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國家專利!河北魏縣音樂老頑童破解古箏變調難題

2020-12-14 河北頻道

原標題:音樂老頑童鼓搗古箏獲國家專利

日前,魏縣農民音樂家田全良通過近十年的努力,成功破解古箏變調難題,獲得國家專利。這一消息不脛而走,田全良也成了當地的名人。拿到專利證書的那一刻,他十分激動:「古箏是我最喜歡的樂器,聲音很好聽。希望更多的人掌握這個變調的技術,讓古箏的應用場合更廣泛,讓我們的傳統民樂發揚光大。」

探訪

自幼喜歡玩音樂,變廢為寶制胡琴

田全良今年69歲了,自幼喜歡音樂,十幾歲時就跟著文藝團體學唱歌。後來,雖然迫於生計,他不得不放下音樂夢想,但生活中從未缺少音樂。

特別有意思的是,田全良不僅玩笛子、二胡、簫等樂器玩得得心應手,還能變廢為寶自制不同材質的胡琴。廢塑料桶、奶粉桶等,到了他手中,都能被製作成胡琴。

「我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做法、不同的規格,做出了這些胡琴,都可以拉出不同的音樂,而且都非常好聽。」田全良說,他已經送了很多把給親友,現在家裡還有二三十把自製的胡琴。更好玩兒的是,他善於鑽研,曾設計製作了一把奇特的胡琴:在一根琴杆上安裝了兩個琴筒,琴筒各安琴弦,演奏時琴弓可在兩組琴弦上自由切換,拉出兩種不同的琴聲。

「不管什麼曲子,即便是沒有樂譜,我聽上幾次,就能用樂器演奏出來。」田全良老人說。也正是因為有著這樣令人稱奇的音樂天賦,愛玩音樂的他被當地人視為農民音樂家。

揭秘

年過五十初識古箏,摸索制琴自學演奏

田全良與古箏結緣是在十六七年前。那時,他在木器廠工作,並在廠裡第一次見到古箏。

田全良說,當時的他對古箏是全然陌生的,甚至不知道名字。但憑著對樂器的敏銳感知,他摸索了一番就彈奏了一曲,頓時震驚了身邊的人。

「那音色太好聽了,清脆、圓潤、優美。我覺得是我聽過的最好聽的樂聲。」田全良說,後來他通過看電視才知道,廠子裡那件樂器就是古箏。

古箏美妙的聲音令田全良震撼,他萌生了自己製作一架古箏的想法。

「我到書店買了一本古箏的教材,看著教材中的古箏形狀,憑著自己的木工功底,自己做了一架古箏。」田全良說,他在木器廠見到的那架舊古箏是16根弦的,自己參考教材做的那架是21根弦的。「古箏做好了,雖然能彈,但存在一些問題。於是我就一直做,一次比一次做得好。直到做第七八架時,我覺得自己做的古箏已經很完美了,跟商店裡賣的古箏的工藝流程基本一樣了。」

田全良說,自己製作了古箏,他又通過學習教材和觀看古箏教學視頻學會了彈古箏。於是,古箏就成了他玩音樂時最好的夥伴。

走心

給人伴奏圈粉無數,古箏變調難題壓心頭

平時,田全良喜歡騎著電動車,馱著古箏到公園給唱歌的朋友們伴奏,經常引起圍觀並贏得稱讚。很多人還找到他拜師學藝,他也因此帶出不少學生,附近不少村民跟他學會了彈古箏。

說起創新古箏變調,田全良坦言,十年前就有了這個想法。「我在公園給人家伴奏時,不同的歌曲需要變調,不同的人唱同一首歌也需要變調。但是,古箏變調需要時間,有時會跟不上演唱,而且古箏變調後沒有時間調試。我就想讓古箏變調更快捷更方便些。」

「樂隊演奏中很少配置古箏,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古箏變調難,表現空間較為狹小。其他樂器,比如弦類樂器是手法變調,鋼琴、揚琴、電子琴等是錯位變調,都相對容易實現。笛子、口琴、嗩吶等,則是換琴變調,也很方便。古箏體積較大、五音定弦決定了變調難。所以,彈箏者就把古箏封鎖在固定的場地、固定的樂曲及有限的領域。」田全良解釋說,古箏演奏者通常是通過擰弦軸變調,存在的問題是轉換耗時長,移碼變調碼距不夠、音準也差,而且容易損傷琴面;有的還在琴面上安裝滑道變調器,但壓重琴面會影響發音。傳統的古箏變調法,是靠箏碼右移或左移,也就是通過將原弦位的音高升高或降低半音而實現變調。比如,箏碼右移可以使D調轉G調,G調轉C調,C調轉F調,F調轉降B調,而且必須按順序來,若要從D調轉F調,就需要先從D調轉成G調,再從G調轉成C調,再從C調轉成F調。

