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在知乎上,有人問道:你認為老一輩最糟糕的育兒建議是什麼?
七七八八的吐槽中,有9個答案獲得高贊。
話不多說,下面就和兜媽一起來看看是哪些「糟糕」的育兒建議引發了眾人深刻的共鳴:
1. 不相信醫院
糟糕值:★★★★
口頭禪:
「別沒事往醫院跑,孩子沒病也給折騰出病來了。」
「醫院都是騙錢的,小孩子就是感冒,藥店買點藥就行了,能有什麼大問題!」
「我們隔壁那個老趙可靈了,去找他看看就行。」
這類老人寧願去相信偏方、遊醫,也不相信醫院,主要覺得去醫院花費較高,花幾百塊錢治一個感冒不值得。
2. 不合時宜地教育孩子
糟糕值:★★★★★
口頭禪:
孩子0-5歲,該建立秩序的時候:「別那麼兇,他還是個孩子啊!」
孩子5-15歲,該建立自信的時候:「再不聽我的話就打死你!」
這類老人溺愛孩子,總在父母管教孩子時出手阻止,但當孩子長大之後漠視自己時,又會氣急敗壞地試圖用拳頭去制壓孩子。
3.對孩子吃穿上心,對孩子心理漠視
糟糕值:★★★★★
口頭禪:
「吃飽了沒有?再吃兩口吧!」
「奶奶又給你買了新衣服,快試試看,可貴了呢。」
「小孩子哪知道什麼是委屈,你這當媽的想太多了。」
相較於吃穿,其實孩子的心理健康更需要精心的呵護與關懷,孩子的內心有著最強大的生命力,如果忽視他們的感受,只會無形中破壞這種生命力。
4.不停地在孩子面前哭窮、邀功
糟糕值:★★★★★★
口頭禪:
「奶奶帶你可辛苦了,你長大以後一定要賺錢報答奶奶。」
「我們家條件不好,爸爸媽媽賺錢少,所以你要省著點花錢,不能浪費。」
「我們家跟人家比不了,人家爸媽有錢。」
節約是好事,但總在孩子面前說家裡條件不好,會引起孩子的自卑心理。
而不停地給孩子灌輸「報恩」的思想,則會無形中加重孩子的負擔,並且孩子今後會認為家人的愛並不是無私的,需要價值交換。
5.當眾指責孩子的缺點
糟糕值:★★★★★★
口頭禪:
「我家這小孩就是愛哭,跟她媽小時一樣,唉,半天哄不好!」
「你家孩子好,我家這個不行,膽子特別小,我看以後也沒有大出息。」
「這孩子天生脾氣大,我們都管不了。」
只要遛娃的地方,就不難發現很多老人都這樣抱怨過孩子。
這種當眾指責孩子的缺點、隨意給孩子貼標籤的行為不僅會打擊孩子的自尊心,還容易造成孩子的怯懦、自卑和內心憤怒。
6.相信各種毫無邏輯的養生知識
糟糕值:★★★★★★
口頭禪:
「臉上起疙瘩是好事,說明身體正在排毒。」
「孩子這種情況肯定是上火了,多喝水就行了。」
「醋是好東西,消炎殺菌,來,寶寶孫子多喝點!」
在一些老人眼中,得什麼病都是上火,食醋能治百病,如果一種藥好用,那麼不管得什麼病都可以吃這種藥。
他們堅信很多毫無邏輯的養生知識,並試圖用這些「知識」來治病。
7.行動和期望前後矛盾
糟糕值:★★★★★★
一邊過度寵愛孩子一邊又希望孩子聽話。
一邊追著孩子餵飯一邊又希望孩子能主動吃飯。
這大概是老人們的生活常態了,但他們根本意識不到這些事情是有內在矛盾的,這根本就是一種錯誤的反饋機制。
8. 吃穿比最差,成績比最好
糟糕值:★★★★★
口頭禪:
「就知道比吃比穿,你怎麼不跟人家比比學習呢?」
「這件衣服怎麼不好了?某某某的衣服還沒你這個貴呢。」
對於很多老一輩來說,注重吃穿的孩子心思一定不在學習上,所以當孩子在表達審美觀的時候多數會遭到打壓,事實上這只會降低孩子的學習興趣,適得其反。
9. 用舊理念進行育兒綁架
糟糕值:★★★★★★★
口頭禪:
「你(或者孩子爸爸)不就是我這麼帶大的麼,我看你們都挺好的啊,什麼問題都沒有!」
「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你們小時候不都這麼養大的啊!」
老一輩人在用舊理念進行育兒綁架時,最自豪的莫過於上面的說辭了,這種句式幾乎家家中招過,堪稱人間真實!
兜媽寄語
在提倡科學育兒的今天,老一輩的一些育兒方式難免會遭到年輕人的抵制。
新舊育兒觀的碰撞下,老人據理力爭,年輕人亦不甘放權,於是就出現了網上扎推的吐槽。
在兜媽看來,兩代人一起育兒一定要分清主次,事先溝通,萬不要在孩子面前激化矛盾。
以上9條「老一輩最糟糕的育兒建議」,你家中了幾條?你認為其中最致命的育兒觀是哪一條呢?歡迎在評論區「吐槽」哦。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