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一輩子大學,畢業之後給人送外賣,這樣丟不丟人?

2020-12-14 教育是一場修行

辛辛苦苦,從小到大上了那麼多年的學,最後大學畢業了,卻給人家送外賣這丟人嗎?李老師覺得面子上丟人,裡子丟不丟人自己知道。我這裡講個故事,真實的故事。

一、「北大屠夫」陳步軒

號稱「北大屠夫」的陸步軒在1999年北大畢業後因生意失敗開始賣豬肉,媒體的報導鋪天蓋地。他曾道歉:「我給母校抹了黑。」後來,他創立品牌賣生鮮,去年銷售額18億元引發熱議,他感慨:「讀書一定能改變思維。」

李老師贊同他的觀點,讀書改變思維,也能改變命運,大學生畢業後所幹的事只要對社會、對他人有益,能夠把知識轉化成幹事創業的智慧和力量,就是光榮的。

北大和賣豬肉似乎風牛馬不相及,相隔萬裡。

但是,現實還就把這個聯繫起來了,一個北大高材生操刀賣豬肉肯定吸睛,很多人於是覺得上了一輩子學也就是賣個豬肉,教育的錢白花了。

這種觀點實在是鼠目寸光,也許從結果來看陳步軒的今天實在是浪費所學,其實不然,浪費的只是北大那張文憑,但是積攢的卻是在求學路上的思維習慣,思維方式。

假如陳步軒不上學,就在家裡賣豬肉,他未必就會是今天這個樣子,和其它賣豬肉的沒有什麼區別。

所以,上學無用論,李老師堅決批判,上學不僅學的是那些書本知識,更是你的視野,眼界,思維習慣,高層次環境,高階生活圈子。

為什麼在農村打小一起上學最後輟學的還是在家務農一輩子,不是體力不行,不是不想出人頭地,是思維固化,是那個狹小的空間局限了他的視野和思考的方式,所以,一個人要想變化,必須要在思維認識上開始改變,否則很難。

而能改變一個人認知能力目前來看還是上學,上名牌大學。

二、「清華保安」張曉勇

在清華大學畢業的張曉勇,就讀生物科學與技術專業,曾在廣州的企業工作,後來有到湖南一個小區當保安,現在是市場物管客戶部主任。被問清華畢業管理物業是不是「高射炮」打蚊子,他說狀元不一定就要賺大錢,自己這麼做,是為了家庭和父母。

一個清華大學的畢業生最後當保安,這要是在農村被被罵死,家人也是永遠抬不起頭來,甚至說你不孝順。

可是,張曉勇就是為了孝順才回到老家,當個保安,但此保安非彼保安,不是人家不想發大財,這是一種境界。

吃飯對張曉勇來說根本不是問題,打個比方,就是他在清華的同學伸出一根指頭幫點小忙就可以讓很多自詡很有錢的人閉上嘴巴。所以,清華大學生回家當保安被人嘲笑那是愚昧,真以為他們就那麼沒出息嗎?

讀書無用論一直被拿出來說道,其實根本經不起推敲。說讀書無用的那是短視,他們也只能看到那麼遠,覺得臨時不賺錢,不能給家人帶來富足就是失敗。

三、上學的作用到底在哪裡?

李老師認為上學時必須的,能上學一定上,能上好大學一定上。

這個社會什麼最重要,不是金錢,不是權力,是圈子。有了圈子什麼都有了。上學就是結交你未來的生活圈子。你高中班裡的同學,你大學班裡的、學校的同學,你大學的城市環境,你在那種環境裡接觸的人,思考的事都是不一樣的。

劉強東作為宿遷文科狀元,當年在報考專業的時候就說:「我只去北上廣大城市」,為什麼?因為大城市視野不一樣,境界不同,周圍的人,周圍的機會,周圍的生活方式都是寶貴的資源。

所以,不是去人大,劉強東也許就不可能在中關村創業,也許就不會有今天的京東。

上學的作用在哪裡,不只在於馬上畢業賺多少錢,找到到多麼穩定工作。其實,很多人上大學就是為了找到穩定工作,收入可以不高,但要穩定。

很多人的確找到這樣的工作,一般大學也可以做到這一點。李老師覺得這樣還不算是上大學的真正收穫,真正收穫是打開了你的認知,打開一片不同的藍天。

我經常說一句話:人的一輩子都是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有的人平平庸庸一輩子,有的人風風火火也是一輩子。柑橘大王褚時健80歲也可以創業賺大錢,這就是認知,也許很多人80歲就等著進棺材了。

上學的作用在哪裡,在你的大腦裡,在你的眼睛裡,在你的耳朵裡。所以,有了更高的認知,賣豬肉不丟人,當保安不丟人,送外賣也不丟人,發財只是早晚的事,發財是一種結果,使你能夠發財的想法才是一種滲透到骨髓裡跟你一輩子的東西。

