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劉昶榮)「全科醫學有一個特點,就是面向社區和家庭,它提供持續性的服務,而且要把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甚至人文醫學整合在一起。」11月2日,中國醫藥學會養生分會主任委員李寧教授在中日友好醫院全科醫學科成立大會暨全科醫學、國際醫療研討會上指出,全科醫學對健康中國建設有很大的價值。目前,我國的醫改方向是推進分級診療,把輕症患者留在社區衛生醫療機構,正需要大批的全科醫學人才。
中日友好醫院全科醫學科成立大會暨全科醫學、國際醫療研討會現場。(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劉昶榮/攝)
中日友好醫院院長孫陽在會上指出,三甲醫院成立全科醫學科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培養人才。此外,全科醫學科還可以彌補大醫院不斷強化專科帶來的問題,「由於專科醫生對其他學科不是很了解,導致一些小病也需要會診,這樣增加了患者的麻煩和醫院的運行成本,全科醫生的加入有助於解決這個問題」。
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學院全科醫學系主任曾學軍在大會上做了《全科醫學臨床思維培養》的學術報告。她指出,現代醫學臨床思維正在從單純的以疾病為中心逐漸轉變為以患者為中心,每個人生命全周期約75%的健康問題要由自己管理和解決,當有其他問題的時候,再尋求醫生的幫助。在一些發達國家,由於分級診療逐漸完善,把更多的患者留在了社區進行管理,只有少部分疑難重症患者進入到醫院進行治療,這樣醫保和醫院的成本都在下降。
曾學軍進一步分析說,全科醫學指導下的臨床思維,其實就是靠近患者的理念。「我們要了解以患者為中心,理解患者自己選擇的意義,陪伴、幫助患者。這些事情做起來真的很難,需要我們花很多時間,但是我自己在想,如果想做好全科醫學臨床思維的培養,做好全科醫學理念指導下的臨床實踐,需要我們做好人文關懷、醫學和藝術的結合,這是一個醫生最重要的品質。」
此外,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國際醫療中心主任顧靜文,中日友好醫院國際部醫療主任、全科醫學科主任朱宇清,首都醫科大學全科醫學與繼續教育學院院長路孝琴等專家也進行了專題講座分享。(健康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