能不能縮短古箏變調時間,使某個調直接轉換為另外任何一個調?田全良說,過去的十年間,他嘗試了無數次,還曾在網絡上查找變調方法,但都沒有達到他想要的效果。其間,他還嘗試在古箏上增加一些裝置,比如在古箏調弦盒裡增加裝置等,效果也不是很理想。但是,既然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也沒有放棄,一直堅持各種嘗試。

圓夢

改良古箏破解難題,獲得實用新型專利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十年的嘗試,田全良最終找到方法破解了古箏變調難題。

田全良說,這個方法就是在每個琴碼頂部往下一釐米處再開一個弦槽,鑲嵌耐磨的牛骨,並在古箏後嶽山右邊增加了兩行「變調碼」。「這樣做為的是讓每個碼快速降低或升高半音,每個琴碼從頂部往下移動一釐米,通過琴弦張力的改變達到降低半音的效果,再向上移動就升高半音,短短幾秒鐘就能從一個調轉換為另外任何一個調,操作方便、快速,而且音準很好。」田全良說,他開始進行嘗試時,心裡並沒有底,不知道自己設想的半音效果能不能實現。令他喜出望外的是,經過測試,他的這個方法能夠在幾秒內實現古箏變調,而且音準能達到百分之百。

破解了古箏不方便變調的難題,田全良把他的成功歸結為「幸運」。目前,他的這項創新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為了推廣這項古箏變調技術,他還將互變調公式製成表格並編成《雙弦槽古箏變調碼》,便於演奏者更好地學習掌握。

在田全良看來,古箏是世界上發音最好聽的樂器,其音色和氣勢是別的樂器不能比的。他說,自己在公園裡彈奏古箏,會吸引不少人駐足聆聽,「這不是我的彈奏技術有多好,而是古箏發出的聲音太美妙。」

