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金剛川》由管虎、郭帆、路陽三位導演首度聯合執導,於行業內亦是一次新鮮的嘗試。三位導演從同一個故事的三個維面入手,各領域維度各司其職,又融為一體,全景式描繪了抗美援朝戰爭中,一段鮮為人知卻又感人至深的往事。
其中,理工出身的郭帆導演善用特效,他不僅大大提高拍攝效率,還從美國空軍這一以往在中國戰爭片中罕見的視角宏觀俯瞰了這場戰爭;路陽導演對於畫面和人物情感的細膩處理和刻畫,於風吹草般的自然意象中傳遞影片的情緒,志願軍戰士們之間的情感,比愛情、友情更深刻而厚重。這兩位導演一個給影片帶來鋼鐵般重工業的質感,一個則細膩柔情,而管虎導演則平衡其間,以紀實感把戰爭場面、小人物的內心呈現。三人都融其所長於《金剛川》之中。
李九霄飾演劉浩
8月開拍、10月上映,臨危受命的《金剛川》從最初籌備到製作完成,時間緊任務重,幾乎每一天都在搶時效、趕進度,最終的結果得益於三位導演精誠合作。對此,管虎表示,「郭帆導演有著精耕細作的工作風格,準確度、完成度極高;路陽導演將微小人物間的情感因素拿捏得十分精準。我們三個人成為了一個人,不分你我,才能完成這部電影。」
而郭帆導演回憶拍攝經歷,在開機之前已經預拍完鏡頭,2600人視效團隊精誠合作高效製作,「肉眼可見地看到了中國電影工業的發展」。路陽導演難忘拍攝中的重重困難:「拍攝的自然環境特別苛刻,連續降雨已經消耗了太多拍攝周期,令整個團隊也在不斷歷練隨機應變的能力。」
三位導演在短時間,以最高效率集結三組人馬分別拍攝,伴隨著海量溝通商討,成就一部統一風格作品,其背後聚集的是演員1174人,劇組工作人員2479人,特效人員2600人,後期人員1302人的完美配合。
管虎導演坦言:「這個戲籌備時間特別短,其實有點像故事的主題,有點攻堅、犧牲的意思。我們的主題就是犧牲。光憑武器裝備,我們打不過人家,憑的是勇氣和犧牲。三個導演合在一起,跟片尾字幕5000多人擰成一股繩過一座橋,氣味和味道渾然一體,希望中國電影可以借鑑。」
整部電影同樣獨闢蹊徑。縱觀全片沒有出現連長以上的指揮官,全部以最普通士兵的視角來呈現這場戰鬥,亦沒有選取血戰長津湖、鏖戰上甘嶺這樣的抗美援朝經典戰役,而是從並不被大眾所熟知的金城戰役中選取了最為幕後的一段,聚焦大戰場後方的無名英雄們。
張譯飾演張飛
除了開頭提綱挈領地對整個抗美援朝戰爭進行了背景介紹外,全片用四個段落,全方位立體講述同一事件:1953年7月12日,在物資匱乏、火力懸殊的情況下,中國軍隊是如何通過金剛川,參與到抗美援朝最後一戰金城戰役中的。金剛川上的一座37米的木橋,是全片所有情緒和信念的焦點。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英文片名Sacrifice 譯為「犧牲」,無論是鄧超扮演的高連長被炸掉下半身依然念叨著「修橋」,還是李九霄扮演的劉浩扛著修橋的圓木被燒成了一座雕塑,抑或是吳京扮演的炮兵班長被飛機炸成碎片,張譯扮演的炮兵排長用半截殘軀,將身邊的玉米地澆上汽油,將自己所在的炮區做成熊熊燃燒的祭壇,吸引轟炸機過來,無不印證著「犧牲」二字。
而更令人為之深深動容的是,這些為我們獻出生命的英雄,不再是歷史上的數字和名字,而成了一個個真實的人。他們彼此激勵、託付生死。
吳京飾演關班長
對此,管虎導演動情解讀:「我們的主題是犧牲。中國人之所以能在板門店談判,憑的不是武器裝備,憑的是勇氣和犧牲。所以在這個角度上,我希望能把抗美援朝精神之本給到觀眾。」
「這是整個中國集體的民族情感。一段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戰鬥,讓中國立國之初,在世界上能站穩腳跟。其背後是不被常人所見的犧牲,而每一個犧牲其實都有價值,沒有一位英雄的犧牲應該被忽略。」
時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金剛川》不僅是一份來自電影人的行業答卷,更是一種身處和平、緬懷先烈的集體致敬。
影評人史航如此評價《金剛川》:「《金剛川》從各個角度讓我們知道,『銘記』這兩個字是怎麼一筆一畫寫出來的。每一個人的角度都是支撐這個世界的肩膀,就像他們一起扛起這座橋。感謝各位的努力,讓銘記變得更容易,讓淡忘變得更艱難。」
鄧超飾演高福來
管虎:憑的是勇氣和犧牲
Q 同為戰爭片,這次《金剛川》對你來說,最大的不同和挑戰是什麼?
