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都:佛崖「豆腐村」傳統手藝穩脫貧
大楞村位於武都城區以北約60公裡處,大楞村人磨豆腐的歷史悠久,該村製作的豆腐清朝時期已遠近聞名,有「豆腐村」之稱。「現在,大楞村大多數農戶家裡都會製作豆腐」,大楞村村支書梁甫忠介紹說。 「看火下漿成豆腐,我們村一代代人傳下來手工磨豆腐的手藝,豆腐品質好、口感好」,大楞村村民陳張貴告訴記者。
-
北二堡:用資源優勢興村富民
地處靜海區東澱大窪的臺頭鎮北二堡村義渡碼頭遊樂廣場惠風和暢,廣場中央那兩株近百歲的同根孿生參天白楊在明媚的春光裡,以主人翁的姿態高挑著「福」字宮燈,迎接著前來走親訪友的八方賓客。人勤春來早。記者圍繞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走進北二堡,了解這裡工作的突破點和新亮點。
-
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 走富民興村特色產業路
據悉,省、市把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富民興村產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產業興旺的重大行動、重要抓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紮實推進。根據《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工作方案》,自2019年起,廣東省計劃連續3年投入省級財政資金30億元,扶持3000個村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形成200個特色農業專業鎮。
-
山東著力發展特色畜牧業 助力助力產業興村富民鄉村振興
今天上午記者從山東省畜牧獸醫局了解到,省裡《規劃》發布之後,省畜牧獸醫局把畜牧業作為產業興旺的重要力量、生態宜居的重要內容、生活富裕的重要來源、鄉風文明和治理有效的重要助力,著力推進特色畜牧業發展、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畜牧業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等三方面工作,助力鄉村振興。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豆腐村」的變遷
這個遠近聞名的千年古村落這些年叫響了另一個名頭——「豆腐村」。流水潺潺,水質清冽,做出的豆腐細膩清爽、滋味鮮美。但在前些年,與豆腐產業相伴而生的煤煙、豆腐渣酸味以及遍地流淌的豆腐廢水,曾讓這個「豆腐村」發展陷入困境。 今天的「豆腐村」是怎樣的發展風貌?近日,記者來到距屯溪中心城區幾公裡外的南溪南村。
-
大方縣瓢井鎮坪興社區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發展致富產業 辣椒紅...
過去,坪興社區以傳統農業為主,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等低效農作物,農業結構單一,形不成規模也談不上產業,傳統的小農經濟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瓶頸,農業長期維持在自給自足階段,不但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民增收致富的形勢也十分嚴峻。聚焦農村產業革命,坪興社區狠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探索興村富民之路。
-
科技富民 產業興村——岑鞏縣科協助力羊橋鄉姚寨村邁步小康路上新...
2016年以來,岑鞏縣科協與姚寨村建立幫扶關係後,盯緊堅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目標任務,立足實際,以提高群眾收入為出發點,創新發展方式盤活資源,依靠科技力量引導群眾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實現富民增收。扶貧先扶志 富民先種樹「山上光禿禿,幸福望到頭。
-
從「打工村」到「淘寶村」 武義樓王村電商產業初露崢嶸
2018-09-30 15:5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萬菁武義縣桐琴鎮樓王村原本是個名不見經傳的村子,近年來,依託桐琴與永康隔江相望的區位優勢,桐琴發展出成熟的五金產業平臺,「近水樓臺」的樓王村積極培育農村電商,「中國淘寶村」、「
-
言歸鎮傳丨青山綠水,詩畫武義,產業融合,引領綠色發展新經濟!