田全良還說,以前,古箏因不方便變調應用場合受到限制,他感到很遺憾。「我希望幹點有意義的事,把古箏變調技術傳給更多喜愛古箏的人,並將我們的古箏技藝發揚光大。」

相關焦點

  • 河北學古箏
    河北學古箏,張子盛古琴藝術中心,由知名古琴演奏家、教育家張子盛先生創辦於1999年,至今已整整20年,現已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古琴藝術傳承品牌之一,集演藝、培訓、樂器銷售、文創衍生等為一體,二十餘年來已培養學生千餘名,並在全國古琴大賽、中國古琴幽蘭陽春獎、央視民族器樂電視大獎賽等各項賽事中屢獲大獎,備受琴界矚目。
  • 河北魏縣:「牽手」央企 讓防松螺母產業生根發芽
    魏縣中車產業園展廳內,防松螺母樣件展示。 人民網田巧梅攝人民網邯鄲12月22日電 (田巧梅)仲冬時節寒意濃,走進河北省魏縣中車產業園,一批批的防松螺母卻在火熱生產中。12月22日,魏縣「牽手」央企成立的河北中車陸星防松技術有限公司揭牌,當天,魏縣中車產業園的防松螺母板塊生產線全面啟動,這讓防松螺母產業在魏縣生根發芽。
  • 扶貧印記|河北魏縣劉屯村:咱村有了扶貧微工廠
    河北省邯鄲市魏縣劉屯村。邯鄲市魏縣劉屯村扶貧微工廠外景。2017年7月,劉屯村在魏縣扶貧政策的指導和沙口集鄉黨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利用村內8畝廢棄坑塘,建成兩座二層「扶貧微工廠」,廠房總面積1600平方米,引進了連峰服裝廠、怡怡箱包廠和雲城服裝廠等企業,建成全縣第一家扶貧微工廠,提供就業崗位120個,其中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30餘人。
  • 河北魏縣福彩助學幫48名寒門學子圓夢
    這些天是大學新生入學的日子,記者從魏縣福彩中心獲悉,今年魏縣48名品學兼優的寒門學子在福彩公益金的幫助下走進大學校門。今年夏天,魏縣福彩中心再次啟動「福彩獻真情、愛心助學子」公益活動,用實際行動為莘莘學子提供更多實現人生價值的機會,幫助他們開啟人生新起點和逐夢新航程。魏縣福彩中心主任安朝奇介紹,按照河北省福彩中心的工作要求,2020年魏縣開展的助學活動為魏縣籍參加2020年全國統一組織高考,成績達到河北省教育考試院公布的本科錄取分數線且家庭困難的學生。
  • 學樂器必學技能:給音樂變調
    當我們想演奏一首自己喜歡的樂曲,但樂曲的調和咱們樂器的調不一樣,無法合伴奏音樂,怎麼辦呢?前面我們已經講了如何將樂曲移調,有的朋友反映還是有難度,那今天我們再講一個更簡單的方法,直接將伴奏變調。要將音樂變調就要用到一些軟體,今天我們介紹其中的一個:Cool Edit Pro。大家先在網絡上下載安裝這個軟體,幾秒鐘就能給一首音樂變調了。
  • 魏縣新銳精英——魏縣一中2017年高考重本生名錄(三)
    魏縣新銳精英——魏縣一中2017年高考重本生名錄(三)河北工業大學   曹曉闖——高中班主任賈軍紅;家長魏縣龍鄉南大街明珠小區曹忠民;初中班主任魏縣第二中學石玲玲。河北工業大學   姜豪偉——高中班主任賈軍紅;家長魏縣張二莊鎮大嚴屯村姜建軍;初中班主任魏縣第二中學王淑彥。
  • 古箏是最容易入門的樂器之一,那麼學習古箏難在哪裡呢?
    大家好,我是秦樂古箏老師,如果你是學習古箏或者準備學習古箏的朋友請關注我,關注我以後你會收到我的消息,那樣你就能找到我,對學習古箏的你會有很大的幫助,古箏是最容易入門的樂器之一,那麼學習古箏的難點在哪裡呢?
  • 2520臺敦煌古箏拉開首屆澳門國際古箏音樂節序幕
    > 音樂節開幕的首場活動,便是令全球矚目的2500多臺敦煌古箏合奏挑戰金氏世界紀錄。8月21日,來自全國十大音樂學院及各地區最具權威的古箏學會,以及澳門、香港、臺灣、美國、加拿大、印尼等國家和地區的古箏藝術愛好者2500多人相聚澳門,向英國金氏世界紀錄委員會申請了「較大規模的古箏合奏(Largest Guzheng Ensemble)」紀錄。為保證現場效果,主辦方還特意請來了具有豐富大型活動組織經驗,曾多次擔任國家重大文藝活動總導演、藝術總監的國家一級導演孟豔。
  • 古箏四重奏《山河流水》演奏:天津音樂學院樂之翼·金燦古箏組合
    古箏四重奏《山河流水》作曲:黃學揚演奏:天津音樂學院樂之翼·金燦古箏組合成員:隋詩源 冀錦霞 孫銘蔚 劉德龍視頻選自:2019年中國器樂電視大賽古箏四重奏2019年CCTV中國民族器樂電視大賽比賽現場指導老師 楊紅 天津音樂學院古箏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古箏演奏家;中國音樂家協會古箏學會理事;北京中華傳統樂會理事;天津民族管弦學會常務理事;清華大學藝術特長生評委、興華大學古箏學院外聘專家、CCTV
  • 古箏彈奏難不難學?什麼年齡適合開始學習
    古箏歷史悠久,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流傳和發展,從早期的只有幾條弦,逐漸增加到現在常用的二十一弦,由早期的絲弦改為現在的金屬弦。古箏的面板與底板一般用梧桐木製造,側板、箏首和箏碼一般用硬木製作,不同的木質做工,音色也會有差別。
