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印尼的兩家頭部金融科技初創企業OVO和DANA已同意合併。目前,合併工作已經接近尾聲,合併後的公司將與其主要競爭對手——Gojek旗下的GoPay進行競爭。據了解,兩家公司自2019年9月起就已經著手合併事宜。
這一合併具有重要意義。OVO電子錢包由印尼力寶集團(Lippo Group)和新加坡共享出行公司Grab支持,一直與GoPay競爭激烈。各種報告顯示,在用戶數量方面,這兩家平臺在印尼數字支付市場佔據領先地位,而DANA和印尼國有數字支付平臺LinkAja通常排在第三、四位。因此在合併完成後,OVO很可能將成為當地第一大電子錢包。
新加坡諮詢公司M2Insights的高級研究分析師麥可•希詹託(Michael Hijanto)表示,通過合併,OVO和DANA可以整合各自的資源,制定統一的商業戰略,與GoPay展開競爭。
希詹託在接受新加坡新興數字媒體KrASIA的採訪時指出:「從市場份額來看,OVO和DANA都有著龐大的用戶群體。在短時間內,這些群體不太可能因為此次合併而遷移到GoPay或S hopee Pay等支付平臺。」
領頭羊OVO
OVO成立於2017年,由力寶集團(Lippo Group)創辦。力寶集團的業務涵蓋房地產開發、媒體和通信、醫療保健和教育等各個領域。作為力寶集團旗下的電子錢包,OVO擁有直接接觸集團下屬零售業務的優勢。得益於此,該平臺在運營的第一年很快就獲得了用戶的認可。OVO公司在2018年的年度報告上稱,其平臺已經完成了10億筆交易。
OVO公司一直沒有對外披露其融資情況。唯一一次向公眾公開細節的融資是2017年12月。當時,日本最大的資產租賃公司東京盛世利(Tokyo Century Corporation)對其投入了1.16億美元,並獲得了OVO 20%的股份。此後超級應用Grab也盯上了印尼蓬勃發展的金融科技市場,並在2018年11月對OVO進行了投資。
起初,Grab計劃在印尼市場推出旗下支付平臺GrabPay,但該支付平臺未能獲得印尼央行印度尼西亞銀行(Bank Indonesia)的許可。2018年4月,OVO任命GrabPay的前負責人傑森•湯普森(Jason Thompson)為執行長。通過與OVO合作,Grab完美地繞開了GrabPay在印尼沒有牌照的問題。在擔任OVO的執行長之前,湯普森在GrabPay的主要職責是「監督新支付技術的開發,並加強產品在該地區的滲透率」。
Tokopedia也採取了相同的解決方案——與OVO合作。2017年,印尼最大的電商平臺Tokopedia旗下的電子錢包TokoCash被印尼央行禁用。這家公司因此只能設法與第三方支付提供商合作。據報導,Tokopedia在2019年3月對OVO進行了一筆投資,具體數額未披露。幾個月之後,兩家公司宣布建立了合作關係。
經過兩年的快速增長和發展,OVO於2019年成為了獨角獸企業。OVO執行長湯普森在接受KrASIA的採訪時表示,該公司的月活用戶數量在2019年增長了400%。
不過OVO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力寶集團創始人李文正(Mochtar Riady)曾在2019年11月透露,力寶出售了手中OVO股份(持股比例70%)的三分之二,原因是公司認為OVO的商業模式不可持續。
對於科技初創公司來說,通過燒錢來獲客已經司空見慣。然而如果一家公司一直處於虧損狀態,這一策略就可能會給投資者帶來沉重的負擔。據Tech in Asia報導,力寶集團每月會拿出5000萬美元來維持OVO的運營。雖然該公司隨後否認了這一說法,但其財政負擔依然可見一斑。
M2Insights在2019年12月獲得的企業數據顯示,Grab是OVO的第一大股東,其次是Tokopedia、東京盛世利和力寶集團。與此同時,DANA的投資人則包括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Ant Financial)和印尼Emtek集團。由於阿里巴巴也投資了Tokopedia,而Grab、Tokopedia和阿里巴巴也都得到了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的資金支持,因此可以說OVO和DANA有著共同的資金來源。
