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講臺,一片赤誠,紮根農村二十五載,一路走來,她一步一個腳印,把理想中的職業變成熱愛的事業,用一顆靜如秋潭之心在教育園地默默灌溉,她就是成武縣郜城第四實驗小學數學教師郭月俠。
1995年,郭月俠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實現了人生夢想。自此,她堅持在教學一線,集教師、班主任、少先隊輔導員於一身。25年如一日,她把做好學生的教學工作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後榮獲「省課題研究先進個人」「菏澤市教學能手」「菏澤市優秀教師」「菏澤名師」等榮譽稱號。
潛心教改,做一名好教師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教師,只憑一些簡單的技能技巧是遠遠不夠的,要想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就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要不斷學習、不斷創新。」這是郭月俠在工作中始終堅持的信條。
在教育教學中,郭月俠認真學習新課標,刻苦鑽研教材,遵循科學創新的教育原則,精心設計每一節課。每次課後她都會反思,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形成了「縱橫拓展,淺入深出,知能並重,激思啟智」的數學課堂教學特色,學生從原來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教學效果顯著。
教書育人,做一名好班主任
郭月俠經常說「教書育人,要教書更要育人,要培養德才兼備的新一代接班人。」從教25年的她積累了豐富的班主任工作經驗,並不斷探索做好學生工作的新方法。
一次,一個孩子拿了同桌的鋼筆放在了自己兜裡,被同桌發現並報告給了郭月俠。在知曉後,郭月俠並沒有立即批評這位孩子,而是帶領同學們做了一個小遊戲。她讓大家閉上眼睛,從自己口袋裡摸東西,把摸出的東西放在課桌上,郭月俠發現了那隻鋼筆,悄悄地還給了那位同學。
「小學時期正是學生的人格養成時期,教導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顧及學生的自尊心。當孩子犯錯時,耐心引導遠比一頓批評更有效。」郭月俠告訴記者,從那以後這個孩子再也沒有拿過別人的東西,並且學習成績越來越好。
以身作則,人格魅力感召人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是郭月俠的座右銘。她深深懂得,良好的職業素養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自己的學生。
郭月俠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但兩年前在煙臺大學讀大二的兒子突發疾病,打破了家庭的寧靜。輾轉幾家醫院,兒子做了多次手術。看著昏迷不醒、日益消瘦的兒子,郭月俠心如刀絞。不幸的是,她的母親又患偏癱,需要照顧。看到郭月俠的家庭生活負擔重,校委會商量把她的課分擔了,可郭月俠堅決不同意,她硬是沒耽誤一節課,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教學任務。
「她都是每周五晚上坐火車去濟南照顧孩子,周日晚上再坐火車返回學校,備課、批改作業大多都是在火車上完成。後來,她的母親又去世了。屋漏偏逢連夜雨,郭老師一下子瘦了二十多斤。」郭月俠同事劉利民告訴記者。
「她是紮根基層、勇於奉獻的典範,在老師、學生和家長中威信很高。她強忍悲痛,勇敢面對,以身作則,嚴謹治學,用自己的大愛詮釋了什麼是師魂。」郜城第四實驗小學校長李濤這樣評價她。 來源菏澤日報記者 郭陽陽
編輯:沐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