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大家經歷了人生兩個重要階段:養老公和養兒子。人生大事能在一個月就全部完成的你們,我本人表示很佩服。
然而養個蛙兒子,它不說話也不跟你互動時,就會出現以下症狀:
1.找攻略,找捷徑儘快靠近兒子;
2.學日語,要跟兒子進行深度溝通;
3.學蛙類行為學,看蛙兒子行為來判斷如何抓緊蛙兒子的心。
還會伴隨以下自言自語:
「哎呀,我的兒子到底要怎麼樣啊?只知道看書,是不是念書念傻了?」
「我要給我兒子買最貴的麵包、最貴的帳篷、最貴的護身符,讓它交它喜歡的朋友。」
「哇,我兒子又給我寄明信片回來了。」
「我兒子出去旅遊了,都兩天了還不回來,嚶嚶嚶嚶嚶!」
「兒子啊,媽給你買了那麼多好吃的,你為什麼只會抱著根木頭削啊。」
「看著我兒子大口吃飯我就開心,哎呀兒子你慢慢吃,媽再去給你買更好吃的。」
可謂是操碎了老母親的心,在年紀輕輕就提前體會了一把當媽當爸的心酸淚。
看到朋友圈曬出的
就會忍不住去看一眼兒子還在不在。如果是出去旅行了就會想是不是被抓去乾鍋或火鍋或燒烤了……
看到別人起的跟菜名相關的蛙名字都會想上去教訓一番:「蛙這麼可愛,你怎麼可以吃蛙!」
就是這麼一款語言不通,沒有互動,不知道蛙什麼時候在家,不知道歸期,不知道它會去哪裡,不知道它會帶回來什麼,每個人的蛙都不一樣,沒有固定的模式,沒有輸贏,沒有必須達到的成功的佛系養成遊戲,讓大家欲罷不能。它似乎解救了當下孤獨的年輕人,讓大家在冷漠的生活中獲得一點期待。
看到有人說:「關掉遊戲才是真正地玩遊戲,打開遊戲是為了更好的關掉遊戲。」乍一聽都是人生哲理,但仔細想想似乎真是這麼個理兒!
想看看養蛙的年輕人都在想什麼,所以特意採訪了幾位朋友:
Garfield 男 28歲 程序猿
Garfield :「因為看不懂日文,完全不知道自己幹了些什麼。」
泛:「那既然這樣為什麼還要玩呢?」
Garfield:「因為好奇,想知道後續會有些什麼結果,就像你看一部漫畫,都應該有個故事線,想知道結局是啥。」
泛:「如果這個故事線耗時很長,會成為氪金爸加速遊戲嗎?」
Garfield:「不會。」
泛:「為什麼?」
Garfield:「因為窮。」
泛:「會堅持玩到最後嗎。」
Garfield:「看手機內存。」
小四 女 25歲 品牌運營
我每天早上起來出門前會點開看一次,有禮物就收,有明信片會比較開心,然後隨手收了三葉草,看看還有食物沒有。
晚上回家點開一次,看看回來沒,補充一次食物,再收個草。對我來說這就是個很佛系的遊戲,大概還能保持1個月的新鮮度。
我喜歡它是因為它有點像我隨緣的人生態度,就像每天都是同樣的時間,只是可能會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風景。
蛙蛙 女 22歲 項目助理
佛系玩家一名。
我就是跟風玩的,無聊就點進去收一下三葉草。蛙回來了我就看看它在幹嘛,蛙出去了,我就不定時進去看看有沒有寫真,保存寫真。我沒有那種養兒子的感覺。
我在微博看到的段子說:」一隻小青蛙都知道經常看書,堅持學習,定期旅行,步履不停。在外隨時與家人聯繫,匯報狀態。在家安靜從容收拾的井井有條,會拿起筆記錄每一天,會做手工,會細嚼慢咽的吃飯。花家裡錢懂得感恩,會帶東西。 家門口即使源源不斷長錢也從不浪費,出門廣交朋友,按時回家適當獨處。你有反省過自己嗎?」然後就認真想了想自己,好像自己還沒有一隻蛙勇敢。
咚咚 男 25歲 視覺設計師
通篇樂趣就是集齊卡牌,還有土特產,解鎖問號。就這樣。
娜娜 女 24歲 UI設計師
玩之前我覺得那些社交網絡上面說的好誇張,不就是一個遊戲麼,怎麼會那麼在意?因為我是那種對任何遊戲都是三分鐘熱度。最開始時覺得還好,因為它出去的時間短,基本都是一天內往返。但是就在前兩天它出去了兩天!!!兩天呀!!!我就變成了一會兒去看一下它回來沒有,一會兒又去看一下,發現沒有回來就覺得有點煩躁!
還會想為什麼不回家也不給我寄明信片!!!就想著它現在在哪裡?後來它給我寄了明信片,上面有它的朋友就為它感到開心!它回來以後就想著要給它買什麼吃的,甚至有種想氪金的衝動!我都沒想到我年紀輕輕就當媽了!我還有救麼?
Rica 女 30歲 新媒體總監
一開始看不懂日文不明白為什麼這個遊戲也值得大家玩那麼嗨,還去看了攻略,僅僅只是看了背包和桌子怎麼用,其他就隨緣了。現在每天都會去看它幾次,看它做任何事都覺得特別可愛。如果它帶給我的土特產沒有那麼多會有點生氣,聖母心開始作祟了。還會想給它買更好的東西,在三葉草足夠情況下,給它買更貴的吃的,更好的帳篷。不過不會成為氪金媽!理性的底線還是要在線的。
蘑菇 女 26歲 公務員
人生第一次在遊戲裡花錢,為了給蛙兒子買最貴的道具,總之我兒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吳女士 女 24歲 教師
從此人生更佛系
養蛙的大家嘴上說著對蛙隨緣和放手,但心裡其實已經被緊緊的系在了一起,並依賴上了自己家的蛙。這種時刻牽掛又不敢越過太多界線的感情,還真是讓人上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