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保胎:6個保胎誤區,準媽媽不要中招哦!

2020-12-19 淺淺媽媽育兒經

【文/淺淺媽媽育兒經】一個80後寶媽,家有女寶一枚,喜歡寫作、讀書,喜歡分享自己的育兒心得,喜歡我的寶媽可以關注我哦。

孕早期,剛剛懷上,很多的孕媽媽會有胎兒不穩定的情況,需要保胎,但是保胎可不是想當然的。有很多的保胎說法,但是不一定就適合孕媽媽,或者保胎方式本身就不對,孕媽媽千萬別中招哦。

1、多躺著才能保胎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保胎方式,一般老人會建議孕早期孕媽媽要多躺著,胎兒才會更穩定。但是一直躺著,這樣胎兒不一定保住,還有可能導致危險發生。

2、抽血查孕酮

人們有個誤區,以為孕酮低一定就是胎兒不穩定,因為剛懷孕,孕酮低是很正常的,沒有其他的症狀一般沒事,孕酮會漲上去。如果查著就補孕酮不一定就好哦。

3、多做B超檢查

有的孕媽媽不放心,總覺得胎兒不穩定,於是三天兩頭的去檢查。雖然B超能夠判斷胎兒的情況,但是也不能總去做B超。聽醫生的建議就好。

4、保胎飲食要特殊

有的人覺得保胎就要吃單獨的特殊的食材,其實沒有必要,均衡營養,什麼都攝入才能讓胎兒更健康。

5、中醫保胎沒有傷害

有的人認為是看的中醫,給開的藥方也是中藥沒有傷害的。是藥三分毒,而且吃藥說不定哪一類會造成胎兒的損傷。

6、自己亂找保胎偏方不看醫生

有的孕媽媽是真的胎兒不保,但是不去看醫生,反而自己在網絡上搜集保胎秘方。到頭來真有可能讓自己的胎兒出問題。

孕期保胎還是聽醫生的比較好,千萬不要亂聽秘方謠言!

