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三合一」導演團隊如何分工

2020-12-14 臺海網

電影《金剛川》10月23日在全國上映,影片首日場次刷新國產電影首日場次紀錄。由於拍攝時間緊張,影片由管虎、郭帆、路陽三位導演首度聯合執導。不同於《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等眾導演各拍一部短片,形成最終成片的方式,《金剛川》需要管虎、郭帆、路陽三人各司其職,既合作又分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就一部完整的影片。

三位導演、三個團隊,他們是如何帶領全劇組5000人完成了這份「三合一」的工作呢?

重視溝通 合作效率高

郭帆表示,拍攝《金剛川》的溝通成本比獨立完成影片要高很多,「難點在於我們每個人負責的部分是有交叉的,比如說我跟管虎導演都要兼顧飛機和高射炮戲份,這之間是有衝突的,這個衝突就會涉及到我們兩方都要有對方的鏡頭。因為有對方的鏡頭,我們最初設計的那個視覺軸線、調度如果不一樣的話,那就連不上了,所以不管是前期還是後期,需要海量的溝通去完成協調、統一工作。」

路陽介紹說,《金剛川》劇組有很多個群,管虎、郭帆和路陽三個人有群,整個劇組還有巨大的群,然後還有很多細分的小群。「因為上了山基本沒信號,所以收工下山後趕緊去查信息,我再跟兩位導演分享當天工作進度,再問一下我們有什麼需要去配合的地方。我們三個人之間要彼此配合,比如互相幫對方拍些空鏡,或者幫對方拍一些鏡頭。我們很清晰,要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去完成這樣一件高難度的任務,就必須要密切配合。」路陽說。

管虎講述,開始他們還有著非常嚴密的分工,結果是越來越緊密結合,就像一個人。「所以說沒有分工,就是混在一起。我們都是顧及全局,把整體完成好,再施展個性。我挺慶幸遇到他們兩人,希望我們三個人未來可以擇機再戰,有機會再合作。」

評價起其他兩位導演,管虎說郭帆導演有點理工男風格,擅長精耕細作,準確度極高,特效方面非常擅長。「所以他主控美軍飛行員這一塊,是宏觀視角看戰鬥的,難度極高,郭帆導演完成度特別高。 路陽導演拍攝的是大部隊中小士兵的視角,我覺得路陽導演拿捏得比較準確。 而對於我來說,是除了綜合二位的東西,把它們捋順以外,還要完成比較慘烈的部分。」

郭帆和路陽之前很熟悉,因為兩人的工作室在樓上樓下,而和管虎,則是通過這次的《金剛川》有了強烈的默契。郭帆說:「我們越往後做越默契,特別是最後成片,會發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難簡單把它區分開哪段是誰拍的,全劇組5000人真的是擰成一股繩。」

用預拍的方式保質保量

郭帆表示,拍攝《金剛川》在流程上有新嘗試,「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保證質量,我們想了預拍的方式,特別是我這邊涉及的特效太多了。」他介紹說,《金剛川》的製作流程是基於故事,把所有分鏡先做出來。「分鏡我們用了4天時間,然後再花了4天時間虛擬拍攝,虛擬拍攝是之前沒有嘗試過的。虛擬拍攝完之後我們又花了4天的時間去剪輯,一共用12天的時間,我們把整個的動態預覽完成了。這個動態預覽跟往常不太一樣,因為虛擬拍攝的好處就是增加了動作捕捉、增加了表演,我們再去做剪輯的時候,它的精準度會高。所以我們這次採取了一種相對新的方式,也是一種工業化探索,就是預拍的方式。」

據悉,在《金剛川》開機之前,郭帆已經帶著大家把鏡頭預拍完了,這樣才能安排2600個視效人員按部就班地按次序完成這些鏡頭,最終全片一共有600多個視效鏡頭。

考驗團隊的應變能力和拍攝精力

路陽介紹,「在第一次去丹東看景的路上,關於兩岸兵力配備、高炮連在哪裡、部隊行經什麼地方、對手飛機的航線在哪兒,這些我們做了一個很有邏輯的設計。」

談及拍攝周期,路陽說,「我們經常面臨的問題是天黑之後要拍黃昏戲,拍晴天戲時卻趕上連續降雨,這挺考驗團隊的應變能力和拍攝精力的。我們用了很多LED燈組營造自然光照效果,其實這違反了拍攝規律,但是沒辦法。」

