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奮力譜寫陝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凝心聚力高質量發展」系列發布會第五場,專題介紹銅川市壯大產業集群、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
近年來,銅川不斷在發展理念、轉型路徑上對標對表,全方位、深層次推進城市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前三季度,銅川市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穩居全省第一方陣。
聚焦能源建材等傳統產業,圍繞產業鏈放大價值鏈,實現有枝加葉。近年來,銅川煤炭去產能2000多萬噸;全鏈推動新型建材綠色化,研發形成新型建材150餘種,產能達到2000萬噸。
聚焦高端裝備製造、中醫藥、陶瓷等接續產業,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實現有中生新。銅川布局建設全領域應用配套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引進企業30餘戶,進一步做實了「陝西製造、銅川配套」;布局建設中醫藥、大健康、生物醫藥三大園區,引進生物醫藥企業50餘家,產值突破300億元;打造集研發生產、物流運輸、觀光體驗、文創推廣於一體的現代陶瓷產業集群,帶動落戶陶瓷企業100餘戶,產值將達到300億元。
聚焦航天科技、數字經濟、光電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實現無中生有。銅川積極打造高端新材料供應基地,建設布局鋁基、鎂基、碳基材料項目27個,「十四五」將實現產值600億元。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銅川對火電、水泥等重點減排行業開展了全面提升改造。如今,森林覆蓋率達到46.5%,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連續多年位居關中地區前列。
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攀升。銅川在全國率先啟動實施了棚戶區改造和沉陷區、滑塌區群眾整體搬遷工程,先後建成住宅小區58個326萬平方米,解決了42827戶17.11萬人的住房問題。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13.37%,高於全省2.83個百分點。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銅川紮實推進營商環境「五大專項行動」,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一網通辦」率達到90%以上,「最多跑一次」事項達到1490項。銅川市連續2年榮獲「2020中國(區域)最具投資營商價值城市」稱號。2019年實際利用外資和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速分別居全省第二位、第三位。(記者 趙楊博)
數讀發布會
1
前三季度,銅川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增長3.1%、服務業增加值增長5.7%,增速均位列全省第一;生產總值增長4.7%、財政收入增長0.9%,增速均位列全省第二;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1%。全市非資源性產業比重逐年提高,三次產業佔比由2012年的6.9∶65.9∶27.2轉變為2019年的7.6∶36.8∶55.6
2
落地商業航天產業鏈龍頭企業30餘戶,構建了全球商業航天測控網;建成了西部工業品數字港,數字經濟在線企業8000餘家,交易額兩年激增到200億元;集成布局光電子產業,建成了先進光學、特種雷射2個國家級實驗室,吸引12家企業落戶,產值將達到200億元
3
推進實施高新技術企業「速育計劃」、民營企業「增效計劃」、 市場主體「倍增計劃」、 固定資產投資「快船計劃」、 城市人口「增容計劃」、上市公司「飛龍計劃」「六大行動計劃」。3年來,「五上」企業培育兩位數增長,高新技術企業增加了2倍多,市場主體實現翻番,首次實現省外收購上市公司1家
央媒看這裡
自20世紀80年代在陝西洋縣發現野生朱䴉以來,這種有著「東方寶石」之稱的珍稀鳥類一直生活在秦嶺以南地區。2013年開始,陝西銅川成為秦嶺以北首個朱䴉野化放飛地,6年來先後放飛了62隻,截至目前,野外放飛的朱䴉共繁殖出85隻「銅川籍」朱䴉,銅川野外觀測到的朱䴉已有百餘只。
——《陝西銅川朱䴉種群今年「添丁」16隻》2019年5月30日新華網
如今,數字經濟已然成為銅川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並將繼續注入新動能,推動銅川市傳統經濟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銅川「數字經」:為高質量發展增添創新驅動力》2020年9月5日人民網
如何讓老產業煥發新生機?銅川市聚焦「陝西製造、銅川配套」,以發展航空、汽車用鋁和新材料工業為戰略突破口,全力建設陝西和西北地區航汽鋁材料工業基地。
在很多地方爭上項目、比投資的背景下,銅川正從傳統文化中挖掘社會和經濟發展潛能,注重抓人的素質提升、人心凝聚,使改革有後勁、可持續。在具有1400年歷史的耀瓷故鄉,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一個集遺址觀光、研發生產、工藝體驗和餐飲住宿等功能為一體的特色小鎮正漸具雛形。
——《銅川:邁過資源坎》2018年第13期《半月談》
專家點評
釋放新紅利 助力新發展
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吳振磊
「十三五」時期,銅川聚焦建成西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城市,抓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補鏈強鏈,抓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建鏈延鏈,經濟轉型步伐持續加快。銅川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全方位發展,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城市面貌持續改善,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十四五」時期,銅川要堅持高質量發展主題,緊扣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轉型發展,夯基礎、補短板、強弱項,打造特色鮮明、充滿活力的渭北中心城市。
傳承「歷史紅利」,將資源型城市轉型、耀州瓷文化、藥王孫思邈品牌等,分別與高質量發展下的國家政策支持、高科技賦能下的商業創新、高品質生活下的健康養生等有機連結,打造新的發展紅利。
搶抓「政策紅利」,既要主動謀劃符合新發展階段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等區域發展戰略導向項目,又要主動對接新階段陝西區域格局優化調整,在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中強化渭北中心城市定位,打造集區域綜合服務、現代產業集群、智慧物流樞紐、改革開放高地、生態宜居城市於一體的新增長極,還要積極配套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構建融合聯動發展的現代經濟體系。
創新「體制紅利」,強化科技創新與體制創新雙輪驅動,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服務鏈融合發展,打破體制機制藩籬,強化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力爭在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示範區、中國商業航天新城、西部康養名城等「核心名片」建設上有新突破。
強化「理念紅利」,進一步解放思想,繼續強化理念創新,將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環節,向東部先進區縣學習新理念,在充分盤活資源的同時,引導廣大幹部群眾主動迎接新挑戰、聚焦新機遇,創造新要素、找尋新平臺,拓展資源邊界,注入發展新動能。
本報記者 趙楊博整理
解讀
昔日「煤城」邁上轉型發展快車道
記者 趙楊博
銅川,是新中國成立後誕生的第一批工業城市之一。新中國成立以來,銅川市累計為國家貢獻了6億多噸煤炭、2億多噸水泥,成為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中令人嚮往的「銅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體制機制、城市基礎、產業結構上的弊端逐漸顯現,2009年,銅川市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
「2017年被確定為全省『建成西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城市』後,高質量發展成為銅川的重要命題。」11月18日,在「奮力譜寫陝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凝心聚力高質量發展」系列發布會上,銅川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郝光耀說。
產業支撐
科技創新為高質量發展賦能
如何答好「建成西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城市」的重大命題?
