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品牌的老闆和做生意的老闆,區別表現在哪裡?

2020-12-20 品牌營銷新時空

文/馬梓開

鄭重聲明:本文僅通過百家號獨家發布,全網維權,侵權必究。

全文約3120字,閱讀需要6分鐘。

為企業做品牌營銷工作時間長了,我明顯發現有那麼兩類老闆。一類老闆是做生意的,他們只關心經營是不是順利,經營是不是賺錢;而另一類老闆則是做品牌的,他們既關心經營狀況,也關心品牌發展狀況。在我的感覺中,第二類老闆往往具有更大的發展前景。

同樣是經營,但老闆之間的差異很大

01 做生意的往往單純判斷,做品牌的往往系統判斷

每個老闆的經歷不同,經營內容不同,經營目標不同,經營所面臨的問題不同,其經營的模式和思維就有所不同。

但無論是什麼樣的不同,老闆之間有一種區別最為常見,就是看這個老闆是做品牌的,還是做生意的。

我發現,同樣是做企業,做品牌的老闆,發展更穩健,成就更出色;而做生意的老闆則做得馬馬虎虎。就算有些做生意的老闆做得很大,但是他的適應能力是比較弱的,他對於品牌的認知也是遠遠不夠的。

做生意的老闆判斷很簡單,也很直接,就是我投入了多少,能不能賺回來,又能多賺多少?在他們的意識中,經營就是賺錢,賺錢就是最高目的。為了賺錢,才做各類投入,才做各類開支,才招兵買馬,啟動項目。

做生意的老闆,看的就是賺或賠,盈或虧。因此,做生意的老闆在判斷經營狀況時,簡單而直接。

你在經營產品,還是在經營品牌?

與做生意的老闆不同,做品牌的老闆往往會系統判斷經營狀況。做品牌的老闆不但會關注經營的投入情況,人員的費用開支情況,產品品質的保證狀況,而且會關注品牌的建設,關注品牌形象如何體現,品牌展示如何保證,品牌投入是不是有序在開展;他們關心經營狀況,更關心品牌狀況。甚至有些做品牌的老闆,更注重品牌的影響力。這表現在他們對於品牌價值的重視,對於品牌在市場中的接受度、知名度、溝通度非常重視。

做生意是單純的,但是做品牌則是系統的。

生意做得再好,也只是生意;但是品牌做大了,其威力是那些單純做生意的老闆所無法想像的,因為品牌力可以超越時空限制,可以為企業帶來數不清的現時財富和長遠財富。

做生意的往往不懂得如何做品牌

02 做生意的不懂得經營品牌;做品牌的經營能力更全面

有些做生意的老闆,是想要做品牌的。可是他們偏偏缺乏做品牌的思維和見識,缺乏做品牌的知識和技能。

這些想要做品牌的老闆,一直在做著生意。他們覺得品牌挺好,但就是缺乏品牌意識。

有位老闆請我為其做品牌經營,一個家裝品牌,當然要通過家裝渠道去操作市場,要有自己的店面形象,要有自己的品牌展示空間,要通過渠道經營和品牌經營兩方面去著手開展市場運營。我把方案做好了,把應該怎麼做給他也說明白了,但是他不說行,也不說不行。他為什麼模稜兩可呢?原因只是不願花錢為品牌做投入。品牌是經營出來的,做品牌猶如養孩子。對品牌一點投入意識都沒有,當然是做不了品牌的。

還有位老闆請我做營銷總監,同時也監管品牌運營。但是他連續幾天時間,都是看我在為銷售管理和銷售目標的達成做了什麼,只關心銷售結果,只關心項目跟進,只關心銷售人員的工作是不是有成果,而從來都沒有關心過品牌該怎麼做,我又為品牌做了哪些工作。

