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評促建 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蓄勢擴面加快升級

2020-12-22 金臺資訊

以評促建 擬建100個集群 形成若干萬億級產業

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蓄勢擴面加快升級

我國創新型產業集群迎來新一輪的高質量發展契機。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簡稱「科技部火炬中心」)日前發布的《關於深入推進創新型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明確指出,未來一個時期,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智能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中,重點建設100個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形成若干萬億級產業規模和一批千億級產業規模的創新型產業集群。與此同時,關於產業集群建設,將採取以評促建的方式,對109家試點及培育單位展開考核,加快促進產業集群創新升級。

以評促建 109家試點迎大考

關於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最近相關部門出臺了考核意見。日前,科技部火炬中心正式發布《關於開展創新型產業集群總結評價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國109家各試點與試點(培育)建設單位於6月底前提交集群建設總結報告,內容包含試點或培育以來建設進展情況、試點或培育成效、主要做法和經驗、不足及建議。通知明確指出,本次評價是全面落實以評促建,綜合專家意見進行。

創新型產業集群,是指產業鏈相關聯企業、研發和服務機構在特定區域集聚,通過分工合作和協同創新,形成具有跨行業跨區域帶動作用和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組織形態。科技部火炬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有48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培育)建設單位和61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單位。

近段時間,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迎來利好。科技部火炬中心近日發布的《意見》指出,充分發揮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產業集聚作用,未來一個時期,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智能製造、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在現有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和培育基礎上,重點建設100個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形成若干萬億級產業規模和一批千億級產業規模,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產業技術體系完備、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處於國際國內領先地位的創新型產業集群。

對此,多位業內專家表示,我國部分製造業存在「大而不強」等突出問題,應該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以及其他重要城市群為區域單位,加快出臺優化區域產業布局的國家指導意見並配套支持政策。

「發展創新型產業集群是應對疫情衝擊、加快復工復產、降低創新成本、實現外部效應和學習創新效應的重要方法。未來應建立有利於新興產業集群成長的制度環境,做好產業集群的整體規劃布局,引進和培育實力強勁的頭部公司,帶動產業集群的整體創新能力,同時也要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創新文化的營造,通過搭建數位化運營平臺等方式,做好產業集群的配套設施和支持服務。」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表示。

地方加快新興產業集群布局

近年來,我國從中央部委到地方都加快了新興產業集群布局。

5月20日,廣東省政府官網發布《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提出打造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北京、上海、重慶、山東、浙江、湖南、安徽、陝西、四川等十餘省市也都紛紛提出打造新興產業集群路線圖。

對此,賽迪智庫規劃研究所所長程楠表示,目前,國家多個部門都在積極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很多地方也出臺了支持產業集群發展的有關政策文件。「在培育產業集群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地方比較優勢,利用較為成熟的園區作為集群培育的基礎和核心載體,避免另起爐灶。另外,應避免把產業鏈招商的概念泛化,否則容易出現小而全的集群現象。地方要明確主攻方向,聚焦自身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鏈關鍵環節,進行強鏈、補鏈。」程楠建議。

事實上,在推進創新型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方面,《意見》也明確,未來的創新型產業集群一定要搭建產業聯盟,促進協同創新。在培育領軍企業,促進融通發展方面,國家要支持創新型產業集群領軍企業的技術研發、技術改造和提檔升級,促進其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市場影響力和行業話語權的國際領先企業。

「未來,推動創新型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關鍵要在創新方面下功夫。除了引培企業,還要關注專業性的科研團隊和服務機構。其次是推動集群成員從『物理相鄰』向『化學相融』轉變。主動為集群成員互動合作創造條件,比如支持集群龍頭企業承接重大項目和工程、開拓新興市場,帶動集群內與之配套的上下遊企業共同發展。最後是營造一個有利於創新的集群生態,比如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和協同運用、更加靈活的用人機制和激勵機制等。」程楠說道。

政策扶持與考核管理並進

根據《意見》,未來要推動國家重大科技計劃成果在創新型產業集群中進行產業化,鼓勵集群內優秀科技企業承擔各類政府資助項目。面向集群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需求,建設一批新型研發機構,鼓勵集群領軍企業牽頭組織產業重大技術研發和行業標準制訂,鼓勵集群企業採取多種形式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建立研發中心、設計中心和工程技術中心,著力提升集群產業創新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另外,在強化政策集成、形成疊加效應方面,《意見》明確表示,綜合運用財政、稅收、土地、金融、貿易以及科技項目、基地、人才、評價等政策,協同支持創新型產業集群載體建設、主體培育、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與引進。加大力度在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中落實高新技術企業稅收、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小微企業財稅優惠等政策,確保已有政策應享盡享。

