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年末,「單讀Classics 閱讀計劃」 編輯部的同事們,發起了#2017 讀十本好書#的閱讀活動,千餘份承諾書單紛至沓來。我們選擇了 15 位承諾人,2017 年這一整年,我們在他們的帶領和視野裡,一同讀書。
今天我們刊登第八期完整的讀書筆記,承諾人姚舜將與我們一同分享這份書單,以及本期閱讀書目《日瓦戈醫生》的相關摘記,PS,她甚至給出了讀這本書時,可以聆聽的音樂。
Ta 讀的書
《日瓦戈醫生》
點擊【閱讀原文】可購買
書籍簡介
該作描述俄國醫生尤利·安得列耶維奇·日瓦戈與妻子冬妮婭(Tonya)以及美麗的女護士拉拉(Lara)之間的三角愛情故事,被認為是一部帶有自傳體裁的作品。該作為作者贏得了 1958 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書對你來說重要的地方
「柳暗花明」令人驚喜
客觀地說,我認為本書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它在特殊年代的思想性和政治影響力遠大於它的文學價值與文學地位(諾貝爾文學獎)。作者實在不能說是一個很好的小說家。他對這種史詩級題材掌控得很吃力(尤其在我剛讀了託爾斯泰與陀思妥耶夫斯基後對比差距太過明顯)。
我平常有邊讀書邊做批註的習慣。當我讀到 P216 時,實在忍不住了寫了一條「看到此處,我已沒有繼續下去的願望,比較乏味」。當時的第一反應是可能要棄書。轉念之間,想到這畢竟是一本名著,難道就當真沒有可取之處?當我堅持讀到本書的下卷後,亮點與驚喜接踵而至。我的批註、劃線和折頁也更多地集中於本書的後半部分。
這種在閱讀過程中「柳暗花明」般的愉悅和驚喜,恐怕只有親歷者才能切身體會吧。全書讀罷,我固然不會改變對本書的總體評價,但仍不影響我認定它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部分章節)的經典之作。
美學意境應景動人
每本書的靈魂都有其對應的季節屬性,倘若在恰當的季節讀了與其靈魂相近的書,則有相得益彰的效果。《日瓦戈醫生》開篇陰冷瑟瑟的葬禮夾雜著肆虐的暴風雪,精準地為全書起了一個憂鬱的小調,寒意十足。很幸運,我在恰當的冬季(2017 年 1 月)讀到了它。
書中營造了許多令人難忘的意境,比如醫生與拉拉最後分別前的數日,大雪寥寂,醫生在小木屋中一邊寫詩一邊望景生情。「尤裡.安德列維奇的周圍是一片充滿幸福、散發出甜蜜的生活氣息的寧靜。燈光在白紙上投下一片悠閒的黃影,在墨水瓶的瓶口上撒了幾滴金點……滿月的清光緊裹著雪地,仿佛在雪地上塗了一層黏乎的雞蛋白或白色的乳漆。寒冬之夜的華美是無法形容的……潔淨的床單,潔淨的房間,她們兩人潔淨的輪廓,同潔淨的冬夜、白雪、星星和月牙融合成一股意義相等的熱浪……」。
這樣的文字,經意或不經意間在你心中播下了夾雜著孤寂和靜謐的種子,一種無以名狀的美油然而生。也許多年以後,我不再能回憶出書中的大部分情節與人物的名字,但這顆種子所營造的美的意境,定然已形成一種難忘的印象,久存於心中。古人云「雪夜圍爐讀禁書」為生平一大快事,此時我也有相似的感覺呢。(本書在當年也算禁書了)
部分細節引人深思
爾東和杜多羅夫屬於有教養的教授圈子。他們的一生都在好書、好思想家、好作曲家和那種昨天好、今天好、永遠好、就是好的音樂當中度過的。但他們不明白,中等趣味的貧乏比庸俗趣味的貧乏更壞。……他們不明白,就連他們對日瓦戈的種種指責,也並非出於忠於朋友的感情和影響他的願望,而只不過由於不會自由思想和按照自己的意志駕馭談話罷了。(P461)
初讀上面的文字令我渾身一震,甚至有當頭棒喝的感覺。仔細反省,我平常是否經常也說出一些未經審慎思考的、平庸的、教條化的、隨大流的話語並還自鳴得意呢?基於理性為王的價值觀,未經審慎的人生不值一過。
