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都:挪窮窩 興產業 穩脫貧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武都區幹部群眾響鼓重錘,盡銳出戰,一個個貧困村實現華麗蛻變,全區累計退出貧困村310個,減貧14.75萬人,2019年底剩餘9個貧困村,剩餘貧困人口732戶2419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55%。
-
傳統手藝結緣現代化經營 武義「豆腐村」集聚產業興村富民
傳統手藝結緣現代化經營 武義「豆腐村」集聚產業興村富民 2018-11-23 10:39:01 金華日報 報導組 李增煒 「課程不僅傳授手藝,還教了各類豆腐製品的加工方法,幫我們打開銷售思路。」參加培訓的村民李先林說。2017年50名村民參加培訓,今年人數增加一倍。2017年,曳坑村豆腐製品銷售的淨利潤達到30多萬元。 更令人振奮的是,三港鄉黨委政府整合當地的豆腐文化、曳嶺古道、宣平溪優勢資源,通過舉辦豆腐文化節等舉措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豆腐村」的變遷
這個遠近聞名的千年古村落這些年叫響了另一個名頭——「豆腐村」。流水潺潺,水質清冽,做出的豆腐細膩清爽、滋味鮮美。但在前些年,與豆腐產業相伴而生的煤煙、豆腐渣酸味以及遍地流淌的豆腐廢水,曾讓這個「豆腐村」發展陷入困境。 今天的「豆腐村」是怎樣的發展風貌?近日,記者來到距屯溪中心城區幾公裡外的南溪南村。
-
傳承傳統手藝,看中國帶動民眾脫貧
【歐洲時報網】中國是一個有著千年璀璨文化的文明古國,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我們不斷的摒棄糟粕,保留精髓,一部分傳統技藝在時間發展的長河中,不斷的進化演變,小小的手藝凝聚了致富的大能量,帶動民眾脫貧增收,過上幸福的生活。
-
山西千年「豆腐村」後繼無人 手藝瀕臨失傳(圖)
數代傳人的堅持 南曹村位於孝義市區南緣,以「豆腐村」聞名呂梁晉中一帶,聲名遠播三晉。 武元信今年39歲,從12歲起就隨父親武春茂製作豆腐。父親是村裡做豆腐的一把好手,武元信在父親的指點下,很快掌握了家傳的豆腐製作技藝。
-
曲靖陸良:「豆腐村」日子美
到今年,張金成已經做了22年的豆腐,從選用大豆、輔料等原材料開始,他就把好綠色食品安全生產關,清洗、浸泡、煮漿、過濾等工序,一點都不能馬虎,嚴格按照流傳100多年的傳統工藝進行生產。「我家主要做鮮豆腐和臭豆腐,扣除原料、電費等,3個人一年能掙6萬元左右。」看著新蓋的樓房,張金成抿著嘴笑。去年,他花了50多萬元,蓋起2層6間小院樓房,日子越過越紅火。
-
莊浪縣:「豆腐村」緣何僅剩一個豆腐坊
□本報記者李順民趙建平 閆掌哲 「豆腐村」指的是莊浪縣陽川鄉新莊溝村。在1995年之前,村裡基本上家家戶戶做豆腐,聞名全縣。19年後,「豆腐村」卻僅剩下一個豆腐作坊在加工豆腐,那其他村民都轉產幹了什麼呢? 從家家戶戶生產到僅存一戶作坊,循著新莊溝村農民轉產的路徑思考,發現是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利好惠民的結果。
-
「豆腐村」裡話豆腐
因此,這個村被稱為「豆腐村」。50多歲的周慶廣夫婦做豆腐二十餘年,每天凌晨三點,他們便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把酸漿準備好,再將隔夜浸泡的黃豆從框中撈出來,清洗後倒入電動石磨子裡。眨眼間,胖乎乎的黃豆變成了乳白色的豆漿。「要經過磨漿、煮漿、濾漿、點漿和起鍋入匣等多道工序,加上磨漿前的揀豆、浸泡,工序多達七八道,不僅很麻煩,而且相當費力。」周師傅拿起手邊點豆腐的酸漿,介紹起了豆腐的製作流程。
-
涇川:「豆腐村」裡話豆腐
官村的豆腐豆香四溢,軟韌彈牙,一直是鎮上有名的豆腐村。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玉都鎮官村家家戶戶做豆腐,改革開放後做豆腐的人越來越少了。現在,像趙鎖成這樣做豆腐的,官村還有12戶人家。每家每戶都堅持著純手工無添加的標準日復一日地做著豆腐,雖然官村豆腐比別家貴出一倍以上,但是從不愁銷路。
