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39集的和平飯店,我是在看完谷阿莫的解說之後才決定去看的,我已經很久沒有追過劇了,因為我有一個極其影響效率的習慣,一旦開啟了一部劇或者一本小說,我一定要在最短時間看完。
就是會把大量的時間投入到相關的事情裡面去,從而忽略很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所以我是直接讓自己捨棄掉一切追劇業務。
除了偶爾看一些前後不會有連接關係的綜藝之外,連續的或者佔用大塊時間的事情就直接排除在我的選項之外了,從而保證自己能夠相對專注有效地集中。
這個劇主要發生在一個叫做和平的飯店裡面,當然劇裡面的故事並不是特別和平,甚至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一步踏錯可能就會被卷進莫名的漩渦,前半段劇情比較輕鬆活潑,符合大部分劇的節奏。
前面越是輕鬆愉快,後面的劇情才會越發讓人無奈,比如許多打打鬧鬧的言情偶像劇《我的女孩》《豪傑春香》之類的,只是和平的劇情更加偏向政治,總體上是智商的比拼和較量,到最後翻出一個最深的反轉和伏筆。
可愛的劉金花
劇裡面讓我印象最深有幾個場景或者說是情節:
當王大頂聽到陳的夢話開始對陳產生懷疑從而對陳的某些計劃造成小破壞,並讓陳對於自己之前對王付出的信任仿佛here we go的時候,我想到的是當一個人多次以不強迫且顯得真心實意的方式向你表白多次。似乎被表白的人會不由自主地對對方產生額外的信任感,並且覺得對方並不會傷害你的錯覺,卻忘了人的相交總是會有基礎價值觀和利益的契合才會有延續,當一個人覺得你會威脅到他的時候,最後也是說翻臉就翻臉。
王向陳雖然像是不正經又像是認真的表白過數次,並且削弱了性別激素引起的男女體力上的差距懸殊從而產生的威脅感,多次示弱。
再加上封閉環境裡面「共患難」從而產生的「革命友誼」,所以王那一次的背叛讓陳一瞬間產生了意料之外的崩潰,雖然靠理性抑制住了但是在後來在蘇聯人房間查找證據的時候依舊對這個場景耿耿於懷並不斷回想,造成了情緒上的極大影響。
2.劇中的野間平二 / 日下步 / 香雉將軍/石原,四個不同印象的日本人形象
野間平二課長讓人留下最深的印象除了嚴謹的工作任務態度,應該就是他對於陳佳影的感情線,傾慕非常卻也十分克制,感情對他的判斷產生了許多的影響,一直抱著最後的希望等待著新佑前輩的回信來讓自己做出最後的判斷。
他的克製冷漠也可以從劇裡看出,最後下定決心讓陳能死在火車上,讓自己忘記並放棄關於她的一切也燒掉了那一方曾經被陳觸碰過的手帕,最後故事的結局雖然對於整體的狀況有所懷疑,不知道後續會不會自己再做調查,故事從此而止。
石原是個忠於職守的人,雖然口上說和竇仕驍不是朋友,但是依舊為了他而下跪求情,當竇那一筆的情節出現的時候內心真的有種莫名的悲傷的感覺,雙方都算是職責所在不得不,但是就是因為不得不才顯得格外悲哀。
或許他們是朋友,但是在那個時候他們更多的是敵人,雖然扮演者明確的說話口音偶爾讓我出了點戲,但的確是個比較鮮明立體的角色了,他的結局雖然是為了激化推進劇情的發展,但是唉.....
香雉將軍算是標準的自大的軍官角色吧,什麼我又徵服了一片領地,說著傾慕卻是強迫,最後也努力地扮演著反面人物,最上層軍官嘛,只要聽完屬下的報告並作出相應的安慰總結就好,沒什麼太強的正面角度,當然整個劇情也因為他的存在才會有一定的推動和產生,比如是他召集的人們來參加此次聚會。
日下步,日下大佐,有腦子也有手段,性子算是冷靜也算是暴力,整體上是個合格的軍人,感覺因為太合格了反而沒什麼好評論的,做的一切也都是在符合個人或者國家的利益框架的前提之下。
大時代環境之下,人物因為各自任務而產生的衝突並沒辦法說清楚誰對誰錯,因為每個人都是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劇裡前中後有不同的調查主線,最後一開始敵對的勢力也都成為了惺惺相惜的朋友,互相維護使各自的利益最大化。
而唐凌之於陳佳影和大當家,陳佳影之於王大頂還有野間,王大頂之於劉金花,前者都是後者追逐成長的目標,源於感情,源於傾慕,源於自己想要的方向和目標的渴望,都是對於自己現在原地踏步的不滿足,源於對方似乎太厲害太耀眼想要更加努力成為值得的人,可以與之並肩而不拖累的人。
同時竇仕驍也是為了妻子家人不斷的努力,為了給他們更好的生活,也可以說是為了實現抱負和隱藏的任務,所有人都是為了自己心目中更美好的明天在成長在努力。
或許自己期望的與現實生活中的主流有違,比如該隱和他的猶太姑娘,或者身份改變對人生不安的人,比如信仰上帝不再是富家少爺的瑞恩等等,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活裡掙扎前進,有自己的追求方向和夢想,前進是唯一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