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冬至在月尾,賣牛買棉被"今年冬至在什麼時候?

2022-01-05 烘焙美食百匯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冬至是太陽回返的始點,自冬至起太陽高度回升、白晝逐日增長,正如民間老話"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意思是說過了冬至白天一天比一天長了,冬至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太陽開始往返運動進入新的循環,所以古人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

在民間,人們對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亞於立春歲節。在冬至這一天,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有吃餃子的習俗。人們認為吃餃子有「消寒」之意,正如俗語「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所說,而南方許多地區在冬至這一天有吃湯圓的習俗,吃「圓」意味著「團圓」「圓滿」的寓意。

再者,冬至除了是廿四節氣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和傳統習俗外,老祖宗在長期的生活實踐和農事觀察中,還覺察到冬至節氣的交節時對隨後的天氣旱澇和冷暖走勢影響很大,所以在民間也流傳下來了許多事關冬至交節時間,預測天氣冷暖走勢的農諺俗語,俗語"冬至在月尾,賣牛買棉被"就是其中之一,那麼我們如何理解其語意呢?

冬至在月尾,賣牛買棉被。

這句俗語前一句"冬至在月尾"中的"冬至"是指冬至節氣,是廿四節氣之一,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在月尾"其意是說,冬至節氣交節的時間在農曆月份的下旬之意。

後一句"賣牛買棉被"是用襯託的手法,用"賣牛"來襯託出天氣的寒冷程度,大家知道,在古代農耕時代,人們主要靠種田來維持生活,家中養的耕牛是種田的主要"勞力",所以耕牛是農民養家餬口的主要依靠,除非特殊情況一般不會出賣的。而由於冬天冷的原因不惜連牛都賣了來換回棉被,這也從側面折射出此年冬天遇到了非常寒冷的極端異常天氣,農民為了保暖保命不得不賣掉家中的耕牛來換回棉被。

現在我們可以容易理解這句俗語的整句意思了。

俗語"冬至在月尾,賣牛買棉被"意思是說:如果冬至節氣交節的日期在農曆月份下旬的話,那預示此年冬天雨雪偏多,非常寒冷,由於天氣太冷,農民也不得不把家裡的主要"勞力"耕牛賣掉來換回棉被來為家人防寒保暖。可見此年冬季是一個非常寒冷的冬天。

那麼今年冬天冷不冷呢?冬至又在何日交節?讓我們再繼續看下一句老祖宗的農諺語預測就會知曉。

冬至在月中,單衣過深冬。

這句俗語按字面意思可理解為:如果冬至節氣在農曆月份的中旬交節的話,那麼預示此年冬天不太冷,天氣乾燥,雨雪偏少,是一個暖冬,人們可以在冬天穿上比較單薄的衣裳過冬也不覺得冷,這充分說明此年冬天比較暖和。其中"單衣過深冬"是說明這個冬天溫暖的程度,當然冬天再暖和也不能像夏天一樣穿上單衣過冬,這顯然是老祖宗用誇張的手法來說明這個冬天比較暖和,不太冷的意思。