-
【鎮江】豆腐村三萬株芍藥盛放 牡丹園遊客攢動
目前正值4月下旬芍藥的盛花期,步入茅山鎮豆腐村小康牡丹園園區,包含了大富貴、晴雯、鳳羽落金池、萬壽紅等名貴品種的三萬株芍藥爭奇鬥豔,競相綻放,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賞花遊覽,遊客在此拍照取景如痴如醉,已然融入了繽紛的花海。據了解,他們大多來自南京等周邊地區,有集中大巴的團體也有自駕的遊客。
-
得撒石磨豆腐村第四屆梅花節盛大開幕
梅花暗香獨一處,留心只在豆腐村。連日來,得撒豆腐村以她獨特潔白的盛妝迎來第四屆梅花節! 賞國花——梅花,品國食——豆腐,已成為句容茅山一張響亮的「獨特地方名片」。到目前的第四屆豆腐梅花節,已吸引遊客累計300萬人次。
-
孝義有個「豆腐村」
孝義南曹村豆腐潔白如雪,柔嫩細膩,味香醇美,營養豐富,風味獨特,歷史悠久,享譽汾、平、介、孝,是有名的「豆腐村」。 「豆腐村」的來歷可追溯到唐宋時期,至今聞名於三晉已1000多年。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精心實踐、悉心改進,獨特的豆腐製作工藝已成為一門絕技流傳下來。2010年9月25日,呂梁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公布,南曹村豆腐傳統手工製作技藝被列入其中。
-
淮南:「豆腐村」的嬗變密碼
9月7日,記者再次走進「豆腐村」,看到的是鬱鬱蔥蔥的綠色植被、古樸典雅的農家小屋、生動活潑的文化牆、各具特色的生態遊園……一片生機盎然的綠色新農村景象。 短短幾個月時間,「豆腐村」發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不由得讓我們想更加深入地走進這裡,解開「豆腐村」的嬗變密碼。
-
武都區各學校開展「踐行光碟行動,杜絕餐飲浪費」主題系列活動
距離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僅剩105天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導師生文明健康消費,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營造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健康生活習慣近日,武都區各學校開展「踐行光碟行動,杜絕餐飲浪費」主題系列活動。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
武都馬營鎮:抓強黨建引領 穩固脫貧成效
今年以來,武都區馬營鎮按照區委、區政府的工作安排,牢固樹立「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檢驗黨建看脫貧」的理念,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暴洪災害的影響,全鎮上下以幹克難,大力推動「強基層黨建」與「穩脫貧成效」深度融合
-
200多年歷史的豆腐村 有了商標名片
核心提示: 近日,村上接到《同州泰山》牌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註冊受理書後,一下子成了大荔縣泰山「豆腐村」的大新聞。
-
寶應縣供電電力充足「豆腐村」重顯往日繁忙
寶應縣供電電力充足「豆腐村」重顯往日繁忙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2-16
-
寶應縣供電氾水所電力充足「豆腐村」重顯往日繁忙
寶應縣供電氾水所電力充足「豆腐村」重顯往日繁忙 來源: 2020-12-16
-
南京江寧陡門口村、句容得撒石磨豆腐村一日遊攻略
中午到【句容得撒石磨豆腐村】,吃豆腐宴、玩豆腐村:得撒石磨豆腐村位於茅山北麓,遠離塵囂與霧霾。為何叫得撒?據說和附近一個基督教堂有關。村裡民居建築風格大抵三座小院,毗鄰而建,布局緊湊又靈活,高低錯落,粉牆黛瓦,花木掩映,花窗板門,前店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