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師白畫作《鴨子》
婁師白畫作《絲瓜雙雞》
叔叔與侄女庭後交流案情。
婁師白是我國著名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他的畫作明朗、清新,給人生機勃勃的感覺。2010年12月13日,92歲高齡的婁師白仙逝。一年半以後,長子和次子未能免俗,也陷入了名人後代爭奪遺產案。
昨天上午,朝陽法院開庭審理婁師白遺產糾紛案。婁師白到底有多少畫作,財產都去哪裡,雙方爭執不一。下一步,法院還將應長子要求調查婁師白的現金遺產。無疑,這將是一場漫長的拉鋸戰。
93歲遺孀未到庭
婁師白的次子名叫婁述澤,目前在加拿大經營畫廊,昨天到庭參加了庭審。與他一同起訴的還有93歲的母親——婁師白遺孀王女士。他們倆共同起訴長子婁述德(同父異母),要求返還其拿走的150餘張畫作和印章127枚。
昨天上午,王女士未親自到庭。她對法官說,自己歲數大,且雙方矛盾激化,她不願到庭參加庭審。長子對母親是否出於本人真實意思產生起訴表示質疑,法官表示庭後將會到王女士家中與其談話。庭審現場,長子並沒有到庭,而是他的女兒婁明與叔叔對簿公堂。
「鬼知道錢去哪了」
次子稱,父親去世後,後事拖了一年半,今年6月父親才入土為安。「為什麼,就是(被告)不停地問媽媽要錢,什麼選墓地啊、看風水阿,我都不信,只有鬼知道錢去哪裡了」。侄女稱,叔叔長期在國外,雙方在後事的處理上想法有差異,比如看風水是爺爺的意思。
叔侄都承認,兩家關係一直不錯,但老爺子去世後,雙方逐漸在後事處理上產生了糾紛。
「我們要捐給國家」
次子稱,「我們沒心思爭財產,我們不想變成私人財產,我們要捐給國家」。他說,父親是北京畫院一級美術師,因此他們想把父親的畫作等捐給北京畫院,「讓他們來負責管理和展覽,比我們個人管理更好」。
侄女解釋稱,爺爺生前的心願是等他百年之後,將婁師白藝術館建成婁師白紀念館,「沒有作品和生前使用的筆墨紙硯等,怎麼建?怎麼完成老人的遺願,讓他的藝術更好地傳承下去」。她說,他們已提出反訴要求分割婁師白的書畫作品、印章、生前使用的筆墨紙硯和存款等。昨天,法院未對此案做出判決。
□案件焦點
婁師白有多少遺產?
北苑300平米房子
次子稱,父親去世後,在哥哥的要求下,已將兩套房子給了哥哥。北苑有一處300平米的房子,是父母共同居住的房子,婁老是產權人,現起訴要求這套房子歸王女士所有。
這套房子目前面臨拆遷,而其歸屬還引起了案外人的注意。昨天北京師白藝術研究會的代理人來到法庭提出異議。
代理人稱,婁師白有一個願望想建藝術館,20年前左右向有關部門要求批地,後來在北苑找了這個處所,因為房子沒法落在社團名下,就辦了民用產權證,落在婁老名下。
長子方面表示,北苑這套房子應該在王女士去世後用作建藝術館的。婁老還有兩套房子已經給了次子,「每個兒子2套房子,這是雙方講清楚的」。次子稱,「我是他兒子,我怎麼從來不知道有一個藝術館」。
因房屋權屬存在爭議,法院要求北京師白藝術研究會對這套房另案訴訟確權,暫時先不做遺產範圍。
尚不知數額的現金遺產
次子和母親起訴要求長子返還婁老單位發的撫恤金9萬餘元。
長子代理人稱,撫恤金用在後事安葬上了,「請風水先生就花了8萬多」。次子反駁說,「墓地60萬,我母親出的,安葬費用從禮金出的」。
長子在反訴中要求繼承婁老生前留下的現金遺產。
他稱,婁老一生創作了近2萬幅作品,大部分都售出,現金由繼母保管,「這部分現金應作為遺產分配」。他與長期生活在國外的弟弟比,盡到了更多贍養義務,還應該多分。
昨天,長子一方向法院提出調查申請,要求法院去銀行調查婁老的現金遺產。