相關焦點

  • 大學生暑假兼職送外賣,丟人嗎?
    是不是大部分畢業生都在送外賣鴨~但是竟然有人對俺們送外賣的產生擔心對此,小失有話說咯……用自己的努力賺錢,從來就不丟人。我們在這個功利性的世界中多麼想做一個不功利的人啊。但諷刺的是,我們做一個不功利的人是為了功利性的目的。
  • 21萬本科生送外賣,是好事還是壞事?
    更何況送外賣的收入水平並不低,一些成熟的外賣員每天的收入可能還超過了白領工作人員的收入。說句實話,如果這些人有更好的選擇,他們也不會選擇送外賣,而在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拿到滿意的收入情況下送外賣不失是一個理智而正確的選擇。
  • 7萬碩士研究生,21萬本科生送外賣:送外賣不丟臉,啃老才丟臉
    比如,32歲延邊大學歷史學博士譚超、北京林業大學畢業的張進選擇送快遞,以及畢業於西安外國語大學,精通英語、法語的女碩士劉雙當保姆,很多人覺得他們的選擇與他們的學歷不相符,甚至覺得他們選擇送外賣,當保姆有失臉面。
  • 70000研究生畢業送外賣,混日子,就是混自己
    最近,朋友圈在瘋傳這樣一組數據:中國有700萬外賣小哥,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佔15%,碩士及以上學歷佔1%。也就是說,現在有7萬名碩士研究生,畢業之後在送外賣。竟有這麼多高學歷人才,在做這麼一份普通的工作?數字之大,有些讓人震驚。
  • 70000碩士送外賣,被嘲太丟人,學歷終究敗給了現實
    70000碩士送外賣,被嘲太丟人,學歷終究敗給了現實當今社會,就業形勢十分嚴峻,想必很多朋友應該深有體會。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大家對金錢的需求同樣在不斷增長。教育水平的提升,意味著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出現。以前,大學生那絕對是稀有物種,走到哪裡都受人尊敬,被人羨慕,仿佛頭頂有著光環一般。
  • 大學本科畢業去順豐當快遞員,累死累活的送快遞,丟人嗎?
    今日話題:大學本科畢業去順豐當快遞員,累死累活的送快遞,丟人嗎?隨著計算機網絡的發展,網購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說起網購,當然就少不了快遞公司了。說起這快遞公司啊,大大小小十來個,最讓人記憶深刻還是順豐了。
  • 研究生畢業送外賣丟人嗎?把「體面」當飯吃的人遲早會餓死~
    最近看到一組數據令我非常震驚:中國有700萬外賣小哥,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佔15%,碩士及以上學歷佔1%,也就是說,目前在中國有70000名碩士研究生畢業之後選擇從事送外賣的工作……第一反應就是:天吶,也太大材小用了吧
  • 大學畢業後,我不想送外賣
    ,那些大學生要不是找不到稱心如意的工作就是索性求職無門,更有甚者乾脆大學畢業後直接做起了送外賣的工作。當小張看到這些報導後,作為還有一年即將畢業的他,心裏面充滿了迷惘與不安,因為他也不知道自己將來該從事什麼行業或者在畢業後能不能夠找到工作,這些對他來說都是未知的。而對於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從事外賣行業的工作,小張是抗拒的,他心想:「畢竟是一名大學生,送外賣對於我來說未免太過低廉了,同時又太過丟臉了,大學畢業後,無論如何我都不想送外賣……」。
  • 大學畢業當服務員丟人嗎?
    我先亮明我的觀點,不丟人,一點都不丟人,尤其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更加不能認為這麼做是丟人。憑勞動吃飯丟什麼人,不能自食其力一味啃老才丟人。為什麼會認為丟人呢?一是社會老思想在作怪,認為大學畢業一定要坐辦公室,一定要出人頭地,否則就是沒出息,現實中哪有那麼多辦公室去坐。二是社會普遍不尊重服務員,看不起平民勞動者,但是這個是社會的問題,不是個人的問題。三是大多數本科教育嚴重與社會脫節,滯後呆板的課程和照本宣科的方式培養不出真正的高精尖人才,導致大學生畢業即失業,文化不高、技能又沒有,文不能文,武不能武。
  • 父母送孩子上大學,這事「丟人」了?說這話的人,真是太可惡了!
    父母送孩子上大學,這事「丟人」了?說這話的人,真是目光短淺!新生開學季,大一學子也都陸陸續續來報導了,關於父母該不該送孩子去上大學的話題,也引發網友的熱議。不少網友保持疑問態度:讓父母送孩子去上大學,該不該?
