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一】
外抹法。
材料:龍骨、牡蠣、糯米粉各適量。
做法:龍骨、牡蠣磨極細末,再與糯米粉拌勻外撲。
【偏方二】
洗浴法。
材料:甘蔗葉適量。
做法:煮水溫洗全身。
【偏方三】
龍骨外敷法。
材料:龍骨、牡蠣各30克,大麥芽50克。
做法:研極細末,每次取5克,撒於臍部包紮,12小時換藥1次。
【偏方四】
文蛤外敷法。
材料:文蛤、何首烏各3克。
做法:研細末醋調成糊,外敷於臍部。
【問診記】
上周六,表姐帶著她3歲的兒子來我家玩,我倆一直聊到了深夜,他們乾脆就在我家過夜了。常常主動提出要陪弟弟睡覺,小外甥也蠻黏常常,我就讓他們倆去小房間睡了。
第二天早上起床,在刷牙的時候,常常拉著我的衣角對我說:「媽媽,弟弟晚上不乖,一定是他羞羞尿褲褲了,身上都溼了。」
我一聽,趕緊去小房間一看,床是幹的。我想到了些什麼,就問表姐:「姐,外甥他平時出汗多嗎?晚上睡著了出汗嗎?」
被我這麼一問,表姐有些不解地回答說:「好像是啊。小傢伙睡覺時候汗是挺多的,我還以為給他蓋得太多了。」
我把小傢伙叫過來,讓他把舌頭伸出來一看,舌頭有點兒紅,舌面有點兒幹。我告訴表姐這有可能是盜汗。
表姐一聽,就有點兒擔心,問:「這算不算病?對他有沒有什麼影響啊?需不需要治啊?」
孩子盜汗分2種:生理性盜汗和病理性盜汗。
生理性盜汗是因為幼兒時期,皮膚還十分幼嫩,所含水分較多,毛細血管豐富,新陳代謝旺盛,自主神經調節功能尚不健全,活動時容易出汗。如果寶寶在睡覺前活動過多,則在睡眠時出汗也比較多。其次,睡前進食可使胃腸蠕動增強,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會增加,這也會造成寶寶入睡後出汗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小時之內。此外,如果室內溫度過高,或被子蓋得過厚,或使用電熱毯時,則都可能引起睡眠時出大汗。
如果是生理性盜汗,則一般不主張藥物治療,而是採取相應的措施,祛除生活中導致高熱的因素。此如,孩子睡前活動量過大,或飽餐高熱量的食物導致夜間出汗,就應該對寶寶睡前的活動量和進食量給予控制,這樣也有利於睡眠和控制孩子肥胖,有益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的寶寶的夜間大汗,是由室溫過高或是蓋的被子過厚所致。冬季臥室溫度以20~22℃為宜,被子的厚薄應隨氣溫的變化而增減。一般來說,若家長注意到上述幾種容易引起產熱增多的誘因,並給予克服,則出現盜汗的機會會自然減少。即使偶爾有一兩次大盜汗,也不必過分擔心,盜汗所丟失的主要是水分和鹽分,通過每日的合理飲食是完全可以補充的。
病理性盜汗,西醫認為有可能是由缺鈣、佝僂病、肺結核等疾病引起。中醫把盜汗細分為自汗、盜汗,即自汗是不論白天還是黑夜,都出汗,多為氣虛、陽虛引起的;盜汗是睡覺時出汗,醒時汗就止了,多為血虛、陰虛引起的。
考慮到像外甥這情況應該屬於陰虛,我告訴了她幾個我常用的小偏方。
【小偏方】
我推薦的小偏方有4個。
1. 外抹法:龍骨、牡蠣磨極細末,再與糯米粉和勻,外撲,具有固表止汗的作用。
2. 敷臍法:取龍骨、牡蠣各30克,大麥芽50克,研極細末,每次取5克,撒於臍部包紮,12小時換藥1次。
3. 取文蛤、何首烏各3克,研細末醋調成糊,外敷於臍部,具有養陰斂汗的功效,用於盜汗。
4. 洗浴法:甘蔗葉適量,煮水溫洗全身,有很好的斂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