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格陣,數學學習中數感和運算能力的提高都離不開它

2020-12-13 mama教的數學

我指著下圖左邊的那堆小石子,問孩子:「不數數的話,你能知道有多少個嗎?」

看了會,答:「不知道....」

把亂序排列的石子如圖右依次排列,問:「現在能看出來有多少嗎?」

答:「6個。」

問:「你怎麼不數,都能知道呀?」

答:「腦子「蹦」一下就出來了。」

好吧,就是這麼一看,就「蹦」出來的。

小學數學教學中有很多基本的工具,比如數學尺子、數軸、百格圖、坐標系等,藉助這些工具,孩子們便有了「做」數學的機會。孩子的思維是從具象向抽象過渡的,比起語言灌輸,實際的動手操作能更積極地作用於大腦,因為它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體驗和經歷。今天要說的是「十格陣」,它是國外幼兒數學教學中常見的一種工具。

十格陣是什麼?

顧名思義,「十格陣」就是十個格子組成的一個陣列,它是由上下兩行組成的,每行5個格子。在填充的過程中次序必須是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為什麼選擇5和10這些數字呢?因為我們的數字系統採用十進位,5和10是關鍵的裡程碑,是「友好」的數字。

十格陣有利於數感的提高,對理解將來的加減運算也有很大幫助。

十格陣有什麼用?

1、目測識數

人類天生具有對數量的感知能力,這種數學能力被稱為目測能力。一般,孩子可以目測5以內的數量。

這種「一眼識數」的能力有什麼用呢?它有利於數感的增強,視覺數感能幫助孩子建立數量的心理圖像,它是建立在感覺聯結的關係網上,使孩子能夠在頭腦中將數字視覺化並操作,從而為解決需要做估計和測量的數學問題提供有力的參照。

如文章開篇中提到的,採用十格陣的形式,可以通過排列狀態來加深對數字的認識,以5為一個單元,快速將孩子對較小數量的視覺感受升級為對10以內數量的視覺感受。

以前總在關注孩子能否正確數數,沒想到這種不用數數就能正確感知一個小集合的數量的能力也同樣重要。人類目前使用的十進位非常強大,對於孩子來說,難以逾越的障礙就是10這個數字太大,不能立刻用視覺感受到。通過大量練習,讓孩子熟悉用視覺感知較大的數量,從而可以看一眼立刻就說出數字。

2、相對數量概念

看一眼就知道哪個十格陣中的物品多,從而形成數量的相對性概念。

利用十格陣,很容易對兩個數量的進行比較,比如13和15,雖然兩個十格陣都擺滿了,但是13在第二個十格陣中才填3個格子,而15在第二個十格陣中填滿了5個格子,很明顯13要比15少。

13的表示
15的表示

3、引入數位的概念,熟悉10以上的數字。

採用十格陣表示10以上的數,數字的十進位很直觀地表現出來了。13表示成一個十格陣和另一個十格陣中的三個格子,可以看到13是由1個10和1個3組成的。對於20以上的數字,甚至更大的數字,都可以用十格陣直觀地表示出來,比如35是三個滿十格陣和一個填滿五格的十格陣組成的。

採用十格陣,可以快速識別兩位數。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已經在慢慢地體會十進位。

4、理解「湊10」過程

用十格陣依次表示數字1~10,再用另一種物品填滿每個十格陣,可以「看到」10的各種組合。

有5對好朋友:1和9,2和8,3和7,4和6,5和5。再配合「湊10兒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親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湊成一雙手。孩子就能熟練掌握10以上加法中的湊10技巧啦!

5、加法運算

「9+6」的操作:排滿一個十格陣,再來5格,就是15;「16+14」,把空著的十格陣排滿,結果就是3個十格陣,即30。加法運算就是這麼easy。

9+6

20以上的加法也可以輕鬆駕馭。這並不是運算的「拐杖」,也不會讓孩子產生依賴。數學的學習過程應該是先具象,然後抽象和具象結合,最後才能在腦中抽象出這個過程。必須讓孩子經歷具體的操作過程,然後自己去體悟。

有了十格陣這個直觀的操作工具,以後孩子碰見計算題,就能在大腦中腦補出這些畫面。

分享一個可以和孩子玩的小遊戲

在地面上「畫」出一個十格陣,數字1~10在十格陣中從上到下,從左到右依次排列。另做一份1~10的數字卡,卡片翻過來。一人隨機抽取一張數字卡,另一人將身體任一部位(手,腳,屁股,頭都可以)放入有相同數字的格子中。直到十格陣中的人無法再夠到下一個數字的格子中,遊戲結束。

