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網]領略思想寶藏:「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名家講座系列...

2020-12-10 人大新聞網

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時代。為紀念中國人民大學命名組建70周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於2020年7月下旬起,隆重推出「哲學的殿堂——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名家講座系列」。講座採取在線直播形式,邀請素為學界景仰的哲學名家,聚焦哲學前沿問題做專題講座,並以騰訊會議在線直播、B站轉播等方式,向社會開放。

哲學本身就是一座宏偉壯麗的殿堂,在這座殿堂裡有許多恆久而常新的話題,與時代深沉的思緒相應和,給人以精神的啟迪。經過長期的思想積澱和學術創新,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與全國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均形成了深厚的學術傳統,在這些傳統中引領哲學學科發展、具有廣泛學術影響力的名家名師本身就是一座座殿堂。「哲學的殿堂——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名家講座系列」不僅將向大家展現哲學這座殿堂的宏偉壯麗,而且將邀請這些名家名師做嚮導,帶領大家進入哲學這座殿堂的深處,領略其中的思想寶藏。

本次「哲學的殿堂——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名家講座系列」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主辦,著名哲學家陳先達、張立文、劉大椿擔任學術顧問,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臧峰宇、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黨委書記徐飛擔任總策劃。哲學院教師廣泛參與,在學術界和知識界產生了重要影響。

自7月20日至24日,每晚7點至9點,「哲學的殿堂——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名家講座系列」第一季以在線直播形式隆重推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張立文先生、劉大椿先生、段忠橋教授、劉曉力教授、龔群教授分別主講,呈現他們各自在中國哲學、科學技術哲學、政治哲學、心靈哲學、道德哲學等領域的長期思考,勾勒哲學學科發展脈絡,探抉哲學學科發展前沿。

7月20日,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張立文先生進行首場講座,報告的主題是「中國哲學元理」,哲學院院長臧峰宇教授主持講座。

( 7月20日,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張立文先生做主題為「中國哲學元理」的講座報告。)

張立文先生現擔任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院長、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國際儒學聯合會榮譽顧問等職,長期耕耘於中國哲學領域,於上世紀80年代創立和合學,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600多篇,著作等身。

在講座中,張先生圍繞「中國的哲學、哲學的對象、哲學的架構、哲學的原理、哲學的特性」等五個方面展開闡述。張先生認為,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致廣大而盡精微」的哲學理論體系,中國文化有著嚴密的邏輯結構,中國有著獨特的哲學體系。古希臘與中國先秦,中西哲學家都在追究哲學的基本問題:天地萬物從哪裡來?中國哲學從先秦以來,關於天地萬物從哪裡來的回應,與西方殊異。中國哲學強調多元的五行雜合化生萬物,以「和實生物」化解西方一元本原論,以「同而不繼」的多元形相、無形相的相反相成解構二元對立論。中國哲學儘管各家各派殊途、百慮,但面對時代共同的衝突與危機的化解課題,形成了作為同歸和一致哲學思潮的天地人的道論。在張立文先生看來,中國哲學的七大原理為:元亨利貞論、體用一源論、理一分殊論、能所相資論、不離不雜論、內聖外王論、融突和合論。中國哲學是在「繼往聖之絕學」哲學理論思維成就基礎上,在世哲學家在其理論思維方式引導下的再反思、再體認,以賦予價值理想、倫理道德、審美旨趣、終極關切新生面、新創造、新品格、新氣質。

7月21日,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劉大椿先生進行講座,報告的主題是 「科學技術哲學在中國的興起與發展」,哲學院副院長劉勁楊教授主持講座。

(7月21日,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劉大椿先生做主題為 「科學技術哲學在中國的興起與發展」的報告。)

劉大椿先生為中國科學技術哲學的重要開創者和領軍學者、全國模範教師,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主任、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圖書館長、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副理事長等職,撰寫和出版著作、教材60餘部,發表論文170餘篇。

