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增長100億美元,AWS的增長有盡頭嗎?|伺服器|雲計算|數據源|雲...

2020-12-25 網易

  

  2020年12月1日—12月18日,AWS re:Invent 2020大會首次於線上舉行。re:Invent是全球雲計算引領者亞馬遜雲服務 (AWS)舉辦的年度盛會,被譽為全球雲計算領域的風向標,今年已經是第九屆。

  「學習速度遠遠落後於AWS推出新服務的速度」,是不少參會媒體人的感慨。AWS在大會第一天就發布43項新服務和功能,涵蓋計算、存儲、資料庫、數據分析、容器、機器學習運維、工業機器學習等多個領域。

  根據Gartner在2020年8月發布的《2019年全球公有雲IaaS和PaaS市場份額報告》,AWS的市場份額為45%。根據亞馬遜公布的財報數字,AWS在2020年第三季度達到年化收入460億美元,同比增長29%,相當於一年增長100億美元。

  如今,AWS已經與微軟、戴爾、IBM、思科一起,位列全球前五大企業IT公司。令外界驚豔的不是規模,而是AWS在如此大的規模下並未放緩增長速度。今年re:Invent大會上,AWS CEO Andy Jassy三小時的演講,超過50次提及reinvent(重塑)這一關鍵詞,讓外界對AWS持續高速增長的原因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四大Game Changer新服務,改變了什麼?

  今年的re:Invent大會上,AWS發布了很多讓人驚嘆的新產品和新服務,比如:

  Amazon EC2 Mac 實例,讓2800萬蘋果開發者可以在雲上幾秒鐘內配置和訪問 MacOS 環境,按需運行 MacOS 工作負載;

  下一代基於Intel 的 D3 / D3en 實例,可提供雲端最高存儲容量的本地 HDD 存儲;

  資料庫代碼轉換功能Babelfish for Aurora PostgreSQL,能夠在幾乎不更改代碼的情況下,直接在Amazon Aurora PostgreSQL上運行 SQL Server應用程式;

  基於機器學習的Amazon QuickSight Q服務,支持用自然語言查詢業務數據,可以在幾秒鐘內收到高度準確的數據洞察答案。

  

  不過如果非要畫個重點,Andy Jassy給四個新產品打上了Game Changer的標籤,分別是:

  AWS Proton,它的作用是簡化容器和無伺服器應用的開發和部署。AWS大中華區首席雲計算企業戰略顧問張俠表示,容器和無伺服器應用由非常小的代碼段組成,每個代碼段通常由不同的團隊開發和運維,有獨立的基礎架構。隨著容器和無伺服器應用的增加,不同團隊之間協調基礎架構配置、代碼部署和運維監控會變得日益複雜,極大拖慢應用開發速度。

  AWS Proton通過調用棧(Stack),為不同團隊構建了一個統一的對接平臺。平臺團隊將調用棧發布在Proton控制臺,開發者準備部署微服務時,選擇一個模板,加入參數,點擊部署即可。「從這個角度來講,市面上沒有一款產品能從一個完備的包括組織架構、標準接口定義等層面做這樣一個平臺型產品。」AWS技術團隊專家表示。

  Amazon Aurora Serverless V2,是Amazon Aurora無伺服器資料庫的新版本,可以做到實時擴容,在不到1秒的時間內擴展至支持幾十萬個數據處理事務。AWS大中華區雲服務產品管理總經理顧凡表示,目前市面上還沒有任何一款數據服務可以做到這個量級,其整體推動了資料庫服務的演進。

  要知道,關係型雲資料庫Aurora是AWS增長最快的一項服務,其提供商業資料庫的高性能,卻只需1/10的成本。而且,Aurora在無伺服器化方面的進展也非常領先,Amazon Aurora Serverless v2具備Aurora高性能的同時,也給企業帶來雲資料庫使用成本的大幅下降。

  