  • 那個北大碩士畢業的人:「送外賣」是我的人生選擇
    可能很多被工作折磨得不成人樣的年輕人都曾把「送外賣」當成職業備胎,坐在電腦前一整天也寫不出來什麼東西的時候,覺得自己還不如去送外賣/送快遞/搬磚呢!張根,北大在職碩士畢業,真的付出了實踐,去做了外賣小哥。
  • 7萬碩士、105萬大學生在送外賣,上大學拿學歷還有用嗎?
    我相信大部分大學生送外賣有兩種情況:一、上學期間,利用課餘時間和寒暑假期間勤工儉學。二、大學畢業之後,沒找到合適的工作,短期內選擇送外賣,解決生活問題,等待機會,只是權宜之計。不過,如果是長期送外賣,就不太符合常理。
  • 罵外賣小哥"底層豬"的大學生,畢業後會不會去送外賣?
    一位學生和外賣小哥在送餐過程中發生了一點不愉快,不但在取餐時一直罵罵咧咧,還在外賣員離開五分鐘之後發了一條辱罵簡訊。罵這位外賣小哥是&34;。不僅讓人想起了2013年3月31日中午,復旦大學醫學院研究生林同學,在他室友黃洋喝的水中投下了毒藥——N-二甲基亞硝胺溶液,最終導致黃洋死亡。只因為生活上的一點瑣事,就動了投毒的心,想想實在令人不寒而慄,這是一種多麼可怕的人格啊!
  • 家長送孩子上大學,卻被親戚嘲諷「丟人」,父親一句話霸氣回懟
    開學這個日子對於一些學生來說很平常,但是對於另一些學生來說卻很特殊,他們就是大學新生。因為很多大學新生開學之後,就要去外地上大學了。第一次離家,可能很多孩子都會覺得不適應,而家長們也同樣不放心自己的孩子獨自出遠門。
  • 北大畢業賣豬肉的陸步軒吐槽「碩士送外賣」引熱議 新時代的「人盡...
    他認為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準一流大學」畢業的碩士、博士,不能從事與自己專業相關的科研、教學、技術等工作,而躋身街道辦、滴滴、外賣、快遞、直播等八竿子打不著的行業,一定是價值觀、社會環境出現了偏差,當引起有關方面警覺。
  • 54歲父親送外賣,兒子大學畢業三年沒工作,思考大學生就業問題
    這位父親來長沙十多年了,擺過地攤,老婆在飯店上班,鄉下農村有個老父親80多歲了,家裡還有個兒子24歲畢業三年了,學計算機,因為沒有找到跟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畢業後一直呆在家裡面跟父親很少溝通,爸爸一回來他就趕快回到自己的房間裡,成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也不跟人交流。是不是很奇怪呀?
  • 70000研究生畢業送外賣,馬雲一話道破真相:混日子就混自己
    也就是說,現在有7萬名碩士研究生,畢業之後在送外賣。畢業後選擇送外賣的研究生,或許比7萬這個數字還要多。某房源app上,光是北京區域,認證為雙一流大學畢業的房產中介就佔比4.4%。相當於每23個銷售當中,就有一個是名牌大學的高材生。
  • 我大學畢業,在馬鞍山當外賣配送員!
    ,薪水只有兩三千,和女友逛街,都送不起她想要的禮物。 @髒髒    雖然掙得多,但是不打算一直做下去  為這件事,我跟我媽吵了很久「你大學畢業不去找個穩定的工作,天天在外面送外賣,臉都丟光了」。但是我爸的身體一直不太好,家裡親戚都離我們遠遠的,說實話,公務員確實掙得多,但是完全低不了那些醫藥費,我需要的是工資來的快的工作,等我把錢攢夠了先把老人家病情穩定下來,之後再去考慮其他的事情...
  • 大學畢業高材生,一個個去送外賣?是學校的痛還是家長的痛
    而且現在的畢業生,就業壓力大的原因不僅僅是,自己需要和同屆畢業生去競爭,因為現在年輕就業者工作的不穩定,他們還需要和眾多往屆畢業生去競爭。所以壓力有多大,可想而知啊。而現在,畢業生在找工作時,其實也不局限於坐辦公室,更多的選擇了一份「風裡來雨裡去」的工作。而其中這類工作佔比最高的,估計讓不少人都有震驚不已,竟然是送外賣。大學畢業的高材生,一個個去送外賣?
  • 研究生畢業送外賣,馬雲一句話道破真相:混日子,就是混自己
    01最近,朋友圈在瘋傳這樣一組數據:中國有700萬外賣小哥,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佔15%,碩士及以上學歷佔1%。也就是說,現在有7萬名碩士研究生,畢業之後在送外賣。畢業後選擇送外賣的研究生,或許比7萬這個數字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