但過分審慎的人生,於存在主義哲學家而言同樣荒謬且毫無意義。到底怎樣才是「合適」或「應該」的?我個人可能還沒有完全想明白。但從思想獨立與渴望自由意志的角度而言,我還是傾向於過適當審慎的人生。
書中還有一處關於寫作風格的評論
什麼東西妨礙我任職、行醫和寫作呢?我想並非窮困和流浪,並非生活的動蕩和變化無常,而是到處盛行的說空話和大話的風氣,諸如這類的話:未來的黎明,建立新世界,人類的火炬。剛聽到這些話時,你會覺得想像力多麼開闊和豐富!可實際上卻是由於缺乏才能而賣弄辭藻……
只有觸及過天才之手的平凡事物才是神奇的。在這方面,普希金是最好的例子。他是如何讚美誠實的勞動、職責和日常的生活習俗呀!……在所有俄國人的氣質中,我最喜歡普希金和契科夫的天真無邪,他們對諸如人類的最終目標和自身拯救這類高調羞澀地不予過問。(P282)
我認為這是一段很精彩的文學評論和美學評價。作者表面上在做文學評論,其實最終的指向還是政治。基於眾所周知的緣故,這樣的評價方法與尺度,即便放在當下的中國也沒有太多的違和感。
讀書感想
▍總體不錯,短板明顯
總體而言,這是一部不錯的作品,且優點與缺點都很明顯。優點是思想性強,敢於批判,文筆細膩優美,部分章節的描寫詩意十足;缺點是全書在結構上沒有合理布局,情節較為凌亂,人物性格扁平化明顯,單薄無力度,很多人設及相關思想(或作者在小說中形成的結論)表達欠缺說服力。
通常高手的寫法應該是通過人物命運的發展和情節推動,使讀者自己有所感悟,從而獲得思考的快感或美感。這與寫論文或做數學證明是一樣的道理:數學之美往往在其優雅的論證過程,而非冰冷的結果。
本書則讓書裡的人直接告訴你結論或作者想要傳達的思想,缺乏合理地鋪墊與推演,給人「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倘若是一般的平庸之作也就罷了,可作者偏偏又把這「愁」說得很好!實在令人哭笑不得、無可奈何而又欲罷不能。
▍翻譯仍有改進的餘地
翻譯總體感覺還行,但譯者對部分細節把握明顯不到位,比如很多段落主語不明確,人名前後變換不規律(當然也可能是原作本身如此的緣故)導致閱讀時有不暢。
▍作者不善於寫史詩小說,其篇幅亦不足以做有效支撐
我覺得帕斯捷爾納克有思想,有文採,但可能更適合寫詩、散文或雜文。史詩性經典巨著從篇幅到文章架構、情節編排均需要高超「搭積木」的功底,而作者對此顯然力不從心。這方面託爾斯泰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功力明顯在本書作者之上;
另外,本書在篇幅上也有先天不足,僅有不到 50 萬字。這樣的體量很難容納一部史詩級作品應有的包羅萬象。類似題材的《戰爭與和平》、《靜靜的頓河》等巨著篇幅均達到本書的兩倍以上。
更多補充
▍適合閱讀本書時聆聽的背景音樂
舒伯特的《冬之旅》、柴可夫斯基的《四季鋼琴組曲》和《悲歌三重奏》、拉赫瑪尼諾夫的《悲歌三重奏》、《第二鋼琴協奏曲》很適合當閱讀背景音樂。
▍全書結尾有驚喜
很喜歡書裡最後一章所附醫生的詩作,大部分都比較耐讀,讓我再次堅信作者更適合寫詩。尤其是《童話》令人印象深刻:「……轉眼就是幾百年,同樣的雲同樣的山,同樣的溪流河水間,悠悠歲月依然……」讀到如此質樸且有律動的句子,我都忍不住要為其配上音符高聲吟唱了呢!《日瓦戈醫生》作為史詩不算成功,但《童話》卻用不長的篇幅令我找回了史詩的感覺。
《日瓦戈醫生》
[俄] 帕斯捷爾納克 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4-09
39.00 元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