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閃念真理的光芒之世界經典演講《地球的形狀必定是球形的》

2020-12-16 落日蒼茫風才定

《地球的形狀必定是球形的》

(亞里斯多德 古希臘)

地球的形狀必定是球形的。因為地球的每部分到中心位置都有重量,因此,當一個較小部分被一個較大部分推進時,這較小部分不可能在較大部分周圍波動,而是同它壓緊和合併在一起,直到它們達到中心為止。要理解這個話的意義,我們必須想像,地球是在生成過程中,就像有些自然哲學家所說的那樣。只不過他們認為,向下運動是由外部強制造成的;而我們則寧可說,其實向心運動是因為有重量的物體的本性而產生的。

在這些自然哲學家的理論體系中,當混合物還處於潛在狀態時,微粒在分解過程中從四面八方同樣作向心運動。不管周圍各部分分布得是否均勻,它們都從各極端向中心集中,並產生同樣的結果。因此,很清楚,第一,如果所有微粒從四面八方向一點(即中心)運動,那麼結成的一團在各方面必定是一樣的。因為,如果在周圍各處加上相等的量,那麼極端與中心之間必定是個不變量。這樣的形狀當然是一個球。即使地球的各個部分不是均勻地從四面八方向中心集中,上述證據同樣適用。一個較大的質塊必然要推動在它前面的一個較小的質塊,如果二者的傾向都是向心的,那麼較輕的東西因受到較重的東西的推動力,總歸要到那個中心去的。

根據感覺的證據也可以得到進一步的證明。

如果地球不是球形的,那麼月食時就不會顯示出弓形的暗影,但這弓形的暗影確實是存在的。每月的月相是多種多樣的,有時是半圓形的,有時是凸形的,有時是凹形的;但月食時暗影的界線始終是凸形的。因此,如果月食是由於地球處於日月之間的位置,那麼暗影的形狀必定是因地球的圓周而造成的,因而地球必定是圓形的。

觀察星星也表明,地球不僅是球形的,而且也不很大,因為只要我們向南或向北稍微改變我們的位置,就會顯著地改變地平圈的圓周,以致我們頭上的星星也會大大改變它們的位置,因而,當我們向北或向南移動時,我們看見的星星也不一樣。某些星星,在埃及和賽普勒斯附近可以看見,在較北邊的地方則看不見,而在北方國家連續可見的星星,在其他國家就可以觀察到沉落。這就證明,地球不僅是球形的,而且地球的圓周也不大,因為要不然,位置的細微變化不可能引起這樣直接的結果。

根據這些論據,我們必然得出結論,地球不僅是球形的,而且同其他星球相比,是不大的。

《地球的形狀必定是球形的》作者介紹

《地球的形狀必定是球形的》作者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同時也是古代西方和整個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之一,形式邏輯的奠基人。

亞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年(周安王十八年)出生於色雷斯的斯塔基拉,父親是馬其頓國王的宮廷御醫,此時正值中國歷史上的戰國時代中期。

公元前366年,亞里斯多德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圖學院學習,此後二十年間亞里斯多德一直住在學院,直至老師柏拉圖去世。

柏拉圖去世後,由於學園的新首腦比較贊同柏拉圖哲學中的數學傾向,令亞里斯多德無法忍受,便離開了雅典,亞里斯多德先是接受了先前的學友赫米阿斯的邀請訪問小亞細亞(赫米阿斯當時是小亞細亞沿岸的密細亞統治者),並在那裡娶了赫米阿斯的侄女為妻。

公元前344年,赫米阿斯在一次暴動中被謀殺,亞里斯多德不得不離開小亞細亞,和家人一起到了米提利尼。

公元前341年,亞里斯多德被馬其頓的國王腓力浦二世召喚回故鄉,成為當時年僅十三歲的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

根據古希臘著名傳記作家普魯塔克的記載,亞里斯多德對這位未來的世界領袖灌輸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學的教育,運用自己的影響力對亞歷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儘管自己的學生已經貴為國王,亞里斯多德並沒有一直留在國王身邊,公元前335年腓力浦去世,亞里斯多德回到雅典建立自己的學園教授哲學。

亞里斯多德反對刻板的教學方式,經常帶著學生在花園林蔭大道上一邊散步、一邊討論哲理,被後人稱作「逍遙學派」或「漫步的哲學」,這一期間著作主要是關於自然和物理方面的自然科學和哲學,使用的語言要比柏拉圖的《對話錄》晦澀許多,很多都是以講課的筆記為基礎,有些甚至是他學生的課堂筆記。

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去世後,雅典人開始奮起反對馬其頓的統治,亞里斯多德因為被指控不敬神而逃往加而西斯避難,學園則交給狄奧弗拉斯圖掌管,一年之後的公元前322年,亞里斯多德病逝,享年六十二歲,此時正值中國歷史上的戰國時代中後期。