武義,是一座溫泉名城。是國土資源部命名的浙江省首個、迄今唯一的「中國溫泉之城」,溫泉以量大、質優、溫度適宜著稱,「浙江第一、華東一流」。武義,是一座生態之城。是全球綠色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全國生態養生產業示範...... 清代陳松齡曾這樣讚嘆過武義。
-
傳統手藝與現代技術結合 新疆饢產業助民探「饢」取富
中新社新疆喀什7月18日電 題:傳統手藝與現代技術結合 新疆饢產業助民探「饢」取富作者 苟繼鵬饢是新疆民眾喜愛的主食之一。如今,傳統打饢(製作饢)手藝遇上現代技術,打饢成了一種新產業,讓新疆民眾探「饢」取富。傳統手藝有了「用武之地」新疆喀什伽師縣鐵日木鄉幸福村的阿迪力江·沙迪克有打饢手藝,現在是伽師縣饢文化產業園的一名工人。「我以前在自家的土饢坑打饢,一個月能賣1600元(人民幣,下同)左右,收入不穩定。
-
又一外企開業 平湖眾匯空間「雙推」產業發展和強村富民
位於平湖經開的眾匯空間,不僅是產業集聚發展的「大平臺」,更是全市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助推器」。據悉,眾匯空間由平湖「強村計劃」54村抱團建設,是平湖目前參與村最多、投資規模最大、建設標準最高的市級抱團強村項目。
-
滇桂藏蒙甘新吉7省區代表委員和相關人士共話興邊富民
「近年來,雲南省接續實施兩輪興邊富民工程改善沿邊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三年行動計劃,圍繞興城鎮、夯基礎、強產業、惠民生、促開放、固邊境實施六大任務和工程集中發力,這幾年是全省沿邊地區發展最快、沿邊群眾得到實惠最多、邊境面貌國門形象變化最大的幾年。」全國政協委員、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政協副主席、工商聯主席楊豔高度評價黨和國家推進興邊富民行動的決策部署。
-
淮南:「豆腐村」的嬗變密碼
中安在線訊 據淮南網報導,八公山區八公山鎮下郢、蔡崗、蔡窪三個村以豆腐製作聞名,村內聚集大小豆腐作坊70餘處,是名副其實的豆腐村。 9月7日,記者再次走進「豆腐村」,看到的是鬱鬱蔥蔥的綠色植被、古樸典雅的農家小屋、生動活潑的文化牆、各具特色的生態遊園……一片生機盎然的綠色新農村景象。 短短幾個月時間,「豆腐村」發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不由得讓我們想更加深入地走進這裡,解開「豆腐村」的嬗變密碼。
-
曲靖陸良:「豆腐村」日子美
到今年,張金成已經做了22年的豆腐,從選用大豆、輔料等原材料開始,他就把好綠色食品安全生產關,清洗、浸泡、煮漿、過濾等工序,一點都不能馬虎,嚴格按照流傳100多年的傳統工藝進行生產。「我家主要做鮮豆腐和臭豆腐,扣除原料、電費等,3個人一年能掙6萬元左右。」看著新蓋的樓房,張金成抿著嘴笑。去年,他花了50多萬元,蓋起2層6間小院樓房,日子越過越紅火。
-
莊浪縣:「豆腐村」緣何僅剩一個豆腐坊
□本報記者李順民趙建平 閆掌哲 「豆腐村」指的是莊浪縣陽川鄉新莊溝村。在1995年之前,村裡基本上家家戶戶做豆腐,聞名全縣。19年後,「豆腐村」卻僅剩下一個豆腐作坊在加工豆腐,那其他村民都轉產幹了什麼呢? 從家家戶戶生產到僅存一戶作坊,循著新莊溝村農民轉產的路徑思考,發現是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利好惠民的結果。
-
浙江桐鄉永越村走強村富民之路
地處美麗富饒的杭嘉湖平原腹地的浙江嘉興桐鄉市濮院鎮永越村,從曾經負債120多萬元到如今成為遠近聞名的「千萬元村」,歷經30多年發展,現在年毛衫相關產業年產值已有16億元,交易額達700億元。永越村的強村富民之路是怎麼走出來的?「首創、奮鬥、奉獻,『紅船精神』裡一個元素都不能少。」
-
興村富民開路人:海安市濱海新區富港村黨支部書記王琪峰
興村富民開路人:海安市濱海新區富港村黨支部書記王琪峰 2019-08-19 11:21:19 來源: 南通網 40多歲,頭髮已白了一半,村民都說她變老了、憔悴了,但她身上投射出對鄉村振興工作的堅定,她就是海安市濱海新區富港村黨支部書記王琪峰
-
莞村小康路④|「中國毛織第一村」大朗巷頭:40餘年產業集聚,織就...
乘改革開放的春風,「中國毛織第一村」的巷頭社區集聚了2000多家毛織企業;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巷頭社區以繡花功夫,探索現代社區治理,邁向小康生活。巷頭不產一根羊毛,卻被譽為「中國毛織第一村」,經過40年的發展,在這裡安居樂業的人們如今已經穿上一件獨具特色的美麗「小康衣」。
-
山西千年「豆腐村」後繼無人 手藝瀕臨失傳(圖)
作為這個「豆腐世家」的傳人,今年67歲的武春茂並不知道自己屬於多少代傳人,但他卻能清楚地說出經營豆腐坊的幾代先輩的姓名。早在唐宋時期,南曹村就以「豆腐村」而聞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年長一點的村民還能講出有關「豆腐村」來歷的不少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在孝義為官的一南方縣令夜晚閒來無事,站在縣城西關城牆觀景,忽見南曹村方向官星閃爍,掐指一算,原來那一處村莊風水甚好。出於嫉妒,當即下令在縣城南由西向東開挖一鴻溝(即今孝河)阻斷風水。風水一破,南曹村人便漸漸貧困潦倒。
-
靖西:行動學習促興邊富民出實效
靖西:行動學習促興邊富民出實效 www.gxbszx.gov.cn 2021-01-13 09:22 閱讀:152次 作者:趙常奕 許 玲 黃大慶 編輯:楊煜智 來源:右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