銅川開展「產業規劃大會戰」,系統化精細化梳理產業,明確了提質增效傳統產業、創新布局新興產業的發展思路,全力打好調整產業結構、做實高質量發展根基「組合拳」,產業高端化、集群化、智能化發展已形成。
科技創新是撬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槓桿。銅川始終突出科技創新對產業的支撐作用,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以低軌網際網路星座星地組網規劃與調度技術、新型雷射雷達管理移動平臺研發為核心,積極布局集研發、生產、配套、應用等為一體的商業航天產業鏈,培育發展航天科技產業集群。設立高強度輕量化鋁合金材料研發、現代建築用節能環保鋁合金模板開發等重大課題,積極推進高端裝備製造和新材料產業做大做強。以瀕危藥材保護與繁育、中藥材溯源系統研究等重大課題為重點,全鏈條部署、一體化實施,推動中醫藥產業創新發展。
如今,全市科技創新能力和創新實力加速提升,技術合同成交總金額達6.77億元,發展高新技術企業16家,產值16.14億元。郝光耀介紹,銅川已圍繞航天科技、新材料、裝備製造、中醫中藥等產業鏈設立重大科技項目226項,投入專項資金5000多萬元,轉化應用重大科技成果項目89項,開發新產品近200項。銅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通過省政府審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建工作全面啟動,科技創新已成為銅川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生態築基
繪就經濟轉型綠色底色
近年來,銅川緊抓入選全國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城市、全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示範區、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市、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城市等疊加機遇,系統施策、統籌推進,全力打好藍天、碧水、淨土、青山保衛戰,取得了顯著的生態環境效益。
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銅川以「抑塵、治源、減煤、控車、禁燃、增綠」為抓手,細化措施、狠抓落實,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從2016年的210天增加到2019年的266天。
水汙染防治成效顯著。銅川實行生態補水、封堵排汙口、管網改造、清淤疏浚、駐廠監管五措並舉,全市地表水環境質量逐步改善。
汙染減排進展順利。列入省考的14個減排項目及全市確定的230個減排項目全部按期完工,減排效益得到充分發揮。「十三五」期間,銅川市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計下降15.49%,2019年末提前完成「十三五」減排任務。
近3年來,銅川累計完成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4665畝,高標準綠化造林30萬畝以上。銅川的綠色轉型之路,朱䴉正是印證者、受益者,目前野外能夠觀測到朱䴉百餘只。
優化營商環境
以「好服務」吸引企業築巢
企業是經濟發展的主體力量。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銅川出臺了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支持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等145條政策措施,「一企一策」精準扶持,「一項目一方案」跟進服務,在有效控制疫情的基礎上,復工復產、復商復市走在了全省前列。落實領導幹部「包企業、包項目、解難題」幫扶機制,多種形式上門服務,通過一項項有力度、有溫度的服務措施,切實為企業破解發展難題。
為最大限度給企業提供便利,銅川進一步簡化企業投資審批程序,創新實施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通過「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後監管」轉變。建成全省第一家絲路金融科技產業園,落戶金融類企業70家,為1000多家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近200億元,有效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此外,首創辦稅「實體+自助」一站式服務,所有實體辦稅服務廳率先在全省實現了「一窗通辦」全覆蓋,出口退稅辦理全面推行無紙化退稅申報。
銅川市發展改革委主任王曉剛介紹,在構建親清政商關係上,銅川強化「導」,出臺了《銅川市親清政商關係清單》,為公職人員和民營企業家明晰交往事項,讓政商交往「明白化」。聚焦「實」,抓工作績效,依法全面履行政府工作職責,深入推進依法行政,持續推進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突出「嚴」,抓跟蹤問效,為民營企業開展法律服務專項體檢,廣泛開展「以案釋法」普法宣傳,進一步加強營商環境監督執紀問責。
網言網語
@喬伊斯:以前,銅川是一座依煤而建、因煤而興的資源型城市,而現在,在改革轉型中化蛹成蝶,在嚴峻挑戰下涅槃重生,轉型發展讓這座老工業城市煥發生機和活力。大愛銅川,願我們可愛的城市明天更美好。
@森淼淼v:進入新時代,銅川圍繞轉型發展,大力發展接續產業、持續優化經濟結構、不遺餘力改善民生,一座「經濟強、文化興、生態美」的轉型升級示範城市悄然崛起,連對生態環境要求非常高的朱䴉也在此安家。愛上銅川!
@冰魄:銅川的發展環境越來越好,人文建設也越來越突出,和我小時候對城市的記憶相比,差別太大了,只能感嘆銅川的發展步伐越來越快了!
本報記者 趙楊博整理
銘帝集團有限公司全景。資料照片
編輯:韓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