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援疆醫生航班上用牙籤刺激患者穴位,成功挽救一癲癇病人

2020-12-20 澎湃新聞

上海援疆醫生航班上用牙籤刺激患者穴位,成功挽救一癲癇病人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2016-09-25 20:16 來源:澎湃新聞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醫生田雨。

9月23日下午6時左右,在由新疆喀什飛往烏魯木齊的航班CA1478上,一名30多歲的男性患者突發癲癇,神志不清、口吐白沫,此時來自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醫生田雨正好乘坐同一航班,聽到廣播後立即趕到後排,讓患者保持一個安全體位,在航班上缺乏醫療設備的情況下,藉助2根牙籤幫助患者進行頭部穴位刺激,最終在航班到達目的地前十多分鐘,患者甦醒過來。

9月25日下午,醫生田雨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paper.cn)記者採訪時指出,癲癇患者乘坐航班尤其需要注意,在氣壓影響和缺氧條件下,加之發動機聲音、窗外陽光刺激等狀態,都可能成為誘發癲癇的一個因素,這類患者在乘坐航班前最好能提前告知機組乘務人員,身上也必須攜帶緊急治療的藥物,確保在航班上不發生意外事故。

救人醫生在急救科有7年從業經驗

澎湃新聞從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獲悉,田雨今年38歲,是該院風溼科一名醫生,同時也是一名援疆醫生,目前擔任新疆喀什地區第二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田雨所在的上海衛生援疆團隊榮獲「2016感動上海年度人物」稱號。此次,他應克拉瑪依中心醫院之邀,參加該院於24日舉行的第十一期「上海名醫大講堂」活動。

事發當天,田雨想坐飛機前往克拉瑪依,但需要在烏魯木齊進行轉機。田雨向澎湃新聞介紹了當天整個事件的過程:23日下午6時左右,坐在航班前排21座的他聽到廣播說「機上有一名乘客重症發作」時,詢問了航班上是否有醫務人員,然後立即前往後排,向機組人員表明身份。

「這個病人是一名男性,坐在35座後排位置,看上去年齡在35-40歲之間,當時被他周圍三個朋友按在座位上坐著,但神志不清,口吐白沫,四肢僵硬。」

田雨透露,自己曾在醫院急診科有過7年的從業經驗,所以立馬意識到這是癲癇發作。他第一時間讓患者平躺,頭部側向一邊,同時指揮空乘人員和病人的朋友,趕緊去拿小毛巾和勺子,隨後他用毛巾裹住自己的手指,把病人口中的痰涎分泌物摳出來,又用毛巾裹住不鏽鋼勺子,一邊用力撬開患者的牙齒,一邊將勺子墊在牙齒間。

「考慮到飛機上沒有臨床用的『壓舌板』,只能用勺子和毛巾替代,這樣可以防止病人咬傷舌頭,也可以及時讓病人的嘔吐物流出來,不至於流入氣道引發窒息。」與此同時,田雨一直觀察患者的面部和呼吸是否異常,好在患者保持口唇紅潤,氣息也一直保持通暢。

用牙籤替代針灸進行穴位刺激助患者甦醒

在整個搶救過程中,田雨又通過詢問病人的朋友了解到,該乘客以前頭部受過傷,有癲癇病史,經常發作,甚至就在前一天還發作過,但病人從不吃藥。「這名病人癲癇並不是先天性的,但他頭部外傷可能會引起繼發性癲癇。」

這時,田雨想到是否可以通過穴位刺激的辦法來幫助患者甦醒。「癲癇俗稱『羊癲風』,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這種疾病有個特點就是時發時止,發作無規律,如果每次發作持續時間長、頻率高,需要長期用藥物進行控制。」田雨進一步表示,針灸穴位刺激來治療癲癇,這種治療辦法古書早有記載,距今大概有1000多年左右的歷史,「一般這種治療辦法在癲癇疾病緩解期用的較多,也就是不發作的時候,在急性發作時也常用這種方法來醒腦開竅。」

