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娃親子綜藝「過山車」式發展,重新回歸後熱度是否依舊?

2020-12-22 影視產業觀察

在經歷了「最長寒假」和「最短暑假」後,孩子們終於在9月重返校園,正式開學了。緊跟著開學的節奏,湖南衛視《誰知盤中餐》、愛奇藝《親愛的小課桌》兩檔萌娃親子類綜藝順勢開播,滿足了觀眾「吸娃」的願望。而在9月30日,積壓了兩年的《想想辦法吧!爸爸》突然上線優酷海外版,放出了整整12期節目,再次點燃了觀眾們「雲養娃」的熱情。

在經歷內容同質化、政策不斷收緊等諸多因素影響下的低潮之後,萌娃、親子主題的綜藝在今年似乎又一次有了「回暖」的跡象,內容和形式上也有更加多元化的突破,那麼全新回歸的萌娃、親子類綜藝,給綜藝市場帶來了哪些新活力呢?

近20檔節目扎堆,親子類節目「過山車」式發展

回望內地綜藝市場,萌娃、親子類節目從火爆一時到日益衰落,從衛視端到網絡端,也不過幾年的時間。

2013年,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的播出,讓親子類綜藝在內地綜藝市場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熱度。2014年,同類型節目扎堆出現,《一年級》《爸爸回來了》《媽媽聽我說》等登陸各大衛視,親子類節目市場空前繁榮。

通過節目,有亮眼表現的明星、萌娃都收穫了大量粉絲。曾經「歌紅人不紅」的曹格,在帶女兒參加了《爸爸去哪兒2》後,北京演唱會上座率較此前明顯提高;賈乃亮也通過在《爸爸回來了》中與女兒「鬥智鬥勇」,重新樹立了搞笑人設,打開演藝事業的另一片天。

2016年,廣電總局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管理的通知》,明確提出要嚴格控制未成年人參與真人秀節目,也不得在娛樂訪談、娛樂報導等節目中宣傳炒作明星子女,對親子類節目進行管控。不過,在「限童令」出臺後,這類節目熱度卻並未減退,只是從電視螢屏轉戰視頻網站,當年各大視頻網站上線了《媽媽是超人》《放開我北鼻》《了不起的孩子》等12檔親子類節目。

2018年8月,廣電總局就《未成年人節目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提出,防止未成年人節目出現商業化、成人化和過度娛樂化傾向。這一規定的發布,讓待播出的《爸爸去哪兒6》《想想辦法吧!爸爸》等節目都受到了波及。《爸爸去哪兒6》兩次發布聲明宣布節目延期,最終改名《一起出發吧》海外上線;早已積聚大量粉絲的《想想辦法吧!爸爸》最終播出無望,這一類節目也逐漸退出主流綜藝市場。

不過,經過兩年的韜光養晦後,今年,新形態萌娃、親子綜藝再度回歸綜藝市場和大眾視野,內容從生活的方方面面到更高層次的教育、代際溝通等,且細分出科學育兒、二胎教育等垂直領域,煥發出全新活力。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以萌娃、親子為主題的綜藝節目近20檔,衛視和視頻平臺均有布局。

打破單一「帶娃」模式,用「混搭」打出差異牌

此前各種主打萌娃親子的節目,雖然也有才藝選拔、益智闖關等節目類型出現,但大多都是不同形式的「帶娃」:比如《爸爸去哪兒》《媽媽是超人》是親爸媽帶娃,《放開我北鼻》《小手牽小狗》是讓明星去帶娃,《二胎時代》則是帶二胎娃。

對這一類型節目來說,「成長」是貫穿其中不可或缺的主線。但觀眾是非常「喜新厭舊」的,綜藝市場更新換代的速度更是呈肉眼可見式增長。

今年,各大平臺的親子、萌娃類綜藝,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採用了差異化設置,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創新升級。內容上來看,與以往單一的「帶娃」模式不同,今年萌娃、親子類綜藝融入了教育、公益、音樂、街舞等元素,內容十分豐富;在節目形式上,育兒觀察、生活服務、益智闖關等節目類型百花齊放,以更多元的視角探索這一類節目的新表達。