A 《金剛川》一個極大的特點,就是我們想把它拍得比較疏離、比較孤寂。他們離戰場很遠,隆隆的炮聲一直在遠方,他們參與不了所謂真正的戰鬥。他們所從事的這一切,就是應付突如其來的襲擊,就是要把所有參加主攻的大部隊運過去。所以這其實是幾個身處其間的個體戰士的故事。我覺得這是另一個角度的動心,是另一種戰鬥。
坦率地說,這跟以前的韓戰,大家認為的抗美援朝不太一樣,不是大規模、大兵團、坦克,不是這種狀態,而是特別孤單的幾個人,等待大部隊的勝利。
Q 你對戰爭片頗為擅長,在《金剛川》的故事中,你有怎樣的特別設計?
A 其實我對戰爭片不擅長,只不過男性導演都喜歡有機會做一次戰爭片。《金剛川》其實是幾個個體的男性戰士之間的故事。幾個兄弟之間,其實離得不遠,但互相見不了面,他們靠以往的一些情感交流,互相支持、互相幫助,最後集體犧牲。這麼一個狀態底下,我覺得是有一種主題可以探討,就是男人之間的故事,包括跟敵人敵對、友誼、血海……所有這一切,都特別讓我著迷。
片中魏晨飾演的閆瑞,原型就是工兵連連長張振智,他的一句臺詞也正言明全片最重要的脈絡:「能過這條江只有一條路,就是橋!」
Q 你的作品對人物個體和群像的刻畫都極其精彩,這次在《金剛川》的創作中,會集中在個體表現上還是群體形態呢?
A 個體上。我們寫了三個人物,男人之間的友誼和爭鬥。其實我們的主題是犧牲,中國人之所以能夠打成膠著,或者最後板門店能籤協議,其實憑的不是武器裝備,憑的是勇氣和犧牲。它不是一個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的故事,它是這些人為了勝利,集體犧牲的故事。所以在這個角度上,我認為可以把我們的勝利之本給到觀眾,而不拘泥於那種大兵團作戰方式。
Q 不同於以往單人執導拍攝,這次與郭帆、路陽兩位導演共同鑄就一部作品,同時你還擔任了本片的監製,彼此之間是如何分工協作的?他們兩位又為電影注入了哪些特色?
A 這個其實對我也是新經驗,對他們來說也是。我們這次完全是講一個故事,從不同角度,所以其實是個新經驗。我到現在可以坦率地說,在生命裡面有次這樣的經驗,完成這樣一部片子,還是挺新奇的。
郭帆導演有點理工男風格,擅長精耕細作,準確度極高,特效方面非常擅長。所以他主控美軍飛行員這一塊,他是宏觀視角看戰鬥的,難度極高,郭帆導演完成度特別高。
路陽導演是大部隊當中一個小士兵的視角,隨部隊前行,其中又有點情感因素,我覺得路陽導演拿捏得比較準確。
而對於我來說,除了綜合二位的東西,得把它捋順以外,還要完成比較慘烈的部分。所以我們三個合作共同講一個故事,必定會有每個人的特點。我覺得我們都是顧及全局,先把這個整體完成好,再施展個性。我挺慶幸能遇到這二位的。
Q 觀眾對於吳京、張譯在《金剛川》中的合體出演非常期待,這兩位的配合是不是很有默契?
A 我覺得他們不需要配合,已經完全跟生活中一樣了。他們從以前開始就互相逗,互相貧,這戲裡就正合適,所以其實完全是本色出演了。
Q 《金剛川》傳達著怎樣的精神思考?