總製片人梁靜也說,拍攝時劇組經歷過丹東好幾次颱風和洪水,「我們搭建的橋像電影裡的橋一樣一次一次被洪水衝垮,我們一次一次重新搭建。」

《金剛川》中有很多爆炸戲,路陽介紹說他們對所有的爆炸鏡頭都有很詳細的方案, 「而且每個方案都詳細測試過,包括爆炸的範圍、爆炸的安全程度,都還是很有把握的。即使如此,我們在拍攝過程中依然需要小心,有很多的流程要去遵守。如何安排好這種排練和實拍的順序,什麼時候去填放炸藥,炸藥的量怎麼控制,我們需要大概多大的一個炸點,土要炸多高等等,都需要測算好。出現在鏡頭裡,那個比例其實都需要很精確地計算。現場的工作人員也多,有時候有幾百人,保證所有同事的安全,也是最重要的。」

劇組在一條江的兩岸拍攝,但是江對面因為沒有橋和道路,所以過不去。路陽說:「我們就要想辦法,如何把人員和器材能夠運到江對面去, 還要想辦法運上山,還有如何充電的問題,如何把燈光設備打亮的問題等等。我們有一個很強大的製片部門和移動部門,這兩個部門類似於部隊裡面的工兵營,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他們要做大量的這種提前的準備工作和規劃工作。還要考慮人的安全,我們儘量不想在敘事和情節上去打折,但是首先也要去考慮所有人的安全。」

文藝彈

《金剛川》以一座橋

為英雄立起一座豐碑

電影《金剛川》採用非常巧妙的角度,以一座橋為支點,撬動了抗美援朝戰爭這個龐大的題材。開始的兩個章節,以為《金剛川》在借鑑《敦刻爾克》的多時空敘事,略感缺少驚奇。然而進入到第三章節和第四章節,蘊藏的情緒陡然爆發,這才發現前兩章節原來是「延時炸彈」,在第三章節引爆,此時可謂是天地對決、戰神出世般的慘烈慷慨,是壯士無愧、蒼然一怒的捨生取義。

張譯和吳京在戰場上總在鬥嘴,有個畫面,兩人互懟時突然間話語一頓,眼神一變,那種深深的兄弟情立刻流露出來。兩人通過哨聲來傳遞彼此想法的默契,也是很好的細節。張譯扮演的角色「張飛」平時在吳京面前似是處於下風,然而戰鬥起來,他的神採為之一振。

從影片《金剛川》中可以看到中國電影工業的進步,中國一代青年導演人才的崛起。管虎、郭帆、路陽用嫻熟的敘事和成熟的特效讓英雄形象有血有肉,讓普通士兵的故事立體動人,在銀幕上立起一座豐碑。(來源:文/記者 肖揚 統籌/滿羿)