亞里斯多德一生勤奮治學,著述甚豐,據說有四百到一千部,他將科學劃分為理論的科學、創造的科學和實踐的科學,學術研究涉及到邏輯學、修辭學、物理學、生物學、教育學、心理學、政治學、經濟學、美學、博物學、醫學等。

亞里斯多德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書,主要著作有《工具論》、《形上學》、《物理學》、《倫理學》、《政治學》、《詩學》、《修辭學》等。

亞里斯多德的思想對人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創立了形式邏輯學,豐富和發展了哲學的各個分支學科,對科學等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是最早論證地球是球形的人。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宇宙中大質量星體的形狀總是趨於球形?
    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古代比較盛行天圓地方的世界觀,那時人們憑直覺認為大地是平的,而天空是圓的。其實,在公元前就有人認為地球是圓球的。據記載 ,世界上最早認為地球是圓球形的人是古希臘時期的畢達哥拉斯,不過這在當時完全沒有任何證據可以支持這一觀點。
  • 為什麼有的天體是球形有的天體形狀不規則?
    個頭比較大的恆星是球形的,類木行星和類地行星也是球形的,比行星個頭再小一些的矮行星也是球形的。如果天體的個頭再小一些,形狀很可能就不再是球體,小行星帶中的那些天體以及土星光環中的碎片都是一些不規則的形狀,第一個被確認來自太陽系外的小行星奧陌陌,它就是不規則的長條狀。為什麼質量大或個頭大的天體能夠是球形呢?
  • 若球形地球變成「甜甜圈」形狀,會發生什麼?
    在科技尚不發達的以前,人類對於地球的外表並不是十分了解。於是,那時候的人們對地球的具體形狀提出了各種假想,如立方體、扁平狀、空心球體等等,想像力非常豐富。後來得益於科技水平的提高,人類通過對地球的不斷探索重新認識了地球,發現地球其實是一個巨大的實心球體。
  • 偉大科學家牛頓的30條智慧名言,至今依然散發著真理的光芒
    這位研究宇宙、上帝奧秘的天才科學家,正如伏爾泰所說:「將世界上的一切天才放在一起,牛頓也是其中的佼佼者。」並稱他的工作把人類思想史提高到了「從未達到的最大膽的境界」。後來同樣偉大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超越了牛頓經典力學,但他依然這樣表達他對前輩的崇敬之情:「在人類的歷史上,能夠結合物理實驗、數學理論、機械發明成為科學藝術的人,只有一位——那就是牛頓。」
  • 公元前的人們是如何測算地球的形狀與大小的呢?
    阿波羅八號所拍攝的地球 同樣的,想用不那麼簡單的方式證明地球形狀也是可行的:假設你根本不相信NASA和哪些高精尖的儀器,那麼,我們就需要一種粗略的方法來證明了
  • 一個扁扁的球體-地球為什麼是這種形狀的?
    我們的母親地球----從人造衛星的升空開始,我們對地球的認識越來越深刻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進入環繞地球軌道,它的名字叫做斯普特尼克一號,也叫衛星一號,人類正式進入太空時代。探索太空已經不再是科幻故事中的場景。
  • 地球的形狀是盤狀的嗎?科學家:這樣的地球是無法想像的
    不過雖然現在人類已經有能力去探索宇宙太空,但是對於地球的認識卻還是非常的有限,可以說地球依舊充滿著太多的未解之謎,就像是地球的形狀問題。關於地球是什麼形狀的,相信在學習地理的時候,大家都學過地球是一個近似球體的形狀,這是幾千年來人們認識的一個事實。
  • 地球真的是圓形的嗎?有人用G值模擬,演示地球形狀!
    地球為什麼是圓的?為何現在還有人相信地球是方的,歷史早有記錄!關於地球相信大家都對其有所了解。從宇宙中的空間站拍攝照片我們能看到。地球外型呈現藍色圓形的狀態。在很早之前,由於當時的科學技術並不發達,對地球的樣子流傳過很多的傳說與神話。
  • 假如地球變成甜甜圈形狀,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今天我們提出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假如地球變成甜甜圈形狀,世界會怎樣?在現實宇宙中,星際塵埃不會形成這樣的天體。我們假設地球已經變成甜甜圈,赤道附近的逃逸速度會變小,大概只有6.5千米每秒。逃逸速度變小也不完全是壞事,至少在這個地方發射火箭就變得容易多了。
  • 宇宙真實的形狀是什麼樣的?
    仰望星空,我們通常能看到滿天的繁星,在浩瀚的宇宙中閃爍著神秘的光芒。眼見為實,它們的形狀在人類的長期觀測中都是球狀物,雖然本質上如太陽系,銀河系或其它星系,甚至是黑洞,其形狀都傾向於扁平的圓盤。這些都是重力作用在物體上的自然體現,那麼對於廣袤的宇宙,它的形狀會不會也是這樣的呢?