A 犧牲!我覺得每一個犧牲其實都有價值,你不能說任何犧牲是沒有價值的,何況這種保家衛國的犧牲。他們其實面對的全是隨時到來的空中襲擊,所有的人都死去了,為的就是一個目標。這種犧牲我覺得價值特別大,是非常動人的,又是不被常人看得見的犧牲。
有勇氣去記錄這種價值,我覺得對那些先烈是一個很好的紀念,因為確實很多人不是在前線犧牲的。我們電影的價值我覺得在這裡。
歐豪飾演戰士
郭帆:為了長眠的英雄
Q 簡單講述一下你所導演的這段故事。
A 這個故事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但是簡單的故事背後所體現出來的整個中國人民志願軍頑強的戰鬥精神,是值得我們一直去學習的。《金剛川》是朝鮮的一條河的名字,這條河上有一座橋,這座橋是通向主戰場的動脈的橋梁,也就是說這段橋是我軍運送人員、物資、彈藥的必經之路,所以在最後這場戰役之前,我軍就要守住這座橋,而美軍就要不斷地去轟炸這座橋。那麼在美軍的進度下,如果這座橋被炸斷之後,它的維修時間大概是一到三天不等,然而這個故事講的則是,在大概一晚上的時間內,這座橋被轟炸了大概三次,三次又都被迅速修好,就是這麼一個故事。這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
Q 這次的拍攝模式是你和管虎導演、路陽導演三位導演合拍完成,這種模式對你來說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A 溝通成本會比別的影片要高很多。我們每個人負責的部分不光是獨立成篇的,還有交互的部分,就比如說我跟管虎導演那邊是要上下兼顧的,飛機和高射炮之間是有衝突的,那麼衝突就會涉及到我們兩方都要有對方的鏡頭,如果我們最初設計的視覺軸線、調度不一樣的話,那就連不上了,所以不管是前期還是後期,都需要大量的溝通去完成、協調,怎麼讓它能夠對位,能夠接在一起而且看著舒服,在某些情況下影調可能會趨向統一。
Q 在特效方面,這部電影會有《流浪地球》的印記嗎?
A 這是完全不同的兩部影片,所以不會有《流浪地球》的風格。在特效方面,我們會儘量更寫實一些。
Q 這次拍攝在技術層面有沒有什麼新的嘗試?
A 技術層面倒是沒有新的嘗試,但是流程上面其實是有的,要保完成、保質量,所以我們其實也想了一個方式,特別是我這邊涉及的特效太多了,所以我們這次的製作流程是基於故事,先把整個分鏡做出來,這個分鏡我們用了4天的時間,分鏡是手繪的,當然我們也可以把它連起來配上音樂、配上聲音,但由於分鏡不動嘛,所以它的準確度會低很多。之後我們再花4天時間虛擬拍攝。虛擬拍攝是之前沒有嘗試過的,因為有演員在表演,所以動作、時間卡得會相對準確一些,而且由於有表演,我們的剪輯會更接近於最終的實拍效果。
虛擬拍攝完之後,我們又花了4天的時間去剪輯,這樣總共花費12天的時間我們把整個動態預覽完成了。但這個動態預覽跟往常不太一樣,因為虛擬拍攝的好處就是增加了動作捕捉、增加了演員表演,那麼這樣我們再去做剪輯的時候精準度會高。
Q 聊一下管虎導演和路陽導演吧,你們之前有過合作嗎?
A 我們之前沒有合作過。管虎導演是讓我很驚訝的一位導演,我覺得他的作品確實是中國戰爭電影的一個新標杆,不管是故事敘事,還是調度、影像,各方面都是一流的。路陽導演和我本來是鄰居,我們的工作室在樓上樓下,我們倆是很熟悉的朋友。
Q 你覺得影片想傳達什麼樣的精神?
A 《金剛川》這部電影是為了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 70 周年而拍攝的,就像我們手環上寫的這個一樣,我們是為了長眠的英雄而拍攝的這部電影,也希望更多觀眾可以為了長眠的英雄來看這部電影,支持這部電影。
路陽:更複雜、厚實的情感
Q 《繡春刀》的動作設計在武俠片的真實性與力量性上有很大突破,此次在《金剛川》這樣的歷史戰爭題材作品中,你對動作設計又有怎樣的構思?