這個遊戲可以幫助孩子識別數字,強化對5這個裡程碑數字的深刻印象。拋開這些功利性的目的,這個遊戲本身就很有趣,多大孩子都可以參與進來,孩子玩得根本停不下來。

相關焦點

  • Prime Climb美國數學跳棋,原來在國外,孩子的數感和運算能力,不是靠刷題來的!
    數感和運算,是數學基礎教育中比較重要的兩部分,尤其是加減乘除運算,在各學科或是生活中,都是會被反覆運用到的。雖然說運算能力並不能直接等同於數學能力,但它卻是學數學要練好的基本功,就像高樓的地基,想把樓蓋高,地基就要打牢固。
  • 如何學好有理數?七年級新生應知道這些重點,提高數感和運算能力
    有理數在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中非常重要,可以說是整個初中數學內容的基礎,對後期的整式、分式、方程等影響極大。有理數混合運算是代數的基礎,理解概念、熟練運算是學好這一章的關鍵。如何學好有理數?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份單元測試卷和考點總結,希望能幫助大家提高數感和運算能力。
  • 20以內數字的認識,這樣做才能培養起真正的數感
    數感是對數字的感知能力,建立起數字和數量的匹配關係。判定一個孩子是否真正理解數字,遠不止看他是否會「1、2、3、4、5....」這樣唱數,更重要的是能知道一個數字代表什麼。「7是什麼?」「7是一周的天數;7是一年級小學生的歲數;7是電梯中我們要去的樓層數字。」
  • 二年級數學兩位數加減速算法,寒假來學學,提高運算能力
    二年級數學期末考試雖然結束了,但是有一些小同學,對於百以內的兩位數加減法,卻容易在運算當中出現失誤。要知道數學加減乘除的運算能力,是最基礎的,沒有這個能力,想把數學學好,可是不行的。因此,期末考試結束以後,二年級同學在寒假之中,可以學一學兩位數的加減速算法,非常實用,也可以為後面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現在不少小同學喜歡掰指頭算數學題,其實掌握了速算法以後,心算就可以了,既快又省事,還不容易出錯呢!
  • 運算能力不提升,數學不可能學好!提高孩子運算能力原來有門道!
    所以小學數學階段的計算能力培養,對於若干年後高考的影響那可不是蝴蝶效應,那必須是正相關的——計算能力越強,高考數學越容易得高分,反之亦然。那麼接下來我們首先看如何提高數字的運算能力。借用英語中的語感一說,我這裡講講「數感」。所謂數感,顧名思義就是對數字的感覺。
  • 運算能力弱是理科考生的硬傷,培養數感從娃娃抓起,好嗎
    2020年高考已落下帷幕,考後的復盤,是不少老師和學生、家長關注的事情。對自己有信心的同學一般都具有較強的運算能力。這是理科考生的搶分利器!數感是《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中提出的10個核心素養之首。數感主要是指關於數與數量、數量關係、運算結果估計等方面的感悟。
  • 數陣圖:找「陣眼」,破數陣
    不過由於有時候提示中給出的信息太偏太雜,要全部猜出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數學上也有類似的填字遊戲,只不過填的換成了數字,叫做數獨,是一種起源於18世紀末的數學智力拼圖遊戲。拼圖是九宮格(即3格寬×3格高)的正方形狀,每一格又細分為一個九宮格。在每一個小九宮格中,分別填上1-9的數字,讓整個大九宮格每一列、每一行的數字都不重複。
  • 開團 | 美國頂級數學家設計的這款教具,讓孩子有效提高數感和運算能力
    最近被困在家時,哪都不能去,研究了一下,發現這款教具不僅好玩,而且還能提高孩 子的數感和運算能力。它是由兩位頂級數學家,根據美國Common Core教學大綱,專門為全美小學數學課堂而設計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提高數學成績!
  • 47 個數學啟蒙遊戲,用積木 「擺」 數字,幫孩子強化數數能力!
    怎麼才能一樣長家長按照規則準備一些積木,我們以 6 為例,比如我準備了跟 6 有關的積木,讓孩子找出跟 6 一樣長的積木,如果不一樣長,怎麼做,才能讓他們一樣長?看起來跟湊 10,湊 9 差不多的意思,但換了個說法,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個新的遊戲,他們會很樂意去探索,去思考,去挑戰。
  • 數感:數學教育中的一個重要話題
    ,都是絕對的大神級人物,作為數學界最負盛名的菲爾茲獎(1954 年)和沃爾夫獎(1984 年)的雙料得主,小平邦彥先生在數學上的傑出貢獻以及對他工作認可乃是毋庸置疑的。他強調:初等教育階段的數學教學並不是為了片面地講授數學各個領域的知識,而是為了培養數學思考能力和數感。數感,現已成為我國小學數學教育中最重要的主題。