相關焦點

  • 獨家專訪《金剛川》主創:這是5000人用時兩個月的合力創作
    對此,Ifeng電影獨家專訪了導演路陽、郭帆等幾位主創。談及大家最關注的影片分工,他們一致表示,並無明確單元分工,屬於合力創作,常常出現同一畫面由三個導演分管不同環節的創作方式。談及極短創作周期是否是違背創作規律,路陽表示,當年志願軍一個月內集結並制定和執行了戰略方案,其實更不可思議,「那比拍電影難得多,但大家也很好完成了。」
  • 編劇趙寧宇講述《金剛川》「不可複製的奇蹟」背後丨專訪
    《金剛川》的結尾,志願軍戰士們用自己的身軀鑄成「人橋」,讓一批又一批戰士渡河,在趙寧宇看來這個結局代表著「走向勝利」,正如《金剛川》在短期內拍攝上映,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不可複製的奇蹟:「劇組或許不可能再找到一個剛剛寫完幾個重大抗美援朝題材的編劇,也很難找到管虎、郭帆、路陽這些頂級導演三合一去做事,也很難找到熟練又無可挑剔的攝製團隊。
  • 抗美援朝70周年第一炮:電影《金剛川》檢驗報告
    其中負責打頭陣的,也是陣容最強、最被寄予厚望的,就是明天上映的這部《金剛川》。娛理工作室提前觀看了《金剛川》。說實話,看之前對這部電影抱有一定擔憂,因為是三個導演分別執導,最後融合到一塊,並且拍攝周期十分緊促,特效量很大,不知是否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成色。但看完之後,這些疑慮全部被打消掉了。
  • 《金剛川》:每一個犧牲都有價值
    張譯飾演張飛除了開頭提綱挈領地對整個抗美援朝戰爭進行了背景介紹外,全片用四個段落,全方位立體講述同一事件:1953年7月12日,在物資匱乏、火力懸殊的情況下,中國軍隊是如何通過金剛川,參與到抗美援朝最後一戰金城戰役中的。金剛川上的一座37米的木橋,是全片所有情緒和信念的焦點。
  • 抗美援朝電影《金剛川》首日票房破億,並刷新國產電影首日場次紀錄
    《金剛川》由管虎、郭帆、路陽三位擅長刻畫戰爭故事的「硬核」導演聯合執導,張譯、吳京、鄧超、杜江、魏晨等擔當主演,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導演管虎、郭帆、路陽作品此前的累計票房分別為
  • 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今日上映
    12月18日,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七印象影視傳媒(海口)有限公司、阿里巴巴(北京)軟體服務有限公司出品,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正式登陸全國各大院線。該片由田羽生擔任總導演,王曉蒙執導,主要講述了電影工作者在拍攝電影《金剛川》過程中的幕後故事,同時回顧了歷史上的金城戰役。
  • 《金剛川》堪稱「催淚炸彈」,拍攝幕後:擰成一股繩,通過那座橋
    導演郭帆說,雖然《金剛川》是他和管虎、路陽合作,但越做到最後,特別是最後的成片,發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難簡單區分開哪段是誰拍的。10月23日,《金剛川》,這部抗美援朝題材影片上映,該片由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鄧超等主演,以電影之名致敬歷史與英烈。
  • 《金剛川》 紀錄電影今日上映 熱血鑄就六大看點
    該片由田羽生擔任總導演,王曉蒙執導,講述了電影工作者在拍攝電影《金剛川》過程中的幕後故事,同時回顧了歷史上的金城戰役。  「我們和《金剛川》」6大看點曝光  在《金剛川》裡,為了保證大部隊在凌晨5點前到達金城前線,所有志願軍必須排除萬難通過一座橋。
  • 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上映 六大看點曝光
    據悉,該片由田羽生擔任總導演,王曉蒙執導,主要講述了電影工作者在拍攝電影《金剛川》過程中的幕後故事,同時回顧了歷史上的金城戰役。 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從現實與歷史兩個視角出發,帶領觀眾走進電影《金剛川》劇組,以電影拍攝為時間線,以「橋」的建設與炸毀為重要核心段落,紀實性地跟蹤拍攝電影劇組的臺前幕後,展現電影主創團隊如何攻堅克難,高效地完成電影藝術創作,刻畫中國電影人在「疫情」這一特殊環境中以及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這一特殊歷史時刻裡,團結一致、大局為重、甘於奉獻的精神
  • 對話製片人梁靜:電影《金剛川》中的「新創作」
