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大學位於湖北省武漢市,實行省市共建、以市為主的辦學體制。學校堅持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性、創新性、國際性人才,努力建設在國內有影響有特色的高水平地方綜合性大學。
近年來,學校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牢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服務地方,打造特色,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守正創新,為推進學校「雙一流」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思想道德建設走深走實
學校統籌規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把師生思想政治教育納入事業發展規劃,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國情教育和形勢政策教育,廣泛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風化人,融入師生文明行為,形成良好教風、學風、校風。
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卓有成效,學校獲批湖北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基地,榮獲教育部全國首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展示特等獎、人民網「新時代網紅思政課」。思政課開展「誦讀新思想奮進新時代」「我和我的祖國」「弘揚中國精神」「戰疫青年說」誦讀、演講、合唱、書畫展等,引導學生聽黨話跟黨走,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大力實施「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化環學院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黨支部入選「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學校是湖北省理論熱點面對面示範點建設學校,與武漢市東西湖柏泉街等共建理論宣講平臺,打造新時代理論宣講與文明實踐中心。「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成效顯著,「學習強國」線上學習與教職工學習、思政課教學結合,效果良好。形成了黨委書記、校長帶頭抓思政課,領導幹部上講臺列入教育教學計劃的長效機制。
加強學風建設和科學道德教育,廉政文化和廉潔文化深受歡迎,文明班級、文明寢室、文明處室等創建活動形成長效機制。組織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博士服務團連續4次被評為省博士服務工作先進單位。擦亮志願服務品牌,建立以全國道德模範命名的「孫茂芳網絡志願服務隊」「楊小玲志願服務隊」,線上線下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蓬勃開展。承擔疫情防控、防汛、軍運會、大型文體活動等志願服務,贏得好評。在舉世矚目的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中,學校派出4321名志願者,是志願服務人員最多、服務類別最多、訓練周期最長的高校。
落實主體責任,實施「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全員協同參與的責任體系,形成「三全育人」格局。獲批省級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省級法治建設示範學校。思想政治工作「五個思政」案例在全國十五省會城市高校和全省高校教職工思政會上交流。學生胡俊傑榮獲2018年「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校友夏思思烈士被追授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衛生健康系統疫情防控先進個人」;國際學生抗疫歌曲獲全國高校網絡教育優秀作品一等獎;師生創作多部抗疫作品被「學習強國」平臺刊發,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義大利籍外教薩拉4次婉拒撤僑,撰寫抗疫日記《早安武漢》在海外出版,將自己的真實生活分享到國際社交網,被譽為「意中友好大使」。
孔子銅像揭幕
領導班子建設堅強有力
校領導班子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保護黨中央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貫徹落實。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長期的政治任務,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師生頭腦。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推進依法辦學。切實履職盡責,近6年,學校在武漢市績效管理綜合考評中,5次被評為立功單位,1次被評為優秀。校黨委切實履行管黨治黨、辦學治校和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體責任,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黨委領導核心作用得到有力發揮。貫徹落實「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意見,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廣大黨員和師生滿意度高。
注重頂層設計,健全決策機制,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等制度有效落實。「三會一課」制度落實到位,黨員黨性教育、優良傳統作風教育成效明顯,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有效發揮。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形成了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持續鞏固拓展,「三嚴三實」要求有效落實。落實《江漢大學章程》,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切實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嚴格落實黨員廉政建設責任制,學校合併組建以來,校領導班子勤政廉潔,確保了江漢大學事業發展道路和辦學方向正確。
