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特色植物研究院田曉玲副院長在SCI期刊 發表杜鵑花新物種學術論文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 2019-03-21 大 中 小
近日,我校特色植物研究院田曉玲副院長帶領的團隊在《Phytotaxa》(圖1,圖2)發表了題為「杜鵑花科杜鵑花屬植物新物種——小草壩杜鵑(拉丁學名:Rhododendron rimicola)」(圖3)的學術論文,田曉玲副院長為該論文第一作者,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為第一署名單位。《Phytotaxa》雜誌是知名國際期刊,也是SCI收錄期刊,這是我校自聘教師首次在SCI期刊發表學術論文,是我校作為獨立學院在科研工作方面的又一重大突破。
圖1 發表在SCI期刊《Phytotaxa》的學術論文截圖
圖2 《Phytotaxa》雜誌2017年影響因子為1.185
我校特色植物研究院成立於2017年3月,旨在貴州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結合貴州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深入挖掘利用貴州豐富的植物資源,引進和培育特色的花卉、藥材等植物新品種。成立以來特色植物研究院主要致力於以高山杜鵑為主的特色植物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研究。2018年分別從雲南、貴州、四川收集杜鵑資源32個種,在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建立了種質資源圃。目前已進行了4個杜鵑花新品種的組培配方研發,且已進入穩定擴繁階段。已發表高質量論文4篇,包括1篇SCI及3篇國內核心期刊論文,申報國家專利2項,承擔了2項國際基金項目及1項企業委託項目。
杜鵑花(Rhododendron L.)是世界著名觀賞植物,中國十大名花之一。同時,由於其巨大的園藝學價值,近百年來一直在西方園林中佔據著主導地位。2018年,我校特色植物研究院聯合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貴州中醫學院等相關杜鵑花專家在開展野外考察中,發現了此杜鵑花新物種。該物種生境極為特殊,長在懸崖峭壁上,另外,由於杜鵑花純黃色花較少,因而黃色系的杜鵑花一直是國內外園藝學家夢寐以求的品系。小草壩杜鵑花色純黃,因而具有巨大的開發前景。同時,目前僅發現小草壩杜鵑僅1個居群,數量稀少,亟待開展保護研究和持續利用方面的工作,以防止由於環境和人為破壞而導致野外滅絕。基於此發現,我院將進一步開展該物種的擴繁工作,將該物種在搶救性保護的同時,進一步與我省的杜鵑花開展雜交育種工作,填補貴州省花卉市場的空白。
圖1 小草壩杜鵑(R.rimicola)手繪圖和該物種的花與葉的特徵及特殊生境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註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註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