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併了其餘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帝國,完成了大一統,基本奠定了中國歷史發展的格局。
秦始皇
正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秦國前幾任國君勵精圖治,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讓秦國從一個貧窮落後的小國逐漸變得強大了起來。到了秦始皇繼位的時候,秦國已經是七國中最為強大的存在了,這為秦始皇吞併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秦朝地圖
完成了全國統一後,秦始皇繼續執行變法(孝公變法和商鞅變法),削弱了舊貴族勢力,由軍功而上升的貴族則大力提拔。一系列政策使得秦朝國力壯大起來,軍事力量也十分強大。
為了鞏固政權,秦始皇還統一了貨幣和度量衡;統一文字;修築長城、馳道和直道。以後,更是南徵百越,北擊匈奴,進一步擴張了秦朝版圖。
如果當時秦始皇有一份世界地圖,他能統一世界嗎?
兵馬俑
秦統一以後的十幾年時間中,秦始皇維持了一支龐大的軍隊,建立了一個很龐大的官僚機構,進行了多次的大規模戰爭,完成了巨大的國防建設和土木建築。據估計,當時全國的人口只有約一千多萬,而當兵服役的人卻超過二百萬,佔壯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
雖然看起來秦朝是很強大的,但是長期的徵戰,再加上修築各種工事,秦朝人民早已怨聲載道,民不聊生,很多人跑到了山林中,開始暴動,形成了很大的社會矛盾。
而且當時的交通可不像現在這樣,當時最為先進的交通工具就是馬車,如此遼闊的地域,對於當時的條件來說是十分困難的。最為重要的糧草也是沒辦法持續支持軍隊徵戰的。當時的人口也是不夠支持如此長遠的徵戰的。
秦朝建立後在短短十五年就滅亡了,更加有力地說明了:即使有一份世界地圖,秦始皇也不可能統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