300幅畫作和127枚印章
次子稱,父親創作了大量畫作和篆刻印章,其中印章有127枚、300餘幅畫作、齊白石書畫作品23幅、徐悲鴻畫作1幅均存放在父母生前共同居住的北苑家中,這些屬於父親和母親的共同財產,父親去世後,一半應歸母親,另外一半屬於父親的遺產。但婁老去世後,長子分3次共將150餘張畫作和印章127枚拿走。「我媽打電話哭著對我說,怎麼感覺我像被掃地出門了」。
昨天,王女士的保姆出庭作證,描述了長子3次拿走書畫等物的情形,並稱後兩次侄女婁明也參與了。
侄女說他們從來沒去拿過畫,認為保姆受人指使在說謊,「聽說她受過刺激,精神有點問題」。
法官聽完保姆的證言稱,她和婁明的說法完全相反,如果雙方作虛假陳述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人物簡介
婁師白(1918—2010),原名婁紹懷,湖南瀏陽人,1918年6月生於北京,14歲師從國畫大師齊白石先生學藝,是齊白石的入室弟子,學藝25年之久直至白石先生逝世。
1942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美術系。生前是北京畫院國家一級美術師,北京市第六、七屆政協委員,高級專家特殊待遇、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
婁師白先生作品有齊白石風格,為「齊派」重要傳人,善畫花鳥瓜果,作品曾參加全國歷屆美展,曾應邀赴新加坡、美國等國家美術院校講學,作品被人民大會堂、國賓館、國家駐美、駐英大使館及博物館收藏。代表作有《春暖人間》、《雛鴨》、《灕江帆影》、《長白積雪》等。
過去社會上流傳著這樣一段評價畫家藝術成就的話: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李可染的牛,黃胄的驢,婁師白的小鴨子。婁師白的小鴨子活靈活現。
本版採寫
本報記者 王麗娜
□律師提醒書畫數量如何確定?
靠證人證言是比較弱的
隆安律師事務所主任、高級合伙人陳旭律師曾代理侯耀文遺產糾紛案,侯耀文兩女起訴伯父侯耀華返還財產,該案在歷經一年多的紛擾後,終以雙方和解告終。
昨天,陳旭律師對記者說,名人中尤其是藝術家去世,財產分割將非常麻煩。他說,書畫作品不像房子、存款都有據可查,如果被繼承人在生前沒有列出自己所擁有的書畫作品等完整清單或者沒有第三方公證,遺產範圍的劃定將很困難。
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原告一方需要舉證證明,「證人證言說,我看到他有什麼什麼,這個證明力是很差的」。
陳旭說,誰掌握東西,誰就擁有主動權,如果一方稱對方拿走了一些物品,「但持有者不承認、不認帳,那將很難辦」。因此在物品交接時,一定要有交接清單或者籤收條。
名人遺產糾紛如何避免?
生前訂立遺囑避免糾紛
陳旭稱,名人或富豪身後的遺產糾紛案都比較複雜,社會關注度又很高。比如季羨林遺產、侯耀文遺產等,審理起來都很複雜。
他說,藝術家的遺產糾紛最大的問題是名人生前沒有把作品或收藏登記造冊,也未確定遺囑明確遺產分割。一旦發生糾紛後,舉證很麻煩。另外,藝術家的作品有一個完整性的問題,有一些會分系列作品,發生糾紛勢必會破壞作品的完整性,這對後人研究他的作品也很不利。
陳旭律師說,在國外或者中國香港地區,富豪或者名人都會生前找好信託機構來幫助處理遺產,或者列好遺囑,避免日後產生糾紛,而在內地這種意識很差。因此,他建議名人一定要在生前訂立遺囑或者列好財產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