相關焦點

  • 孕期安胎保胎小心踏入4大誤區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孕期安胎保胎那些事。 孕期安胎保胎4大誤區 誤區一:安胎等於臥床休息 從醫學的角度來說,安胎是為了讓胎盤在子宮內順利發育,避免因為激烈的運動等意外情況,而造成胚胎脫落。
  • 孕期保健,常見的保胎、孕吐、感冒,準媽媽們需要掌握應對方式
    【文/淺淺媽媽育兒經】一個80後寶媽,家有女寶一枚,喜歡寫作、讀書,喜歡分享自己的育兒心得,喜歡我的寶媽可以關注我哦。孕期最重要的就是保證胎兒的健康,孕媽媽需要掌握一些保健知識,常見的保胎、孕吐、感冒,有必要知道如何應對。
  • 孕期長期臥床危害大,但準媽媽身體有這6種情況,最好臥床保胎
    孕期腸蠕動能力本來就會下降,隨著子宮增大,孕婦會出現胃部不適、飽脹感、噁心嘔吐等,長期臥床會加重這些不適症狀,孕媽媽常見的便秘則更為嚴重;2、 影響肌肉和骨骼。除了這些外,醫生還說小林的身體狀況很好,完全不需要臥床保胎,適當的運動反而更有利於胎兒的成長!當然,每個孕婦的身體情況不一樣,所以並不能相提並論,有些情況,準媽媽還必須臥床保胎,這樣才能保證胎兒的健康。
  • 準媽媽,真的有必要保胎嗎?
    準媽媽,真的有必要保胎嗎?似乎懷孕後的保胎,成為一種「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必要步驟。準媽媽你真的需要保胎嗎?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實際上,絕大部分的孕婦不需要保胎治療。1.
  • 孕早期出血、孕酮偏低,需要保胎嗎?根據實際情況,不要陷入誤區
    【文/淺淺媽媽育兒經】一個80後寶媽,家有女寶一枚,喜歡寫作、讀書,喜歡分享自己的育兒心得,喜歡我的寶媽可以關注我哦。導語:孕早期容易出血,孕酮偏低,出現這種情況需要保胎嗎?(3)生殖器官血供增加懷孕之後身體在發生變化,來適應孕期子宮頸和骨盆區域的血供會增加,會有相應的出血。這三種情況出血量非常少,一般是粉色、紅色或者褐色,有的孕媽媽以為是月經,要學會分辨。這幾種出血情況不會影響胎兒的健康,所以是不需要保胎的。
  • 菠菜 被譽為準媽媽的最佳保胎蔬菜
    北歐研究人員近日稱,準媽媽在孕期做到均衡飲食,以蔬菜、水果、穀物和魚為主要食物可降低早產風險。為免早產的發生,準媽媽們要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在飲食方面多多講究。1、營養攝取務求均衡營養不良的胎兒是比較容易引起早產的。準媽媽在懷孕期間所攝取的營養,與腹中胎兒的成長發育息息相關,而良好的營養就來自於日常的均衡飲食。做好正確的飲食很是關鍵。所以,準媽媽們必須保證營養攝取均衡,做到不挑食,不節食。富含水果和蔬菜的飲食可幫助預防早產。
  • 先兆流產到底要不要保胎?
    在確定懷孕的幸福時刻,以流血為主要症狀的先兆流產成了很多準媽媽們在孕早期揮之不去的「陰影」。然而,關於孕早期要不要「保」,如何「保」的爭議卻越來越多。據專家介紹,50%以上流產原因為胚胎染色體異常,盲目保胎不可取!北京婦產醫院主任醫生丁新表示,不能「一刀切」地認為出血了就要保,也不能任何情況下都不保胎。
  • 準媽媽長期臥床真的利於保胎嗎?
    很多準媽媽懷孕以後,會因為孕酮較低、早期妊娠反應比較嚴重、高齡初胎等等因素,而選擇孕期在家臥床保胎、安胎,這樣做真的可取嗎?研究發現準媽媽不但不會增加保胎機率,反而會因賦閒在家讓體重增加過快,也會讓心理疾病的發生機率變大。
  • 準媽媽辛苦保胎數月,卻面對的是「空月子」,簡直度日如年
    準媽媽辛苦保胎數月,卻面對的是「空月子」,簡直度日如年 每個女性都非常盼望自己有朝一日成為母親的那一天,寶寶的到來對於女性來說也是一種改變,不單單是身份上的改變,還有就是心態上的改變。
  • 孕期最好別久臥,但若準媽媽身體有這6種情況,臥床保胎更安全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所有準媽媽都希望十月懷胎能輕鬆點,安全度過整個孕期,快點迎來寶寶的降生。然而現實總是很骨感,孕期的種種不適是逃不開的,該注意的地方也要注意,不能像孕前一般隨意。03若準媽媽身體有這6種情況,臥床保胎更安全1)懷孕期內腰盤下落若有這種情況
  • 孕酮低就要保胎嗎?醫生告訴你保胎真相