軍運會志願者唐甜為中國隊舉牌
師德師風建設成效顯著
學校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建設,成立黨委教師工作部,完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將師德師風建設要求貫穿教師管理全過程。師德師風教育常抓不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教師崇德修身的基本遵循,健全師德師風考核機制,引導教師做「四有」好老師。每年開展新教師入職宣誓儀式、師德師風專題培訓,開展本科教學校長獎、「感動江大人物」評選、「三育人」評選表彰活動,宣傳身邊先進典型。師德建設工作成效顯著,多名教師獲評全國優秀教師、省荊楚園丁獎、湖北名師、省師德先進個人、荊楚好老師。
在疫情防控中,學校承擔武漢急救中心120熱線遠程接入點全部工作,教職工主動下沉社區,參與流行病學調查,在公寓改造的臨時醫院值守。學校附屬醫院(市六醫院)先後收治新冠肺炎確診及疑似住院病人1300餘人,發熱門診累計接診1.3萬人次。朱國超被評為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劉建華被評為「武漢楷模」、全國抗疫先進個人。2020年防汛工作中,我校百餘名教師組成5支搶險突擊隊,在長江大堤值守1個月。
傳統文化瑰寶「甲骨文」專題課程
校園文化建設特色鮮明
開展「雙一流」建設優秀文化傳承與創新工程。「感動江大人物」「榜樣的力量」「延安精神進校園」獲教育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共築精神家園」系列活動、「中華誦」系列活動、「江漢之春」校園文化節、「清源之秋」讀書節、「鑄魂育人」廉政楹聯大賽等特色文化品牌不斷鞏固。學校是全國詩教先進單位,被教育部授予全國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學校、國防教育特色學校等榮譽稱號。原創話劇《新青年下鄉》獲教育部全國第五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戲劇類一等獎及優秀創作獎。涅槃文學社被評為全國百佳社團。2018年,在瑞典博倫厄市設立全球首個友城孔子學院——武漢-博倫厄友城孔子學院。學校承擔的「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湖北漢語方言調查·武漢」項目通過驗收,成果進入「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
舉全校之力圓滿完成軍運會排球賽事工作,賽事組織工作和熱情周到服務給參賽各國代表隊留下了深刻印象,受到兩次到訪的國際軍體聯主席皮奇裡洛盛讚。江大女足是全國最早也是唯一一支以高校為主體的女足俱樂部,也是全國第一支打入頂級職業超級聯賽的學生軍,王霜榮獲「亞洲足球小姐」稱號。2019年,女足獲足協杯季軍,6名隊員入選國家隊參加世界盃,7人入選國家隊備戰東京奧運會,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張季來校調研並高度肯定女足模式。校龍舟隊屢創佳績,2019年在國際劃聯首屆龍舟世界盃比賽上奪得4金4銀、第三次蟬聯烏幹達龍舟賽冠軍,為促進中烏兩國民間交往和文化交流發揮了積極作用。學子孫飛翔獲2016年世界青年羽毛球錦標賽團體和男單冠軍,2019年獲世界羽聯超級賽冠軍。
「走進中國戲曲,感受多彩中國」網絡公選課見面課
校園環境建設生態和諧
學校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大力實施綠化、美化、亮化、生態化、園林化工程,每年舉辦生態校園文化節,校園建築、道路、景觀等實現了使用、審美、教育功能的和諧統一。學校是無煙校園,食堂是「湖北省放心食堂」。生態文明、綠色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文明餐桌行動」「節約糧食」蔚然成風。
促進校園和諧,持續深化平安校園建設,打造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為特色的平安校園品牌。法治建設深入人心,獲省平安校園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省級法治建設示範校,2016和2018年連續兩屆代表湖北省參加全國「學憲法講憲法」總決賽,分別榮獲三等獎和一等獎。創新校園環境治理新手段,與地方公安機關合作,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建成全國首個24小時無人值守的「AI警局」,成為服務師生的新窗口、平安校園建設的新平臺。打造「書香校園」,與武漢新華書店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設的清源書店,獲「年度校園書店」稱號。
彩鳳餃子節
陣地建設管理規範高效
建設有效發揮精神文明作用的傳播陣地。「江漢大講壇」集學術、文化、理論宣講為一體,成為系列宣傳文化陣地;「新媒體課堂」利用微博、微信等創新載體,成為師生喜聞樂見的宣講課堂;「新青年講壇」分校、院、班多個層次,面向全校師生開展宣講;道德講堂形式多樣,推動黨的創新理論與重要思想走基層、課堂和師生,受到師生歡迎。《江漢學術》榮獲「全國高校社科精品期刊」「現當代詩學研究」欄目獲教育部名欄建設優秀獎,圖書館被評為武漢市十大閱讀基地。學校管理運營的湯湖美術館教育項目入選2017年度全國美術館優秀公共教育項目。
加強輿論引導,通過「微宣傳」平臺弘揚主旋律,「微宣傳構築高校思政工作新高地」獲省高校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案例創新獎,新媒體作品獲評全國高校媒體融合類優秀案例。講好江大故事,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謳歌新時代,文明理念已根植於全校師生心中,為事業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
大學生插花花藝大賽
新時代催生新使命,新徵程召喚新作為。文明建設,永遠在路上,江漢大學將以創建全國文明校園為契機,牢牢抓住精神文明創建這條主線,鼓更大幹勁,爭取更大作為。學校以入選湖北省「雙一流」建設高校為新起點,加快建設與武漢城市地位相匹配、在國內有影響有特色的高水平地方綜合性大學,實現跨越式發展,為湖北省、武漢市精神文明建設事業再作新貢獻。
江大新媒體工作室
信息來源:黨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趙蔚 王豐昌
審核:江小薇
小薇投稿郵箱:jiangdaguanwe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