在講座中,劉大椿先生細述中國科學技術哲學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從學科歷史淵源、科學技術哲學興起、規範與多元、問題與期望等四個方面展開闡述。劉大椿先生認為,中國的科學技術哲學是一門具有中國特色的二級學科,具有獨特的傳統和歷史淵源,與中國自然辯證法的研究和事業密不可分。中國科學技術哲學的當代興起首先可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諸多事件的合力。縱觀科學技術哲學的興起與發展,劉大椿先生把整個過程概括為四個十年。對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全球範圍內出現的新變化與新問題,劉大椿先生展開了理論與實踐兩方面的思考。面對發展中的問題,劉大椿先生認為,應當積極應對,秉持以下兩個基本態度:第一,要把科學技術哲學的良性運行和科學技術的良性運行聯繫起來,堅持對科學技術全面審度的態度,警惕漠視甚至反對科學的虛無主義傾向,另一方面,不應僅僅將科學視為功利性工具,要重視科學作為思想武器的批判作用。第二,要充分發揮自然辯證法課程的思想教育功能與通識作用,在課程的定位和建設中,堅持「基點不動搖、功能有特色、學科要開拓」。

7月22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段忠橋教授進行講座,報告的主題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對正義概念的兩種用法——再評伍德的兩個誤解」,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院長王宇潔教授主持講座。

(7月22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段忠橋教授做主題為「馬克思和恩格斯對正義概念的兩種用法——再評伍德的兩個誤解」的報告。)

段忠橋教授在英國埃塞克斯大學獲得哲學博士,是牛津大學萬靈學院的客座研究員,曾任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哲學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學報》主編,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政治哲學研究中心主任,出版學術著作10餘部,在國內外著名學術刊物發表論文百餘篇。

在講座中,段忠橋教授對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艾倫·伍德(Allen W. Wood)的一個著名論斷——「馬克思並不認為資本主義是不正義的」——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段忠橋教授認為,所謂「伍德命題」是不能成立的,因為它與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的相關論述明顯相悖。為此,他對馬克思和恩格斯對正義概念的用法進行了分析,指出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們的相關論述中對正義概念有兩種不同的用法,第一種是基於歷史唯物主義的用法,第二種是基於不同階級或社會集團的分配訴求的用法。伍德由於沒有弄清馬克思和恩格斯對正義概念有兩種用法,從而導致了他得出上述觀點。但正義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並不像伍德所認為的那樣是一個司法概念,而是一個道德概念,道德屬於上層建築中的一種意識形態,是以善或惡、正義或不正義等評價方式來調整人們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道德的這一特徵決定了,它既可體現佔支配地位的生產方式的要求,也可體現不佔支配地位的生產方式的要求。因此,伍德斷言「馬克思並不認為資本主義是不正義的」就是難以成立的,因為處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的無產階級也有自己的正義要求,而站在無產階級一邊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必定認為資本主義是不正義的。

7月23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劉曉力教授進行講座,報告的主題是「人類意識與機器意識的演化」,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聶敏裡教授主持講座。

(7月23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劉曉力教授做主題為「人類意識與機器意識的演化」的報告。)

劉曉力教授是中國人民大學哲學與認知科學交叉平臺首席專家,是國內從事心靈與認知哲學研究的權威學者之一,常年在哲學與認知科學交叉領域進行前沿工作,曾任中國邏輯學會副會長,現為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科學哲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劉曉力教授以Alpha Go之後為什麼機器意識成為熱門話題作為導引,從如下五個方面展開講座主題:意識的哲學爭論;人的意識與機器意識的科學探索;涉身性情感與情緒的哲學討論;目前AI 發展面臨的 「情感落地」瓶頸,以及可情感落地的人工道德主體應該具備哪些特徵。劉曉力教授指出,一個真正的人工道德主體需要滿足「情感觸發」、「信用賦能」和「實踐推理「三項能力特徵。情感觸發是在不同認知資源的選擇中作為觸發器的效果;信用賦能是從小樣本學習尋求獲得普遍模式的認知能力;實踐推理是有審時度勢主動設定目標,自主形成信念適應外部世界並具有反事實推理的能力。劉曉力教授在講座最後指出,如果機器沿著不同於人類的演化道路演進,人工道德主體的最終實現可能產生一定的社會風險,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對人機關係的未來保持樂觀的期待。深圳大學特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哲學與認知科學跨學科平臺研究員朱銳對本次講座進行了評議。朱銳教授認為部分科學家確實認為「奇點」的到來會使人工智慧全面超過人類智能,威脅人類地位,而有效的應對方案就是使人工智慧具有道德主體地位,對未來前景進行自我道德幹預。