大家可以從今年的日曆中得知,今年冬至節氣在農曆十一月十八日交節,可見今年冬至在月中,按老祖宗的農諺預測,今年冬天不太冷,是一個暖冬。

綜述:現在看來,以上俗語只憑冬至交節日期的確定隨後整個冬天冷不冷,顯然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不過,在古代農耕時期,科學比較落後,又沒有天氣預報的情況下,也許在當時對人們預測天氣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古人用這種方法預測天氣,不管準確率如何,也從側面折射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智慧!您說呢?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冬至快到了,「冬至在月中,賣被買耕牛」,今年冬季是冷還是暖?
    導讀:冬至快到了,「冬至在月中,賣被買耕牛」,今年冬季是冷還是暖?時間真快,20220年馬上要結束了,而伴隨而來的二十四節氣也要到尾聲了。古人對於冬至節氣的看法是「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這裡說的終藏之氣是陰極而盛,而這個時候是夜最長的時候,而白晝的陽極才慢慢開始變長,轉而為陽極之盛。俗語「冬至在月中,賣被賣耕牛」這句話啥意思呢?
  • 俗語「冬在頭,賣了被子去買牛;冬在尾,凍死鬼」是什麼意思?
    農村的老人嘴裡總是念叨著一些押韻、簡練的農村俗語,生長在農村的人都知道,這些俗語反映了農村的方方面面,特別是耕田種地的經驗,以前科技不發達,農村發展滯後,人們只能靠世世代代勤勞的勞動人民將這些經驗積累起來教給子孫後代,那麼小編就向大家介紹一則來自農村的俗語「冬在頭,賣了被子去買牛;
  • 「冬在頭買耕牛,冬在尾凍死鬼」,今年冬至是在頭還是尾
    導讀:「冬在頭買耕牛,冬在尾凍死鬼」,今年冬至是在頭還是尾?俗話說「冬至吃餃子」這樣就不怕凍耳朵了,當然,這這是一種說法而已,吃餃子只能說暖暖身子,如果外出耳朵腳手同樣凍得很。冬至節氣期間有很多俗語,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冬在頭買耕牛,冬在尾凍死鬼」這句話。「冬在頭買耕牛,冬在尾凍死鬼」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 冬至將至,農諺「冬至在月尾,寒冷正二月」是啥意思?在理嗎?
    農村諺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諺語是和二十四節氣有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關於冬至節氣的諺語「冬至在月尾,寒冷正二月」,這句諺語的意思是什麼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冬至在月尾,寒冷正二月: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如果冬至節氣在農曆十一月的月末,那麼當年冬天的氣溫要稍微高一些,不過在第二年春天容易發生倒春寒。
  • 冬至:為什麼俗語說「冬至在月頭,寒冷到年底」?
    但老人們卻說:冬至在月頭,寒冷到年底。今年春節不會太冷。所以當我看到這句俗語:冬至在月頭,寒冷到年底的說法,體驗尤為深刻。這句俗語完整應該這樣講:冬至在月頭,寒冷到年底,冬至在月尾,寒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無霜。
  • 俗話說:「冬至在月尾,春寒凍死狗」,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再加上農村住房簡陋,一般家裡都沒有暖氣,很多老年人在夏季的時候都是穿著秋褲,到了冬季更是冷的受不了。那麼今年的冬季會不會寒冷呢?農村有句俗語叫:「冬至在月初,後悔無火爐;冬至在月中,無棉也過冬;冬至在月尾,春寒凍死鬼」,這句話也是農村人根據冬至這一天的時間,來判斷冬季到底會不會寒冷,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
  • 農村俗語: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是啥意思?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是啥意思?這句俗語是說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冬至在尾,沒有火爐要後悔,看到這句俗語,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其實這句俗語想要看明白還是非常簡單的,畢竟我們在俗語的字面上就可以看出來,這句俗語是說如果冬至在月頭,那麼這年的天氣是非常寒冷的,也許老牛都會被凍死,而冬至在月中,那麼這年的冬天穿著單衣都是可以的,如果冬至在月尾,那麼這年的天氣將會異常寒冷,沒有火爐的人家都會非常後悔。那麼這就俗語究竟有沒有道理呢?
  • 老人說「冬至頭賣被置牛;冬至腰凍死貓;冬至尾凍死鬼」是啥意思
    今天是2020年陽曆12月20號,明天就到了今年的冬至節氣。所以今天我們當地很多家庭準備包餃子用的肉餡,傳統上豬肉是主要消費品,也難怪近幾天豬肉價上漲。在過冬至節氣的氛圍中,聽到村裡老人念叨一句俗語:「冬至頭,賣被置牛;冬至腰,凍死貓;冬至尾,凍死鬼」,初聽這話讓人有點不解。
  • 馬上冬至,農諺「冬在頭賣被買頭牛,冬在尾大寒凍死鬼」今年冷嗎
    要說俗語也是農村的一種文化,農民在農村裡生活都是離不開俗語的,因為有的俗語也是農民作為耕種的一種參考,像以前的時候農村並不發達,耕種的時候都是沒有天氣預報來看,那怎麼辦呢?他們只能根據往年的俗語來分析下年的天氣情況,這樣對於耕種來說也是有很大的幫助,就比如這句俗語「冬在頭賣被買頭牛,冬在尾大寒凍死鬼」,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俗語「冬至在月頭,要冷到年兜!」年兜什麼意思?天氣還會冷嗎?
