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從小到大上了那麼多年的學,最後大學畢業了,卻給人家送外賣這丟人嗎?李老師覺得面子上丟人,裡子丟不丟人自己知道。我這裡講個故事,真實的故事。
一、「北大屠夫」陳步軒
號稱「北大屠夫」的陸步軒在1999年北大畢業後因生意失敗開始賣豬肉,媒體的報導鋪天蓋地。他曾道歉:「我給母校抹了黑。」後來,他創立品牌賣生鮮,去年銷售額18億元引發熱議,他感慨:「讀書一定能改變思維。」
李老師贊同他的觀點,讀書改變思維,也能改變命運,大學生畢業後所幹的事只要對社會、對他人有益,能夠把知識轉化成幹事創業的智慧和力量,就是光榮的。
北大和賣豬肉似乎風牛馬不相及,相隔萬裡。
但是,現實還就把這個聯繫起來了,一個北大高材生操刀賣豬肉肯定吸睛,很多人於是覺得上了一輩子學也就是賣個豬肉,教育的錢白花了。
這種觀點實在是鼠目寸光,也許從結果來看陳步軒的今天實在是浪費所學,其實不然,浪費的只是北大那張文憑,但是積攢的卻是在求學路上的思維習慣,思維方式。
假如陳步軒不上學,就在家裡賣豬肉,他未必就會是今天這個樣子,和其它賣豬肉的沒有什麼區別。
所以,上學無用論,李老師堅決批判,上學不僅學的是那些書本知識,更是你的視野,眼界,思維習慣,高層次環境,高階生活圈子。
為什麼在農村打小一起上學最後輟學的還是在家務農一輩子,不是體力不行,不是不想出人頭地,是思維固化,是那個狹小的空間局限了他的視野和思考的方式,所以,一個人要想變化,必須要在思維認識上開始改變,否則很難。
而能改變一個人認知能力目前來看還是上學,上名牌大學。
二、「清華保安」張曉勇
在清華大學畢業的張曉勇,就讀生物科學與技術專業,曾在廣州的企業工作,後來有到湖南一個小區當保安,現在是市場物管客戶部主任。被問清華畢業管理物業是不是「高射炮」打蚊子,他說狀元不一定就要賺大錢,自己這麼做,是為了家庭和父母。
一個清華大學的畢業生最後當保安,這要是在農村被被罵死,家人也是永遠抬不起頭來,甚至說你不孝順。
可是,張曉勇就是為了孝順才回到老家,當個保安,但此保安非彼保安,不是人家不想發大財,這是一種境界。
吃飯對張曉勇來說根本不是問題,打個比方,就是他在清華的同學伸出一根指頭幫點小忙就可以讓很多自詡很有錢的人閉上嘴巴。所以,清華大學生回家當保安被人嘲笑那是愚昧,真以為他們就那麼沒出息嗎?
讀書無用論一直被拿出來說道,其實根本經不起推敲。說讀書無用的那是短視,他們也只能看到那麼遠,覺得臨時不賺錢,不能給家人帶來富足就是失敗。
三、上學的作用到底在哪裡?
李老師認為上學時必須的,能上學一定上,能上好大學一定上。
這個社會什麼最重要,不是金錢,不是權力,是圈子。有了圈子什麼都有了。上學就是結交你未來的生活圈子。你高中班裡的同學,你大學班裡的、學校的同學,你大學的城市環境,你在那種環境裡接觸的人,思考的事都是不一樣的。
劉強東作為宿遷文科狀元,當年在報考專業的時候就說:「我只去北上廣大城市」,為什麼?因為大城市視野不一樣,境界不同,周圍的人,周圍的機會,周圍的生活方式都是寶貴的資源。
所以,不是去人大,劉強東也許就不可能在中關村創業,也許就不會有今天的京東。
上學的作用在哪裡,不只在於馬上畢業賺多少錢,找到到多麼穩定工作。其實,很多人上大學就是為了找到穩定工作,收入可以不高,但要穩定。
很多人的確找到這樣的工作,一般大學也可以做到這一點。李老師覺得這樣還不算是上大學的真正收穫,真正收穫是打開了你的認知,打開一片不同的藍天。
我經常說一句話:人的一輩子都是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有的人平平庸庸一輩子,有的人風風火火也是一輩子。柑橘大王褚時健80歲也可以創業賺大錢,這就是認知,也許很多人80歲就等著進棺材了。
上學的作用在哪裡,在你的大腦裡,在你的眼睛裡,在你的耳朵裡。所以,有了更高的認知,賣豬肉不丟人,當保安不丟人,送外賣也不丟人,發財只是早晚的事,發財是一種結果,使你能夠發財的想法才是一種滲透到骨髓裡跟你一輩子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