近年來,情感觀察類綜藝深得觀眾青睞,因此有一部分萌娃、親子節目也採取了觀察模式,開拓觀察新領域。雖然內容上還是給孩子們布置任務的戲碼,但結合了觀察元素的萌娃、親子節目,「萌」已然不是節目最重點的要素,承載了更多社會意義。

比如《誰知盤中餐》圍繞二胎萌娃勞動鍛鍊這一主題展開,節目將鏡頭延伸到鄉下,通過紀錄孩子之間的勞動和相處,觀察二胎萌娃們在勞動教育中所表現的成長;《親愛的小課桌》在28天內記錄觀察孩子日常放學後或周末的 「託管」生活,通過明星老師團與孩子們鬥智鬥勇的搞笑片段,直觀呈現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教育難題,為觀眾帶來「育兒乾貨」與觀念碰撞。

同時,隨著大眾思想觀念不斷轉變,代際間的衝突也越發明顯,以代際溝通為主題的親子類節目成為一大熱門類型。節目不僅滿足受眾「看萌娃」這個單一的訴求,更將「教育」放在首位,通過嘉賓們的深入探討,與屏幕外的家長形成情感共振。對家長們來說,在看節目中家長育兒的同時,也是在反觀自己的育兒觀。

比如《老師請回答》採取公開課的形式,邀請素人家庭分享現實生活中遇到的難以解決的教育問題,權威名師則以專業的視角分析問題背後的原因,並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超能育兒媽》放大了家長的語言和行為,邀請明星嘉賓或育兒榜樣分享與孩子的相處之道,為觀眾樹立起正確、科學的育兒觀念;《第一粒扣子》則邀請名師給孩子們進行課文解讀,引導孩子體驗課文中情景,並完成課本劇的表演,以課本劇的形式讓孩子收穫學習的樂趣。

此外,還有一些節目將萌娃元素與綜藝市場熱門的元素進行融合,在各個垂直化的品類尋找這一類節目落地的可能。比如芒果TV的《小巨人運動會》聚焦「萌娃+體育」,優酷的衍生節目《師父!我要跳舞了》主打「萌娃+街舞」,搜狐視頻的《天吶!你真高》則主打「萌娃+美食」。這些節目從更加垂直的領域入手,讓明星與孩子展開話題,給這一類節目的創新帶去更多思路。

轉型回歸的萌娃節目,面臨著新問題

在全面二孩政策出臺後,中國迎來一個階段的嬰兒潮,新生兒預計每年增長300-500萬,大眾對於萌娃、親子類節目的需求開始走高。所以從總體趨勢上,這一類節目是符合市場需求的。

眼下,雖然各大平臺紛紛布局這一類節目,在內容和觀看體驗上進行創新升級,但有些問題依然值得注意。

首先,雖然今年萌娃、親子類節目,無論內容和形式都較此前豐富,但是節目的熱度、聲量較《爸爸去哪兒》等節目顯然還無法相提並論。已經播出的節目中,僅《奇妙的小森林》《親愛的小課桌》兩檔節目進入了貓眼全網熱度榜TOP10。

究其原因,此前的節目,萌娃+明星是基本元素,無論是讓孩子去完成任務,還是看明星與孩子相處,對觀眾來說都沒有任何觀賞門檻。而今在政策壓力下,萌娃親子類節目融入了教育、公益等內容,娛樂性被弱化,這些節目不再單純是茶餘飯後的娛樂消遣,還需要理解和轉化節目所傳遞的知識、觀念,這自然會損失一部分觀眾。

其次,明星話題熱度高過節目本身,節目的主體被模糊。基於明星流量給節目熱度帶來的提升,不少節目在選擇嘉賓時,更喜歡選擇有一定流量的明星,但節目中的孩子大多是素人,因此明星們往往會搶走孩子的主體位置。