A 其實我們需要做到的,首先是儘量去找到那個年代下,戰爭環境裡面的相對真實的那個氛圍,我們希望給觀眾看到那個時候很多個體,在這樣的環境裡面,是一種什麼樣的人物狀態,所以就不像在古裝片裡面的那種設計思路,還是以真實為第一要務,這樣去設計場面。而且我們這次更多是爆炸場面、槍火的場面,肯定不像《繡春刀》裡面有那種套招,有兵器格鬥,是完全不一樣的。
Q 《金剛川》中轟炸、火力對決的大場面很多,在人群調度和場面控制上有沒有遇到困難或者讓你特別興奮的時刻?
A 我們的現場物理特效團隊是國內最頂尖的團隊之一,而且之前我們合作過很多次,這個團隊也參與過《八佰》《影》這樣的電影項目。拍攝之前我們對所有爆炸鏡頭都有很詳細的方案,而且每個方案都詳細測試過,包括爆炸的範圍、爆炸的安全程度,都還是很有把握的。但是即使如此,拍攝過程中依然需要很小心,有很多流程要去遵守。比如什麼時候去填放炸藥,炸藥的量怎麼來控制,需要大概多大的一個炸點,需要土要炸多高等等,這些都要很精確地去計算。現場的工作人員很多,有時候甚至有幾百人,保證所有的同事的安全,也是最重要的。
邱天飾演話務員
Q 大家對《繡春刀》中男女主之間的愛情,以及兄弟之間的義氣印象深刻。這次在《金剛川》中也有彼此關照,以及細膩含蓄的情感表達。你如何理解戰爭年代的友情、愛情?
A 我們想要去做一部跟以前不一樣的戰爭片,想去更多地表現個體。在這種大環境下,他們自己是如何感受這個世界,如何感受自己和戰爭的關係的?他們一定是很鮮活的人,他們每一個人又都不應該是一樣的、同質化的。
我們想找到每個人的自己很個人的那種情感,還有在部隊和集體裡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當初那個時候,戰友之間同志相稱,但他們一定是具有一種超越工作甚至超越家人的關係,一定是一種更牢不可破的情感。我們當然可以用兄弟情或者其他的情感歸納,但實際那種情感要遠遠複雜、厚實得多。所以,在最開始拿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們就考慮如何去建立這樣一個部隊中每個人物之間的關係。
Q 評價一下管虎導演和郭帆導演,這次合作感覺怎麼樣?
A 他們兩位都是非常厲害的導演,都拍出過很棒的作品,他們的團隊都非常專業。這是第一次有這麼多人在一個組裡面共同合作,三套班底,統一在一個主題思想下,完成一部電影,一定會有海量的溝通工作要進行。這是我之前沒有經歷過的體驗,很有意思。
我們有很多群,其中一個是有三個組主創的群,我們要在群裡面去溝通很多事情,然後分三個組,每組還分別有各種小群。我跟管虎導演、郭帆導演三個人還有一個群,每天也要保持溝通。拍攝現場經常沒有信號,上了山基本就沒信號了,只有等到收工的時候,下山趕緊去查信息,再跟兩位導演分享今天的工作進度,然後再問一下我們有什麼需要去配合的地方。因為有的時候可能會需要幫助,我們三個人之間要有配合,互相幫對方拍些空鏡,或者幫對方拍一些主觀鏡頭、環境什麼的。每天我們都會去問:今天我是不是還要在這個景幫你拍些什麼啊?這種配合的感覺還挺好的,因為我們很清晰地知道,我們是同一陣營的,我們要在這樣一個時間內去完成這樣一件事。高難度的任務要求我們必須要密切配合。
Q 你認為《金剛川》最想講述的故事核心是什麼?
A 從上個世紀初到現在一百多年來,我們的國家和我們的國人經歷了很多苦難和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中國人一直都很頑強地走過來了,也創造了很多的奇蹟。我想這個電影可能是這種精神的一個縮影,就是要告訴我們,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任何形式的艱難險阻,我們都會不計代價一往無前,這種精神要傳遞下去。
文 康犖
編輯 韓哈哈
圖片及資料提供《金剛川》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