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開學季,各省市幼兒園迎來了一批新生,每年新生入園堪比一場大戲,對家長、老師和孩子來說這都是一場大考驗。
孩子不願入園此乃常事,所以剛開學這些日子最常見的場景就是家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孩子塞進教室,然後老師猶如攔路虎一般將孩子&34;在教室裡,孩子則一邊哭喊著&34;,一邊賣力地尋找突破點試圖逃出教室。
有的孩子可能趁老師或家長不備就鑽了個空,趕緊開溜。這邊老師去&34;上一個&34;的孩子,那邊又有別的孩子趕緊開溜。這種混亂的場景下,似乎只有關門才是硬道理啊。
關上門後,好吧,跑是跑不了了,咋辦呢?那就開哭吧。這時候哭聲此起彼伏,萌娃們那一張張小臉上都掛上了晶瑩剔透的淚珠。
還有沒送進教室的孩子,老遠聽見這些聲嘶力竭的哭喊聲,就在教室門外和家長玩起了拉鋸戰。
此情此景可不就是&34;,為了順利送娃入園,&34;名場面一波接一波上演。
還有一些&34;深諳放假才能回家的道理,剛被爸爸送到學校門口就開始聲嘶力竭地高呼:&34;,連續呼籲放假十幾次未果,還是被老師帶進了教室。
這雖然是每年9月必須上演的大戲,但是今年9月似乎比往年都要更難一些。一來新生們第一次與家人長時間分離,來到這麼一個全新的環境,他們面臨的挑戰可不小。二來由於疫情關係,很多幼兒園孩子已經在家呆了半年多,這下要重新適應幼兒園生活,可不比新生容易多少。
其實,無論新生還是老生,此時此刻哭哭啼啼的孩子們面臨的都是同樣的挑戰:親子分離和陌生的環境。
親子分離這件事對孩子的打擊是很大的,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專家斯坦利·格林斯潘經研究後發現,孩子需要不斷回到父母身邊獲取安全感,一名3歲左右的孩子,基本上每隔15分鐘就會找一次親密看護人。可是當他們去了幼兒園後,突然變成一整天看不到自己熟悉的家長身影,這個變化,會讓他們感覺很不安全。因此,大部分孩子會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焦慮的情緒。
而那些上過幼兒園的孩子,卻因為長時間離園,他們對老師、對校園、對學校生活方式都不再熟悉,這種陌生感也會讓他們產生焦慮的情緒。
在理解了孩子們哭鬧的原因後,最重要的是家長要學會一些基本操作來幫助孩子緩解入園焦慮,讓他們入園生活更加順暢。
1、 接納孩子的情緒
我們首先要明確孩子是因為要去一個全新環境,並且和家人長期分開才出現了分離焦慮,於是用哭鬧、不願進食、沉默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家長理解了孩子的心理變化,就要調整好自己的心理預期,千萬不要用&34;,或者&34;這類話來責備、恐嚇孩子。
二、以輕鬆愉悅的方式送孩子入園
如果孩子反抗情緒低落,家長要多對孩子進行安慰,擁抱並安撫孩子,告訴他:&34;,或者說&34;這類的方式將孩子內心的擔憂說出來。
家長送孩子入園前要以肯定的態度向孩子承諾來接他的時間,並保證兌現承諾。另外,可以根據孩子情緒來設定一些入園前的準備,比如可以給孩子讀一本跟入園相關的繪本,可以和孩子玩一個親子互動的小遊戲,或者就是簡單的牽牽小手、抱抱他。總之,要讓孩子知道,你理解他,也要讓孩子知道,上幼兒園不是一件痛苦的事。
3、 充分利用親子時間
孩子從幼兒園歸來後,家長要儘量抽時間陪伴孩子,充分利用這個時間來滿足孩子對親密感和安全感的需求。讓孩子知道,他上幼兒園這件事沒有影響到父母對他的愛,父母一如既往地愛著他、陪著他。
這些小傢伙們第一次面對長時間親子分離,他們不舍、他們難過、他們困惑,作為家長都知道這是一段難熬的時光,這段時光會有不同的挑戰,也會有不同的變化。只要這段時間,家長幫助孩子建立好了安全感和自信心,那麼孩子將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