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嘉偉
《低風險投資之路》第一篇
一 什麼財務自由?
我們學習投資的目的是為了實現財務自由,這自然帶來了幾個問題, 什麼叫做財務自由?如何實現財務自由?如何控制風險?
並不是只有大富豪才能實現財務自由,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只有掌握一定的投資能力,也可以實現。我們把財務自由定義為:獲得的資產性收入能夠滿足你的生活需求,這裡有二個要點:
1 資產性收入,意思是通過你的資產獲得的報酬,比如你的房子,門面出租獲得的租金,存款獲得的利息,投資獲得的收益等,都算資產性收入,這種收入的特點是任何時候,即使你退休了,生病了,在旅遊都不會停止給你帳戶裡打錢,這就是我們說的用錢生錢。
這種收入是財務自由的基礎,和通過在職場上打工獲得報酬是不同的,但並不是說不要打工,因為打工不但能為你積累做投資需要的原始資金,而且還有提升你的能力,積累你的人脈。
打個比方,如果你年薪24萬,按照年化回報率15%計算,就相當於160萬的資產,在你沒有完成原始資本積累之前,你自己就相當於160萬的資產,不打工就等於放棄了這份資產,所以你要儘量的積累資本。
2 財務自由的標準是多少?
那到底需要多少資本才能實現財務自由呢?第一是你的生活標準,有些人喜歡奢侈的生活,一年200萬收入都不夠花,另外一個人只需要2萬一個月活的很開心,這二個人的對財務自由的標準肯定不一樣,我們不提倡奢侈,但也不提倡很寒酸的財務自由,比如一個家庭每個月可以獲得3萬元資產性收入,一年36萬生活水平在當下的中國可以說實現了財務自由。
那麼要求你的資產最低標準是多少呢?這就與財務自由的第二個指標有關——你的資產獲利能力,比如按照年化15%計算,那你需要240萬資產,如果是年化25%呢?那就只需要144萬,所以需要你不斷提高自己的投資能力 。
但是還有其他因素要考慮,比如通貨膨脹,你的生活水平如果一直停留在3萬元一個月那麼隨著時間的流逝,錢會越來越不值錢,80年代的萬元戶是很值錢的,但現在一個月一萬也沒有錢花,因為社會在發展,貨幣在貶值,所以你要維持生活水平不變的話,需要戰勝通貨膨脹。
這樣我們可以得出實現財務自由的公式:
可投資產=家庭年支出÷(年化回報率-通貨膨脹率),年化回報其實就是你的資產回報率,股票一般用ROE表示,通貨膨脹一般用物價指數CPI表示,中國的物價上漲一般在5%左右(不包含房價上漲),以上面的例子計算一下需要多少可投資產:
36萬年開支÷(15%年化回報率-5%的通貨膨脹率)=360萬
這公式表示假如你15%長期投資回報的能力,在扣除通貨膨脹後需要360萬才能達到3萬元一個月的水平。
所以問自己二個問題:1 你有15%的投資回報能力嗎?沒有就需要提高投資能力,2 你有360萬的資本嗎?沒有就趕緊的想辦法賺錢,二個指標是此消彼長,如果本金多,那麼對你的投資能力就要求小一點,如果本金少對你的投資能力要求就更高。
如果你二個標準都達不到,就不可能實現財務自由。
但其實還有更高的要求,因為整個社會的經濟水平在發展,別人的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如果你的生活水平沒有同步提高,你消費水平的層次會隨著社會整體水平的提高而下降,這就像剛才說的80年代萬億戶的例子,之所以萬元戶過時了,是因為整個社會的財富水平提高了。
所以假設你要維持在整個社會上的消費層次不變,那你還需要這個因素。
代表社會平均財富增長的是GDP增長率,在公式中再減去GDP的增長率,過去十多年中國的GDP增長率是9%左右,未來可能在7%左右,所以公式是這樣:
可投資產=家庭年支出÷(年化回報率-通貨膨脹率-GDP增長率)
還是按照3萬元的月支出計算,在年化回報率為15%的情況下,你需要1200萬元的可投資產,如果你的年化回報率為25%,你只需要277萬可投資產。
這告訴我們幾個事實:
1 積累原始資本多少重要,所以要拼命賺錢,同時能省就省,剩下的每一分錢最終都會變成免費為你打工的奴隸,
2 投資能力多麼重要,你的投資能力每提高1%,你離財務自由就近了一步,這就是學習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