比如《奇妙的小森林》可以稱得上是話題之王。不過節目的話題,主要集中在節目組與鄭爽的「明爭暗鬥」,鄭爽轉賣節目組道具、鄭爽發文質問節目組為何不給工作人員買水等話題登上了熱搜榜,觀眾對鄭爽與節目組之間紛爭的關注遠超節目本身,一旦觀眾厭煩了這些炒作的套路,節目自然就沒有了熱度。

從早前的寂寂無名,到異軍突起、遍地開花,再到經歷「限童令」冷卻後二次爆發,萌娃、親子類節目在政策引導之下,主動或被動地進行了改變。未來,親子類綜藝還能紅火多久?這一類節目還有創新的空間嗎?留給從業者的問題,顯然還有很多。

— THE END —

作者 | 李楊

主編 | 彭侃

編輯 | 楊倪

相關焦點

  • 「Mirror頭條」《爸爸去哪兒6》的播出曲線背後,親子綜藝如何求生?
    像是帶著重新出發的勇氣,這檔更名換姓為《一起出發吧》的親子綜藝,在失約一年之後,選擇了遠離大眾視線的保守播出方案。儘管從熱度來看,多舛的命運並沒有阻擋它走向話題中心的腳步,但回顧這一年的曲折與如今的處境,《爸爸去哪兒6》的此次試探,或許意味著,短時間之內,屬於親子類綜藝的日子,仍不是那麼好過。
  • 《爸爸去哪兒6》改名後海外播出,「萌娃」綜藝迎來遲到的句號
    然而天不遂人願,楊爍「用力過猛」的表現,後期是否還能靠萌娃挽回,這很難說。《一起出發吧》如今在海外播出,實是無奈之舉。隨著時間的推移,上一季火爆的陳小春父子熱度已然下降;因為《歡樂頌》而走紅的楊爍,形象逐漸被觀眾「油膩化」;曾經的實習奶爸何猷君今年也已經有了自己的孩子......節目組在去年預設的看點人物,正在逐漸失去吸引力。這種情況下播出既勝利。為擺脫「限娃令」的影響,芒果系綜藝也做出過不少嘗試。
  • 萌娃綜藝再度來襲,嘉賓陣容有驚喜
    真人秀綜藝對於當下的市場大環境而言是非常不錯的,這樣的節目大部分情況下是不會存在劇本的,雖然會有一個大致的大綱但是依舊有很多不可預測的東西。類似於國內的真人秀綜藝來說,《嚮往的生活》、《奔跑吧》等等這樣的都是非常受歡迎的,而且這幾個也算是國民大綜藝了。
  • 正確的「親子綜藝」,為什麼不火?
    《誰知盤中餐》這檔節目邀請了網絡上有一定粉絲群體的網紅二胎「萌娃」參與, 然後,結合時下話題熱度較高的「二胎家庭」, 那麼為什麼在大環境如此嚴峻的今天, 「限娃令」明確指出不允許的情況下,芒果臺的少兒綜藝依舊層出不窮,愈演愈烈呢?
  • 《爸4》:親子綜藝迎來春天?
    自《爸爸去哪兒》第一季之後,親子類綜藝在國內如雨後春筍:《爸爸回來了》、《飯沒了秀》、《人生第一次》等,不僅取得客觀的收視,圍繞萌娃們的話題也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縱觀這四季節目,每一季都會有一兩個孩子格外惹得觀眾喜愛,比如劉燁格外懂事的混血兒子諾一,貢獻了眾多表情包的曹格的女兒Grace,而這一季中,話題熱度最高者卻是素人小孩阿拉蕾。這個年僅4歲的萌娃不僅有可愛的形象,在與代班爸爸的相處過程中也展現出極高的「雙商」,對這位沒有經驗的爸爸給予了很大的諒解與鼓勵,金句頻出。
  • 多檔親子節目上線 親子綜藝能再度紅火嗎