面對這些壓根不懂品牌的老闆,跟他們溝通,簡直是對夏蟲語冰。

品牌是持續投入的結果

與這些不懂經營品牌的老闆相比,那些經營品牌的老闆,從一開始做得就是對的。他們知道品牌力、產品力、營銷力、形象力、服務力和規劃力是如何起作用的,他們知道如何平衡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他們也清楚知道,經營是系統的工作,品牌和產品是相得益彰的工作。在每個品牌成長的前期階段,是培育品牌、形成品牌資產的過程,因此他們會認真等待品牌開花結果。

這些經營品牌的老闆具有更為全面和系統的經營能力。這就如同段永平所說的,只要我們把該做的事情都做好了,賺錢就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賺錢只是結果。對這些做品牌經營的老闆來說也是類似的道理。他們會關心前期的品牌哺育和品牌搭建,會關心市場的佔有和對於產品的接受度,他們會循序漸進地培育市場,助推品牌,形成企業和客戶對於市場的全面經營能力。

品牌意識的形成,並不容易

03 做生意的輕視品牌;做品牌的以品牌為龍頭

有一些老闆一直在做生意。他們表面上會說什麼品牌好不好之類的話,但是骨子裡是輕視品牌的。

他們輕視品牌,是因為覺得自己不做所謂的品牌,賺錢也很輕鬆啊。在他們眼裡,生意就是生意,做不做品牌沒關係。尤其是一些做慣了低端產品的,做慣了簡單的貿易批發的。他們只認產品,只認價格,只關心是不是能好賣。

與這些老闆不同,那些做品牌的老闆,則以品牌為龍頭,會全面衡量自己的品牌發展狀況,會維護自己的品牌,管理自己的品牌。因為他們知道,正是品牌力,才決定了企業究竟能夠走多遠。

當然,行業不同,銷售模式不同,老闆們所處的位置不同,對品牌的看法自然會大相逕庭。就算在同一個行業中,有些老闆的經營是完全以產品為核心;而有些老闆則會抓住品牌這個龍頭,來舞動、帶動整個經營局面。

做生意的看價格,做品牌的看境界

04 做生意的在乎價格漲跌,做品牌的更有長遠眼光

那些做生意的老闆,都格外重視價格的漲跌。如果自己的產品賣不動了,他們就會想著降價、打折、促銷、虧本大甩賣。因為他們不會站在品牌角度去思考問題究竟該怎麼做。

而那些做品牌的老闆有所不同。就算產品賣不動了,他們會考慮按照品牌的層次,按照品牌的調性,怎麼慎重處理問題才是正確的。他們不會輕易降價,因為直接降價會帶來對品牌的損害;他們不會直接打折,因為打折會讓人感到品牌的水分很大;他們不會搞什麼清倉大處理,因為這是準備關門大吉的動作。

這些做品牌的老闆,會通過師出有名的活動,讓消費者獲得實惠,或者通過贈品優惠,或者提供更超值的服務,或者對產品進行升級,或者提高銷售場所的層次感,或者提高銷售端的銷售水準。

因為做好一個品牌不容易,損害品牌則是很簡單的事情。

所以,在我看來,那些做品牌的老闆,往往更有長遠眼光,他們知道品牌的檔次是需要維護的,品牌的段位是需要保持的。他們不是在賣產品,而是在經營品牌。

做企業當然要賺錢,但是賺錢要看境界

05 做生意的能賺錢就行,做品牌的在乎品牌的層次和高度

那些做生意的老闆始終以賺錢作為衡量標準;而那些做品牌的老闆則寧願虧損也要保證對於品牌的投入。畢竟經營看的是現金流是不是充沛,並不是看是不是能夠馬上賺錢。

有一位老闆,做慣了低端產品,聲稱要做高端的品牌,問我應該怎麼做。於是我就從品牌打造需要做的各方面工作,給他一一說明。他聽了之後覺得很好,但是只是聽聽而已。等到他的公司品牌經理做出了東西讓我看,我就發現各方面都做得很差,連品牌定位都是錯的。品牌形象展示,品牌物料準備,品牌推廣規劃,問題很多。說白了壓根就是不合格的。

不合格的東西,肯定應該調整嘛。尤其是所謂的產品目錄和官網,謬誤百出。這些肯定是要進行修改的。我給他提出來了,他表示非常感謝。但是!他就是什麼都沒有調整。在面對客戶、面對市場時,還是只關注客戶的成交,只關注進貨和銷量,其餘的一概不關心。這哪裡叫做品牌啊!