  AWS Glue Elastic Views, 是一項數據分析服務,它可以從多個不同數據源創建虛擬表(也叫實例化視圖或物化視圖),簡單、高效地將數據孤島連接起來,形成統一的數據視角,當數據源發生變化時能夠在幾秒鐘內同步。

  Amazon SageMaker Data Wrangler,可以提高機器學習數據準備的速度。機器學習開發者在做數據準備時,只需把Data Wrangler指向合適的AWS數據存儲或第三方數據存儲,Data Wrangler內置超過300種數據轉換,可以自動識別數據類型,推薦合適的轉換。用戶可以在SageMaker Studio中預覽數據轉換,然後應用到整個數據集。

  重塑混合雲,AWS讓雲越來越「近」

  除了新產品,Andy Jassy關於混合雲的重新思考也引發了行業廣泛關注。

  Andy表示,一些廠商宣稱混合雲是本地基礎設施加上雲,目的是為了推本地基礎設施。AWS始終認為,企業最終都將不再會有自己的數據中心,當然,這需要一個較長的演進過程。

  在混合雲的概念落地多年之後,AWS重新思考什麼是混合,什麼是本地(on-premise)。AWS認為本地應該不僅僅是本地數據中心,飯館、倉庫甚至農田的IT需求都應該算本地。混合基礎設施是由雲和各種邊緣節點組成的,本地數據中心是邊緣節點的一種。客戶希望擁有的混合基礎設施是,本地跟雲一樣,用一套硬體和工具管理本地數據中心和雲。結論就是AWS應該把雲推到這些邊緣節點去。

  簡單來說,AWS將未來的雲計算格局分為雲和邊緣兩個極,邊緣的範圍很廣,企業的數據中心是其中之一。前幾年,Gartner曾經提出「邊緣要吞噬雲」的概念。邊緣正在崛起是大勢所趨,AWS顯然已經早早布局。面對這一問題,AWS的解決路徑是把雲推到離客戶需求更近的地方。AWS的一系列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這麼做了,而且大受歡迎。

  早些年,AWS推出虛擬私有雲服務Amazon VPC和網絡服務AWS Direct Connect,在雲與本地數據中心之間建立橋梁。

  2019年re:Invent大會,AWS推出AWS Outposts、AWS Local Zone 和 AWS Wavelength幾款產品,將雲的應用場景逐漸拉低,進一步貼近客戶業務。

  AWS Outposts是建在客戶數據中心的一朵雲,雖然整套伺服器硬體建在本地,仍然是由AWS全託管的服務,使用跟AWS雲上相同的API、控制面板、工具、功能。目前AWS Outposts已經收穫了飛利浦、大眾、思科、豐田等大型客戶。AWS Local Zone可以理解為相對迷你、更靈活的區域,它是AWS區域的擴展,可以將本地終端用戶的訪問延遲降到毫秒級。AWS Wavelength是在5G運營商的數據中心中嵌入 AWS 計算和存儲服務,滿足5G應用低延時的需求,目前Verizon、KDDI等全球領先的運營商都已在使用。

  

  今年,AWS推出1U和2U兩款小尺寸的Outposts。1U尺寸的Outposts跟披薩一樣大小,體積是經典型號Outposts的1/40,卻具有相同的功能。小尺寸的Outposts可以適應飯館、醫院、零售商店、工廠等IT設備空間受限的場所。繼在波士頓、休斯敦和邁阿密三個城市落地AWS Local Zone之後,2021年,AWS計劃在美國推出12個新的Local Zone。

  可以看出,對於混合雲的本質、混合雲解決方案的創新場景,AWS不但在重塑,而且在加速迭代。

  AWS為什麼能保持如此快速的創新?