7月24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龔群教授進行講座,報告的主題是「西季威克的功利主義」,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院長張霄副教授主持講座。

(7月24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龔群教授做主題為「西季威克的功利主義」的報告。)

龔群教授是國內知名倫理學者、中國人民大學首批傑出人文學者,他曾經擔任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倫理學理論、應用倫理學、政治哲學,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幾個重大關係研究》首席專家、教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西方倫理思想史》課題組重大攻關項目首席專家。

在講座中,龔群教授選擇從西季威克的代表作《倫理學方法》入手,來討論西季威克的功利主義思想及學術創見。在對西季威克著作中的一個重要概念 「自我主義」(egoism)做了說明之後,龔群教授對構成西季威克倫理學方法的「直覺主義」做了詳細介紹,表明在西季威克看來只有哲學的直覺主義才可稱得上真正的倫理學方法。龔群教授還重點介紹了西季威克對邊沁、密爾古典功利主義的改造與發展,指出西季威克第一個發現了邊沁、密爾形態的功利主義在其基本思想內部的深刻矛盾,即主張自我快樂幸福為目標的自我主義與主張「最大多數最大幸福」的功利主義最高目標之間的矛盾,並給出了解決這一內部理論困境的方案,這就是:將每個人對自己快樂和幸福的追求從傳統的功利主義理解中排除出去,只在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意義上來討論功利主義。龔群教授在講座最後強調說,西季威克將功利主義與直覺主義聯繫起來,以期實現自我幸福原則與社會幸福原則之間的溝通,最終捍衛功利主義的學術進路,對後世影響很大,值得我們繼續深入研究討論。

截止7月28日,「哲學的殿堂——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名家講座系列」第一季已經獲得6萬次的點擊收看量,五名專家在線開講,答疑解惑,為廣大觀眾、哲學愛好者、哲學從業者進一步深入了解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提供了寶貴的窗口。據悉,「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名家講座系列」在近期還將陸續推出,為哲學學科的研究、發展和傳播提供助力,為哲學愛好者聆聽國內哲學名家的學術研究成果提供平臺。

(作者:楊瀾潔,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

原文連結:

[中國社會科學網]領略思想寶藏:「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名家講座系列」第一季成功舉辦

