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笑不得的事情:五一放假了,大家都在幹什麼?
五一勞動節本來只有一天,這可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甚至好多人覺得怎麼可以這樣,這麼少,才一天,能幹什麼呀?還沒感覺呢,就過完了,什麼事情都做不了。
是呀,一天相比以前的三天確實是減少了一大半,也就不免讓人心裡不平衡。在民意如此高漲的情況下,國家就此調整了節假日時間,由原來的一天,調整到了四天。
扎眼一看, 多了三天,大家那個高興勁呀,總算可以多休幾天了。說實話,大家都有這樣的心理,總想著放一天能幹什麼呀,這下一下子多了三天,不免暗自高興。
聽朋友講和同事聊五一的打算,基本上的回答卻都是貓在家裡,好是尷尬。
「外面那麼多人,出去幹嘛呀,把人累的吆。我才不出去呢,整個活受罪。去年我們全家去爬山,被擠半山腰,曬了兩個多小時的太陽,把人都快燙熟了。越是這種假期,景區的人越多,簡直就擠不動。」
「哎,也不知道幹什麼,待家裡唄。沒有放假的時候,期待著放假,這要放假了,反而不知道該幹些什麼了,無聊唄。待家裡刷刷手機,看看電視,再其他的還真不知道還有什麼可以做,到時候再看吧。」
「要不打遊戲,要不聽老媽嘮叨,還能幹什麼。早上可以睡個懶覺,一覺睡到自然醒,爽歪歪。然後起來後吃個飯,沒事幹就打打遊戲嘍。要不就聽老媽上政治課,如何找女朋友,如何和人相處咯。」
「去外面轉轉呀,好不容易有個時間可以出去轉轉,總不能待家裡吧。還是應該逮住這個機會多出去走走。一來放空下心情,而來曬曬太陽嘛。聽說我們樓下那個公園舉辦活動,到時候跟孩子下去搶個禮包。」
「總算有個外出的,乍一聽,好遠。」跟我分享這些的時候,她苦笑著。或許也在表達自己也是其中一族吧。
五一對於大家好多人而言,放一天和放四天其實沒有什麼區別。無非是放四天可以集中休息幾天而已。外出人山人海,高速排長龍,秀車技。景區下餃子,除了看人頭,也看不了什麼景。
其實大家也都知道,但是即便如此,好多人還是會爭究。筆者認為還是獲得感、擁有欲的不可或缺性導致的這種情況。
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會有這樣的經歷,即使有些東西我們壓根不會用到,或者對自己沒有多大的用途,但是如果這個東西本該屬於自己,如果自身沒有得到,缺失的話,那麼自己就會有或缺感,也一定要爭取到這些東西。
即使五一我壓根沒有計劃,但是由於以前都是三天,現在給我一天,那麼在大眾心理上就會有缺失感。同時佔有欲也會促使自己並發一種不滿的情緒,所以由一天調整為四天,大眾會很高興。不管是「樂呵」,還是「無聊」,又或是「爽歪歪」,總歸有個一「合格」的五一。(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