  與規模增速相匹配的,是AWS創新的速度也在逐年加快。

  2011年,AWS發布了80多項重要服務和功能;2012年發布了近160項;2013年發布了280項;2014年發布了516項;2015年發布了722項;2016年發布了1017項;2017年發布了1430項;2018年發布了1957項;2019年發布了2345項。

  關於AWS的創新機制,業界已經有很多討論,客戶至尚、六頁紙FAQ等。具體到今年re:Invent大會,「智能進化論」感受最深的是三點:

  第一,客戶至理念下的量體裁衣。AWS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就是服務多且廣,廣泛而深入。現在來看,服務精且細也是非常關鍵的一點。從新服務的發布看出,AWS每一項新服務的推出都源自於客戶,都是由客戶新的需求驅動而誕生。企業對IT能力升級和數位化轉型的需求沒有盡頭,所以AWS的創新也沒有盡頭。這是AWS持續增長的原動力。

  當客戶的業務既會用到容器,也會用到無伺服器,希望能夠簡單管理時,AWS就推出AWS Lambda Container Support,把兩種優勢都發揮,讓無伺服器應用開發能夠利用到容器成熟的管理工具。當客戶希望無伺服器服務Lambda能不能成本更低時,AWS就把計費顆粒度從過去的100個毫秒降到1個毫秒,這樣能夠帶給客戶最高達到70%的成本節約。

  

  第二,領先的技術和架構。AWS能夠快速迭代新服務,離不開虛擬計算架構Nitro。Nitro可以把原來與硬體綁定緊密的虛擬化程序卸載到專用硬體中,這樣就可以支持各種各樣的晶片與硬體,同時保持雲服務的彈性可擴展。

  今年re:Invent大會,亞馬遜還推出了自研雲端AI訓練定製晶片AWS Trainium,支持三大主流深度學習框架:Tensorflow、PyTorch、MxNet。配合去年推出的自研雲端AI推理晶片Inferentia,可以將吞吐量提高30%,推斷成本降低45%。

  第三,捨得吃虧,短期利潤和客戶利益之間選擇後者。比如,因為為客戶帶來巨大成本節約,Amazon Aurora Serverless系列產品的發布,一定程度上衝擊了原有Amazon Aurora的生意。

  「我們相信會有一些今天在用Aurora的付費客戶會遷移到Aurora Severless,這樣也一定程度上給AWS帶來一些收入的下降,但這就是AWS做產品不一樣的地方。我們會聽客戶的聲音,Aurora Severless是客戶需要的,我們就會長期堅持下去,我們會幫客戶更好地做到雲上成本的節省,這樣客戶就能把更多的費用拿去做創新。」顧凡表示。

  寫在最後

  每年,AWS re:Invent大會都為全球企業客戶提供了超出預期的創新,也為全球雲計算開發者提供了廣闊的交流學習的平臺。

  用Andy Jassy的話說,AWS從來不做自己覺得很酷的東西,而是聚焦真正為客戶解決問題的產品。而對於客戶解決方案的優化是沒有止境的。只要這種創新的勢頭不減,AWS的增長就有源源不斷的動力。

