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梓開
鄭重聲明:本文僅通過百家號獨家發布,全網維權,侵權必究。
全文約3120字,閱讀需要6分鐘。
為企業做品牌營銷工作時間長了,我明顯發現有那麼兩類老闆。一類老闆是做生意的,他們只關心經營是不是順利,經營是不是賺錢;而另一類老闆則是做品牌的,他們既關心經營狀況,也關心品牌發展狀況。在我的感覺中,第二類老闆往往具有更大的發展前景。
01 做生意的往往單純判斷,做品牌的往往系統判斷
每個老闆的經歷不同,經營內容不同,經營目標不同,經營所面臨的問題不同,其經營的模式和思維就有所不同。
但無論是什麼樣的不同,老闆之間有一種區別最為常見,就是看這個老闆是做品牌的,還是做生意的。
我發現,同樣是做企業,做品牌的老闆,發展更穩健,成就更出色;而做生意的老闆則做得馬馬虎虎。就算有些做生意的老闆做得很大,但是他的適應能力是比較弱的,他對於品牌的認知也是遠遠不夠的。
做生意的老闆判斷很簡單,也很直接,就是我投入了多少,能不能賺回來,又能多賺多少?在他們的意識中,經營就是賺錢,賺錢就是最高目的。為了賺錢,才做各類投入,才做各類開支,才招兵買馬,啟動項目。
做生意的老闆,看的就是賺或賠,盈或虧。因此,做生意的老闆在判斷經營狀況時,簡單而直接。
與做生意的老闆不同,做品牌的老闆往往會系統判斷經營狀況。做品牌的老闆不但會關注經營的投入情況,人員的費用開支情況,產品品質的保證狀況,而且會關注品牌的建設,關注品牌形象如何體現,品牌展示如何保證,品牌投入是不是有序在開展;他們關心經營狀況,更關心品牌狀況。甚至有些做品牌的老闆,更注重品牌的影響力。這表現在他們對於品牌價值的重視,對於品牌在市場中的接受度、知名度、溝通度非常重視。
做生意是單純的,但是做品牌則是系統的。
生意做得再好,也只是生意;但是品牌做大了,其威力是那些單純做生意的老闆所無法想像的,因為品牌力可以超越時空限制,可以為企業帶來數不清的現時財富和長遠財富。
02 做生意的不懂得經營品牌;做品牌的經營能力更全面
有些做生意的老闆,是想要做品牌的。可是他們偏偏缺乏做品牌的思維和見識,缺乏做品牌的知識和技能。
這些想要做品牌的老闆,一直在做著生意。他們覺得品牌挺好,但就是缺乏品牌意識。
有位老闆請我為其做品牌經營,一個家裝品牌,當然要通過家裝渠道去操作市場,要有自己的店面形象,要有自己的品牌展示空間,要通過渠道經營和品牌經營兩方面去著手開展市場運營。我把方案做好了,把應該怎麼做給他也說明白了,但是他不說行,也不說不行。他為什麼模稜兩可呢?原因只是不願花錢為品牌做投入。品牌是經營出來的,做品牌猶如養孩子。對品牌一點投入意識都沒有,當然是做不了品牌的。
還有位老闆請我做營銷總監,同時也監管品牌運營。但是他連續幾天時間,都是看我在為銷售管理和銷售目標的達成做了什麼,只關心銷售結果,只關心項目跟進,只關心銷售人員的工作是不是有成果,而從來都沒有關心過品牌該怎麼做,我又為品牌做了哪些工作。
面對這些壓根不懂品牌的老闆,跟他們溝通,簡直是對夏蟲語冰。
與這些不懂經營品牌的老闆相比,那些經營品牌的老闆,從一開始做得就是對的。他們知道品牌力、產品力、營銷力、形象力、服務力和規劃力是如何起作用的,他們知道如何平衡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他們也清楚知道,經營是系統的工作,品牌和產品是相得益彰的工作。在每個品牌成長的前期階段,是培育品牌、形成品牌資產的過程,因此他們會認真等待品牌開花結果。
這些經營品牌的老闆具有更為全面和系統的經營能力。這就如同段永平所說的,只要我們把該做的事情都做好了,賺錢就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賺錢只是結果。對這些做品牌經營的老闆來說也是類似的道理。他們會關心前期的品牌哺育和品牌搭建,會關心市場的佔有和對於產品的接受度,他們會循序漸進地培育市場,助推品牌,形成企業和客戶對於市場的全面經營能力。
