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拿著剛買回的貓糧,剛剛走進寢室,小毛便湊了過來。不知不覺,小毛已在這間男生宿舍居住了半年。當初巴掌大的貓咪,變成現在圓滾滾的「小毛」。
雖然我校宿舍管理中心明文規定,學生宿舍內禁止飼養寵物。但在校園中類似小毛的「黑戶口」也悄悄存在。寢室的第五名成員,究竟是天使還是惡魔?
延伸的另一個自我
2015年4月,武漢的天氣還十分寒冷。王亮穿著厚厚衣服出門,發現走廊的角落裡蜷縮著兩隻剛剛出生的貓。一灰一白,只有手掌那麼大。在經過室友們的同意之後,王亮決定把灰色的小貓養在身邊,而白色的送給了別人。
李豪住在王亮的對床,在他看來小毛沒有對寢室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我們其實都無所謂,既然他喜歡貓那就養吧。」小毛活潑好動,跳桌子、玩紙團、鑽垃圾桶。平時李豪和室友比較重要的東西都會收起來:「把桌子收拾整齊一點,她就不會弄亂了。」
小毛的存在給李豪的生活帶來很多歡樂,但王亮對小毛的喜愛常常超出李豪的想像:「以前會抱著睡覺,現在是抱著看視頻。」每當王亮壓力大的時候,跟小毛玩一會兒,心情就會變好一些。他的社交網絡不常更新,但時而會發一些小毛的照片,記錄著它長大的過程。在李豪的印象中,王亮性格開朗,人緣也好:「平時看他也不會喜歡萌的東西,但就是喜歡小毛。」
小晶在今年剛剛進入大學,在她眼中貓咪的陪伴是一種生活的常態。她的家裡養貓近十年,而開學初她就通過網絡收養了一隻只有一個月大的白貓。剛剛進入一個新的環境,小晶有時候會覺得焦慮。「大學裡的一切都和家裡不同,如果有一隻和家裡一樣溫順的貓陪在身邊,感覺會好過很多。」
小晶甚至覺得貓是上天派來的精靈:「每天上完課回到寢室的時候,有這麼一隻毛茸茸的東西會圍著你轉,在你的掌心蜷成一團,真的覺得很幸福。」
大學生發展研究與指導中心的雷老師表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大學生飼養寵物有情感寄託的因素。「一般來說,所飼養的寵物會在長期相處中變成主人的一部分,實際上可以說是寵物主人另一個延伸的自我。」
雷老師認為,和寵物對話,也就是主人在和自己對話。「有的人可能缺乏關愛,那麼他可以通過和寵物,和自己的交流重新體驗到被支持,被關心的感覺。」
矛盾一觸即發
提起室友養倉鼠的經歷,周婉至今都心有餘悸。她回憶室友剛開始養時便沒有徵求她的同意。「那兩隻倉鼠每天晚上狂叫,聲音特別噁心。」當時,周婉正在準備一場重要的考試,但因為倉鼠的叫聲,常常半夜三四點被吵醒。
經過幾次沒有結果的溝通,一天深夜,周婉在失眠中把籠子放到了寢室外面。「結果第二天早上,老鼠不見了,籠子掉在門口,木屑散落一地。」她回憶道,「然後我和室友相互之間就不說話了。」
過了很久周婉和室友的關係才開始稍微緩和。對於寢室養寵物的問題,她覺得如果寢室有人同意就不應該養:「至少應該尊重每個人的意見,而且如果要養的話就要承擔全部可能的後果。」
雷老師認為,在個人角度,養寵物也許可以滿足自我的某種心理需求;但從集體生活和社會適應性方面來說是不夠的。對大部分養寵物的寢室來說,他們對於寵物的目的不一致。例如有人對動物毛髮過敏,或者不適應動物的氣味,這時主人雖然從養寵物中找到了寄託,卻也使其與寢室其他人的關係更加疏遠。「而與人之間關係的疏遠所帶來的傷害,遠遠超過主人通過寵物所獲得的慰藉。」
張磊和室友也曾經共同養過一隻撿來的白貓,但最終還是將貓「放生」。提起這段經歷,張磊的情感有些複雜。
「小的時候還好,後來長大一點了就會把宿舍弄得特別亂。貓爪子上沾點什麼,然後到處留下一點印記,尤其是在你最心愛的白襯衫上印一個爪印的時候,真的是崩潰的。」白貓活潑好動,到後來甚至學會自己撕開貓糧「偷吃」,無奈之下,張磊和室友只好在出門前用貓繩將貓咪拴在柱子上。
矛盾的爆發在一個暑假,留校準備學科競賽的張磊面臨著學業的壓力,但貓的叫聲總是讓他頭疼。「整天在叫,做題的時候聽那個聲音,哎呦。」他回憶起來,眉頭皺到一起。
在此之前,他和室友也幾次考慮過將貓咪放回外面,但總擔心它離開了主人無法生存。不堪貓叫的煩擾,張磊和室友還是做出了決定。他抱著白貓走出寢室,將它放在一個窨井蓋上。
「當時我沒有回頭,它也沒有追上來。」說到這裡,張磊的語氣有些沉重。
宿管中心:決不允許
對於在宿舍飼養寵物的行為,我校宿舍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寢室養寵物是一條高壓線,我們絕對不容許這種情況的發生。」他指出,宿管中心的任務是給全體學生一個乾淨、安全、舒適、衛生的居住環境,而寵物的到來無疑增加了巨大的隱患。
「動物不管再怎麼樣,永遠都是動物。」四個人都不在寢室的時候寵物無人照料,寢室的衛生狀況不言而喻。「抓傷咬傷這類意外雖然較少發生,但一旦發生之後潛伏期很長,會帶來很大的危害。」
一些同學的寵物是收養的流浪貓狗,並且有些沒有經過衛生檢查。張磊的兩個室友都曾經被貓抓傷,因為貓咪沒有接種疫苗,室友只好自己去醫院打了疫苗。「確實也會有一點擔心,畢竟是校園裡撿來的,不知道到底安不安全。」張磊說。
對於校園內少數同學在寢室飼養寵物的情況,宿管中心也略顯無奈。學校明確規定樓管是無權擅自進入學生寢室,所以也不可能深入每個寢室檢查。「但是我們的樓管阿姨和保潔阿姨每天都在各層巡查,如果有發現的話,一定會馬上責令整改。」
「我們沒有權利強制學生把寵物清理出去,只有先找學生談話,難以達成一致就只能找輔導員來做進一步的工作。」但是,限時的整改操作起來也有諸多阻力,歷史記錄是由一隻白色薩摩耶創下的,拉鋸戰整整持續了三個月。
宿管中心對其中的原因也表示理解,很多寵物確實離開人就無法生存,短時間內找到妥善的處理方法有一定難度。「但理解不代表縱容,不應該出現在寢室裡的東西,宿管中心堅決不會讓它長時間逗留。」
一位在寢室養倉鼠的同學表示,一開始買來倉鼠的時候不知道學校有這樣的規定。「如果當時知道,可能還是會養,只要把衛生問題處理好就行了。」
而經歷了一次養貓經歷的張磊,再也沒有了在寢室養寵物的念頭。「我覺得學校的規定特別有道理。現在寢室裡只有四個生物了,雖然有的時候會寂寞,不過,還是這樣比較好。」
(文中學生姓名皆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