    最近這幾天,天氣越來越冷,氣溫已經下降到零下十幾度,很多人都覺得這幾天冷得讓人受不了,但是冬天最冷的時候還沒有到,那麼今年冬天什麼時候最冷?其實我們可以從民間的一些俗語中得出判斷。這主要是因為冬至是數九天的開始,從一九天以後天氣就開始漸漸進入寒冷階段,到了三九、四九就是冬天最冷的時候,如果冬至這天在月初的話,那麼三九天大概就到了年底,年底就成了最冷的時候,所以才會有「冬至在月頭,要冷到年兜。」的說法。
  •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頭,要冷到年兜」,今年冬天會冷麼?
    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在農村,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煮餃子吃,老人們常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而在南方人們就會煮一些湯圓吃,主要就是通過這些熱乎的食物消除寒意。「冬至在月頭,要冷到年兜」什麼意思呢?
  • 冬至將至,俗語「冬在頭,凍死牛」啥意思?今冬冷暖已成定局
    各地在冬至都有很多民俗,直到現在人們還深受影響,比如北方冬至要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等等。 冬至作為一個重要的節氣,在古代被人們綜合多年的生活經驗,加以利用,來預測未來的天氣狀況,以指導農事活動。關於冬至,現在農村還流傳著幾句有關天氣的俗語,例如「冬在頭,凍死牛」等,你知道這是啥意思嗎?
  •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啥意思?今年春節會冷嗎?
    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春節時會不會冷呢?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的意思是,如果冬至出現在月初的話,那麼今年的冬天會比較寒冷,不過最冷的時間段將會在春節前後出現。
  • 農俗「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啥意思
    在天氣預報不及時的過去,農村人們還通過冬至來臨的時間判斷冷冬的大體時間。有農俗「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的說法。都知道從冬至這天開始就進入數九寒天了,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之前的冷那都不算什麼,真正的冬天從冬至開始,也就是咱們農村人說的「開始數九」了,一九二九的時候小試牛刀,還不算特別冷,等到三九四九時凍得你懷疑人生。
  •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中,天寒也無霜」什麼意思?教你分辨冷凍暖冬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中,天寒也無霜」什麼意思?教你分別冷凍暖冬文/風雪過去沒有小巧便於攜帶的手機,也沒有隨時隨地可以查詢的工具,人們對於天氣的預測只能通過肉眼觀察。怎麼預測呢?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句預測天氣狀況的俗語:「冬至在月中,天寒也無霜」。冬至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其中一個,一月分為上、中、下旬,月中就是一個月的中間。假如冬至出現在一個月的中旬,就說明這個冬天會非常冷,可能要多穿更多衣服了。
  • 「冬在頭,暖烘烘;冬在尾,凍死牛」,今年是暖冬還是冷冬
    導讀:「冬在頭,暖烘烘;冬在尾,凍死牛」,今年是暖冬還是冷冬?在農村,冬至節氣的到來,這個年底也就開始了,因為農民眼中的農曆年也要開啟了,冬月裡,農民也開始比較閒了,農民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自由分配了,天冷了坐下來烤烤火,然後手工針織打毛衣或者毛線背甲子,什麼千層底的鞋,棉拖鞋,這個時候農民都可以有時間做了,別看農民手工打造的毛衣或者鞋子不精緻,但是經久耐穿是最大特點。
  • 「冬至在月中,年底棉襖扔」!什麼意思,今年過年到底冷不冷?
    時間不停歇,冬至後天到!今年冬至具體時刻是在周六,早上6時23分!俗話說「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冬至是咱農村很傳統的一個節氣,不僅有些地方要返鄉祭祖,而對於其他村民來說,莫不過一碗熱乎乎的餃子了!在農村老話說「冬至不端餃子碗,會凍掉耳朵」!
  • 俗話:「冬至中,暖烘烘」,講的什麼?今年會是一個暖冬嗎?
    最近又搜羅了一句關於冬天的俗語跟大家分享一下,完整的句子是「冬在頭,凍死牛,冬至中,暖烘烘,冬在尾,凍死鬼」,但是我偏愛其中的「冬至中,暖烘烘」,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俗語「冬至中,暖烘烘」有沒有道理?今年是暖冬嗎?聽老人怎麼說
    而這些通俗的規律,通常又以俗語的形式口口相傳,用來指導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比如說農村老人經常講「冬至中,暖烘烘」。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今天,止茶就和大家來聊一聊。
  • 「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紛紛步難行」,冬至來臨,今冬天氣冷嗎?
    冬至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第二是一個節氣,寓意年終歲首交結、終而又始。從西漢時期漢武帝將「二十四節氣」納入《太初曆》開始,時至今日冬至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民間有很多關於冬至的俗語,比如「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紛紛步難行」,冬至來臨,今年冬天冷不冷?這句俗語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