相關焦點

  • 「哲學的殿堂—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名家講座系列」 第二季成功舉辦
    為紀念中國人民大學命名組建70周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隆重推出「哲學的殿堂—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名家講座系列」,由著名哲學家陳先達、張立文、劉大椿擔任學術顧問,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臧峰宇、黨委書記徐飛擔任總策劃。講座第一季於2020年7月下旬舉辦,以騰訊會議在線直播、B站轉播等方式向公眾開放,獲得了社會的高度評價與積極反響。
  • 7.20-7.24 雲講座119場【重審陳寅恪對王國維之死的雙重解釋】【張立文:中國哲學原理】【發現力量:晚周諸子思想的興起】
    為紀念中國人民大學命名組建70周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將於2020年7月下旬起隆重推出「哲學的殿堂——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名家講座系列」。講座採取在線直播形式,邀請素為學界景仰的哲學名家,聚焦哲學前沿問題做專題講座。
  • 中國人民大學茶道哲學研究所簡介
    中國人民大學茶道哲學研究所是在大益集團的積極支持下,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為主聯合人民大學其他學院的力量而建立起來的。在程序上,首先由具體負責的專職教師提出申請,經過人民大學哲學院學術委員會的討論、審議後獲得通過,推薦到學校相關部門,又經過了嚴格的專家審核、學校校務會討論後獲得批准得以成立。
  • 國家開放大學「科學與中國」「國開大講堂」在中國教育電視臺播出
    由國家開放大學製作的「國家開放大學大講堂」視頻課程和《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講座》專題,分別於2015年3月7日、2015年3月9日起在中國教育電視臺一頻道和空中課堂頻道播出。「國家開放大學大講堂」作為學歷教育的補充,邀請海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傳播學術思想、展現名家風範,將大學教育普及到全社會,使社會大眾,尤其是大學校園圍牆之外的人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大學的學術生活,並給予他們理解、思考和參與談話的可能。「國家開放大學大講堂」課程內容涵蓋科學、文化、生活3大主題。文化類講座課程旨在傳播優秀文化,推動文化建設,增強文化自信,內容包括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美學等。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哲學範式」研討會召開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哲學範式」研討會召開 2019年12月19日 14:0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王廣祿 陳緒新 字號 內容摘要:12月14日,江蘇省哲學學會
  • 南京大學與譯林社共推「南大·譯林通識教育名家講座」
    本報訊(記者王洪波)4月20日,南京大學和譯林出版社戰略合作項目——「南大·譯林通識教育名家講座」啟動儀式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舉行。南京大學校長陳駿教授,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張建康董事長等出席儀式。
  • 中國人民大學_院校信息庫_陽光高考
    」22人,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工程」入選者25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2人;有6人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名師,10人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5人獲得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10人榮獲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191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MPA講座預告|陳振明:後疫情時代的公共治理研究
    陳振明:廈門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公共事務學院教授,中組部「萬人計劃」首批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2014),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文化名家」,2008),第六、七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公共管理學科評議組成員兼第七屆聯合召集人
  • 「名家」「新中國70年」主題系列講座開講啦!這位金融大咖有話說
    來源:人大重陽環球網訊:9月25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與環球網合作舉辦的「人大重陽名家講壇之新中國70年」系列講座第一講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國剛發表題為「中國金融七十年之歷史經驗」的主題演講,現場200多位來賓聆聽了講座。本次講座由人大重陽產業研究部副主任卞永祖主持。人大重陽副院長胡海濱首先作引導發言,她談到,「新中國70年」主題系列講座是人大重陽圍繞新中國成立70周年,結合自身的優勢特別策劃的。
  • 南開大學與人民網公開課聯合推出 「中國共產黨黨史名家論壇」系列...