所以,他的所謂高端品牌,除了價格高、產品稍微好一點之外,別的支撐幾乎沒有,於是,這個品牌照樣只是個高價的產品而已。既然是缺乏支撐的高價產品,那賣起來當然困難重重,所以這個老闆就一直虧損。一直虧損怎麼辦?降價唄!

品牌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

那些真正做品牌的老闆,會深入理解消費者,理解客戶是從哪方面來認知品牌的,是從哪方面來接受品牌的。他們清楚地知道為了推動品牌的建設,他們應該做好哪些工作,應該做好哪些推廣,應該如何為產品賦予更高的價值感,如何為產品提供系統而全面的品牌力的支撐。

那些真正做品牌的老闆,也會認真留意品牌的層次和高度,他們會如同走鋼絲的平衡師那樣,做好對於品牌所屬層級的平衡,既不會太高,也不會太低,恰如其分,恰到好處地做好對品牌層次的把握,並通過品牌的經營,獲得企業經營的不斷突破。(MZK)

相關焦點

  • 詹偉平:做生意的六大盈利模式,老闆必知
    然後找到麥當勞老闆,尋求合作,由他去投資運作這家店,把這家店開一千家,然後其中一百家店給麥當勞老闆。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走連鎖加盟模式,由此麥當勞的發展非常迅速,後來克勞克想進一步擁有麥當勞,然後找到麥當勞老闆談,原因花重金全部買下麥當勞,包括它的品牌、技術、母店。
  • 做生意,悟透這一定律,不做自負、自大的老闆,否則,容易吃大虧
    做生意,悟透這一定律,不做自負、自大的老闆,不要讓你的下屬討厭你,否則,容易吃大虧。這一定律就是心理學中的「法厄同行為」,這條定律源於希臘神話中的一個故事。在希臘神話中,法厄同是太陽神赫利俄斯生活在人間的兒子。
  • 不再依賴翻譯做生意 台州私營老闆學說「洋話」
    浙江在線12月05日訊隨著台州市開放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私營企業老闆與外企合作、與外商洽談的機會越來越多,以往只會說「Yes」「No」的老闆,深刻認識到學習外語的重要性,他們不想再依賴翻譯做生意了———  今年前3季度,台州市累計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82.1億美元,同比增長33.7%,高出全省平均增幅4.4個百分點,已接近去年全年外貿84億美元的總額
  • 小老闆為做生意勤補英語(組圖)
    本報記者 江躍中 實習生 沈璐希 文 楊建正 攝  劉女士自從當上商鋪的小老闆後  和劉女士成為這個班同學的還有20多名「南外灘」市場的小老闆。為了能用英語與日益增多的老外做生意,他們來到這個類似周末「英語沙龍」的培訓班充電,要在兩個月的時間裡,補上常用商務英語口語這一課。  不會外語生意「泡湯」  南外灘面料市場經過半年的試營業,越來越受到老外的青睞,平均每天數千人次的客流中,外國人佔了60%以上。
  • 做生意,老闆不宜重用的16種人!(行走商界必備)
    做生意,用人是一門大學問,對老闆而言,有些人需要重用,有的人不能重用,還有些破壞性強的害群之馬,更是要儘快踢走,否則,就會導致「一粒老鼠屎,攪壞一鍋粥」。以下分享做生意,老闆不宜重用的16種人!一旦重用,必有後患,錯不了。
  • 馬雲:做生意,當老闆,要區分使用人才,分清野狗、小白兔和獵犬
    做生意,當老闆,在用人上如何把握德與才的關係?北宋史學家司馬光在其《資治通鑑》給出了很好的答案:「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將這句話用在用人上,就是說:德,是履行職業職責的倫理基礎,它從工作態度上表現出來;才,是實施和完成工作職責的能力,它從工作技能和心理素質上表現出來。