  • 河北魏縣中福燃氣公司大冬天不供氣!農民凍得受不了啊!
    自12月15號開始魏縣多個小區和農村就開始陸續斷停天然氣,小區做飯和村民取暖都受到嚴重影響,特別是農村白天還好些,這幾天晴天太陽好暖和,晚上到了零下七、八度屋裡好像冰窯,冷的喘不過氣來,年輕人身體壯還好點,但小孩子凍的光哭,凍感冒的特別多,老人凍得在被窩腿都不敢伸,凍得直咳嗽,做飯成了大難題
  • 張雨菲:古箏裝飾了我的音樂世界
    兒時的張雨菲長得清秀可愛,且天資聰穎,媽媽為了培養她自信的氣質與堅持的精神,有意識地引導她接觸了舞蹈,並讓她進入南京風之舞舞蹈藝術培訓中心學習中國民族舞,舞蹈為她帶來美麗與自信的同時,更讓她收穫了小小的成績,她先後在中國舞蹈家協會舉辦的教學成果展演、南京電視臺少兒頻道舉辦的「魅力新星」青少年才藝大賽獲得優異的成績
  • ...丨邯鄲魏縣縣委網信辦:「網際網路+扶貧」新模式 踐行網上群眾路線
    魏縣電商培訓 先後開設了蘇寧易購魏縣扶貧館、淘寶扶貧小店、微店等線上平臺,助推線上銷售申家餄餎面、綠珍雪耳、梨木廚具、土紡土織等9個種類、60餘款魏縣特色產品,其中,魏縣鴨梨區域公用品牌獲得河北省首屆品牌農產品創新創意設計大賽一等獎
  • 箏圈大小事|古箏男神劉樂2018古箏音樂視聽盛宴相約津門
    演奏的可能性是可以無限拓寬的,無論是傳統音樂、現代作品、先鋒音樂還是流行跨界,它們都在一定程度上挑戰著你對音樂的感知,只不過角度不同。箏界男神 著名古箏演奏家票價100/180/280/380/480/580劉 樂 簡 介他是當代傑出青年古箏演奏家,2009年獲得中國音樂最高獎「金鐘獎」金獎。
  • 探索|河北石家莊市少體校:「開門辦校」破解選材難題
    石家莊市少體校積極探索體教融合「開門辦校」破解選材難題盤帶過人,大力射門……暑假,石家莊市南王學校的綠茵場上,仍常可以看到一群女孩在踢足球。石家莊市少體校周邊分布著河北師大附小、方北路小學、石家莊市二十五中等中小學校以及華藥幼兒園、長安四幼等幼兒園。這些學校、幼兒園有石家莊市少體校各項目所需的苗子資源,少體校則在訓練資源上有這些學校無法比擬的優勢,因此,本著合作多贏的原則,石家莊市少體校向這些學校、幼兒園伸出了「橄欖枝」,利用訓練空餘時間,免費向這些學校、幼兒園開展體育教育開放場地設施。
  • 邯鄲魏縣妥善解決89歲老人領取遺屬補助問題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王文靜 通訊員郭海民)10月20日,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為了給89歲的嶽母領取遺屬生活困難補助金,今年以來,邯鄲魏縣67歲的範萬明不停地奔波在村委會、派出所、魏縣文化館之間,辦理各種證明。到現在10個多月過去了,老人的遺屬補助金還是沒有領到。
  • 魏縣第一中學橄欖球隊勇奪全國賽第一
    日前,2020年度全國青少年U系列英式7人制橄欖賽最後一站比賽在江蘇宿遷舉行,魏縣第一中學代表隊勇奪女子組第一名下午四點半,在魏縣一中的操場上,橄欖球隊的隊員們如平日一樣在教練的指導下展開專業技巧訓練據悉,魏縣一中橄欖球隊2009年正式組隊,全國較早、河北最早、邯鄲唯一
  • 河北魏縣規範村名:應用"疃"勿用"町"
    目前,魏縣村名中含有「疃」字的行政村有12個,由於種種原因,目前一些人在書信、合同、廣告、牌匾甚至機關公文中經常將規範的「疃」混寫成「町」,給別人造成識別、交流等方面的誤會和不便,並且影響著下一代的認知,因此,糾正用字錯誤,正確使用規範標準的村名尤為重要。   從漢字字意上說,應用「疃」不用「町」。   「町」和「疃」既是兩個古代漢字,也是一個詞組。
  • 吉他變調夾,不只是變調那麼簡單!
    吉他變調夾,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固定在琴頸上的夾子,其主要作用就是變調。當琴弦變短,其產生的音高會隨之上升,從而達到變調的效果。但除了變調之外,變調夾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作用,但卻經常被忽略,就是打造明亮的音色。初步了解過變調夾的兩大作用後,讓我們先探討在什麼情況之下需要變調。
  • 520,百人穿越彈古箏,向古典音樂深情告白!
    用音樂編制童年,讓指尖演繹精彩。5月20日,中國古箏日,由株洲市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箏藝術委員會主辦的,分別在神農閣和神農大劇院舉辦的古箏音樂會精彩登場,數十名名學生和專業老師參與了演出,此次音樂會不僅是對孩子在藝術學習成果的檢驗,也為學生家長及市民朋友提供了一場滌蕩心靈的藝術品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