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年來臨,上海打出家校共育「組合拳」,為學生「新成長」全力護航。
8月31日舉行的「家校協同,領航成長」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導現場推進會上,為上海家長和教師度身定製的家校共育「大禮包」——《心爸心媽成長記》上海市家庭教育心理漫畫系列叢書、《上海教育》「領航成長」特刊同時發布。
家庭教育有了生動讀本
這場家庭教育指導現場推進會,是上海積極構建「五位一體」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新體系,家校社形成合力,共同織密促進孩子健康成長保護網的生動縮影。
活動現場首發的「一書一刊」備受關注。上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上海市學生德育發展中心、寶山區教育學院編制了《心爸心媽成長記》上海市家庭教育心理漫畫系列叢書,它通過一個個生活情境中的「真」問題,讓家長透過現象,了解孩子心理成長的特點與規律,用生動的漫畫樣式和一問一答多支招的方式提供「真」策略,實現「真」指導,助力家長培養孩子青少年時期的36個積極心理品質。
《上海教育》特別製作的「領航成長」特刊則立足「予生命滋養,為成長領航」,呈現孩子從幼兒到成年的成長規律,展現家庭和學校、家長和教師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如何發揮各自的領航作用,並提供可操作的行動指南,幫助教師和家長透過問題表象,以科學的理念指導行動,培養身心健康發展的青少年。
據介紹,寶山區積極探索「雙中心」建設模式,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與學校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融合發展,共同推進家庭教育,起到「1+1>2」的顯著成效;青浦區珠溪中學聚焦初中學生過渡期、青春期、叛逆期、成熟期四個階段,著力建設學校家庭教育指導課程,積累寶貴經驗。推進會上,寶山區「雙中心」融合建設研究基地同時揭牌,該基地旨在探索新時代背景下,學校家庭教和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在制度建設、機制運作、保障評估等方面創新多維資源優化配置,高效達成教育在家庭場域的能級提升。
五項「全覆蓋」體現教育溫度
疫情背景下,家校共育更為重要。今年年初,上海開放大學創設上海家長學校,致力於培育上海家庭教育的「種子校」,通過匯聚優質資源,加強家庭教育研究,建設上海乃至全國的家庭教育研究的高地,受到了廣大家長的一致好評。上周末,由上海家長學校聯合教育電視臺推出的針對新生家長的「開學第一課」,吸引了40萬人次在線觀看。
記者了解到,市教委在制定政策構建高質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的同時,要求各區各校在新學年積極開展五項「全覆蓋」工作,即全覆蓋開展1次以生命教育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課或主題班會;全覆蓋開展新生、新接班學生等家訪及家庭教育指導,並推出《上海市中小學教師家訪指導手冊(試用版)》;全覆蓋開展家長會或開設家長學校;全覆蓋開展教師培訓,探索建立全員導師制度,發布《分學段班主任開學家庭教育指導建議》;全覆蓋告知市、區心理熱線等援助平臺。
近年來,各區各校紛紛進行探索,打造特色,擦亮招牌。
虹口區曲陽第四小學首創師生團體輔導,邀請學生、老師甚至家長,一起加入團體輔導,三方在團體輔導中敞開心扉充分交流,共同成長。
上海市大寧國際小學在調研中發現,家長往往不缺家庭教育理念,缺的是方法以及對家庭教育契機的捕捉。因此,學校在去年推出了家庭教育指導讀本《愛與責任——小學生父母修煉手冊》,被家長們奉為「寶典」。
在上海市建平實驗中學,每一位學生都在學校的倡導下與家長籤訂了一份行為契約,學生從學習、健身、閱讀、興趣愛好、家務勞動、電子產品管理等諸多方面明確自己的目標與任務,並請家長指導督促。疫情期間,又開展了線上家長學校「踐行契約,自律自學」行為契約教育項目活動。
打通家庭教育指導「最後一公裡」
校園、社區、社會……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上海各單位各部門紛紛行動,跨部門合作的區域聯動早已啟動。
最近,在長寧區西延安中學教學樓的一樓書架上,出現了一隻特別的黑色鐵皮郵箱——「延愛解憂雜貨店」,小夥伴們匿名寫的煩惱信件,由學生店員定時收取、閱讀、回信,在這一處「心靈家園」互解成長煩惱。黃浦區教育局充分發揮樞紐功能,聯合區青少社工站,在普法宣傳、困境青少年服務等領域長期開展合作,在區內形成跨部門合作的工作機制。今年5月,由全國婦聯、教育部聯合評定的「全國家庭教育創新實踐基地」名單出爐,上海10家單位榜上有名,成為家校社協同育人的表率。
據悉,上海將進一步推進市區校聯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網格化」建設。將出臺區家庭教育指導和研究中心建設標準,遴選形成若干個區級示範中心,提升區域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統籌力和支持力。依託開放大學、社區學校等公共服務陣地,為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為家長提供及時便利的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此外,市教委還將聯合婦聯等部門修訂《上海市0-18歲家庭教育指導大綱》,研製上海市學校家庭教育指導手冊,積極探索覆蓋各校各社區的「家庭教育指導師制度」,打通家庭教育指導「最後一公裡」。
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副書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昕表示,要加快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學校組織、家長參與、社會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一是牢固樹立多元化理念,積極構建更加完善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網絡;二是強力推進專業化建設,不斷提升教師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能力;三是持續探索科學化發展,加快研製系統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導評價體系。他希望大家在實際工作中充分利用好家校共育「大禮包」,讓家庭親子關係更加和諧,讓家庭教育更具智慧,讓家庭教育指導更加精準,讓家庭成為孩子幸福成長的港灣。
作者:王星 程媛媛
編輯:李晨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