    親子綜藝能再度紅火嗎多檔親子節目上線,素人化、教育化是新方向沉寂了兩年的親子綜藝,近來又陸續出現。重新歸來的親子綜藝不再像往日那般走娛樂化和明星化的老路,突出素人嘉賓、重視教育內核成為新方向。更注重教育意義經過兩年沉寂的親子節目雖然得以播出,但熱度早已今時不同往日。《想想辦法吧!爸爸》在兩年前將要開播之前造勢宣傳時,還被視作繼《爸爸去哪兒》之後的下一個爆款親子節目。而當年的8月份,《未成年人節目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出臺,其中對未成年人的炒作、過度包裝進行了嚴格規定。
  • 《一起出發吧》親子綜藝捲土重來,真人秀到底給觀眾帶來了什麼
    曾經有一段時間,親子綜藝發展的如日中天,《爸爸去哪兒》《媽媽是超人》《爸爸回來了》等等,不僅讓我們見識到了明星對孩子們的特殊教育方式,更是讓我們認識了安吉,阿拉蕾,甜馨,奧莉這些可愛的小朋友們,對那些明星也是帶來了巨大的利益和知名度。
  • 你真高》「小而美」親子綜藝逆襲細節體現人文關懷
    搜狐視頻萌娃美食真人秀《天吶!你真高》第一季日前圓滿收官,作為國內首個主視角模擬綜藝,節目聚焦哄娃吃飯這個日常帶娃難題,在寓教於樂中,給年輕父母提供親子溝通、科學兒童餐、破解挑食、培養責任感的多元育兒經驗,以差異化的創作理念,「小而美」的製作方式,實現了親子節目模式的突圍和創新。「主視角模擬綜藝」是《天吶!
  • 有哪些好看的親子綜藝
    上一期小編給大家推薦了喜劇小品的綜藝,這一期那就給大家介紹親子綜藝啦~注意咯,萌娃來襲。1、爸爸去哪兒說到親子類綜藝,那不得不說的就是《爸爸去哪兒》了,想當年,這檔綜藝席捲全國,裡邊的萌娃別提有多可愛了。
  • 注重傳承與傳播《不可思議的媽媽2》為親子類綜藝樹立榜樣
    由騰訊視頻獨播、樂頌傳媒出品的《不可思議的媽媽2》在開播後,深受市場與觀眾的認可,獲得了收視和口碑上的雙豐收。截至發稿,節目在騰訊視頻播放量已突破7億,新浪微博話題閱讀量超24億,討論量達265萬。節目中傳遞的科學的育兒方法、先進的育兒理念同樣也獲得了廣大媽媽群體的點讚與好評。
  • 萌娃親子轉向成人情感,開拓時段新領域,情感綜藝能否再現爆款?
    盤點2018年年度的綜藝市場,最精彩的無疑是引發飯圈狂歡的《偶像練習生》和強勢出圈的《創造101》兩檔偶像真人選秀節目。到了後半年,接棒領跑的似乎成了情感觀察類綜藝——這類節目聚焦親子關係、夫妻關係、情侶等,弱化劇本幹擾,記錄嘉賓的真實生活狀態和情感關係,成為綜藝節目的趨勢。
  • 《媽媽是超人3》:親子綜藝的超級IP進化論
    無論是前臺播放量還是口碑,綜藝市場常見的「綜N代」魔咒在《媽媽是超人》中並不存在,或許這正是親子和萌娃類綜藝的先天性優勢。萌娃一直是自帶流量的綜藝元素,像《媽媽是超人》《爸爸去哪兒》等節目,投入並非是S級,但各項數據一直都很漂亮,是以小博大的不二類型之選。
  • 又會有多少過氣明星因此重新回歸
    又會有多少過氣明星因此重新回歸 一檔真人秀節目要想長紅不衰,光請大牌巨星當紅流量遠遠不夠,除了有上佳的觀眾緣之外,還得始終保持新鮮感。多少曾經火爆一時的欄目,只做了一兩季便無奈停播,沒有創意缺少真誠,收視率和口碑下降   原標題:《爸爸去哪兒6》嘉賓有誰?
  • 史上最暖心親子綜藝《不可思議的媽媽》,不打不鬧只聚焦親子共成長
    因此,「育兒」這個話題的熱度也是hin經久不衰了,由此衍生出的「育兒」節目佔據了綜藝界的半壁江山。筒子們可以想一想:誰家沒有個娃啊?誰家的娃不是在雞飛狗跳中長大的?現在適齡兒童的爹媽們又正好是80後,當年被稱為「垮掉/迷惘的一代」的年輕人們,一轉眼也一頭扎進了育兒的泥潭裡。