除了扶持政策外,一定的監管考核也不可或缺。據悉,科技部火炬中心將完善創新型產業集群動態監測和考核評價工作體系,並根據考核評價結果,對集群建設進行分類指導和推廣示範。國家高新區內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的績效將納入國家高新區評價體系。

對此,程楠認為,在傳統產業集聚區轉型升級的過程中,要特別強調集群管理和集群政策兩個方面。在集群管理方面,要改變集群信息碎片化的現狀,儘快整合各相關部門的數據資源,繪製集群地圖,了解集群的空間分布和發展水平,為可視化管理、精準施策奠定基礎。在集群政策方面,建議組織專家力量、結合地方實踐,研究集群管理的方式方法,打破部門、區域的政策孤島,形成一攬子集群政策工具箱,不斷提高集群管理的科學性和政策的針對性。(記者 鍾源)

相關焦點

  • 加快建設雨林生態特徵的創新型產業集群
    這就需要我們客觀分析形勢,科學研判未來美國及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發展方式對我國相關產業的影響,瞄準「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力,加強科技創新、發展方式轉型和商業模式及管理方式的創新和重構,把企業發展和產業升級落腳在高質量發展這個重心上。近年來,其他國家政府也都在不約而同地加快建設創新型產業集群。
  • 青浦區委書記趙惠琴:從產業集群改造升級創新集群
    ■青浦產業創新的重點是發展「四新經濟」。全區「四新經濟」將依託國家會展中心、北鬥導航西虹橋基地、航空發動機產業基地、快遞總部四個平臺,朝會展服務業、北鬥位置服務業、物流服務業、航空維修服務業四個重點方向發展。
  • 成都市將出臺26項改革任務加快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
    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具體而言,《方案》目標為力爭通過三年努力,基本完成中央確定的改革試驗任務,在打通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軍民深度融合創新通道取得率先突破,在智慧財產權、人才發展、金融支撐、開放合作等方面取得明顯進展,力爭率先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經驗。力爭通過五年努力,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創新驅動引領型發展,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加快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
  • 智能門(鎖)產業實施方案出爐 永康市加快打造高端智能門鎖產業集群
    年產量3700萬樘,產品銷往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業人員接近15萬人……經過20多年發展,智能門鎖行業已經成為我市重要的主導產業之一,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創新能力,湧現出一批細分行業與產業配套領域的「隱形冠軍」,引領全國智能門鎖及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提質、創新、轉型」,智能因子的出現,給我市門鎖行業的提升帶來新的契機。
  • 丹稜:以路為基 助力美麗經濟蓄勢騰飛
    省道401線丹蒲快速路是丹稜縣連接成都市蒲江縣的交通要道,也是丹稜國家鄉村公園項目的交通主動脈,更是眉山推進成眉同城化發展的重要通道。道路的貫通,對於丹稜加快融入成都步伐意義重大。近年來,為加快推進地方生態文旅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勝勢,丹稜縣鎖定美麗經濟發展路徑不動搖,在「敞開北大門、融入大成都、擁抱大峨眉、建設大交通」的思路指引下,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為抓手,以道路主幹道建設為突破,構建起了完備的道路交通網絡。交通助力,大雅丹稜的美麗經濟正蓄勢騰飛。
  • 瞄準前沿,江蘇加快打造先進碳材料產業集群
    本次大會以「東方碳谷,贏領未來」為主題,邀請先進碳材料領域權威院士學者、產業鏈上下遊企業領軍人物等300餘位嘉賓參會,共同探討在新的國家戰略背景下,先進碳材料產業如何走好發展之路,推動江蘇新材料產業「政、產、學、研、金、用」的深度融合,匯聚創新創業資源。
  • 銅陵經開區先進結構材料基地獲評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
    從市商務局獲悉,商務部日前發布2020年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名單,我省共有8個基地入圍,其中新認定的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3個,考核通過並獲認定的老基地5個。銅陵經濟技術開發區先進結構材料基地成為新認定的基地之一。
  • 山東壯大產業集群 激發醫養健康產業新動能
    新舊動能轉換的核心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啟動實施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省醫養健康產業專班認真落實《山東省醫養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2)》,建立定期會商、定期調度和聯絡員制度,不斷加強重大項目管理,扶持壯大產業集群,推動實施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全面搭建技術、信息、服務平臺,廣泛集聚產業資源,形成產業發展合力,推動全省醫養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
  • 銅川:產業轉型不斷升級 產業集群持續壯大
