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愛好,尤其是像釣魚這種愛好,有時候往往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這事就讓我攤上了。所以,才有「釣魚人的人生」講給釣友們聽。我想等我有一天把整個故事講完了,釣友們或許會為我遺憾,或許會笑我。但我只想告訴大家;釣魚人的快樂,不釣魚的人永遠無法理解。這一點大家一定認可。
我迷上釣魚,與填飽肚子有著極大的關係。記得小時候大年一過,就很少聞到豬肉的香了。豬肉沒有,魚肉魚湯就成了我盼望的唯一。聞到香吃不到魚,那滋味說不出是享受還是難受。
那時候河裡的魚多得令沒有見過的人無法想像,河裡隨便飄塊木板,太陽一出,上面都爬滿了曬殼的烏龜王八。每年初春第一場大雨後,小河會漲一次大水,河裡的魚到處亂竄,稻田裡、菜地裡,水漲到哪兒他們竄到哪兒,到處都是它們的蹤影,有的個頭比小豬都大,那時我就有個想法:怎樣才能釣到河裡的大魚呢?
畢業分配時我完全可以留在省城工作,可我總惦記著家鄉那些熟悉的山山水水,說白了其實是放心不下水裡的魚兒。我把這一隱情埋在心裡,主動要求回家鄉,要為改變家鄉的落後面貌貢獻自己的青春和才智,真是一舉兩得,一個漂亮的「雙飛」啊!我洋洋自得了好長時間。
然而,現實就像一記悶棍,忙忙碌碌卻又看不到希望。也許是人生在世,總會有一種無奈。年輕時的豪情壯志在幾近不惑之年的我身上已找不到絲毫。事業上拼搏了十幾年,只有在"酒逢知己」時才能發洩一些不滿,牢騷過後一切皆空,不說也罷。
如今"再回首……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是真……」正如這句歌詞道出了人們對生活的渴望與無奈,失落之餘,對釣魚的痴迷更加一發不可收拾,看釣技、自製釣餌,為奇妙的釣法感嘆,為神奇的制餌方法歡呼,也為一些悲情的釣魚故事和樸素的感情唏噓……看得多了,自然會有收穫,學到了知識也長了見識。
記得鄭板橋在一首對聯中,說起「一日清閒似兩日」時,提到「眼無俗物,耳無俗聲,胸無俗事」的「三無境界」,我認為,要盡得垂釣之樂,關鍵在於「胸無俗事」,在於保持一種寧靜平和的心態。這就和在現實生活中一樣,若有人捷足先登佔盡了最佳位置,則不必硬擠進去,要知道人世間「好位子」本來就不多,我們何必趨之若鶩呢?不妨偏安一隅,找個僻靜的地方,心安理得地坐下來,沉下心去,安之若素,「不信東風喚不回」,等待魚兒上鉤。
相信網上有許多和我感觸一樣的釣友,為了生活,四處奔波,煩悶中投身到大自然,釣獲一份悠然心情,放飛自己,天高雲淡,一切煩心融化到清山綠水之間……其樂融融,我一直記著我第一個垂釣老師的話:「垂釣是一種生活,真正從事這種生活的人『不偷、不搶、不嫖、不賭』……」
沒有男女老幼之分,沒有貧富貴賤之別。釣魚的最高境界應是釣著了亦樂,沒釣著亦樂,不為釣魚而釣魚,「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才是釣者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