    ,個別是低於20大單位才保胎。試管嬰兒保胎產生副作用發生的概率還是比較低的,已經開始保胎的媽媽們也不需要過分緊張,生怕因為補黃體酮就每天惴惴不安。1、先要確定是否正常翻倍,翻倍不好甚至下降的往往是試管嬰兒胚胎本身不好,不要為了保胎而清宮,這樣對再次懷孕有很大影響。
  • 準媽媽,你真的需要保胎嗎?
    先說個故事吧。表姐家遠在加拿大的孩子懷孕了,孕 48 天,少量出血,很是緊張,趕緊微信聯繫在國內做婦產科主任的我,諮詢我「什麼原因」「怎麼辦」「要不要用黃體酮」。遠水救不了近火,要不要保胎,當然要先上醫院檢查,所以特意交代她去看過醫生再決定要不要用藥。
  • 徐若瑄孕期曾打針300保胎,臥床4個月,「保胎針」真的不能隨便打
    並不是所有媽媽懷孕的過程都能夠平安順利,不少媽媽為了能夠保護好自己的孩子,孕期都是吃盡了苦頭。徐若瑄孕期曾打300保胎,臥床4個月徐若瑄當年懷孕的時候已經40歲了,是個十足的「高齡產婦」了。2.保胎針的作用保胎針能夠提高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有效的提高媽媽體內黃體酮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媽媽的不正常宮縮,確實能夠起到「保胎」的效果。不過保胎針並不是萬能的,就算是打了保胎針之後,媽媽們也不能夠掉以輕心,否則仍然會有流產的風險。
  • 燕窩能保胎?孕媽勿盲目,胎兒「流」還是「留」主要看這幾點
    而「孕期吃燕窩保胎」這個謠傳可信度也並不是很高,不過還是有不少準媽媽不惜花重金買來吃,孕期裡吃燕窩真的有好處嗎?正常懷孕中的準媽媽是不需要保胎的,孕期平穩沒有異常無需做保胎舉動,保胎是針對一些發育有問題或存在缺陷的,醫生才會去建議詢問,準媽媽不要自己盲目進行保胎工作。
  • 孕酮是萬能保胎藥?懷孕流血是孕酮低?孕酮保胎5大誤區,孕婦必須知道!
    然而,越來越多的孕婦媽媽現在開始過分迷信於孕酮的作用,一次產檢發現孕酮低時就猶如驚弓之鳥,要求醫生開具孕酮補劑;而某些婦產科醫生為了規避風險,也選擇給孕婦補充孕酮。但事實上,很多孕婦媽媽對於孕酮的了解,其實已經走入了誤區!誤區一:做足孕酮補充,胎兒就「萬無一失」?
  • 孕酮低,就一定要保胎嗎?
    切勿盲目保胎,黃體酮保胎有前提如果胚胎確實發育不良,保胎通常意義不大。準媽媽切勿盲目保胎,成功率暫且不說,還有可能給自己造成更大的傷害。這時準媽媽最好聽從醫生的建議,將傷害降到最小。一個孕酮低就夠讓準媽媽緊張的了,如果再遇上陰道出血,相信沒幾個人會保持淡定。但,不是所有的陰道出血都是先兆流產!
  • 孕期反覆流褐色分泌物,需要保胎
    作者:寶寶知道 芮雪寶貝不知不覺我已經成了兩個孩子的媽媽了,懷大寶的時候,整個孕期特別的順利,所有的產檢也都是一次性通過,很多時候我根本就沒把自己當個孕婦來看。懷二寶的孕期就沒有那麼順暢了,從懷孕十一周開始就反覆流褐色分泌物,當時也是把我嚇得不輕,生怕寶寶會在肚子裡生化了。
  • 試管嬰兒保胎的五大誤區
    順利的懷上孩子並且順利的度過整個孕期對於很多家庭來說也是實屬不易的。有些家庭在這條路上來來回回的折騰,心神俱疲。在試管嬰兒懷孕後,前三個月是非常關鍵的,這個階段的胎兒是非常不不穩定的。所以,很多人就需要通過藥物或者其餘方式進行保胎。但是有些孕媽不懂也盲目去進行,這樣是不可取的。貝安曉曉說說保胎過程的五大誤區,可別再犯了。
  • 一直臥床休息真的可以保胎?
    很多好不容易懷上的媽媽,對於來之不易的胎寶寶都是萬分小心,因此,不少人確定懷上後就一直臥床休息,那麼,一直臥床休息真的可以保胎嗎?  孕媽媽若是為了保胎,一直臥床休息有可能增加靜脈血栓栓塞風險,這是因為在孕期,血液處於高凝狀態,一直臥床休息,靜止不動會讓血液循環減慢,身體抵抗能力下降,更易形成血栓。2、影響心肺和消化功能。  一直臥床休息的話,會使血液循環分配改變,容易導致心肺功能下降。
  • 到底什麼原因導致孕期出血,保胎到底有沒有用
    對於孕期的準媽媽而言,因為胚胎的發育,這個時候孕媽媽會出現各種類型的不適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輕微的肚子疼痛等等,而也有不少寶媽會出現輕微的出血,有的很少,有的量大,甚至出現如月經量一樣多,甚至還會出現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