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抖音上看到一個配音,講的是食堂菜,聽完他的介紹,我覺得作為吃過8年食堂菜的資深品嘗者來說,真的是講得太貼切了!「食堂菜,食堂料理集大成者,主要烹飪方式有:瞎炒、亂燉等等。食堂菜取材廣泛,用料多變,而最正宗的食堂菜需要配合食堂阿姨的經典打菜手法,這樣份量,口感達到最佳」。看完這配音,你笑了嗎?反正我笑了。
以前上小學的時候,打個菜需要飯票,飯票有一兩的,有二兩的,三兩的,最多是到達五兩的。每周得到幾張飯票,吃飯的時候要吃幾兩就交給打菜阿姨幾兩的飯票。但往往是一樣的飯票,遇到不同的阿姨,打的飯菜都是不一樣多的。印象最深的是每周四學校吃一頓牛肉,用青辣椒炒的,這一天阿姨也會捨得一些,會多打一些給你(但我知道的大多數阿姨都是手抖患者),但這菜的味道實在是不怎麼樣!特別是到了底下,一層厚厚的油沉澱在下面,真是讓人太為難了。因為學校裡不允許倒飯,要秉持著勤儉節約的原則,你只能忍著吃下去。
然後到了下午一點,就開始反胃,嘴裡一股早上吃的飯菜的味道。現在想想真的是太恐怖了。而且食堂裡好像天天都是那幾樣,換來換去也是換湯不換藥,後來的食堂裡也大多如此。清炒土豆絲,這味道好像是把切下來的土豆絲先放到水裡煮熟,再放到油裡隨便炒一下的感覺,絲毫沒有吃土豆絲的味道。每天晚上都是炒土豆絲,偶爾炒土豆片,吃過一次就再也沒吃了。貌似食堂裡的西紅柿雞蛋湯都是這樣的:一大鍋的湯,好多西紅柿,幾顆雞蛋,僅僅就幾顆雞蛋而已。特別的搭配是這樣的:豬肉末加上切小的木耳,再加上水果玉米,乍一聽感覺挺好吃的。但是我覺得加上木耳會讓豬肉有一股特殊的味道,一種會讓我反胃的味道。在高中的食堂裡,我一般就只吃早上的飯,晚飯實在是吃不下去,隨便吃一點零食就抵過晚飯了!
上了大學還好一點,但是由於我的大學在天津,而我是一個雲南人,大學食堂裡還是有我不能接受的。比如第一次吃到甜的番茄炒雞蛋,差點沒把我給吃吐了,第一次聽聞西紅柿雞蛋湯作為早餐,這個我到現在都不敢嘗試,第一次見到有人吃豆腐腦放很多糖,然後那一次我問食堂阿姨要了一碗什麼都沒放的豆腐腦,食堂阿姨都驚呆了,還一個勁的問我要不要加糖。實際上,我家都只吃放辣椒的豆腐腦,從不吃什麼放糖的!這些也可能由於飲食差異造成的,其他還好。本文純屬讓大家娛樂一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