  • 網店老闆:去年掙30萬,今年倒虧10萬,生意太難做了!
    網店老闆:去年掙30萬,今年倒虧10萬,生意太難做了!如今很多做實體的老闆,都誤以為開網店就是隨便往上邊掛個產品圖片就行了,並不需要很高的成本投入做運營,於是大家也都想到網際網路裡邊來撈一杯羹,可事實上真的有那麼簡單嗎?
  • 在農村做生意,年底欠款不好收?看這個老闆是怎麼說的!
    在農村做生意,特別是做農資生意,賒銷嚴重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每到年底,農資批發商到各鄉鎮網點催收貨款,鄉鎮農資店到各個村莊催收貨款,大有不收到年三十就誓不罷休的架勢。那朋友說,說這樣的話確實是不負責任,讓人心煩,個別人(淡季的時候)做這生意、那生意、蓋房、置地,就是沒有錢結帳,說起來困難,恨不得再讓人贊助一把,(其實,做農資生意)做多做少,做個交情,做個心情,不賺錢也是開心的。還有基層農資店老闆跟著說,我是不欠大家(供貨商)錢了,今年過個好年,還清欠款心裡利亮(透亮、沒壓力),做生意,年終必須結清帳,這是我必須做到的。
  • 鐵鍋燉的灶臺,鐵鍋燉魚的灶臺,老闆為啥累成狗生意卻做不好?
    ,效果不明顯之後做快餐與經濟小炒。但問題也出在這裡,什麼事情都是老闆包辦了,能力差的員工的能力得不到提升,能力強的員工覺得沒有發揮的平臺不願意待,更談不上對自身業務素質的提高和團隊的打造了。剛開始是挺好的,但是在他還沒有成長的時候,更大的烤魚品牌來了,他只能關門倒閉。然後,又看到小龍蝦火了,立馬又開了一家小龍蝦店,結果呢?可能錢賺到了一些,但是卻都做不長久,更不用說有自己的品牌了。追著所謂的流行和風向,而不是研究市場,這個跟風不累死才怪!
  • 做生意的邏輯,變了
    農耕文明要想做這個生意一定得靠經驗,你必須做一二十年的工作才能做這個生意,所以農耕文明的生意邏輯是加減法,一個一個訂單籤,準確來說需要老闆籤。② 工業文明後來到了城裡,發現服裝的生意邏輯發生了變化,想買衣服直接到商場去挑選款式,各類尺碼都有,生產全部在工廠裡完成。
  • 為什麼做生意的老闆貸款也要買豪車?知道原因的都是「聰明人」
    本文概要:為什麼做生意的老闆貸款也要買豪車?知道原因的都是「聰明人」每次在街上看到豪車都會忍不住多看幾眼,然後會在心裡暗自感慨,自己何時也能擁有一輛這樣的豪車呢?對於條件一般的人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一般只有做生意的老闆都喜歡買豪車,開出去顯得更有面子,看起來瀟灑又氣派,說明自己是有實力的人。開豪車確實非常洋氣,作為一家公司的大老闆,如果開一輛普通的汽車去談生意,別人都不會正眼瞧自己。
  • 青島二元店越來越少 老闆稱成本高生意不好做
    記者很迷茫,青島的一元店、二元店去了哪裡?為什麼都沒了?記者在臺東進入一家二元店,發現屋頂連個頂棚也沒有 ,牆壁上掛著商品,都是一些小物件頭花、發卡 、鑰匙扣 、小掛件。地上還擺了一地的紙殼箱子,裡面盛著商品,包括刀子、叉子、晾衣架子。劉先生是這家店的老闆。     劉老闆的時間表和帳本     「哪算得上是老闆啊。」
  • 16條做生意賺錢的厚黑技巧!深刻透徹,條條在理(老闆必讀)
    所謂「無商不厚,無黑莫商」,做生意賺錢,儘管不能坑蒙拐騙、不擇手段,但生意場是一個風險場,行走商界,賺錢更是一件與人爭利的事情,假如不掌握一些厚黑技巧,那作為老闆,也很難當得安穩。以下就分享16條做生意賺錢的厚黑技巧!深刻透徹,條條在理,作為老闆,尤其應該好好讀一讀。
  • 銀行卡裡突然多出兩萬塊 做生意的武老闆很生氣