然而,他諮詢乘務人員航班上並沒有銀針這類物品,於是他想到用牙籤,乘務人員當時找來2根牙籤遞給他,他在病人的百會穴、四神聰穴紮上去。「百會穴在頭頂位置,四神聰穴在百會穴前後左右四個位置,因為牙籤數量不夠,只扎在了百會穴左邊一個位置。當時,2個位置大概扎進去4-5mm深,並沒有看到出血的情況。」田雨進一步表示,大概這時距離飛機降落大概還有20分鐘時間,但穴位刺激5-6分鐘後,患者就慢慢地緩過神來,呼吸變得不那麼急促了,手也不那麼僵硬了,隨後可以自己坐起來,只是表示「很累,想要喝水」。這時,田雨心才安定下來,去衛生間洗手。

在飛機降落到烏魯木齊後,田雨還囑咐病人的朋友:「下飛機後一定要帶他去醫院,以後一定要吃抗癲癇的藥物」。

田雨提醒,癲癇患者乘坐航班尤其需要注意,在氣壓影響和缺氧條件下,以及發動機聲音、窗外陽光刺激等狀態,都可能成為誘發癲癇的一個因素,「在臨床上,緊急發病需要立即給予病人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一些鎮靜藥物,但航班上缺乏注射條件,病人最好能提前告知機組乘務人員相關病史,身上最好能攜帶一些緊急治療的藥物。」

而對於一般不懂醫學常識的普通人來說,田雨建議,在周圍人癲癇發作時,最重要的是儘快讓病人處於一個安全體位,平躺,頭部側向一邊,用毛巾和勺子之類的物品將患者牙關抵住,讓嘔吐物及時流出,也避免患者咬傷舌頭。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癲癇患者,牙籤

相關推薦

評論(1466)