  • 計算能力可以熟能生巧 但數感不強都是惘然
    眾所周知,數學這個科目最能拉開學生之間的成績,尤其是越到高年級,這種現象越明顯。大部分家長都深知「計算能力」對於學生來說很重要,但運算速度似乎成了很多孩子數學學習的攔路虎,嚴重影響數學成績,甚至影響到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究竟,該不該專門練一練運算速度?怎樣才能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呢?
  • 包攬美國九項大獎的數學桌遊,培養數感,提高運算力就選它
    CCSS研發 兼容中國教育部教學大綱 只為提高孩子數感和運算能力 四則混合運算和因式分解訓練 讓孩子短期內熟練掌握 數字拆分以及數的組合 更重要的是~
  • 小孩數感能力培養:基礎計算和進階模式
    數感是對數字的豐富感知和領悟,一種能主動地、自動地理解數和運用數的態度和意識。數感,也是一種數學素養,能將數和實際背景聯繫起來,運用數學的思維來思考和解決我們遇到的各種複雜問題。典型特徵是能把遇到的問題通過數學模式和計算過程進行總結,把新知識和已有知識聯繫起來,將問題量化和數位化,遇到類似問題時能夠主動、自然的和數學聯繫起來。
  • 二年級數學加減混合運算2000道,提高計算能力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運算是最基本但也是最必不可少的能力。不管是一二年級階段,還是初高中,想要在數學的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都離不開較強的運算能力。數學的學習不想語文,答案可與很客觀,數學的解題方法雖然有很多,但是正確答案永遠只有一個,所以同學們在運算中一定要格外注意。
  • 如何培養孩子的數感?——提高數學成績的基礎能力
    如果有人問我小學數學哪一項教學任務最重要,我一定會說是數感的建立,數感即對數字的敏感度,它是數學基礎的基礎,就好比要有正常的視力才能學會開車,並能把車開好一樣。對數字越敏感,計算能力也會越強,也不會犯那麼很明顯的錯誤,比如92x0.12絕對不會算成一個比92更大的數。
  • 兒童數學啟蒙—數字&數感
    今天我們來講一講兒童的數學啟蒙知識:數字 與 數感。今天不是詳細講解如何一步一步怎麼做,我把給自己孩子編寫的一個「數字&數感」的培養提綱內容貼出來,和大家分享。提起數學,可能很多人還會頭疼:「我學生時代最怕上的課就是數學課」,「解析幾何能把我的大腦搞成一團漿糊」,... ...。
  • 孩子小學數學不丟分,從小培養數感很重要
    小學數學的學習離不開數感的培養,而數感的培養離不開家長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的引導 。那麼..... 到底什麼是數感? 怎麼去培養數感?什麼是數感?在小學的數學教育中,不論中國還是其他國家,數與計算都是教學內容中的初級部分。而這部分都是建立在良好的數感基礎上的。所以,什麼是數感呢?數感這個詞,是從英文詞組number sense直接翻譯過來的。它的意思很多,主要指的是孩子可以靈活機動的使用數字。
  • 別人說「數感」是一種感悟,我說「數感」是知識與能力的集群
    別人說「數感」是一種感悟,我說「數感」是知識與能力的集群「數感」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內容所涉及到的最重要的十個核心概念之一。其中《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數感的解釋是:主要是指關於數與數量、數量關係、運算結果估計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數感有助於學生理解現實生活中數的意義,理解或表述具體情境中的數量關係。從上面的論述可以看到,《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數感強調的是一種感悟。
  • 斯坦福教授:想給孩子做好數學啟蒙,「數感」能力培養是基礎
    文|穎媽談育兒如今數學啟蒙被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但數學的範圍何其廣大,有些家長覺得自己讀書時數學就不好,該怎麼教孩子呢?還有人覺得,數學啟蒙不就是學會「1+1=2」這種運算和規律唄,如果是這樣,那讓孩子背會乘法口訣、加減法口訣不就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