不過據彭博社(Bloomberg)報導,由於合併案手續繁瑣,OVO和DANA的合併依然充滿不確定因素,甚至可能出現最糟糕的結果——交易破裂。
M2Insights諮詢公司分析師希詹託對此表示:「目前,OVO在印尼市場的份額超過DANA,但很難說哪一方將成為控股股東,這還取決於哪一方對合併後的新公司注入的資金更多。我們認為這兩家電子錢包的合併不會很快完成。」
由於兩家公司都為印尼頭部電商提供支付服務,因此它們的合併也會對自己的合作夥伴產生影響。OVO與Tokopedia聯繫密切,而DANA電子錢包則被整合到了Tokopedia的競對平臺Bukalapak和Lazada應用中,且很大一部分交易額都來自這兩個平臺。
希詹託表示:「要知道,Tokopedia是Bukalapak和Lazada最大的競爭對手。如果Tokopedia成為合併後新公司的大股東的話,我不確定Bukalapak和Lazada是否還願意繼續與之合作。」
放眼未來
印尼人口總數超過2.7億,但一半多的人口沒有銀行帳戶。全球社交媒體營銷公司We Are Social聯合Hootsuite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月,印尼大約有1.754億網際網路用戶,網際網路普及率約為64%。儘管印尼用戶喜歡上網,但報告顯示,只有3.1%的印尼用戶使用移動錢包。這意味著印尼的行動支付市場仍有巨大的增長潛力。
雖然關於OVO和DANA合併給人的第一聯想是這一聯盟將與GoPay直接競爭,但實際上,由於移動錢包在印尼市場的影響力仍然有限,這一市場還有很多發展空間,也足夠容納多家企業生存。不過爭取市場絕非易事,因此行動支付企業都需要發展可持續的運營模式。
印尼前通信和信息部部長Rudiantara也同意這一觀點。在接受KrASIA的採訪中,他指出:「OVO和DANA的競爭對手不僅僅是印尼本土的支付平臺,還有像WhatsApp這樣應用廣泛並擁有龐大用戶群體的消息平臺。」
據了解,WhatsApp正在印度和巴西市場推廣支付功能,而在近期也有消息稱,WhatsApp還會將在印尼推出這一功能。「WhatsApp在印尼的用戶數量遠遠超過印尼所有移動錢包用戶數量的總和。毋庸置疑,WhatsApp Pay一旦上線,就將對印尼本土的數字支付平臺構成很大的威脅。」
為了維持長久的積極發展,支付平臺必須提供綜合全面的服務,從各方面吸引用戶。OVO已經意識到這一點,自2019年初以來,該公司一直在其應用中推出各類金融服務。
2019年3月,OVO與印尼理財平臺Bareksa合作,推出了互惠基金(Mutual Fund)投資功能。在今年早些時候,OVO又收購了線上信貸公司Taralite,還在5月推出了延期付款功能。根據Daily Social公布的2019年金融科技報告,在印尼最受歡迎的金融科技產品排行榜上,延期付款服務位列第三,而OVO則是提供該服務次數最多的平臺。
與此同時,DANA在最近則與保險科技初創公司Pasar Polis達成合作,通過其電子錢包提供微型保險服務。可以發現,在OVO和DANA合併後,新公司的產品和服務範圍將進一步擴大,也能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從長遠來看,這次合併為這兩家移動錢包提供了更好的發展機會,有助於其成為用戶首選的支付平臺。
和OVO一樣,GoPay也擁有一大批實力雄厚的合作夥伴和投資者,包括谷歌、京東、Djarum、Facebook和PayPal等。在Djarum和京東的投資支持下,GoPay支付功能也被整合到Blibli和JD.id平臺中,為其提供支付服務。根據iPrice的數據,Blibli和JD.id分別是2020年第一季度印尼市場中第五和第六受歡迎的電子商務平臺。
與Facebook和PayPal等兩家美國公司達成合作後,Gojek及旗下GoPay平臺能夠利用這兩家公司在印尼的商家網絡和用戶群體。不過,有分析人士認為,GoPay未必能成為Facebook在印尼的獨家合作夥伴。有報導稱,除了GoPay,Facebook還與另外兩家印尼本土金融科技公司就行動支付審批進行了洽談。據路透社(Reuters)消息稱,這兩家公司分別是OVO和LinkAja。不過這一消息尚未得到官方證實。
印尼其他支付平臺情況如何?
