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情商,我們天天說一個人「情商高」、「情商低」,那麼「情商」到底是什麼?
近些年,「情商」這個詞越來越多的被各大媒體使用。
我們經常聽人說,「不怕智商低,就怕情商低」。
「一個人之所以成功,智商只佔5%,剩下的95%取決於情商」。
很多人把情商簡單的理解為「感情的智商」,高智商的人就是理解感情的人。
這並不準確。
「情商」這個詞是近些年才發明的一個詞,最早在1990年由Salovey和Mayer兩位心理學家在提出,當時兩人提出的是「情緒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這個概念,「情緒智力」這個概念真正被廣泛的研究和推廣是因為哈佛大學心理博士 —— 丹尼爾·戈爾曼(Daniel Goleman)。
在他的演講稿和著作裡,人們逐漸接受了「情商」這一概念,並逐漸被很多人力資源部門作為一個類別來研究。
情商指的就是「情緒的智力」。
主要分有五個層次:
一、情緒覺察:對情緒的主動理解和內在探查,主動分析自己情緒起伏的規律和原因。
二、情緒管理:學會理智的應對自身的情緒起伏,管理自己的情緒,減少情緒爆發和失控的風險。
三、情緒驅動:引導情緒朝著激勵自己的方向發展,克服自卑和恐懼的情緒,永遠保持向上和向前的衝動。
四、 情緒理解:共情的能力,能夠準確察覺和理解他人的情緒,這是人際交往最重要的能力。
五、社交能力:將自己對於情緒的掌控能力應用到日常的交往中,影響和管控他人情緒的能力。
社交能力是一個人情商高低的最終體現,情緒的探查、管理、驅動和共情能力都是情商的基礎。
怎樣提高自己的情商?做一個高情商的人,這是很多人的願望。
有人說:「我天生就是直性子,情商低。」
其實,情商代表的是一個人的語言和行為模式,人的性格是天生的,但語言和行為模式卻是後天環境影響的。
我們童年受到家庭,還有教育的影響,每個人的行為模式受家庭尤其是父母教育方法的影響,有著非常大的差別。
要想提高自己的情商,必須了解從了解自己開始。
情商不是簡單的說話技巧,很多人買很多的書,練習語言技巧,市面上也有很多書是教人說話的藝術。單純的閱讀這些書籍沒辦法提高自己的情商,真正高情商的人不一定都是巧舌如簧,嘴上太華麗反而給人留下圓滑世故的不好印象。
情商的情緒的智力,需要首先提高自我情緒的管理能力,然後才能將自我的情緒管理應用到與他人的交流之中。
情商的5個層次是逐級遞增的,先有情緒覺察,然後才能情緒管理,情緒驅動,情緒理解。
絕大多數人情商低的人都是在「情緒覺察」這個最低層次上。
很多人拒絕了解自己,提高自己,他們一旦搞僵了和別人的關係,總自我安慰「我就是性子直,我沒有惡意」,每次這樣心理就會好受點,所以每次都還是這個樣子。
情緒覺察是一切的開始,主動的自我探查,發現自己暴躁,衝動,恐懼,悲觀這些負面情緒的原因,這才是自我情緒管理的基礎。
很多人情商低就因為自己心靈上有創傷沒有修復,每天都在傷痛的邊緣掙扎,外界有任何刺激都會引起自身很大的情緒反應,這個時候必須向內探查,先療愈內心的傷痛,成為心理健康的人,然後才能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再去引導自己的情緒向著激勵自己的方向發展。
共情能力是一個非常高超的能力,不要輕易就以為了解了別人,如果你沒有經歷別人的經歷,沒有體驗別人的心路歷程,怎麼能夠輕言理解別人。
情緒理解需要對自我的充分了解,對人性的充分認知,還需要一定的人生閱歷,是最需要不斷的學習和體悟的。
當我們自身的情緒控制能力提高了,我們的情商基礎就已經打好了,就像體育運動員有了非常好的身體素質,社交能力的提升只是技巧的運用,自身的修行到了一定程度,自然水到渠成。
情商就是情緒的智力,提高情商就應該從自我探查開始,完善自我的心理,做自己情緒的主人,每天積極的面對生活,管好自己的情緒,你就會自然而然的影響到他人。
一個別人都願意交往的人,一個有個人魅力的人,一定是個高情商的人。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