    」系列課程。「中國共產黨黨史名家論壇」以天津市社科規劃委託科研項目「建黨一百周年研究計劃」為依託,邀請黨史黨建領域名家學者,圍繞黨的紀律建設、黨的廉政建設、黨的理論建設、黨的奮鬥精神等開展學術講座。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李紅巖就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學好「四史」的重要論述進行解讀,主要內容包括「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理論的來龍去脈及其形成的艱辛過程」「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中國共產黨人關於中國近代社會性質的觀點」「中共六大的貢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方面。
  • 世界級思想史家、歷史學家 昆廷·斯金納 北大系列講座
    應北京大學「大學堂」講學計劃的邀請,享譽世界的思想史家、歷史學家、倫敦大學瑪麗王后學院教授昆廷·斯金納(Quentin Skinner),將於2017年4月2-15日訪問北京大學,發表系列演講(4講),並與國內從事政治思想史的學者展開對話交流
  • 科技哲學未來焦點在科技倫理與科學文化
    近日,在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名家講座系列之「科學技術哲學在中國的興起與發展」講座上,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大椿說。 他認為,科學技術哲學在過去40年有很大的發展,未來一定也有很多東西值得期待。
  •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哲學」學科,連續3年排名中國高校第1!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中國的哲學、倫理學和宗教學教學科研重鎮,新中國哲學教育的「工作母機」,是目前國內教授最多、規模最大、學科配備最齊全、人才培養體系最完善、具國際聲譽的哲學院系,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QS世界大學哲學學科排名32位(2020),連續三年大陸高校排名第一
  • 《英語世界的早期中國哲學研究》出版
    圖1 清華大學丁四新教授等著《英語世界的早期中國哲學研究》 本網記者曾江/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  丁四新教授主要從事先秦兩漢哲學、出土簡帛思想、儒家哲學與經學的研究。現為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哲學學科負責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曾任武漢大學哲學學院與國學院二級教授,哲學系主任。丁四新表示,《英語世界的早期中國哲學研究》是一部綜述性的書稿,目的是追蹤英語世界的早期中國哲學的研究。這個項目從2006年起,迄今已屆十年。
  • 向世界一流邁進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學科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
    以奮鬥築牢學術根基誕生於1956年的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60多年來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哲學人才,貢獻出一大批影響社會進程和學術發展的思想成果,更在近年來通過不斷追求與努力,從人大校園逐漸走向世界前列。在奠基哲學宗教學學術經典的過程中,則有著名西方哲學史家苗力田主持編譯的《亞里斯多德全集》,鍥而不捨研究佛學的方立天所著《中國佛教哲學要義》,十年磨一劍的李秋零翻譯《康德著作全集》。而尋找當代哲學發展新路徑的過程中,張立文汲取中國傳統哲學精華開創「和合學「,劉大椿在科學與哲學的交界處提出《科學活動論》《西學東漸》……。
  • 通知教育大講堂丨國慶系列線上公開講座開講啦!
    為豐富國慶假期在校同學及在家同學的學習生活,學校特邀請各學院學術造詣深厚、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效果突出的知名教授,重磅推出「通識教育大講堂——國慶系列線上公開講座」,講座涉及社會、文化、科學、歷史、藝術等多個專題,於10月2日至8日上線。
  • 沉浸濃鬱•含英咀華 | 中國思想與文化名家資料庫上線!
    他們,觀天地人文教人厚德載物他們,於民族危亡時振臂一呼他們,於一方書屋中心懷天下自先秦以來,我國千年的發展歷史中湧現了大批思想家、文化名家,他們的生平故事、事業成就,經典著述,深刻地影響著國人思想與社會的變革。
  • 「習近平法治思想與法治人才培養」座談會在西安召開-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社會科學網西安訊(記者陸航 實習記者 陳坤正)12月6日,「習近平法治思想與法治人才培養」座談會在西安召開。來自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吉林大學、廈門大學、中國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寧夏大學和西北政法大學等國內十餘所高校的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圍繞法學教育進行交流,深入學習研究習近平法治思想,探討法治人才培養體系的完善與健全,致力於推進中國法學院校創新發展。
  • 10.22(周三)講座26場【跨文化系列講座第56講——武者小路實篤與現代中國】【國學工作坊二十:李巖故事與中國歷史】
    Ernest Sosa【地點】北京大學人文學苑哲學系3號院 3109房間 【哮喘是什麼?】 【中古歐洲的「基督教王國」與神權原則的君王制】2014年10月22日周三8:30【主講】蔡英文教授,男,臺灣「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英國約克大學博士。
  • ...傳統文化公益講座|譚軍教授帶您走進編鐘古樂,領略中國器樂的魅力
    2020年11月28日,第805場「貴陽孔學堂傳統文化公益講座」在孔學堂明倫堂明德廳舉行。武漢音樂學院中國器樂系主任,教授譚軍作了承編鐘禮樂 奏華夏正聲——回眸武漢音樂學院「編鐘古樂演奏」課程與實踐的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