  • 明星vs萌娃的大型輔導作業現場跟誰學與愛奇藝將它做成綜藝節目
    怎麼才能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由國內知名在線教育品牌跟誰學與愛奇藝聯手打造的最新萌娃節目——《親愛的小課桌》上,上述問題的答案將被一一解開。《親愛的小課桌》是一檔萌娃課業教育陪伴式綜藝,該節目邀請了陳建斌、葉一茜、傅首爾等一眾明星嘉賓,他們將從日常生活與孩子的接觸中來分析現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 暑期親子好去處!長隆歡樂世界寶貝樂園全新回歸
    長隆歡樂世界寶貝樂園全新回歸。(央廣網記者 官文清 攝)央廣網廣州7月25日消息(記者郭翔宇 官文清)7月25日,記者在廣州長隆歡樂世界看到,現場舉辦了一場「出道吧!Colour Kids」的親子活動,長隆邀請了數十組親子家庭來到升級後的長隆歡樂世界,孩子與家長們不時拉著長隆吉祥物卡卡和琦琦,與他們快樂嬉戲;在全新的寶貝樂園門前,以巡遊花車為舞臺背景,以家庭為單位自信走秀;在多彩的寶貝樂園裡玩遊戲,進行出道勳章頒獎;還到三大親子遊樂區:馬戲小鎮、時間城堡、曲奇工廠進行特色家庭拍攝……據了解,本次邀請的數十組親子家庭來自社會各行各業
  • 《媽媽是超人》這樣的親子類綜藝節目能夠爆紅,其原因無非有三
    近年娛樂圈突然興起了一股綜藝熱,在這種浪潮的推動之下,一大波綜藝節目便如同雨後春筍一般不斷湧現出來,而在這些眼花繚亂的綜藝節目當中,又以《跑男》《極限挑戰》《爸爸去哪兒》這三檔真人秀節目最負盛名,也最具影響力,而隨著觀眾們的審美疲勞越發嚴重,《跑男》和《極限挑戰》這兩檔王牌綜藝節目的口碑也似乎在不斷走低
  • 看親子節目你最關心的是什麼? 萌娃天真可愛圈粉無數
    在這個屬於孩子們的節日裡,不少觀眾除了惦記自家孩子外,還惦記著綜藝節目裡的萌娃們。近年,隨著親子類綜藝節目的火熱,螢屏裡的萌娃們受到大眾的關注,他們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以及他們的才藝和性格方面所映射出的教育問題,都受到大眾關注。對觀眾來說,最大的心願就是家裡的孩子與節目裡的萌娃一樣,有著燦爛的笑容,快樂成長每一天。
  • 盤點《爸爸去哪兒》萌娃現狀 張悅軒現身安踏兒童頑運會
    距離親子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第一季開播至今已有六年時間了,雖然節目已經停止更新,但是跟明星老爸一起上過這檔節目的星二代們卻讓觀眾念念不忘,不時都有關於他們的最新消息曝光。近日,一組張悅軒參加活動的照片在網上曝光,更是引來一陣回憶殺,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昔日萌娃們的現狀吧。
  • 爸爸》悄悄上線,親子綜藝該想想辦法了
    自從2018年防止過度炒作未成年人的規定出臺後,親子節目就進入了冰封期,而眼下,沉寂了兩年的親子綜藝近來又有抬頭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