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的轉調是指將原調升高或降低而變成另外一個調。具體地說,就是將21根弦的音高位置進行重新排列。
古箏是五聲音階定弦,常用調都是以「移柱」達到「轉調」目的的。把D調五聲音階中的「3」(mi)音,即第四、九、十四、十九弦通過箏碼向前嶽山方向移動,升高半音(fa),作為G調的主音「1」(do),就成了G調的五聲音階。用同樣的方法,可把G調轉為C調。請參閱下表:
圖表一:廿一弦古箏D調音位排列表
圖表二:廿一弦古箏G調音位排列表
把G調五聲音階中的「3」音(mi)音即第二、第七、第十二、第十七弦通過箏碼向前嶽山方向移動,升高半音,作為C調的主音「1」(do),就成了C調的五聲音階。請參閱下表:
圖表三:廿一弦古箏C調音位排列表
轉調的方法有「移柱轉調」和「按弦轉調」兩種,常用的轉調方法是「移柱轉調」,對初學者來說「按弦轉調」一般不提倡。
下面表格以D調定弦的二十一弦古箏各調轉調時,柱子(即碼子)向左或向右移動的情況,→表示向右移動使音升高小二度,←則表示向左移動使音降低小二度。
一 D調轉G、C、F、降B調時右移箏碼
各相鄰調式間均相差一個小二度,即固定把前一個調的3(mi)音調為4(fa)音,則原調的此音4(fa)等於下一調1(do)音。
D調五聲音階:D-E-#F-A-B (1-2-3-5-6 )從21號弦數起
(1)G調五聲音階:D-E-G-A-B (5-6-1-2-3 )
D調基礎上,將箏碼的4,9,14,19號弦(D調的倍低音、低音、中音和高音區的3(mi)向右移動小二度變成4音,這也等於G調的1(do)音。
即將D調下所有的3(mi)都升高變成D調下的4(fa),轉調後原先D調下的4(fa)變成了新調G調下的1(do)。
(2)C調五聲音階:D-E-G-A-C (2-3-5-6-1 )
在G調基礎上,可將箏碼的2,7,12,17號弦(G調的倍低音、低音、中音和高音區的3( mi)音)向右移動小二度變為4(fa)音,這也等於C調的1(do)音。
(3)F調五聲音階:D-F-G-A-C (6-1-2-3-5 )
在C調的基礎上可將箏碼的5,10,15,20號弦(C調的倍低音、低音、中音和高音區的3(mi)音)向右移動小二度為4(fa)音,這也等於F調的1(do)音。
(4)降B(#A )調的音階:D-F-G-#A-C(3-5-6-1-2 )
在F調基礎上,將F調的3(mi)音升高半個音成為4(fa)音後,這個4(fa)音就相當於降B調中的1(do)。古箏的降B調調音比較麻煩,現在都是用A調代替。
D調轉降B調:就是除了D調中所有的1(do)不動,其餘的er、mi、so、la音全部升高半個音。調後所有的綠弦為1(do)
(5)降E( #D )調的音階:#D-F-G-#A-C(1-2-3-5-6 )古箏很少有降E調曲
二 D調轉A、E、B調時左移箏碼(1)A調五聲音階:降D-E-#F-A-B (3-5-6-1-2 )
在D調基礎上,將1、6、11、16號弦左移降低半音(將D調的倍低音、低音、中音和高音區的1(do)音)降低為7(si)音,這個7(si)音就變成A調下的3(mi)音。
(2)E調五聲音階:降D-E-#F-降A-B (6-1-2-3-5 )
在A調基礎上,將1、8、13、18號弦,左移降低半音,(將A調的倍低音、低音、中音和高音區的1(do)音)降低為7(si)音,即成E調,這個7(si)音就變成E調下的3(mi)音。
(3)B調五聲音階:降D-降E-#F-降A-B (2-3-5-6-1 )
在E調基礎上,將E調的倍低音、低音、中音和高音區的1(do)音)降低為7(si)音,即成B調,這個7(si)音就變成B調下的3(mi)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