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岐山,血液和骨子裡都散發著故鄉的氣味,就像岐山臊子麵一樣濃烈,像岐山醋一樣甘醇。
臊(sào)子面是中國西北地區特色傳統麵食,在關中地區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岐山臊子麵具備了「薄、勁、光、煎、稀、汪、酸、辣、香」九大特點。面如其人,岐山人的身上也生長著獨特的性格。
1
「薄」
能把麵條擀得既「薄」又富彈性,可是家家戶戶岐山媳婦兒的拿手好戲。
精打細算的岐山媳婦兒總是深諳擀麵的學問,揉面功夫、醒面時間、面和水的比例,掌握好這些,再佐以對家人愛的付出,自然能出一碗柔韌的臊子麵。
2
「勁」
岐山臊子麵手工擀制的麵條勁道爽口,象徵著岐山人堅韌的性格。
岐山是一片多情而肥沃的土地,她的文化自信讓岐山人的歷史深度厚重,這些特點,足以使岐山人在各種考驗面前、各種風浪面前、各種誘惑面前保持初心、始終如一,堅守固有的本色和立場、柔韌有餘。
3
「光」
光明磊落的岐山人堅守著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環境使然,岐山人做事不含糊,就像做面,讓人挑不出半點毛病。
岐山人坦蕩,餓了不顧三七二十一,端起臊子麵,不一會兒,十幾碗就下肚了,一個個小碗摞起來,足見臊子麵的魅力。
4
「煎」
岐山人的古道熱腸是出了名的,在岐山人家裡作客,主人往往熱情得讓客人喘不過氣來,特別是吃飯時反覆問你調和怎樣、吃飽了沒、吃乾麵不等等。
熱情的岐山人每逢吃飯時分,不分老人碎娃,大家都紛紛端著老碗聚集起來,一邊吃飯一邊聊天,大家粗喉嚨大嗓門的,話題涉及國內國外、天上地上、奇聞軼事。
5
「稀」
質樸、實誠,是岐山人的顯著特點,這一點是遠近聞名的。
岐山「楞娃」便成為岐山人的代名詞,如同鳳翔的「改改」一樣已經融入了當地歷史,融入了風俗,融入了骨髓,甚至成為一方水土象徵意義的東西,像旗幟一樣高揚著。
6
「汪」
面如其人,岐山人胸懷廣大,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關注大勢、關心時事、關愛祖國的情感由古至今一直綿延傳承了下來。
文化基因的傳承使岐山人士中有內涵、有知識、有韻味,四處洋溢著書香氣息。
7
「酸」
酸湯則是岐山臊子麵的「精華,熬酸湯更是功夫活兒,功夫到了,甘醇的岐山醋就成了,醇厚的就像岐山人。
歷史上,岐山也出過不少名人,誰也擺脫不了故土的影子和情愫,許多東西是揮之不去、與生俱有的。
8
「辣」
吃麵有辣椒才好吃所以岐山臊子麵會有一層紅紅的油潑辣子。岐山人就是風風火火、雷厲風行的行動派。
9
「香」
一碗噴香的臊子麵,既是岐山的品牌,也是岐山的一個符號,就像它深厚的文化,歷久彌香。
部分圖片信息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岐山文物旅遊
編輯:shiner 審核:劉陽
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如有侵權或轉載版權問題,
請及時和我們聯繫,
以便我們第一時間內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