的發展,10月12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網際網路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CIDG)聯合領英(LinkedIn)中國經濟圖譜團隊,基於全球31個重要創新城市和地區近4000萬領英會員的公開數據,從行業、技能、流動等角度對各個城市和地區的數字人才發展現狀進行深度分析,發布《全球數字人才發展年度報告(2020
  • 安利榮登2020鼎革獎中國數位化轉型先鋒榜
    >樓純 金薇薇   近日,2020鼎革獎中國數位化轉型先鋒榜評選結果揭曉,安利依靠開闢「數字驅動+線下展業+線上社交電商一體化」的新路徑,不斷探索傳統行業在數位化變革下的運營新模式,持續提升客戶體驗,獲得2020中國數位化轉型先鋒榜年度典範獎。
  • 尚進:數字經濟理論與實踐(附報告PPT全文)
    換句話說,資訊時代裡真正應該注重的,是如何通過「科技」這樣一個社會、經濟、文化和政治發展趨勢中密不可分的核心要素,來驅動社會的整體轉型和進步」。他指出,目前中國的數字經濟發展普遍重技術、輕內容,重形式、輕應用,重概念、輕落地等現象,很多決策者和企業家們在沒有搞清楚數字經濟概念的情況下便倉促上馬,結果卻不盡人意。
  • 助力政企機構數位化轉型奇安信齊向東斬獲「數字經濟掌舵人」桂冠
    中新網11月22日電 11月20日,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協辦的「2020數字經濟領航者峰會」在京舉行,首次發布「上市公司數位化轉型白皮書」,並頒發數字經濟領航者(企業獎項)、掌舵人(個人獎項),以及數位化轉型產品與應用獎項榜單。
  • 《日本經濟新聞》的數位化轉型模式
    然而面對近年來人口數量的下降,網際網路和移動媒體對青年受眾影響的深入,日本的報業市場也出現萎縮的趨勢,家庭訂閱量自2005年起逐年下降,網絡廣告收入也於2009年起超越報業廣告。  面對日益嚴峻的市場壓力,《日本經濟新聞》選擇了與《華爾街日報》等媒體不同的數位化生存模式。
  • 中國居住服務業數位化20載 探索傳統企業轉型方法論
    2020年的新冠疫情,更加速了「數位化生存」的到來,讓數位化轉型成為居住服務業再次聚焦的命題。9月21日,貝殼研究院、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研究中心發布《中國居住服務業數位化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梳理居住服務業20年的數位化路徑,指出供需關係、政策、技術正在驅動居住服務業進入數字新時代。
  • 東亞研究院丨中國的數位化轉型及對亞太地區的意蘊
    數位化轉型催生規模龐大的數字經濟和數字紅利。  視覺中國 資料圖導言目前,數位化轉型的核心是利用智能信息技術變革經濟和社會活動,且有望催生規模龐大的數字經濟和數字紅利。由於數位化的規模和系統整合效應,可以預期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豐富的應用場景以及迫切的升級需要,不僅將為亞太地區的數字經濟合作帶來歷史機遇,也將刺激該地區形成一個更為緊密的創新共同體。
  • 楊兵兵:銀行數位化轉型將沿著數位化治理和數字業務化展開
    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使得銀行數位化轉型成為大勢所趨,推動銀行業態轉型升級,為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動能。經過多年發展,國內主要商業銀行線上化、智能化建設已取得長足進步,銀行數位化轉型正在進入深水區。轉型的進一步推廣和深入,需要銀行在頂層設計、數據治理和創新機制等方面進行更多的投入。
  • 數位化時代的政府轉型與數字政府
    數位技術的發展產生了廣泛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影響, 推動著整個經濟和社會的轉型,即數位化轉型(digi- tal transformation)。新技術發展的速度和廣度,以及其對經濟社會產生的影響,都是前幾次工業革命無法比擬的。隨著新技術變得更快、更聰明、更廣泛的應用,新的技術革命正在改變著各種社會結構,推動著整個人類社會的轉型,人類社會進入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的時代。
  • 重構數字戰鬥力風暴席捲江蘇,助力企業數位化轉型
    9月25日,「重構數字戰鬥力—金蝶雲數位化轉型論壇」在南京凱賓斯基酒店圓滿落下帷幕,金蝶關於數位化轉型所做的實踐與探索,再次贏得社會廣泛關注。金蝶中國總裁沈崇鋒、副總裁尚惠紅、江蘇省企業信息化協會、江蘇省數字經濟商會等行業協會領導及行業500多位企業家們共同出席,探討企業數位化轉型之道,如何重構企業數字戰鬥力。
  • 中國石化李劍峰:使能、優化、轉型,解讀數位化轉型三部曲
    能源領域的數位化轉型潛力巨大新一代信息技術向實體經濟領域的融合滲透帶動了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並持續釋放數字經濟紅利。數位化轉型能夠幫助傳統企業煥發新生,對於傳統企業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其中,能源行業存在巨大的潛力。「放眼全球,數位化轉型已成為全球領先石油公司重要的戰略舉措,能源化工行業數位化轉型正呈加速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