LinkAja和ShopeePay等支付平臺也在印尼擁有自己的市場份額。LinkAja表示,其2019年的註冊用戶至少達到了4000萬。該平臺一直致力於與多家公司開展合作關係。LinkAja還計劃提供專為穆斯林用戶設計的貸款、延期付款功能及各類投資產品。
不同於其它大型行動支付平臺,LinkAja並沒有直接與OVO和GoPay競爭,而是通過與Grab和Gojek進行合作來融入這兩大企業的生態系統。2019年11月,LinkAja成為了Gojek和Grab平臺上的一種付款方式。LinkAja也是唯一一款同時可以在Tokopedia和Bukalapak上使用的移動錢包。
在2019年接受KrASIA的採訪時,LinkAja的時任執行長Danu Wicaksana表示,該平臺不僅面向中產階級,還迎合了尚未使用數字金融服務的中低收入群體。該公司通過與國有銀行和公司合作來實現這一目標。用戶可以在BTN、BNI、BRI和Mandiri銀行的自動取款機上取款,因而LinkAja在三線城市擁有相當大的用戶群。
在印尼行動支付領域,ShopeePay資歷尚淺。該平臺在2018年11月才獲得印尼銀行的電子貨幣許可證。最初ShopeePay主要服務於電子商務平臺Shopee。在2020年第一季度中,Shopee成功超越Tokopedia,成為了印尼月活用戶最多的電子商務平臺。
根據Shopee母公司Sea Group發布的的第一季度財報,在2020年第一季度裡,Shopee在印尼市場的訂單量超過1.85億,平均每天超過200萬單。其中超過40%的訂單採用ShopeePay支付。這意味著ShopeePay僅通過Shopee平臺上的電子商務交易就獲得了很高的關注度。
與此同時,ShopeePay也致力於迅速擴展其線上和線下的第三方用例套件和合作夥伴關係。最近,ShopeePay和金融科技平臺Youtap進行了合作。ShopeePay表示,藉助Youtap龐大的商業合作夥伴網絡,其交易額增加了四倍。
M2Insight分析師希詹託認為,ShopeePay的業務還將持續增長,尤其是在印尼央行推出國家標準二維碼系統(QRIS)後,此前只使用OVO或GoPay支付的實體商戶也可以使用ShopeePay。此外,ShopeePay也支持延期付款服務。
印尼行動支付市場將如何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的爆發推動了無現金支付的普及。在印尼政府採取居家隔離政策後,OVO的新用戶數量增長了267%。對於印尼的行動支付企業來說,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反而為其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此外,Facebook的支付服務也可能為印尼消費者帶來不一樣的體驗,進而影響當前的印尼行動支付市場。在印尼市場,Facebook有1.36億用戶,WhatsApp也有超過1.8億個移動帳戶,它們的支付產品必將極大促進社交商務和數字支付的推廣。
印尼BRI銀行旗下的企業風險投資機構BRI Ventures的執行長Nicko Widjaja表示,印尼的金融科技生態系統有望重現中國的市場格局。中國的行動支付市場由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兩大平臺主導,市場份額較小的公司將選擇與小眾合作夥伴合作或與大型平臺整合。而兩家實力強大的企業合併,將促進金融科技生態系統的發展。
電子錢包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盈利,但由於移動錢包的普及率相對較低,這些平臺的當務之急是擴大規模,之後才會發展盈利能力。這意味著,這些移動錢包將通過返現等促銷活動來吸引顧客,並與大多數電商和網約車服務平臺進行服務整合。
另外出於留存的考慮,這些電子錢包會與其它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或者直接進行收購,以增加資本貸款和投資工具等新服務。另一方面,與傳統銀行和大型企業達成合作也至關重要。
截至2020年5月,印度尼西亞銀行已經向50家電子錢包運營商發放了支付許可證。隨著獲得許可的平臺越來越多,市場競爭將日益激烈,印尼市場上必將出現更多的行動支付平臺。
本文編譯自Crack open every wallet:Indonesia’s crowded fintech sector is about to change,原文來自Kr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