相關焦點

  • 靠牙籤刺激穴位 滬援疆醫生飛機上成功挽救一癲癇病人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醫生田雨。  9月23日下午6時左右,在由新疆喀什飛往烏魯木齊的航班CA1478上,一名30多歲的男性患者突發癲癇,神志不清、口吐白沫,此時來自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醫生田雨正好乘坐同一航班,聽到廣播後立即趕到後排,讓患者保持一個安全體位,在航班上缺乏醫療設備的情況下,藉助2根牙籤幫助患者進行頭部穴位刺激,最終在航班到達目的地前十多分鐘,患者甦醒過來。
  • 航班上用牙籤救癲癇病人 用牙籤替代針灸刺激穴位
    【航班上用牙籤救癲癇病人】9月23日下午6時左右,在由新疆喀什飛往烏魯木齊的航班CA1478上,一名30多歲的男性患者突發癲癇,神志不清、口吐白沫,此時來自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醫生田雨正好乘坐同一航班,聽到廣播後立即趕到後排,讓患者保持一個安全體位,在航班上缺乏醫療設備的情況下,藉助2根牙籤幫助患者進行頭部穴位刺激,最終在航班到達目的地前十多分鐘,患者甦醒過來。
  • 航班上 醫生用牙籤救治癲癇病人
    由新疆喀什飛往烏魯木齊的航班(CA1478)上,一名男乘客突發癲癇。幸運的是,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的援疆醫生田雨恰好就在飛機上,田雨馬上展開施救,病人總算轉危為安。田雨2015年7月30日起作為上海市第八批援疆幹部人才赴新疆喀什地區第二人民醫院開展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
  • 上海醫生飛機上用牙籤成功救治癲癇病人
    上海醫生飛機上用牙籤成功救治癲癇病人一30多歲男性突發癲癇,神志不清、口吐白沫。上海醫生田雨正好乘坐同一航班,在缺乏醫療設備情況下,藉助2根牙籤幫助患者頭部穴位刺激,最終在航班到達目的地前十多分鐘,患者甦醒過來。
  • 醫生飛機上用牙籤救癲癇病人
    醫生飛機上用牙籤救癲癇病人
  • 援疆醫生在莎車縣醫院為癌症晚期病人成功實施胃造瘻術
    東方網通訊員蒲欣報導:近日,援疆醫生上海浦南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陶國強,為一名食道癌晚期病人成功實施腹腔鏡下胃造瘻術,這是莎車縣人民醫院建院以來進行的第一例該類手術。  腹腔鏡下胃造瘻術相比於傳統的通過外科手術的胃造瘻術,具有創傷小、康復快、術後併發症少等優點,是長期胃腸內營養支持的有效途徑,尤其適於基礎狀況差、無法耐受外科手術的患者。  鑑於患者狀況,在徵得患者本人及家屬同意後,陶國強醫生對患者施行了腹腔鏡下胃造瘻術並順利完成,術後第二天即可向造瘻管注入營養液,此後逐漸增量,病人精神狀態明顯改善。
  • 醫生用電子遊戲治癲癇 患者用腦電波控制遊戲
    本報記者馬曉娟攝影報導 讓難治性癲癇患者「玩」電子遊戲———腦子跟隨著電腦上的圖像冥想就能治病,您聽說過嗎?  昨天,記者在北京友誼醫院看到,醫生把微電極一頭「貼」在病人的頭部,然後把另一頭用連線接在電腦上。啟動電腦,顯示器上出現了盤旋著的直升機圖像。
  • 成都癲癇醫院哪家好,成都治癲癇上哪家醫院較好
    核心提示:成都癲癇醫院哪家好,成都治癲癇上哪家醫院較好?患有癲癇病的人應該知道治療癲癇病有多困難。因此,患者遭受了酷刑。他不僅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和物質資源來治療綿羊癲癇病,而且也沒有好的治療方法。後果是許多患者傷心欲絕。實際上,患者可以在癲癇病的早期嘗試藥物治療。那麼,成都癲癇醫院哪家好,成都治癲癇上哪家醫院較好?癲癇的藥物治療應遵循哪些原則?
  • 「能碰到上海醫生,是我們的幸運」 上海援疆醫療專家基層義診,獲...
    一到義診點,看到基層百姓眼中充滿期盼,援疆專家們立即換上白大褂進入工作狀態,仔細問診,詳細查看患者提供的病史資料,耐心解釋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義診期間,他們顧不上喝一口水,顧不上起身去趟洗手間,直到最後一位患者滿意離開。
  • 上海醫生在太平洋上空用簡易導尿術救人 避免國際航班返航
    原標題:上海醫生在太平洋上空用簡易導尿術救人,避免國際航班返航  11月30日,在美聯航UA807自華盛頓飛往北京的航班上,飛機從華盛頓起飛後5小時左右,所有乘客都在沉睡中。機長突然廣播詢問,「本次航班上有沒有醫生?機尾洗手間有乘客很不舒服。」
  • 今天搶救癲癇發作,這個穴位很靈!
