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某書上看到很多吐槽全職媽媽每天都是小孩和家務,全年無休,睜眼閉眼都是小孩,會被職場拋棄,不能聚會,不能有自己的時間,不能睡懶覺,不能。。。。很多很多
我想說這些問題都是來源於自己的焦慮,當你準備孕育孩子的那一刻,這些問題都是以後要面對的,我一直認為全職媽媽和家庭主婦還是有區別的,家務是屬於夫妻共同承擔的,全職媽媽只是專注於孩子的養育 。
不管有沒有工作存在感都是自己給自己的,安全感也是。孩子的三觀是父母灌輸的,不管你是不是全職媽媽,作為女人都是要自己愛護自己,尊重自己,欣賞自己,當你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那一刻,也別怪人家看不起你了。
目前我也是一個全職媽媽,我家寶寶已經出生6個月,我從出了月子就親自護理她,從最開始的手忙腳亂到現在的得心應手。我見證了她的第一次抬頭,第一次翻身,第一次翻滾,第一次爬行,第一次長牙,以後還會有很多的第一次,但是我並不覺得這是負擔,反而覺得很幸福!
如果媽媽之前的工作前景很好,可以做在職媽媽,如果是低質量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寶寶的成長之中我覺得很有意義,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學一些東西來提升自己。在我們周圍大多數家庭中,全職媽媽都把自己過成了怨婦,抱怨爸爸不願意參與到看孩子這個項目中來,不願意做家務,覺得老公對家庭很冷漠,我覺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媽媽的問題。為什麼這麼說呢,我也加了一些寶媽群,在群裡聊天時談到老公這個問題時,抱怨聲一片,說都不願意看孩子,也不願意做家務,單親媽媽似育兒�,隨後又說是不放心爸爸看孩子,所以什麼都親力親為,每次看到這裡,我都有一種無力感。在看孩子這上面,媽媽覺得爸爸做不好,就不願意讓爸爸上手看孩子,爸爸出現一點錯誤就語言攻擊,爸爸會很挫敗也會很受打擊,長期下去就會出現一種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反正我也做不好,那我就不做了!在對於家務,如果有不願意做的隊友,我們也不用抱怨,那我們就把打掃衛生調整一下時間,放在晚上打掃,讓爸爸看一下孩子,你做家務這就可以啦,這也是分工明確不是嗎?女人要是太計較,經常因為隊友做不好事情而發脾氣,長期下去的後果就是老公不願意待在家裡,下班了也不願意回家,就算回家了寧願玩手機也不願與自己溝通,會讓他的熱情變成一潭死水。
就拿我自己來說,我們沒有寶寶的時候,我對於老公做任何事情哪怕是他做錯了,我也是會誇讚一下,然後提點建議,我老公沒有任何不適的心理,就在有了寶寶後,我的重心都放在了寶寶上面,寶寶出現一點不適或者有了別的什麼情況,爸爸就會說一些建議,我覺得不行就會很暴躁地反駁他,沒有顧及他的感受,覺得他對寶寶的關心不夠,次數多了後,我老公都變得在家不愛說話了,剛開始我也沒有發現這一點,過了一段時間我才感覺他跟之前不太一樣,有一次吵完架後,單方面我找他吵�,我們坐下來談了一次心,他把這個問題說了出來,我想了一下,發現確實是這樣,有了寶寶後他做的每一件事只要有一點點瑕疵,我都會抱怨,再也沒有以前那種鼓勵他的心思了,所以是我的問題,我改正。後來說話做事我都會顧及一下他的感受,看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我會告訴他應該怎麼做,再也沒有抱怨,現在我們相處得很融洽,他下班就回家,然後看著寶寶,和她玩,這時候我就會去做晚飯,然後打掃衛生,期間戴著耳機聽聽音樂或者聽聽小說什麼的,這段時間就當沒有孩子,只有自己,我覺得很放鬆,也很享受。
希望全職媽媽可以和隊友多溝通,學會培養爸爸對於家庭的責任,積極參與寶寶的成長,因為在孕育下一代,媽媽是參與得最多的那一個,我們天生就會呵護弱小,爸爸對於這方面天生處於弱勢,所以我們要多給他們一些機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