    武先生說,因為這突然多出的兩萬塊,他和客戶談妥的一樁生意吹了,自己還倒貼了幾千塊。邁出法院大門時,武先生搖搖頭:「天上掉餡餅,我可不想接啊!」昨天,海曙法院通報了這起案子。韓先生很粗心確認卡號後三位後,匆匆打了款韓先生50多歲,做點小生意。
  • 青島2元店越來越少 老闆稱成本高生意不好做
    記者很迷茫,青島的一元店、二元店去了哪裡?為什麼都沒了?記者在臺東進入一家二元店,發現屋頂連個頂棚也沒有 ,牆壁上掛著商品,都是一些小物件頭花、發卡 、鑰匙扣 、小掛件。地上還擺了一地的紙殼箱子,裡面盛著商品,包括刀子、叉子、晾衣架子。劉先生是這家店的老闆。     劉老闆的時間表和帳本     「哪算得上是老闆啊。」
  • 麵館老闆是「營銷鬼才」大碗1元小碗5元,顧客:老闆太會做生意了
    有個麵館老闆,在這個行業被稱為營銷天才。他家飯館賣的大碗面只需要1元錢,而小碗需要5元錢。這種特殊的對比吸引了許多顧客來店裡吃麵條。當他們吃完麵條結帳時,他們連連感嘆說這個老闆太擅長做生意了,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以前,有網友和朋友特意來這家麵館了解情況。我以為這家麵條店不會有太多人。我沒想到能趕上午餐的尖峰時間。
  • 實體生意難做,步行街商家紛紛轉讓,是什麼原因讓老闆們如坐針氈
    實體生意難做,步行街商家紛紛轉讓,是什麼原因讓老闆們如坐針氈?推薦語:隨著國內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很多新興行業也悄悄佔領了市場。可是隨著電商行業在國內興起後,國內各大城市的實體店生意開始不好做了。一方面來說,電商去掉了「中間商賺差價」,所以產品在網上的價格對於實體店來說有較大優勢;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現代人越來越「懶」了,他們不想再通過去實體店砍價的方式購買商品,一口價的購物方式更適用於當代人消費。當然了,上述都是實體店不好做的表面現象。
  • 給非洲總統做西裝的曹老闆
    董家渡其實指的是上海最早的一片居民區,1990年代因為布店和裁縫鋪子密集而成了不少本地人做「門裝」時會前往的地方。當時的店有不少都是面料和衣服一起賣,前店後廠。這些店就是現在曹宏生開的這一類定製攤位的前身。曹宏生自市場搬進新址時便在這兒開店,最早做女性職業套裝,後來發現男裝銷量更大,於是漸漸將生意的重心轉向了西裝和襯衫定做。
  • 為什麼泰國人不允許中國老闆在泰國夜市裡做生意?答案讓人心酸!
    這裡是劉小順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如果去過泰國旅遊的中國遊客,應該都會對泰國的夜市印象深刻。因為泰國是一個熱帶國家,幾乎一年四季都非常炎熱,大家白天不想出門活動,晚上等太陽落山之後,氣候比較涼快了,才出來逛街娛樂,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泰國豐富的夜市文化。
  • 老闆和總經理的區別 看完讓人心疼
    老闆與總經理的區別其實說白了就是主人翁與打工仔的區別。總經理即便已經坐上了那個位置,如果自己沒有股份,也只不過是一個高級打工仔而已。那麼作為老闆和打工仔的區別在哪裡呢?就是老闆常說的「主人翁」意識。這個意識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你在你家的時候根本不可能在地板上吐痰,而在公共場合就可以吐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