  本文為「智能進化論」原創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數據港深度解析:綁定阿里分享雲計算增長紅利
    (二)IDC 行業空間有多大?承載數據流量,建設浪潮沒有盡頭 我國數據中心市場規模整體增速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增長潛力十足,隨著 5G 商業化進 程加速,流量持續增長,雲計算和邊緣計算需求增加,將產生大量數據中心建設需求。
  • 亞馬遜AWS年增百億美元營收 看好中國雲市場
    100億美元。Gartner數據顯示,全球雲計算支出目前僅佔IT總支出的4%,因此,無論是全球還是中國的市場機會都非常大。營收提速緣於「雲」增長作為亞馬遜旗下的雲計算部門,AWS產品及服務於2006年面市,2015年,亞馬遜首次在財報中公開了AWS的業績。
  • 計算重塑 AWS如何定位雲計算市場的下一個十年
    快速增長的雲計算市場安迪·傑西透露,AWS在2020年第三季度達到年化收入460億美元,同比增長29%,相當於一年增長了100億美元。29%的增長率是否低於預期?安迪·傑西顯然並不這樣認為,Andy強調這29%是基於一個超級大的基數在成長。
  • 無伺服器、SASE、AI工程、雲提供商產品融合正成為2021年雲計算的...
    COVID-19的影響將持續到2021年,雲服務訪問性,可擴展性和靈活性的優勢將進一步增強. Forrester Research稱,全球公共雲基礎設施市場到2021年將增長35%,達到1200億美元。Gartner預測,全球最終用戶的公共雲支出明年將增長18%,達到3049億美元。
  • 雲計算迎來二次增長曲線,雲廠商如何「上車」?
    美國市場,號稱「矽谷最兇猛的雲計算獨角獸」Snowflake成功IPO,成為資本市場的一顆新星,上市首日股價大漲111%,最新市值超過700億美元,Amazon、Google與微軟等科技巨頭股價均實現大幅增長,雲計算業務居功至偉。
  • 加碼Apple開發者 亞馬遜AWS CEO:未來20年雲計算潛力長足
    按照Gartner的數據,全球雲計算支出目前僅佔IT總支出的4%。」亞馬遜雲服務(AWS)CEO Andy Jassy在12月2日亞馬遜re:Invent全球大會的主題演講中表示,大部分的計算正在向雲遷移,在未來十到二十年,雲計算行業面臨很大的增長潛力。此次AWS帶來了Amazon EC2 Mac實例。
  • 「雲計算」越來越火,伺服器遷移上雲很「簡單」?工程師:別鬧
    「雲服務」「雲計算」一直是這幾年的熱詞,「雲」可以理解為把伺服器集群進行虛擬化,可動態調整包括CPU,內存,存儲等「硬體」,實現數據的計算、儲存、處理和共享的一種技術。人們可能還不太了解雲,但云服務卻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 IDC:預計2020年中國邊緣計算伺服器達到27.82億美元 同比增長20.6%
    報告顯示, 2020年上半年,中國邊緣計算伺服器的整體市場規模為11.13億美元,預計全年將達到27.82億美元,與2019年同比增長20.6%。IDC預計,2019-2024年,中國邊緣計算伺服器市場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18.8%,遠高於核心數據中心的平均增速。
  • 為什麼雲計算必須變「硬」?
    過去十餘載,雲計算的出現對傳統基礎設施產生衝擊:曾經的伺服器老大IBM,去年在中國的營收下降了11%,已經不到200億美元;甲骨文進入中國三十個年頭,收入跌到不到40億美元,還關閉了中國區的研發中心;與此同時,根據艾媒的報告,雲計算市場規模過去五年已經增長了三倍,同時仍然自我革新,帶領時代發展潮流。過去十餘年,可以看到雲計算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
  • 12月7日:全球雲計算產業規模不斷增大;AWS年增百億美元營收看好...
    ·趨勢洞察全球雲計算產業規模不斷增大預計2022年將超2700億美元雲計算已成為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引擎。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並呈多樣化趨勢。相關預測認為,2022年全球市場規模將超過2700億美元。
  • 巨·研究|雲數據中心建設維持高增長 溫控設備需求大幅提升
