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造人的時候,按說設計還是不錯的。但沒想到人類社會形態日新月異,而生理特徵卻來不及跟著更新。迭代失衡就導致出現了一個社會學bug:
對女人而言,婚育角色和社會角色是衝突的。
二十出頭的小姑娘處於生理上的最佳育齡。受孕率高、流產率低、產後恢復更快。但問題是這個年紀的姑娘還是個在上學的寶寶。心智不成熟,婚姻經營未必都搞的定,更別提給後代提供合格的養育。
這個年紀,青春美麗,善生,不善養。
而三十出頭的成熟女性處於心理上的最佳育齡。人格成熟、穩定、情感經營和養育能力都ok。但問題是這個年齡已經是女性最佳育齡的末班車。從三十歲之後,受孕機率會不斷降低,後代的質量風險也在不斷上升。
這個年紀,吸引力快速下降,善養,不善生。
既然這麼彆扭,那就取個中間值吧。20-30,取25歲最佳育齡。生理、心理和魅力都能達到平衡。
醒醒,現在不是舊社會女人不接受教育只負責生孩子。現在25的姑娘基本都是剛踏上社會,有的甚至還蹲在象牙塔裡沒出來。這跟20歲有啥區別?
好吧,考慮到教育現狀。那就設25-30歲,取中間值27.5歲為女性最佳育齡。
恩,這個年紀倒沒什麼毛病。但問題是窗口期太短了。二十七八脫單尚要看緣分,更別提規劃生育了。於是有的女人基於年齡一閉眼一咬牙抓個人結婚了,賭自己婚後幸福。有點想法的女人還在探索自己需要的是什麼款的伴侶,一不小心就拖到了30歲之後。生育年齡焦慮+吸引力焦慮,就產生了年齡太大嫁不出去的說法。
事情,表面看起來是如此。但接下來我要說的話女人們要聽好:
1,生育年齡是一個數學概念。不是以一個年齡為界非黑即白。
你以為的最佳生育年齡:
20歲-30歲,優秀的寶寶,優秀的產後恢復。
30歲往上,劣質的寶寶,可怕的產後損傷。
這是胎兒染色體異常發生率和母親年齡之間的關係。
20歲染色體異常率是0.2%
30歲是0.4%
40歲是1.6%
47歲時是10%
哇,0.2%和10%,差距好大!
天天糾結這些數字,你在這玩年化率呢?換個說法,你就算47歲生孩子,也有90%的把握不發生染色體異常。更別提什麼莫名其妙的30歲。
這個,孕婦各種併發症概率和年齡關係的統計。你告訴我30歲有什麼特殊的?
生孩子,年齡從來不是大頭。你和伴侶的基因質量,生活環境,健康水平哪項不比年齡重要?所謂最佳育齡,只有那些科研大佬才會求真求解。你有糾結0.2%概率和0.4%概率具體差多少的功夫,還不如把自己健康管理好。
2,對異性的吸引力包括年齡,但不是只有年齡。
20歲青春無敵,30歲可鹽可甜,40歲智慧風情。少女青春活力的肉體,吹之即破的膠原蛋白臉。吸引力大不大?我人格中的獸性部分表示很大。但男人不是只由獸性構成的,還有理性。否則男人這個名詞就要改成男獸了。其實不僅僅是男人,也包括女人。人類這種生物對異性的喜愛是有標準模型的:
固定標準(年輕健康聰明漂亮)+動態標準(能擊中自己的點)。
鑑於女人30歲之後身體狀況開始急轉直下。所以你要問我大齡剩女在吸引力上會不會吃虧?我會告訴你,會吃點虧。但影響不致命。而且二十歲的年輕小姑娘也有自己的短板。就婚戀而言,你們的競爭力是勢均力敵的。比如:
二十歲小姑娘的吸引力構成:青春純真99% 歲月沉澱1%
三十歲小女人的吸引力構成:青春純真50% 歲月沉澱50%
四十歲女人的吸引力構成:青春純真1% 歲月沉澱99%
對於有腦子且有意願組建家庭的男人而言,即有性吸引力價值,又有情緒價值的女人是最合適的妻子人選。那種天天作的你精疲力盡寧可在車裡待著也不想上樓的青春無敵美少女,玩玩可以,你想跟她在柴米油鹽裡生活嗎?那種通情達理把你照顧的無微不至的皮膚開始鬆弛走形的女人,結婚可以,你願意和她忘情纏綿嗎?
是不是這個道理?
無論男人還是女人,吸引力都是由青春+歲月構成的。這兩個缺一不可。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所以你有糾結年齡的功夫,不如去健身房去練翹臀或者看本書。
一個二十出頭身材開始臃腫的少女,一個三十出頭身材維持棒棒的女人。你猜男人會選誰?
一個二十出頭身材開始發福的少年,一個三十出頭身材維持棒棒的男人。你猜女人會選誰?
能改變先天的不足,這個就叫做智慧的力量。是人類獨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