    《金剛川》之新創作 如何「協同作戰」通過電影這座橋? 時長:08:00 來源:電影網 《金剛川》之新創作 如何「協同作戰」通過電影這座橋?
  • 《金剛川》上映四天票房破四億!導演透露電影英文名背後的含義
    近期熱映的《金剛川》便是一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電影,影片以抗美援朝為背景,講述了志願軍戰士們「奮勇迎戰,軍魂無敵」的故事。圖源:@電影金剛川 官微該片10月23日上映首日便票房過億,截至昨天,票房已經突破四億。
  • 《金剛川》「戰地無聲」打通共情,描摹個體情緒打通觀眾共鳴
    日前,電影《金剛川》發布「戰地無聲」版預告,以新穎的消音處理,營造出真實代入體驗,帶觀眾感受當年志願軍甘冒槍林彈雨的無畏精神。《金剛川》新預告以「聲」傳情 描摹個體情緒打通觀眾共鳴日前,電影《金剛川》曝光「戰地無聲」版預告,別出心裁地通過特殊聲音處理,模擬出轟炸爆破所致的震撼失聰感,展現了戰場上炮火淹沒人聲的殘酷環境。
  • 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特殊演員的故事!
    10月愛國大戲《金剛川》在全民的期待和感動中上映了,隨著《金剛川》電影的熱播,祖國前輩們、抗美援朝的無畏精神、真實歷史再次地一一呈現在生活在舒適幸福中的國人眼前。▲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上映海報▲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上映海報▲ 《特殊演員》全國各地來自於13省演員聚集合影
  • 《金剛川》拍出戰場的真實殘酷,張譯的角色看哭全場觀眾
    為了紀念這一特殊時刻,最近有不少文藝作品上線,比如昨天上映的戰爭大片《金剛川》,就是近年來少有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電影的陣容大家都知道,管虎、郭帆、路陽三位導演聯合執導,主演則包括吳京、張譯、李九霄、鄧超等人,算是今年配置最豪華的影片之一了。
  • 《金剛川》: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
    《金剛川》的結尾,當《我的祖國》的旋律在耳邊響起,當《英雄讚歌》的音符在影院迴蕩,心中仿佛有一股激流經過,久久不能平靜。 《金剛川》海報 《金剛川》的英文名是《(The) Sacrifice》,我覺得它可能比原名更貼切。這就是一部講述無私、講述犧牲的電影。
  • 管虎 郭帆 路陽的《金剛川》到底有多燃?獨家揭秘背後的三重秘密
    第二重交給憑藉《流浪地球》打造出中國頂級視效團隊的郭帆導演。他的部分直指美國空軍飛行員的視角,用震撼人心的特效技術和對敵人尊嚴的審視拷問來展現金剛川戰役的悲壯,也是整部電影的「場面擔當」。因為需要大量後期製作,所以他也是唯一在北京拍攝的導演。
  • 這部看哭人的《金剛川》,不僅僅是一部電影,更是不能遺忘的歷史
    金剛川8月開拍,10月上映,從籌備拍攝到後期製作,僅僅用了兩個多月,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奇蹟!而這兩個月拍攝的電影究竟如何呢?先說一下故事背景。金剛川是朝鮮金城的一條河,也是抗美援朝最後一役的重要樞紐,它是唯一一條保證金城戰役後備物資的生命線。當年張振智連長接到命令。8天內在67米的金剛川上架起座承重橋。
  • 《金剛川》總時長是多長 金剛川影片介紹講了什麼故事內容?
    儘管導演把空間感和時間感拍出來了,但是令觀眾吐槽的是在故事上的敘述,一個事件分為4個故事,表現不同人做出的不同事情,然後與整個故事做出對比,突出戰爭之下對生命的踐踏,這個一個好想法和好點子,證明導演用心去尋找故事講述角度。
  • 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定檔12月18日
    今日,《金剛川》的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宣布定檔12月18日,同時發布了預告片和定檔海報。「我們和《金剛川》」由田羽生擔任總導演,王曉蒙執導,主要講述了電影工作者在拍攝電影《金剛川》過程中的幕後故事。  海報 片方供圖  電影《金剛川》自10月23日上映以來,在全國掀起了觀影熱潮。
  • 「我們和《金剛川》」上映,這些電影幕後紀錄片也值得看……
    12月18日,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正式在全國上映,該片由田羽生擔任總導演,王曉蒙執導,主要講述了電影工作者在拍攝電影《金剛川》過程中的幕後故事,同時回顧了歷史上的金城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