  • 世界歷史必知100事「TOP23 哥白尼:太陽在宇宙的中心?」
    在他之後,克卜勒、伽利略、牛頓跟隨他的腳步,朝著探索宇宙真理的方向行走,並最終發現了行星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近代科學從此形成。哥白尼改變了用《聖經》解釋世界和人間萬事萬物的教條做法,從根本上改變了近代歐洲人對世界的認知方式和思維結構,使他們逐漸養成了科學的心智,接近了真理,遠離了蒙昧。那麼,哥白尼的日心說是如何形成的呢?日心說形成的背景主要有兩個。其一,日心說自古就有了,哥白尼只是發揚光大者。
  • 科普一下,假如地球變成甜甜圈形狀,世界會發生哪些變化?
    在以前節目中,我們提出了關於地球的各種有趣的假設,比如扁平狀的地球,立方體狀的地球。今天我們同樣提出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假如地球變成甜甜圈形狀,世界會怎樣?在現實宇宙中,星際塵埃不會形成這樣的天體。我們假設地球已經變成甜甜圈,赤道附近的逃逸速度會變小,大概只有6.5千米每秒。
  • 地球的真實情況是甜甜圈?天體形狀能人為改變,後果人類承受不起
    地球的形狀,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重要的話題,我國古代有「天圓地方」的說法,西方科學家們則分為不同的學派,直到麥哲倫環球航行成功後,人們才確信地球是球形的。宇宙浩瀚無邊,實際上各種形狀的天體都有可能存在,比如著名的小行星「奧陌陌」就是以長條形在宇宙中穿梭,而天體的形狀也與某些定律有一定的關係。自從第一張黑洞的照片公布,很多人對這個「甜甜圈」狀的天體有極大的興趣。而科學家也表示,黑洞其實不是我們看到的那種形狀,甜甜圈狀的天體在宇宙中存在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可以通過科技製造出來。
  • 地球脈輪 | 地球12大能量中心,156個能量點
    如果地球脈輪在最佳健康狀態下運行,大多數情況下,大約半徑約為1250公裡。必須記住,這只是一個平均數字,因為所有脈輪都是活的器官,根據可能影響他們的條件的複雜性擴大和收縮。地球脈輪也有深度和高度。因此,地球脈輪的整體形狀是球形的,或類似於飛碟,並且垂直延伸到大氣中,並且在地下方向上與地球的更深的結構連接。
  • 為何大部分天體是球形,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科學家:因為兩種力
    科學家:因為兩種力 我們在觀看各種宇宙天體的照片時,往往都會發現,這些天體大部分都是球形的,當然,這裡所說的球形,並不是一個完整的圓球,往往都會存在著一定的扁率值,就比如我們生存的地球,是一個偏橢圓的球形,那麼為什麼大部分的天體都是球形呢?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為什麼不是長方體,或者是圓柱形狀的呢?
  • 提升英語水平的十大經典演講
    精彩的英語演講往往影響深遠,最經典的英語演講有哪些?你又看過幾部呢?
  • 這是迄今為止最經典的英語演講句型總結!(附精彩範文)
    ,寫演講稿似乎要難一些,原因在於演講稿的信息容量比較大,寫作步驟不像其它應用文那麼統一,是自成體系的。言語表達不了……Words can’t express how lucky I am.簡直不能用言語來表達我有多幸運。Words can’t express how thankful I am.言語表達不了我的感激之情。
  • 大多數天體為什麼是球形的?不會是轉起來方便吧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我們最為熟悉而陌生的太陽,它不僅僅是球形,而且非常接近於圓球,估計扁率只有900萬分之一,這意味著極直徑和赤道直徑的差別不到10千米(不是圓形,主要是自轉),這和它的直徑約140萬千米比起來,都不算什麼了。我們再來看看我們的月亮,估計扁率約為0.0012,地球為0.003。
  • 追尋宇宙的形狀--龐加萊猜想
    最終3年後只有一艘船回到了葡萄牙:轉了一圈回來是不是說明地球就是圓的了?不一定,如果是「甜甜圈」形狀,麥哲倫也可能轉一圈回到原地:直到最後我們跳出地球,才能完全確定地球真的不是「甜甜圈」(下圖是月亮上看到的地球):面對地球我們還有能力跳出去俯瞰,但浩瀚的宇宙目前看來跳出無望,該怎麼確定它的形狀呢?
  • 宇宙的形狀非常不可思議——理解複雜的宇宙幾何結構
    畢竟,有一段時間,每個人都認為地球是平坦的,因為我們的星球的曲率太微妙以至於無法檢測到,而球形的地球卻是不可思議的。今天,我們知道地球的形狀像一個球體。但是我們大多數人很少考慮宇宙的形狀。正如球體提供了一個平面地球的替代品,其他三維形狀也提供了「普通」無限空間的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