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結盟泉水清又純——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彝海村脫貧攻堅見聞
從四川省西昌市出發,驅車近兩個小時,記者才來到位於大涼山深處的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彝海村。這裡是戰略支援部隊定點幫扶的一個村莊。
「今天一定要在家裡吃頓飯!」看到部隊的同志來了,結盟新寨結盟農莊的主人吉克莫薩和愛人俄覺加加莫,像見了久違的親人一樣激動。
環顧結盟農莊,一個個由圓木圍成的雅間風格獨特,讓人感受到濃鬱的彝族風情。
「過去我們家一年下來攢不下幾個錢,住的是土牆茅草屋。要不是政府和部隊援建了這個結盟新寨,我們一輩子可能都住不上這麼好的房子!」吉克莫薩的臉上寫滿了幸福。
「結盟新寨建起後,來旅遊的人越來越多,我家開的這個農莊,一年就能收入10多萬元。」俄覺加加莫動情地說,「共產黨和解放軍從來沒有忘記彝族鄉親,你們的恩情就像『結盟泉』的水一樣清澈甘甜,永遠滋潤著我們的心!」
俄覺加加莫的一席話,讓大家回憶起彝海結盟的歷史佳話。當年,紅軍先遣隊司令員劉伯承與彝族首領小葉丹在彝海邊歃血為盟、結為兄弟。結盟後,小葉丹表示派人護送紅軍通過彝族區,劉伯承代表紅軍贈送武器彈藥,授予小葉丹一面寫著「中國彝民紅軍沽雞支隊」的旗幟。
在戰事十分緊張的情勢下,紅軍將士仍然沒有忘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幫助當地群眾打通了泉眼,疏浚了泉水。從此,「結盟泉」便成為軍民魚水一家親的見證。
「結盟泉」位於結盟新寨的中心位置,泉水潺潺流淌,清澈甘甜。站在「結盟泉」旁,指著環泉而建的結盟新寨,退役軍人、彝海村黨支部書記馬強激動地說:「是黨中央的扶貧政策和部隊的鼎力相助,才讓我們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2016年10月,成立時間不長的戰略支援部隊與彝海村定下5年之約,著力幫助彝海村的老百姓脫貧致富。
「結盟新寨是我們打造的一個旅遊產業項目。」同樣是退役軍人的彝海村委會主任陳志華介紹說,結盟新寨投入使用後,遊客由2018年的4萬多人增加到2019年的12萬多人,營業收入翻了好幾番。通過開彝家樂、賣土特產、經營民宿等,許多家庭從貧困戶變成了富裕戶。
沿著黃牆紅瓦的民居拾級而上,記者遇到了坐在家門口曬太陽的吉根伍薩阿媽。多年前,她生了一場大病,留下半身不遂的後遺症,生活曾一度非常困難。
「是黨的好政策讓我不愁吃不愁穿。」吉根伍薩普通話說得不太好,為了表達感激之情,她豎起大拇指,「部隊派來的醫療隊幫我解決了看病難題……」
「為幫助解決她家的困難,在戰略支援部隊幫扶的花椒種植產業中,村合作社按每畝400元流轉了她家的土地,還安排她的愛人阿說瓦根在合作社務工。」馬強介紹。
在新修的水泥路上行駛了20多分鐘,記者來到居住在山頂的彝海村五組、六組。汽車在幼兒園門口剛一停下,飯菜香味撲鼻而來。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戰略支援部隊黨委認為,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抓手。為此,他們不但援建了彝海村學校、幼兒園的硬體設施,還籌措資金設立了獎學金、獎教金,激勵學生刻苦學習,鼓勵老師紮根深山。
採訪即將結束,記者來到彝海結盟紀念碑前拜謁先烈,兩旁鮮紅如火的臘梅競相綻放,仿佛在向革命先輩們喜傳佳音:彝族同胞和全國人民一樣,都過上了紅紅火火的幸福生活!(本報記者 安普忠 付 語 通訊員 郭文彬 陳元超)
編輯:楊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