03 做生意的輕視品牌;做品牌的以品牌為龍頭
有一些老闆一直在做生意。他們表面上會說什麼品牌好不好之類的話,但是骨子裡是輕視品牌的。
他們輕視品牌,是因為覺得自己不做所謂的品牌,賺錢也很輕鬆啊。在他們眼裡,生意就是生意,做不做品牌沒關係。尤其是一些做慣了低端產品的,做慣了簡單的貿易批發的。他們只認產品,只認價格,只關心是不是能好賣。
與這些老闆不同,那些做品牌的老闆,則以品牌為龍頭,會全面衡量自己的品牌發展狀況,會維護自己的品牌,管理自己的品牌。因為他們知道,正是品牌力,才決定了企業究竟能夠走多遠。
當然,行業不同,銷售模式不同,老闆們所處的位置不同,對品牌的看法自然會大相逕庭。就算在同一個行業中,有些老闆的經營是完全以產品為核心;而有些老闆則會抓住品牌這個龍頭,來舞動、帶動整個經營局面。
04 做生意的在乎價格漲跌,做品牌的更有長遠眼光
那些做生意的老闆,都格外重視價格的漲跌。如果自己的產品賣不動了,他們就會想著降價、打折、促銷、虧本大甩賣。因為他們不會站在品牌角度去思考問題究竟該怎麼做。
而那些做品牌的老闆有所不同。就算產品賣不動了,他們會考慮按照品牌的層次,按照品牌的調性,怎麼慎重處理問題才是正確的。他們不會輕易降價,因為直接降價會帶來對品牌的損害;他們不會直接打折,因為打折會讓人感到品牌的水分很大;他們不會搞什麼清倉大處理,因為這是準備關門大吉的動作。
這些做品牌的老闆,會通過師出有名的活動,讓消費者獲得實惠,或者通過贈品優惠,或者提供更超值的服務,或者對產品進行升級,或者提高銷售場所的層次感,或者提高銷售端的銷售水準。
因為做好一個品牌不容易,損害品牌則是很簡單的事情。
所以,在我看來,那些做品牌的老闆,往往更有長遠眼光,他們知道品牌的檔次是需要維護的,品牌的段位是需要保持的。他們不是在賣產品,而是在經營品牌。
05 做生意的能賺錢就行,做品牌的在乎品牌的層次和高度
那些做生意的老闆始終以賺錢作為衡量標準;而那些做品牌的老闆則寧願虧損也要保證對於品牌的投入。畢竟經營看的是現金流是不是充沛,並不是看是不是能夠馬上賺錢。
有一位老闆,做慣了低端產品,聲稱要做高端的品牌,問我應該怎麼做。於是我就從品牌打造需要做的各方面工作,給他一一說明。他聽了之後覺得很好,但是只是聽聽而已。等到他的公司品牌經理做出了東西讓我看,我就發現各方面都做得很差,連品牌定位都是錯的。品牌形象展示,品牌物料準備,品牌推廣規劃,問題很多。說白了壓根就是不合格的。
不合格的東西,肯定應該調整嘛。尤其是所謂的產品目錄和官網,謬誤百出。這些肯定是要進行修改的。我給他提出來了,他表示非常感謝。但是!他就是什麼都沒有調整。在面對客戶、面對市場時,還是只關注客戶的成交,只關注進貨和銷量,其餘的一概不關心。這哪裡叫做品牌啊!
所以,他的所謂高端品牌,除了價格高、產品稍微好一點之外,別的支撐幾乎沒有,於是,這個品牌照樣只是個高價的產品而已。既然是缺乏支撐的高價產品,那賣起來當然困難重重,所以這個老闆就一直虧損。一直虧損怎麼辦?降價唄!
那些真正做品牌的老闆,會深入理解消費者,理解客戶是從哪方面來認知品牌的,是從哪方面來接受品牌的。他們清楚地知道為了推動品牌的建設,他們應該做好哪些工作,應該做好哪些推廣,應該如何為產品賦予更高的價值感,如何為產品提供系統而全面的品牌力的支撐。
那些真正做品牌的老闆,也會認真留意品牌的層次和高度,他們會如同走鋼絲的平衡師那樣,做好對於品牌所屬層級的平衡,既不會太高,也不會太低,恰如其分,恰到好處地做好對品牌層次的把握,並通過品牌的經營,獲得企業經營的不斷突破。(MZ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