    近期發改委持續強調,加快以5G網絡和數據中心為重點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近期,工信部發文加快國家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建設,鼓勵各地建設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分中心。根據賽迪顧問數據,2019年中國IDC數量大約有7.4萬個,約佔全球IDC總量的23%,IDC機架規模達到227萬架,在用IDC數量2213個。
  • 巴菲特54年首次打新一天狂賺8億美元 投資巨鱷豪賭雲計算矩陣的秘密
    「股神」巴菲特一夜之間狂賺8億美元,原因竟是曾經令他嗤之以鼻的一種投資,投資他不了解的科技股,尤其是雲計算公司。Snowflake周三在紐交所上市首日股價飆升111%,收盤報253.93美元,使伯克希爾的持股價值從大約7.3億美元暴增至15.5億美元。一天就使股神淨賺8.2億多美元。如果按照Snowflake盤中一度達到的319美元的最高價位計算,伯克希爾一天的收益將超過10億美元。
  • IPFS-Filecoin能否顛覆亞馬遜雲,阿里雲,IBM雲,微軟雲
    我們都知道,在IPFS的世界裡,礦工貢獻自己的存儲空間,為有需求的用戶存儲數據,然後就可以挖出Filecoin幣,礦工就可以賺錢~但是,很多人可能比較迷茫,這個為用戶做數據存儲真的可以產生利潤嗎?真的可以賺錢嗎?
  • 數據倉庫也SaaS,Snowflake市值緣何超700億美元?
    Snowflake的產品收入從2019財年的9600萬美元增長到2020財年的約2.52億美元,同時該公司的客戶從2019財年的948位增長了152%,達到了2392位用戶。根據歷史增長率以及第二季度的增長情況(截至2020年7月,該公司擁有3117個客戶),專家預計Snowflake的客戶群將在2021財年增長到約4600個,產品總收入約為5.3億美元。
  • 甲骨文第二財季營收98億美元,雲服務相關業務營收71.12美元,同比...
    雷鋒網消息,12月11日,甲骨文(Oracle)發布2021財年第二財季財報,該財季其營收98.00億美元,同比增長2%;淨利潤為24.42億美,同比增長6%;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甲骨文的調整後淨利潤為32.35億美元,同比增長9%;調整後每股攤薄收益為1.06美元,同比增長19%。
  • 雲會議雲課堂爆紅背後:「新基建」火了,國產伺服器賺瘋
    ▲國產伺服器龍頭浪潮信息的股價創下歷史新高。雲辦公、雲課堂、遠程醫療會診以及各種大數據疫情防控系統引爆的雲伺服器需求,是一時熱度,還是會催化中國伺服器市場的新一輪增長?二、從零到國產伺服器之光的三個關鍵節點根據IDC《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x86伺服器市場跟蹤報告》,該季度中國x86伺服器市場出貨量超過86萬臺,市場規模達48.33億美元。
  • ...數位化轉型 億速雲提供的雲計算產品和服務具有哪些核心競爭優勢?
    近幾年,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眼下,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崛起,信息技術對實體經濟、對商業活動、對企業的「賦能」進一步增強,我們正逐漸進入到一個「數位化經濟」和「智能化商業」的時代。
  • 谷歌與沙特阿美合作 挺進沙特百億美元雲計算市場
    沙特阿美在周一的一份聲明中說:「雙方的合作充分利用了沙烏地阿拉伯迅速增長的雲服務需求,預計到2030年,這類服務需求將達到100億美元。」沙特阿美表示,與谷歌達成的協議將為沙烏地阿拉伯的企業客戶提供「高性能,低延遲的雲服務」。該地區的關係升溫為美國科技公司向沙烏地阿拉伯拓展業務提供了政治空間。
  • 長城證券--通信行業雲計算前瞻研究專題:雲需求如日方升 雲側投入...
    務雲巨頭雲業務Q3維持高增長,未來雲需求持續強勁。據Gartner及中國信通院預測,2020年全球公有雲服務市場有望達2579億美元,同增6.3%;我國公有雲市場規模預計可達949.6億元,同增42.09%,增速遠高於全球,且全球及中國市場馬太效應顯著。
  • AWS首席雲計算企業戰略顧問張俠:談談AWS雲計算的深度和廣度
    【TechWeb】3月31日消息,在AWS專家論道上,AWS首席雲計算企業戰略顧問張俠發布題為《談談AWS雲計算的深度和廣度》的署名文章。在這篇文章中,張俠就AWS雲計算的特點、優勢等進行了深入闡述,試圖勾畫出AWS雲計算這一全球收入超350億美元業務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