    發作的時候還是挺恐怖的,主要是那種狀態比較嚇人的。這個月還再外面跟師學習,今天下午在辦公室整資料。突然一個護士衝進來,「快去搶救病人!在走廊那」。幾個坐在辦公室的實習生、進修生一起衝出去,一個患者躺在走廊的病床上,兩眼上視,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翻白眼,口吐泡沫,四肢抽搐。 怎麼回事?病人家屬說突然這樣的。
  • 在大漠奮力書寫「人生答卷」—記唐山援疆醫生吳毅偉_圖說新聞...
    作為唐山第八批援疆幹部人才隊伍的一員,自2017年2月來到新疆且末開始,他始終不忘投身邊疆建設、服務各族群眾的援疆初心,履職盡職、紮根奉獻,用執著與真情讓中醫之花在茫茫大漠中盛開,讓更多的百姓遠離疾病困擾,用實際行動詮釋殷殷援疆情懷。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上海援疆醫生日常:連續4個周一通宵手術
    他們是喀什二院第九批第二輪上海援疆專家,周贇是新華醫院產科的副主任醫師,陸佳琦是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的婦科主任醫師,兩人分別在喀什二院產科和婦科擔任科室主任。「我大概30秒沒到就決定了要來。」周贇回憶說,2018年5月接到緊急通知,新華醫院需要一名產科醫生援疆,30分鐘內需要決定人選,作為備選的周贇考慮了不到30秒就做了決定。
  • 二次戰「疫」報恩情,武大人民醫院援疆專家不懼風險挽救生命
    楚天都市報8月6日訊(記者 晏雯 通訊員 楊岑 杜巍巍)8月4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黃兵帶領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心內科介入團隊,在三級防護下成功為突發急性心肌梗死的43歲患者艾力·黑力木實施急診冠脈介入手術,讓他轉危為安。
  • 紹興援疆醫生留下「醫用電子詞典」
    6月24日上午,記者來到阿瓦提縣人民醫院,看到所有神經內科醫生都圍著紹興援疆醫生鄭高,觀看手機上的教學視頻,並不時發問。手機上正在播放的,是鄭高自製的《神經內科分析診斷視頻集》。自2018年年底以來,鄭高通過梳理阿瓦提當地的典型病例及診斷要點,整理拍攝並自己動手製作了這份「醫用電子詞典」,方便當地神經內科醫生隨時隨地學習、不斷提升專業技術水平。
  • 市婦產醫院援疆醫生參與救治一子宮破裂合併兇險性前置胎盤患者
    「咔咔咔」手術室計時器的指針在一分一秒的過著,然後更糟糕的是患者子宮收縮乏力,巴裡坤縣醫院能用的止血、促宮縮藥物輪番上陣,然而宮縮乏力沒有任何好轉。術中急查血常規:HGB:14g/L,術中凝血功能D二聚體和纖維蛋白原已無法顯示。張華醫生當即立斷,向哈密市中心醫院、哈密市中心血站發出緊急援助需求。
  • 癲癇患者家庭照料,要記住以下4點
    70%-80%的病人在醫生指導下經正規服用抗癲癇藥治療可從事正常工作、學習或生活,20%-30%的病人因長期服藥效果欠佳,或因泛用、亂用各式各樣抗癲癇藥而導致成藥物難治性癲癇,也有的發展為癲癇性精神障礙,極大的損害了病人的心身健康並造成社會和家庭的嚴重負擔,給家庭造成極大痛苦。
  • ——援疆醫生李兆奎的故事 - 醫院新聞 - 中國好軍醫
    2011年12月,顧青春聽說農九師醫院來了個好醫生,她帶著好不容易攢的錢滿懷希望來找李兆奎。看到肚子鼓得像有七八個月身孕的顧青春,李兆奎安慰她說:「沒關係,現在我們這裡可以開展這樣的手術,費用也會便宜很多。」顧青春的手術,李兆奎做了3個半小時,那是他來農九師醫院處理得較為複雜的一例手術,手術很成功,出院那天,顧青春只結算了1萬元的手術費。望著滿臉掛著笑容的李兆奎,顧青春禁不住流下了眼淚。
  • 60%癲癇患者未獲得規範治療,許多家庭因病致貧!百名癲癇患者家庭將...
    第十四屆「國際癲癇關愛日」當天,國際癲癇關愛日大型公益活動暨第六屆百名癲癇患者家庭精準扶貧工程啟動,將為至少100位癲癇貧困家庭提供醫療援助,讓貧困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挽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癲癇患者家庭。
  • 癲癇患者出院後病發要怎麼辦?
    核心提示:大家都知道,癲癇是一種慢性的腦部疾病,對於有過癲癇病史的患者來說,在出院以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還需要繼續進行藥物的維持治療,而這種患者如偶發癲癇,如時間並不是很長久的話,不需要送往醫院進行治療,那麼癲癇患者出院後病發要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