    「十三五」以來,我市在狠抓煤電鋁水泥等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補鏈強鏈,全力打造循環經濟「銅川模式」的同時,按照現代產業體系培育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確立了打造航天科技、數字經濟、先進陶瓷、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文化旅遊體育等產業集群化發展思路,多舉措多領域促進經濟增長,全方位深層次推動城市轉型發展。
  • 謀劃製造業提質增效 廣東推動產業集群再升級
    成功組建國家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等領域布局建設28家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培育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408家,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47家,數量均居全國前列。   大力發展工業設計,累計培育24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196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3家國家工業設計研究院培育對象,數量均居全國前列。
  • 《加快推進園區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實施細則》出爐
    揚州網訊 (通訊員 揚工信 記者 嵇尚東)昨天,市工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加快推進園區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實施細則》。根據《細則》,我市將從組織園區分產業制定專項規劃、分產業建立園區特色產業鏈長制、強力推進園區特色產業招商等八個方面,加快推進園區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
  • 無錫:抓住市場調整機遇加快打造物聯網產業集群
    面對未來,無錫,這座物聯網「首航之城」正在凝聚共識,危中尋機,瞄準工業網際網路、車聯網等重點領域,全力打造軟硬體相融合的特色產業集群,在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同時,為角力未來國際產業鏈中的優勢地位蓄能。利用物聯網產業集群效應吸引雙創企業進駐,由它們帶來的新技術、新理念為集群發展注入新活力,在無錫,這樣的「化合反應」持續上演。
  • 國家眾創平臺蓄勢擴面 「雙創」升級迎窗口期
    新華社北京7月16日電(記者鍾源)《經濟參考報》7月16日刊發題為《國家眾創平臺蓄勢擴面 「雙創」升級迎窗口期》的報導。文章稱,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不斷深入,作為雙創重要平臺和基地的眾創空間正加快走向專業化智能化之路。
  • 聚焦新興產業集群打造 長葛區域經濟轉型再添新引擎
    導入產業集群助力「長葛製造」轉型升級    建科百合,原是鄭州市的一家建築材料生產企業,產品以管樁為主。企業負責人介紹,這幾年,他們一直關注建築材料行業發展的新方向、新技術,尤其是關注裝配式建築產品升級的時機。
  • 南通三建「圍建而不唯建」:加快從追趕世界到領跑世界跨越
    近幾年,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給建築業帶來深刻影響,國內市場已成「紅海」,海外市場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作為以建築業起家的南通三建,及時調整企業發展戰略,加快由數量和規模擴張型向質量和效益提升型轉變,加快由施工總承包向工程總承包轉變,加快由低端經濟向高端經濟邁進,加快由承包商向服務商轉變。
  • 西安航空學院召開迎評促建工作總結暨評估整改動員會
    11月20日,西安航空學院在灃惠校區圖書館5樓報告廳召開迎評促建工作總結暨評估整改動員會,總結學校迎評促建和疫情防控各項工作,表彰在迎評促建和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先進集體和個人,部署學校評估整改和重點工作。該校領導、全體處級幹部和受表彰的先進個人參加了會議。
  • 許昌襄城縣:打造千億級矽碳先進材料產業集群,54個村集體年收入超...
    2019年,襄城縣經濟綜合實力躍居中部六省百強縣(市)第61位,獲評「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進入全省前16位;特色商業區成功晉升為省二星級服務業「兩區」;全縣441個村消除了集體經濟「空白」,湧現出一批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典型村、明星村,形成了以旅強農、以農促旅
  • 滄州經濟開發區著力打造千億級汽車產業集群
    ■做足優勢文章,搶抓新機遇,推進轉型升級,加快創新步伐,滄州經濟開發區發展基礎愈發堅實,高質量發展勢頭愈發強勁滄州經濟開發區在滄州中心城區的東南部,是滄州市中心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開發區,2015年以來,先後被評為河北省A級開發區和創新型特色園區。
  • 加快推進非織造布產業產能結構品牌升級
    原標題:加快推進非織造布產業產能結構品牌升級   12月7日,副省長張文兵來仙桃調研非織造布生產基地及質檢中心建設
  • 銀川: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實現經濟行穩致遠
    當前,隨著傳統資源要素的比較優勢減弱和資源環境約束趨緊,支撐經濟高速增長的傳統產業發展動力逐漸減弱,新興產業正在培育,銀川市正處於新舊動能的攻堅期。這就亟待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推動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優勢主導產業「枝繁葉茂」,新興產業「茁壯成長」,促進新舊動力轉換,實現換擋不失速、量增質更優的內涵式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